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老鼠、白蟻、兔子狐狸鼠鹿與蒼蠅的生靈馬戲 - 張徐展個展

2025/08/10 - 2025/10/26 (剩 10 天)

⮑ 老鼠、白蟻、兔子狐狸鼠鹿與蒼蠅的生靈馬戲 - 張徐展個展 ⮐ ꜱᴇɴᴛɪᴇɴᴛ ʙᴇɪɴɢꜱ ᴄɪʀᴄᴜꜱ: ᴀɴ ᴀɴɪᴍɪꜱᴛɪᴄ ᴊᴏᴜʀɴᴇʏ ᴡɪᴛʜ ᴍɪᴄᴇ, ᴛᴇʀᴍɪᴛᴇꜱ, ʀᴀʙʙɪᴛꜱ, ꜰᴏxᴇꜱ, ᴍᴏᴜꜱᴇᴅᴇᴇʀꜱ, ᴀɴᴅ ꜰʟɪᴇꜱ ——ᴢʜᴀɴɢ xᴜ ᴢʜᴀɴ ꜱᴏʟᴏ ᴇxʜɪʙɪᴛɪᴏɴ ► 展覽時間:114.8.10-114.10.26 ► 展覽地點:臺東美術館 (臺東市浙江路350號) ►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09:00~17:00 (每週一休館) ► 票價資訊 ◄ ☼全票 50元 / 一般民眾,滿18歲以上成人 ☼團體票 30元 / 團體參觀人數滿 10人(含)以上 ☼優待票 20元 / 敬請出示相關身分證明文件 --本縣縣民持身分證購票者。 --滿6歲以上、未滿18歲之兒童。 --持有志願服務榮譽卡者。 🐇愛心票 / 免費 --未滿6歲之兒童。 --65歲以上長者。 --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及必要之陪伴者限一位(須同時入場)。 🦊備註:凡購買優待票及愛心票者,敬請出示相關身分證明文件,未攜帶者依規定購票。 張徐展以獨創的 #逐格紙偶動畫藝術 建立起不可取代的藝術價值,他以導演、藝術家的身份獲得國內外各大影展與藝術獎項的肯定,其中包括 2019 年獲薩格勒布國際動畫影展評審特別提及獎、台灣首位德意志銀行年度藝術家;2022 年獲第 59 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金穗獎不分類大獎;2023 年獲頒總統文化獎-青年創意獎等等,可謂台灣青年藝術家當中最具代表性與 #國際能見度 者。 張徐展的藝術養分來自我們日常熟悉的 #紙紮文化 和 #傳統民藝,將這些視覺美學當作基礎,並且結合當代藝術和影像創作的技巧,將作品當作不同語言、不同種族國籍的觀眾都能輕易理解與投射自己感想的容器,展現了藝術作為普世性文化交流的價值。 本次在臺東美術館的張徐展個展預計展出藝術家最具代表性的兩個錄像作品《熱帶複眼》、《Si So Mi》及其延伸的數件 #裝置作品。還將展出 2024 年最新首次以實拍手法完成的《#白蟻餵食秀》,歡迎來到臺東美術館的每位觀眾細細品味藝術家過去的經典作品,並且了解他如何將 #在地文化轉譯 為朝向國際平台的藝術創作。



Placeholder image

蘭嶼文物館傳統屋展覽

2025/05/01 - 2025/10/31 (剩 15 天)

藍白相間的蘭嶼文物館,位於蘭恩文化園區,館藏有關雅美傳統工藝、器具、服飾等文化特色之物,加以文字解說文化內涵。除了保存傳統,亦提供一個窗口,讓外地朋友認識雅美傳統文化,透過當地部落族人導覽活動,引領旅人深度感受文化豐富性。 蘭嶼島上較完整的達悟生活文化展示園區,內有蘭嶼文物館,展示珍貴達悟生活器物與傳統飾品, 並代售在地手工編織和木雕藝術,視聽空間不定時播放文化紀錄片,草地戶外則有傳統地下屋建築群。 為了讓旅人能細細品味文化面貌,蘭恩也提供園區導覽服務,由部落族人擔任解說員,加深旅人對文物與建築的理解。



Placeholder image

臺東縣環保局|永續方舟館 常設展-島東的倒數計時

2025/04/01 - 2025/10/31 (剩 15 天)

