Placeholder image

「石虎竹編燈籠」裝置藝術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石虎是臺灣優雅的保育類動物,眼窩的白色條紋,以及耳後白色斑紋,是牠最美的妝。石虎曾出沒在臺灣中部地區的農田、森林、草生地,花博以石虎為吉祥物,是期許著那蓊鬱的綠色世界,能夠在臺中城市中萌發開來。 於臺中花博期間擔任吉祥物的石虎家族獲聘為臺中城市吉祥物,在花博結束後讓石虎公仔來到纖維館,也代表纖博館推動「綠工藝」的理想,讓草木纖維永續發展,也尊重原有的自然環境。 並請徐暋盛老師製作竹編燈籠作為纖博館的入口意象,徐暋盛老師師承李榮烈藝師,於民國95年成立「盛之華台灣竹藝館」從事竹藝品展售、教學及竹材公共藝術的設計。



Placeholder image

大墩典美‧藏藝 【鎏金歲月、冰裂紋甕】陶瓷、【憶】膠彩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透過空間規劃,於大廳設置多個典藏展示特區,展示平面類到立體類,包含油畫、水墨、書法、工藝、雕塑等多種類別的作品,並定期輪番展出。 每件都是經典之作,在各類媒材上皆表現其不凡的獨特美學,邀請民眾細細欣賞藝術之美。



Placeholder image

(常設展)公共藝術: 「編織集錦」特展、陳松石雕作品展、王英信銅雕作品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編織集錦」特展 「編織集錦」由國際天然染織專家-天染工坊陳景林和馬毓秀老師規劃設計,並以師生團隊集體創作之公共藝術。 仿效荷蘭風格派(De Stijl)藝術家蒙德里安(Piet Cornelis Mondrian)幾何抽象風格構成,在墨線分割、層次錯落的框架中,表現多種纖維材質及多元編織技法。從纖維的傳統造型,到創新突破的衍生構成,整合不同材質、造型、色彩、技藝,編織出美麗紋樣,呈現編織工藝的形之美、色之雅、質之優、技之精的融合。 陳松石雕作品《祖孫同樂》 材質:混合石材 尺寸:長137.5x寬111x高161cm 陳松石雕作品《搶球》 材質:混合石材 尺寸:長98x寬85x高285cm 陳松石雕作品《秀髮》 材質:混合石材 尺寸:長116x寬110x高169cm 本件石雕作品,以半抽象呈現少女梳理長頭髮,表現少女婀娜多姿、美麗動人的姿態。 王英信銅雕作品《吶喊SHOUTING》 健碩的身軀蘊藏力與美,激動的表情把內心世界的感情徹底傾出,反映了生活在現代的人精神上常處於緊張中,必須靠著「吶喊」來發洩和紓解。 *作品獲1986日本國際現代美展銀牌獎



Placeholder image

公共藝術:噪咖藝術有限公司《活水漫波》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本裝置透過民眾踩動腳踏板來累積能量,帶動池中央的噴水花與噴水柱。噴水花推起水面一波一波的流動韻律,達成湖水流動效果。噴水柱則將湖水噴射往湖邊草皮,創造有趣的水柱造型,也兼具抽換與過濾湖水的活化生態之效。本裝置將踩踏動能轉化為汲水能量,完美結合運動體驗與環境互動之樂趣。



Placeholder image

「圳」是桃園好風光:桃園大圳百年展暨旅遊老照片徵集活動

2024/04/01 - 2024/12/31 (剩 99 天)

本館自110年起執行「公共圖書館在地資料徵集計畫」,從一開始建立在地資料徵集制度,逐步掃描既有在地作家檔案,並持續自各資料庫下載重要的在地資料,如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等。 今年,適逢桃園大圳落成滿100週年,為讓徵集所得的在地資料能呈現在讀者眼前,進一步了解重要的桃園文史,故邀請學者撰稿並辦理此次展覽。 .



