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山•海•羽•空|柯蕙蘭粉彩創作展

2025/03/12 - 2025/05/14 (剩 7 天)

本次個展以「山•海•羽•空」為主題,透過粉彩獨特的層疊流轉色彩,邀請觀者走進內心深處,展開一場自我觀照的靜心之旅。 展覽作品包括《山在•我不在》、《光之流淌》、《羽光同在》及《尋光》等等,帶領觀者體驗藝術與心靈的深度連結。



Placeholder image

記憶拼裝交流所

2025/02/12 - 2025/05/14 (剩 7 天)

本次展覽整合了藝術家蔡佩儒從日常生活中蒐集並轉化的創作,以影像與空間為基礎,拆解為創作的基本元素與符號,再透過陶藝技術進行呈現,探討生活情境的記錄與實踐。同時,展覽深入探索現代與過去生活空間中的內容與議題轉換的可能性。除了展現個人生活記憶的探索,亦嘗試結合民眾的個人記憶,以多元形式共同探討當代藝術脈絡中的陶藝實踐。



Placeholder image

渡邊文矢《家之所嚮 Home. Being there》

2025/04/18 - 2025/05/18 (剩 11 天)

邀請日本木雕藝術家 #渡邊文矢,用木頭說故事 🪵 他的作品像一段記憶、一抹溫柔,靜靜安放在日常裡,陪你感受「#家的所在」。 「他們一直在我身邊,也住在我的心中。」—— 渡邊文矢 󠀠 💡「いっぷく」在日文中是「片刻歇息」的意思 這場展覽,也邀請你在生活中停下腳步,靜靜與自己對話,與家的意義再次相遇。 󠀠 來這裡,不只是看展, 也是和自己說聲:我回家了。



Placeholder image

山光水影–走讀臺灣水墨創作展-導覽活動

2025/05/25 - 2025/06/07 (剩 31 天)

林清鏡出身於南投,於臺中居住35年。曾任職於臺中市立文化中心長達14年,期間積極推廣美展活動,策辦多場受大眾喜愛的展覽,同時也是臺中市大墩美展前三屆催生策辦者之一,前年(112年)特別邀請擔任「經典大墩,榮耀40—經典瑰寶名家邀請展」的策展人。為了自我提升,於民國88年毅然辭去文化行政工作,進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研究所進修並轉任教職,歷任建國科技大學專任教授兼設計管理學院院長等職,去年八月退休後,仍積極參與各項藝文活動,展現出他對藝術的熱情與投入。 林清鏡的水墨創作技法嫻熟、風格獨特,屢獲全國性重要獎項,如吳三連文藝獎、全省美展連續三年第一名榮獲永久免審查畫作家資格、南瀛獎、玉山獎及中興文藝獎章等殊榮,其後陸續獲聘任各大美展評審,再再證明在藝術領域的卓越地位與貢獻。 此次邀請展出老師四十多年來不同階段的心血結晶,體現了藝術是情感的反映,透過各種形式展現創作能量,傳達其生活的體驗與生命的感悟,並窺見其匠心之獨運;借景抒情傳達的是「緣物寄情」,由「寫景」轉換為「造境」。作品面相涵蓋傳統與現代風格,透過寓情於景、造化意蘊、逐光掠影、靜水流深、遇合化境五大主題呈現創作脈絡。近作如〈秋紅谷〉、〈牛轉乾坤〉、〈怡然自得〉、〈千潮湧岸〉、〈巍峨神山〉及〈氣壯山河勢如虹〉等,巧妙融合中西技法,無論在筆觸的瀟灑流利或氣韻的生動表現,無不讓人驚嘆。 林清鏡常從名山勝水中汲取精髓,將其游心涉境的情感寄託於畫作,扣人心弦。此次展覽集結四十年來的代表作並呈現創作歷程,多件新作具當代性,展現屢次超越自我的精神,表露其風輕雲淡、堅毅不拔,以及勇於創新的精神。



Placeholder image

眷村主題展「篩光映色–清水眷村的色彩光譜」

2025/04/12 - 2025/07/10 (剩 64 天)