永續方舟館一樓以「教育空間」為主,圍繞在臺東的空氣、土壤、河川及海洋生態污染與保護,認識環境的永續經營。二樓以「體驗空間」為主,建構綠色生活場景,宣導從生活中實踐環保作為。三樓為「創新空間」將不定時推出主題特展,提供環保議題展示與永續思考。 展出主軸:以宏觀的全球環境議題角度切入,先講述地球因人類過度開發造成環境失衡,再拋出思考議題:如何透過行動緩解地球危機,並尋找社會發展與環境的平衡方式。 展區內容:水污染、地下水與土壤污染、海洋污染(油污與海廢)、臺東的生態多樣性。 透過不同層次的視覺設計呈現臺東永續環境地景,如:漁業資源保育區、海域生態旅遊、自然濕地、人類居住地等元素,堆疊出臺東是一座友善環境且移居的居城市。



Placeholder image

漆語畫言-李洋漆畫創作個展

2025/10/03 - 2025/11/08 (剩 23 天)

漆語畫言-李洋漆畫創作個展,展期自10月3日起至11月8日止,於臺東生活美學館生活工坊舉行。   本次展覽為「漆語畫言」,意指畫者在創作過程中,用大漆材料作為媒材,通過繪畫表現形式,展現漆畫的繪畫語言。 展者在文化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就讀時即主修漆畫。初見大漆時,就對它黏稠的質感、獨特的漆香,以及千變萬化的工藝產生興趣,通過翻閱「髹飾錄」等文獻,從馬王堆漢墓漆藝的華美,到當代漆畫家的創新實踐,被這門千年技藝的包容與活力深深震撼。   現代漆畫從中國古代傳統漆工藝之中衍生而來,在發展的過程中深深地植根於文化的積澱與創新的青田,是藝術領域中極具特色的新型畫種。漆畫以天然大漆為主要創作材料,除漆以外,還有蛋殼、貝殼、金、銀、木片等幾乎生活中所看到的材料,都可以作爲裝飾材料運用到漆畫當中。漆畫的技法也是種多樣的,又可以分爲變凃、堆漆、鑲嵌、磨繪,可以說,漆畫具備繪畫和工藝的雙重特性。   漆畫作為年輕的繪畫藝術,社會認知不足,創作隊伍單薄,發展之路必定道阻且長,也希望通過本次展覽也讓更多的朋友認識漆畫,喜歡漆畫,讓觀者看見古老漆藝在當代的新生力量,感受大漆「歷久彌新、潤澤萬物」的獨特魅力。



Placeholder image

言嶼交響:2025臺灣原住民文學翻譯對談 Dialogue on Taiwan’s Indigenous Literature in Translation (臺東)

2025/11/14 - 2025/11/14 (剩 29 天)

臺灣的原住民文學,如何被翻譯、閱讀並傳遞至國際? 語言與文化的差異,究竟會遮掩真實聲音,或成為開啟理解的新窗口? 邀請孫大川與巴代兩位具代表性的原住民作家,他們的作品承載部落生命經驗與文學美學,長年以文字描繪土地、歷史與族群記憶。兩位作家的發聲,不僅是文學表述,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實踐。活動將透過與日本知名譯者魚住悅子的對談,深入探討如何將原住民語境中的意象與情感,轉譯為能被國際讀者理解並感受的文本。 在全球化文學網絡中,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文化對話的契機。本場講座將與大家一起思考:原住民文學如何跨越語言邊界、走向世界?在翻譯過程中,如何保有其語言與文化的獨特性?透過作家、譯者與讀者的多重視角,「言嶼交響」希望呈現臺灣原住民文學在地深耕與國際交流的雙重價值。   ◆講者介紹◆ 孫大川(Paelabang Danapan) 卑南族學者、作家,著有《久久酒一次》、《山海世界》等,推動原住民書寫進入教育體系,對族群文化傳承貢獻深遠。 巴代(Badai) 卑南族作家,作品包括《笛鸛》、《馬鐵路》、《白鹿之愛》等,以部落歷史與文化記憶為核心,為當代臺灣原住民文學的重要代表。 魚住悅子(Uozumi Etsuko) 日本譯者,長期專注於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翻譯,曾編譯《臺灣原住民文學選》,譯有夏曼‧藍波安、巴代等多部作品,並榮獲行政院原民會一等專業獎章。 本場次為中文場次,採線上報名,歡迎一同加入! 時間|2025 年 11 月 14 日(週五)11:00–12:15 地點|就藝會–臺東表演藝術創生基地(臺東縣臺東市更生路416號) 主辦|國立臺灣文學館、東英吉利大學英國文學翻譯中心 British Centre for Literary Translation,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BCLT, UEA) 協辦|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活動洽詢:鄭小姐 0975-122873、王小姐 06-2217201#2201        