Placeholder image

瑞三鑛業整煤廠文史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日治時期基隆河上游曾經是全台灣最大的煤礦產地,其中「瑞三鑛業整煤廠」就是運送、整理煤礦的重要據點,整煤廠開始營運,也適逢台灣經濟起飛,煤礦是主要能源,礦藏豐富的猴硐產量在全國名列前茅,鼎盛時期年產量高達20萬公噸以上,到了1990年代,石油取代燃煤後,煤礦需求量銳減,才宣布全面停產。 猴硐瑞三鑛業整煤廠於111年9月18日正式開幕,由新北市政府與文化部合作,自108年啟動修復工程,歷時3年完工,期望重新恢復其往昔光彩,將「產煤裕國」這四個字連同礦業文史軌跡一同保存下來。 猴硐瑞三鑛業整煤廠的1樓為鋼筋混凝土構造,2、3樓則為木構造,盡力復原整煤廠的舊時風貌,材料大量使用了日據時代所遺留檜木與杉木舊木料,由大木匠師挑選可用舊木料並與新木料結合,採用日式木構古法榫接工法,才能順利完成瑞三整煤廠的修復。在整煤廠內除可欣賞建築物木構造接合匠藝之美,此外也保留當時瑞三整煤廠選洗煤相關礦業殘跡,讓民眾可一覽過往的礦業歷史。 猴硐瑞三鑛業整煤廠內部還有設置猴硐礦業文史展,以敘述故事的手法展現過往礦業生活的珍貴回憶,讓民眾從微觀到宏觀的轉換,一窺當時礦業及礦工們生活的真實樣貌。在1樓的「產煤裕國」展區,以瑞三礦業大事記娓娓道出猴硐地區煤礦文史軌跡,在炭空語錄的多媒體互動區中民眾可用手撥開堆疊的煤礦影像後,展示出礦工在工作與生活中的日常對話,對話中隱藏著礦工們用生命打磨出的智慧與價值觀,值得細細品味;在「炭空」展區,民眾可隨著展示文物及展件介紹文字中,了解到礦業工作包含工項分工、每日上工的標準配備、坑道內的通風系統設定、救護隊的成立及安全教育訓練等,都帶領民眾一步一步感受礦工們在艱苦環境中不屈的精神。 走上2樓的「產煤脈絡」展區則可看見以多媒體動畫播映瑞三整煤廠選洗煤礦的流程,由動畫展現整煤廠運用不同機械設備,像是JIG水洗式洗煤機、巴姆洗煤機等來反覆選洗出不同級別煤礦,以提供火力發電廠發電或火車動力來源使用,而在2樓展區尾端放映由瑞三整煤廠王國緯前廠長緩緩道出長達20幾年的煤礦人生與近代煤礦工業發展實證,帶領民眾一同重溫瑞三整煤廠過往輝煌時光。瑞三整煤廠展覽場域內除了文物展出外,也導入各種多媒體展示及科技聲光互動遊戲區,讓觀展民眾更深入認識瑞三整煤廠豐富的煤礦文化內涵,觀光旅遊局邀請民眾們一同前來感受煤礦文化及歷史的魅力。



Placeholder image

回望根生處—洪根深的澎湖鄉愁特展

2024/03/23 - 2024/12/31 (剩 99 天)

洪根深(1946-),本縣湖西鄉鼎灣村人,為台灣知名現代水墨畫家。本次特展呈現洪根深老師在創作探索道路上,個人對家鄉與家庭的情感羈絆,特別以「回望根生處—洪根深的澎湖鄉愁」為題,展出37件巨幅、小品畫作與數十件個人戲偶、文獻……等收藏,涵蓋前、中期求學時期、初到台灣高雄市執教,到已經在藝壇上成為舉足輕重的標誌性人物,即便在台灣目前舉行個人大型個展,也難以見到的前期與近年紙本水墨為主的代表作品,回望自己的家鄉—澎湖的人文風貌滋養、自己父母養育、最心愛的太太郭素鑾女士相伴,離鄉背井在藝術上開拓與奮鬥的他,也有對家鄉充滿使命與柔情的一面。



Placeholder image

「石況製造—從產地到日常」石材科普常設展

2024/04/13 - 2024/12/31 (剩 99 天)

Placeholder image

淡水日本警官宿舍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日本政府大正九年(1920)設置淡水郡,座落於淡水老街制高點的日本警官宿舍,最初即為淡水郡的高階警官居所,民國時期則繼續作為臺北縣淡水警察分局局長宿舍。建築本體隨時代變遷與警官頻繁的人事異動,因居住者的不同需求,而歷經至少5次較大規模的改建,成為如今融合日本、西洋與中華文化特性的建築樣貌,並且在2007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原主建物設有:玄關(主出入口)、取次、座敷(客廳)、寢所(臥房)、茶ノ間(餐廳)、緣側(室內廊道)、臺所(廚房)及便所(廁所)。整體建築多為和式,其中座敷鋪設屬於和式特有的榻榻米。建物前端凸出是應接室(洋式客廳),判斷為後來增建,是典型「和洋折衷」的建築樣式。



Placeholder image

「多田桑の多彩日常」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本次「多田桑の多彩日常」常設展,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再次探查手寫書信與史料,重現多田桑的生活光景。從玄關往故居裡漫步,由此走入多田的日常中。側身走入,桌上的日記與老櫃子,訴說著多田過往回憶、窗櫺一隅的小圓桌上,茶香總是引人入味;步入八疊大堂,暖桌與日常小物訴說故居光景,往窗外望去,這就是屬於街長的觀音風光。多田的生活充滿了多樣的面貌,他曾經推動淡水的副業發展,以莚草加工發展地方經濟;在經商事業與政治的路途上,他也累積財富成為有16棟房子的地產大亨;茶道、圍棋、三味線等3個興趣更是不可少;轉入廚房,當年的多田可說是一位飯桶,一天要吃盡1.5kg的飯才滿足;熱心的他也曾捐助滬尾小學校、女子公學校「慰問袋」。如此多彩豐富的多田桑日常,等您來探索!