本檔展覽《篩光映色-清水眷村的色彩光譜》,以「篩光」對應歷史之光穿透時間與物件的過濾作用,以「映色」喻指文化與情感在感官中產生的顯現。嘗試將物理光學的觀念轉化為策展語言,重新詮釋色彩如何在眷村空間中扮演「記憶載體」的角色。 展場分為三大區域,分別為「清眷色彩記憶」、「色彩裝置區」及「民眾互動區」。透過分析園區內的磁磚藍、瓦片黑、軍徽青、大門紅等各種物件,解構出專屬於清眷的CMYK色彩密碼,現場除展示眷村各種的代表色彩外,也有對應的眷村懷舊老物件,將呈現出清水眷村的立體色票。展覽期間更規畫多場色彩工作坊供民眾參與,透過多元的方式,傳承眷村珍貴記憶。 ———— 展覽資訊 ———— 展覽時間|114年4月12日(六) 至 114年7月10日(四) 展覽地點|清水眷村文化園區 診療所 展覽媒材|舊文物、色票、複合媒材



Placeholder image

風輕雲淡-林清鏡水墨創作展

2025/05/24 - 2025/07/20 (剩 74 天)

林清鏡勤於水墨創作,並勇於創新,在推動文化藝術發展方面,亦發揮了極大的貢獻,回顧他過去的努力與成就,奠定今日備受矚目的地位,成為臺灣藝壇的瑰寶。 林清鏡出身於南投,於臺中居住35年。曾任職於臺中市立文化中心長達14年,期間積極推廣美展活動,策辦多場受大眾喜愛的展覽,同時也是臺中市大墩美展前三屆催生策辦者之一,前年(112年)特別邀請擔任「經典大墩,榮耀40—經典瑰寶名家邀請展」的策展人。為了自我提升,於民國88年毅然辭去文化行政工作,進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研究所進修並轉任教職,歷任建國科技大學專任教授兼設計管理學院院長等職,去年八月退休後,仍積極參與各項藝文活動,展現出他對藝術的熱情與投入。 林清鏡的水墨創作技法嫻熟、風格獨特,屢獲全國性重要獎項,如吳三連文藝獎、全省美展連續三年第一名榮獲永久免審查畫作家資格、南瀛獎、玉山獎及中興文藝獎章等殊榮,其後陸續獲聘任各大美展評審,再再證明在藝術領域的卓越地位與貢獻。 此次邀請展出老師四十多年來不同階段的心血結晶,體現了藝術是情感的反映,透過各種形式展現創作能量,傳達其生活的體驗與生命的感悟,並窺見其匠心之獨運;借景抒情傳達的是「緣物寄情」,由「寫景」轉換為「造境」。作品面相涵蓋傳統與現代風格,透過寓情於景、造化意蘊、逐光掠影、靜水流深、遇合化境五大主題呈現創作脈絡。近作如〈秋紅谷〉、〈牛轉乾坤〉、〈怡然自得〉、〈千潮湧岸〉、〈巍峨神山〉及〈氣壯山河勢如虹〉等,巧妙融合中西技法,無論在筆觸的瀟灑流利或氣韻的生動表現,無不讓人驚嘆。 林清鏡常從名山勝水中汲取精髓,將其游心涉境的情感寄託於畫作,扣人心弦。此次展覽集結四十年來的代表作並呈現創作歷程,多件新作具當代性,展現屢次超越自我的精神,表露其風輕雲淡、堅毅不拔,以及勇於創新的精神。



Placeholder image

雲上的記憶—泰雅族水平式腰帶地織機探索展kongu na Tayal

2025/04/26 - 2025/12/28 (剩 235 天)

數百年來泰雅族人多住在臺灣北部中央山脈兩側,因應環境變遷或部落遷徙,都使用可移動的水平腰帶地織機來織布製作衣物,並藉以記錄家族的織布技藝、文化圖騰、祖靈信仰,還有織者與地織機間的身體感。 「雲上的記憶-泰雅族水平腰帶地織機探索展」則聚焦於泰雅族的傳統水平腰帶地織機(kongu)為主軸,包括地織機的構造、圓的生命觀、織機與人體間的身體感、五大織紋技法介紹等,並探討大安溪年輕的織者們續織作的原因。並藉由互動展區與多感官體驗視聽媒體(影片),深入了解織機技術如今的使用現況與文化傳承。 因此對泰雅族織者而言,傳統的地織機如同當代使用的USB一樣,可以傳輸織布技藝、文化圖騰、祖靈信仰等文化情感織者們在使用傳統地織機織作時,如同與雲上的祖先們進行記憶上的連結,讓織布成為一種認同的信念,和一種文化的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