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洞見」探索時間與空間的交錯陶藝家陳恭誠個展

2025/07/18 - 2025/08/31 (剩 18 天)

「洞見」探索時間與空間的交錯陶藝家陳恭誠個展,展期自7月18日起至8月31日止,於臺東生活美學館生活工坊舉行。    陶藝家陳恭誠創作靈感源自老子《道德經》中「大方無隅,大器免成」的哲學思想,對於空間與時間的虛實有種巧妙趣味的想像; 通過孔洞窺探世界,讓人置身於開啟另一個視角的驚奇體驗。    展者企圖透過器物創作,表達人與自然、時間與空間之間的微妙關係。展覽作品不只展現傳統陶藝技巧,還融合了當代的視覺美感。    在此次展覽中,作者試圖融合器物製作技術與形式美感,將傳統的製陶工藝與現代設計進行感性對話。拉坯、泥繪、雕塑技法與當代簡潔、抽象的美術形式相結合,創造出既具有時間感又不失現代感的器物,彷彿能夠跨越古今、跨越時空,將領略納入一個全新的體驗模式。 「洞見」不僅是對陶藝技法的探索,也是一種思維及時間空間的反思遊戲。



Placeholder image

「內在光景」創作聯展

2025/07/18 - 2025/08/31 (剩 18 天)

「內在光景」創作聯展,開幕式7月27日上午10時於臺東生活美學館主展覽室舉行,展期自7月18日起至8月31日止。   九位來自高雄的藝術創作者──姜春蓮、許英琴、葉家溱、蔡孟君、李明芳、陳芳、柯愛華、邵郁南、田文筆──以「內在光景」為創作主題,透過不同媒材與風格,誠實地呈現自我、書寫生命。在創作歷程中,藝術家們以自由的姿態追尋原創思維,透過對色彩、意象與觀念的虔誠實踐,將生命的沉澱轉化為畫布上的共鳴。   此次展覽呈現的是一種質樸卻深刻的生命書寫,透過不同藝術形式所交織出的多樣結構,展現出創作與生命相互碰撞所淬煉的精粹本質。每一件作品皆記錄著藝術家某一當下的精神狀態,是一場自我與創作交融的真實體驗。   這是一場關於情感、直覺與靈魂深處對話的展覽,也是一場屬於創作者自身「內在光景」的深層旅程。每件作品都是一次自我凝視與生命書寫的詩篇,誠摯邀請您前來觀展,與藝術家們共同感受這段深層的靈魂旅程。



Placeholder image

臺東縣政府原民處|2025 原音聚會所系列:共鳴之地|台東原住民體育人音援特展

2025/06/01 - 2025/08/31 (剩 18 天)

2025 原音聚會所系列:共鳴之地 以聲援的節奏與紅土的記憶,邀請你走進體育與音樂彼此支持的現場,聆聽部落為選手吶喊的歌聲,看見奔跑的身影如何與土地產生回音。



Placeholder image

台灣好基金會x池上穀倉藝術館|《土地.流雲—藝術駐村十年有成典藏展》

2025/04/11 - 2025/09/07 (剩 25 天)

策展人/倪又安 參展藝術家/(依駐村年分排序) 林銓居丶連明仁丶葉海地丶鍾舜文丶簡翊洪丶張蒼松丶鹿向夷丶池上鳳珠丶陳俊華丶蔡鎮澤丶吳耿禎丶劉文瑄丶范思琪丶吳曉菁丶馬克·尼爾森丶牛俊強丶葉仁焜丶王新蓮丶李屏宜丶張宏彬丶曾建穎丶劉振祥丶彭賢祥丶劉永仁丶蔡育田丶林柏樑丶李賢文丶石晉華丶綦宗涵丶劉致宏丶林義隆丶黃璟丶阮璽丶陳睿淵丶徐明豐丶黃青木丶張家荣丶翁明崖丶羅宇成丶洪宇蕎丶鄭農軒丶周代焌丶孫福昇丶陳又伃丶王玫玲丶吳冠德丶林秦華 十年來,台灣好先後邀請48位藝術家參與了「池上藝術村」駐村計畫。池上豐厚的自然與人文,如沃土般源源不斷供給創作養分。 這次的十年有成典藏展,如何將這麼多年來豐碩的累積展出呢❓ 👉策展人將駐村捐贈作品分為「寫真景」、「化流形」、「靜觀一隅」、「兀自低吟」四個概念不同卻可彼此對照的子題,帶您感受不同的池上魅力。 🔹「寫真景」 觀察並描繪具體的山與田,藉由再現乃至表現的經典方式與池上對話。 🔹「化流形」 以半具象或抽象的語言詮釋池上,這可能源自於某些對象本身的線條、質感與結構所提供的抽象性養分。 🔹「靜觀一隅」 選擇注視池上的片段或角落,以小中現大的詩意來涵蓋整體。 🔹「兀自低吟」 延續原有創作脈絡,對於在地性的明確表描述並不強調,而是讓池上的氣自行生發。



Placeholder image

《土地.流雲—藝術駐村十年有成典藏展》

2025/04/11 - 2025/09/07 (剩 25 天)