Placeholder image

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常設展-蕭將軍宅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由沈春池文教基金會主辦的「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常設展-蕭將軍宅」,八日起在新北市空軍三重一村正式展出,基金會在2017年啟動《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計劃,尋訪早期遷徙來台人物並拍攝口述歷史,同時著手收藏史料典籍,除了開設「春池文化教育館」作為文物的展覽及保存空間外,今年更進一步活化新北市文化局轄下文資空間「空軍三重一村」,規劃一年期的常設展作為遷臺歷史展示基地,展現典藏的多元價值與公共性。



Placeholder image

村長家客廳原貌保存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村長的家前後共經歷七次改建,由原本黑瓦竹泥牆平房最後改建為現在的加強磚造三層建物。空軍三重一村最後一任村長王繼新,為了本展,特別親自寫下「村光眷影話當年 長幼有序忠傳家」門聯,敞開門扉,歡迎大家尋找精彩的眷村故事與生活歷史。



Placeholder image

「村生不息 眷情永傳」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空軍三重一村常設展以三重印象、一村生活、村民與黑膠唱片、眷村美食、一村露天電影院、一村現況與未來等子題,帶領觀眾認識空軍三重一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Placeholder image

「未來預言—工業與精密陶瓷」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陶瓷除了在日常生活與建築運用外,亦是工業科技用品常見的材料與元件。本區透過充滿科技與現代感的展示情境,以電腦、電話、行動電話等當代科技產物,呈現工業、精密陶瓷與傳統陶瓷的差異,展現陶瓷產業在科技中的多元應用與發展。



Placeholder image

「穿越時空之旅—史前、原住民、現代陶藝」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陶器是人類重要的發明,從新石器時代開始,陶器在人們日常生活盛水、炊煮,到祭祀、陪葬等儀式性活動,都扮演重要角色。隨著時間演變至今,人們生活中仍然大量使用陶瓷器物。 本展廳以「穿越時空之旅」為主題,內容橫跨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民族文化及當代陶瓷藝術。從臺灣史前陶器的特色、器型、紋飾、用途等面向開始探索,逐漸走進臺灣原住民族傳統的陶文化,最後再進入當代陶瓷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面貌。



Placeholder image

「硘仔鎮—鶯歌陶瓷發展」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鶯歌地區近世以來的陶瓷文化,是從19世紀初期漢人移民所帶來的原鄉製陶技術開始發展。20世紀初期由農村家庭工業的模式走向產業化,至20世紀中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在20世紀末發展達到高峰,自此鶯歌從鄉村小鎮躍身成為臺灣最重要的陶瓷產地。 時至今日,鶯歌從煙囪林立的工業城鎮,搖身一變成為國際級的陶瓷藝術重鎮。本展廳以臺灣閩南語的「硘仔鎮」為主題,從人文地理條件探討鶯歌發展陶瓷產業的契機,再從生產方式、經營模式、產品類型及產業轉型等面向,呈現兩百多年來鶯歌陶瓷的發展面貌。



Placeholder image

「回看所來處—臺灣陶瓷發展」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在距今約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臺灣就已經發展製陶文化,直到17世紀荷蘭人、西班牙人以臺灣為國際貿易駐點後,臺灣走向新的歷史階段,也讓臺灣的陶瓷文化開始有顯著變化。回看過去400年來臺灣陶瓷的發展歷程,分別在17世紀中葉、20世紀初期、20世紀中葉產生巨大變化。這些時間點都是臺灣歷史的重要轉捩點,顯示臺灣陶瓷發展深受社會、文化、經濟因素影響。本展廳將探討17世紀以後陶瓷與臺灣的關係,先從臺灣社會與經濟的面向,歸納臺灣陶瓷整體的發展情形,再從臺灣民間信仰、傳統生活、傳統建築的面向,呈現陶瓷在臺灣文化的重要性。



Placeholder image

「走向從前—臺灣傳統製陶技術」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陶瓷是人們將黏土以各種成形技術、裝飾技法製作後,再透過不同燃料或窯爐燒成,是人類重要的文明展現。本區以「走向從前」為主題,以製陶的燃料、黏土、技法、釉藥及窯爐相關實物、圖文與影片為展示內容,介紹製陶過程的重要步驟與臺灣傳統製陶技術。



Placeholder image

「滬尾小學校禮堂」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滬尾小學校」是日治初期日本人在淡水地區唯一興築的小學校,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目前僅遺留西元1923年落成之「滬尾小學校禮堂」。 「滬尾小學校禮堂」為日治時期典型的紅磚造公共建築,是淡水地區唯一保有日本兒童就學記憶之空間,也是日治時期淡水地區初等教育發展的歷史見證,並具有集會型公共建築之特色。2006年指定為市定古蹟,2022年修復完工。



Placeholder image

「淡水古蹟微型博物館」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淡水古蹟博物館是淡水眾多分散文化資產的集合體,來訪的遊客在這檔展覽中,可以看到文化資產群的縮影,也能初步了解本館所經營管理或是未來即將開放的文化資產,看完展覽之後,再安排實地走訪,讓古蹟之旅更有趣。 為了讓遊客輕易認識文化資產的特色,展覽依照文化資產曾經使用過的類型或居住過的人物,區分為事業、平安、財富與學業四種運勢,如果遊客有時間,不妨依照今日運勢來趟古蹟好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