Placeholder image

『畫癮ing–黎忠榮∕蕭欣智∕孫傳莉 速寫話人生聯展』

2025/10/03 - 2025/11/22 (剩 37 天)

『畫癮ing–黎忠榮∕蕭欣智∕孫傳莉 速寫話人生聯展』,展期自10月3日起至11月22日,於臺東生活美學館主展覽室展出。    速寫在西方原本是畫家個人對於風景或人物等繪畫主題的觀察與紀錄行為,19世紀畫家紛紛走出畫室,在戶外捕捉光線、色彩與景物變化的瞬間,累積創作的底蘊。而Urban Sketchers(城市速寫)是一個喜愛畫畫的西雅圖記者於2007年發起的社團,他透過社群平台的傳播力量點燃速寫風潮,全球遍地開花。    不同於傳統的寫生,Urban Sketchers(城市速寫)強調是在室內或戶外當場透過直接觀察而繪畫紀錄的行為,描繪的是居住的地方或旅行時的故事,可以透過各種媒材但須是真實目睹的場景,以快速的方式記錄所見所感。    2012年台灣的幾位民間愛好者也跟上潮流,自發成立了Urban Sketchers Taipei速寫台北社團,透過每周的畫聚活動吸引來自各地喜愛繪畫的同好,形成台灣街頭畫畫的風潮。黎忠榮、蕭欣智、孫傳莉三人原從事設計相關行業,13年前也因著迷於Sketching這樣透過快速、及時,完全與環境在一起的繪畫方式,各自瘋狂地自我訓練、實踐,記錄自己的日常及旅行所見。   速寫方式不侷限媒材,只要簡單、快速的工具,隨身攜帶、隨時可畫。不拘泥於形式,除了畫紙畫冊,紙杯套、餐巾紙…只要畫得上去都是可以記錄的媒介。速寫愛好者甚至發展出枯枝作畫或是自創長形紙張連畫的創意表現,開啟許多人學習速寫、記錄台灣街景、老屋的行動,讓速寫成為顯學。   黎忠榮,無論是上下班、接送孩子、等車塞車時都能提筆入畫,繪畫特色線條快速灑脫、用色俐落奔放。   蕭欣智,在忙碌的上下班通勤時間,無論多累仍不忘拿出紙筆,速寫來來往往的人間動態,最愛用一筆畫的方式呈現流線感的筆法,不同於繁忙的職場生活,其速寫風格極簡純粹。   孫傳莉,從花蓮開始旅行走畫,用速寫記錄在花東旅行所見及鄉間風情,腳步亦走過恆春山林海角,喜歡嘗試不同媒材,從一開始細膩的中性筆線條到灑脫的鋼筆風格,有時因現場氛圍也會直接以顏料揮灑紙上,隨興奔放地創作。   三人經過13年的歷練,生命之流不停向前,但執筆之手依然不輟。透過更有溫度的心更洗鍊的手,速寫畫人生。   本次展覽開展首日2025年10月3日早上10:30,三位展者將於主展覽館挑戰現場聯合速寫創作,並開放讓民眾可以現場參觀作畫過程,突破靜態的平面展覽,展現三位畫家的即興速寫能力,創造觀者與藝術創作過程的直接體驗。  



Placeholder image

臺東設計中心|臺東,Yes I do!

2025/01/01 - 2025/11/30 (剩 45 天)

臺東設計中心推出全新展覽《臺東,Yes I do!》,本次攜手曾獲走鐘獎「最佳剪輯獎」的YouTuber BBFFMF 打造展覽前導影片,以愛情故事為引子、第一人稱的男友視角出發,帶領你從秘密房間的體驗、正在剪輯的影片,窺視 2021-2024 詳實紀錄的女友觀察日記,揭曉她參與每項專案的幕後身影,呈現她作為臺東與設計的橋樑,每一瞬甘願因為所愛,喊出「Yes, I do」的執著與信仰。



Placeholder image

以家唯名,拾光之路”戴文婕油畫個展

2025/10/03 - 2025/12/30 (剩 75 天)