展演者︰林銓居、連明仁、葉海地、鍾舜文、簡翊洪、張蒼松、鹿向夷、池上鳳珠、陳俊華、蔡鎮澤、吳耿禎、劉文瑄、范思琪、吳曉菁、馬克·尼爾森、牛俊強、葉仁焜、王新蓮、李屏宜、張宏彬、曾建穎、劉振祥、彭賢祥、劉永仁、蔡育田、林柏樑、李賢文、石晉華、綦宗涵、劉致宏、林義隆、黃璟、阮璽、陳睿淵、徐明豐、黃青木、張家荣、翁明崖、羅宇成、洪宇蕎、鄭農軒、周代焌、孫福昇、陳又伃、王玫玲、吳冠德、林秦華 池上,是台灣好基金會投入鄉鎮文化在地扎根的開始。在與鄉親們一起朝向「從米之鄉到藝文之鄉」的過程裡,2015年啟動的「駐村藝術家計畫」是重要的一步。 十年來,台灣好基金會邀請了48位藝術家,來到池上居住、創作,並與社區居民生活、互動,貼近土地,為小鎮帶來新的激盪,讓文化藝術深深浸潤池上。藝術家在農民的彎腰、拾穗中重新找回「人」、「土地」、「手作」的價值,感受天地大美及四時節氣的變化;池上鄉親學子也從藝術家的創作裡,看到故鄉的美好與純淨,更為珍視天地自然賜予的禮物。 《土地.流雲—藝術駐村十年有成典藏展》邀請策展人倪又安為「駐村藝術家計畫」作十年成果的整理,他以「寫真景」、「化流形」、「靜觀一隅」、「兀自低吟」子題,展現駐村藝術家們在池上的看見。 點滴凝聚的美,在池上的《土地.流雲》間。歡迎您,來到池上穀倉藝術館,為美的十年積累做見證。



Placeholder image

關山鎮公所|關山小鎮工藝特展

2025/07/23 - 2025/09/21 (剩 39 天)

關山小鎮工藝特展 為展現本鎮多元的在地工藝、文化脈絡與農村生活,串聯鎮內具代表性的工藝家,呈現工藝家以自然共生與手作精神,實踐「永續慢活」的在地生活。本次策展希望透過工藝家的作品,呈現小鎮的文化層次與生活哲學,讓更多人看見關山的美,也讓在地居民重新認識家鄉的文化寶藏。 (一)展覽期間:114年7月23日(三)至9月21日(日)10:00-12:00、13:00-16:00,週一、二固定休息不開放。 (每月具體休館日期請參考公告,或洽關山鎮公所農觀課812497 潘先生) (二)開幕茶會:114年7月23日(三)13:30-15:30 (三)展覽地點:關山藝文中心(臺東縣關山鎮民權路45號)



Placeholder image

臺東縣自然史教育館|《親愛的・海洋》海洋生態攝影與標本展

2025/03/19 - 2025/09/28 (剩 46 天)

臺東縣自然史教育館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台灣四面環海,你有多久沒好好看看大海了? 這次,策展人 黃興倬博士 把壯闊的大海帶進教育館囉! 精采海底攝影 + 珍貴標本展示,讓大家近距離感受海洋的壯闊與細緻,喚起我們對海洋母親的深深思念。 日期:114年3月19日-114年9月28日 📍 臺東縣自然史教育館



Placeholder image

江賢二藝術園區《光、美與淨化》

2025/03/15 - 2025/09/28 (剩 46 天)

策展人:南條史生、紀嘉華(協同策展人) 由內在光的追尋,到外在光的映現,江賢二以藝術昇華了自我,同時印證「藝術可以淨化人心」的信念。開幕首展「光、美與淨化」以「追尋自由」、「音樂與自然」、「精神性與希望」三個主題,呈現江賢二在藝術創作臻於圓熟之際,回望創作歷程,展出精選作品和藝術家親手打造的場域交相呼應,產生精神性的共鳴。



Placeholder image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 ​

2025/03/18 - 2025/10/07 (剩 55 天)

展示緣起於民國 96 年 9 月 9 日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傅義修士決定將他的建築設計圖 229 卷 2649 張捐贈給史前館典藏,希望讓文物典藏於更適合的環境,也讓史前館的典藏更加豐富。本展覽挑選傅義修士生平中具代表性的七座天主教教堂,透過模型重製、建築藍圖原稿以及各教堂耆老對教堂與傅修士的口述影像,與社會大眾分享白冷會及傅義修士對花東地區居民與臺灣建築文化的影響。



Placeholder image

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

2025/03/18 - 2025/10/07 (剩 55 天)

展示緣起於民國 96 年 9 月 9 日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傅義修士決定將他的建築設計圖 229 卷 2649 張捐贈給史前館典藏,希望讓文物典藏於更適合的環境,也讓史前館的典藏更加豐富。本展覽挑選傅義修士生平中具代表性的七座天主教教堂,透過模型重製、建築藍圖原稿以及各教堂耆老對教堂與傅修士的口述影像,與社會大眾分享白冷會及傅義修士對花東地區居民與臺灣建築文化的影響。 展覽資訊: 日期丨2025.03.18-2025.10.7 時間丨週二至週日 09:00~17:00(週一休館) 地點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康樂本館第二特展室 地址丨臺東縣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1號 電話丨089-38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