以家唯名,拾光之路”戴文婕油畫個展,開幕式10月5日(星期日)下午3時於臺東桂田喜來登酒店三樓舉行,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與臺東桂田喜來登酒店合辦,展期於114年10月3日起至12月30日止。   畢業於長榮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現美術系)的戴文婕,喜歡用油畫來記錄表達對生命與生活的詮釋。利用油畫溫潤的調子,細膩的筆法,光影的捕捉,表達對人物肖像畫的情感闡述,特別是自己所愛的家人,喜歡記錄孩子的生活時光,他們的身影成了創作的源頭。   展者從臺北移居到臺東,做著朝九晚五的設計工作將近九年,像是機器一般的生活裡,漸漸失去對生活與藝術的感受力,因此開始慢慢用油畫記錄孩子的生活,同時也兼著教學之路,這才漸漸找回創作的動力。疫情過後,毅然決然地辭掉工作,開了畫室『Big la la玩藝室』正式成為自由獨立工作者。原本失去已久的內心信仰,也因為突破了舒適圈走入陌生的計畫,內心所需的強大能量漸漸重拾對上帝的信心與盼望,就像一道光走進心中灰濛之地,因此開始繪製重拾信仰之路的創作。   在這期間展者不斷學習精進油畫技法,人物肖像風格從過去寫意風格蛻變為浪漫寫實風格,至現在對人物畫的描繪,透過用不同的色彩及細膩的灰階跟光影表達出對人的關懷與愛。這樣細膩又溫潤的繪畫感,是另一種不同於現實的寫實。歡迎喜歡油畫的你我一同欣賞並進入戴文婕老師充滿氛圍帶有感情的繪畫創作之中。



Placeholder image

「2025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

2025/05/01 - 2025/12/31 (剩 76 天)

第四屆《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首度移師東岸台東, 選址知本森林、活水湖畔與達魯瑪克部落, 展開一場以竹為語言,串連地景與文化的建築行動。 🌱 六組建築設計師團隊, 以「真實的建築」為題,在多變的氣候與地貌條件下, 親自落地實作,打造回應環境脈動的竹構作品。 不只是創作,更是一場集體共學與在地對話的旅程。 我們誠摯邀請你透過前導短片,看見這些提問與回應—— 🔸 建築如何從自然出發,回應台東的山海與氣候? 🔸 在地方共作中,團隊與部落如何攜手凝聚共識、彼此理解? 🔸 一場「真實的建築」,要如何慢慢被實踐出來? 🔸 在這片土地上,竹能不能成為文化的載體? 📺 現在就從這支影片出發,走進島嶼、走進山林,與竹一起呼吸。 ______________ 第四屆『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 展訊 ▧ 展覽場域|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台東森林公園活水湖畔、達魯瑪克部落 *2025年5月開展(常設展) ▧ 指導單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臺灣竹會 ▧ 協辦單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台東分署 ▧ 策展執行|初樸建築師事務所 ▧ 策展人|葉育鑫 ▧ 參展團隊|陳宣誠、柯慕一、陳思因、簡志明、王柏仁、鄭浩祥 #島嶼構竹2025 #與自然共生 #竹構築 #永續設計 #綠色建築實驗場 ▍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 | 柯慕一.村夢遊牧 | 《石頭的孩子》 ▍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 | 陳宣誠.共感地景創作 | 《竹蝶》 ▍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 | 陳思因.風土建築研究室 | 《在若亭》 ▍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 | 台灣義築協會 | 《第三空間》 ▍台東森林公園活水湖畔 | 王柏仁.阿瓦瓦規劃設計 | 《船塢》 ▍達魯瑪克部落 | 鄭浩祥.普悠瑪文化工坊| 《Irilriya》



Placeholder image

2025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2025/06/01 - 2025/12/31 (剩 76 天)

《成為出海口》 2025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TECLandArt Festival)是交通部東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於2015年開始委託專業承辦,沿著台灣東海岸各地舉辦的藝術活動,內容包括邀請藝術家駐地創作大型戶外作品,並設置在東海岸沿途風景區,稱之為「駐地創作」。除此之外,還有沿著台11線公路開放藝術工作室、藝術市集、音樂會等,是一個以東部海岸線區域的自然環境、部落生活、棲息居住、旅行壯遊為主題的藝術節。東部海岸壯闊自然,有時優美有時狂野,有時神秘有時開放,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寂靜而自然,樸素而自由,本藝術節透過駐地創作、藝術品設置、藝術活動、完善的旅行設施,讓觀光者在公共場所中找到情境涉入與幸福感之關係,繼而產生夢想的在地生根。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的發生場域,座落於臺灣島嶼東南海岸,花蓮的花蓮溪與台東卑南溪出海口之間,海岸山脈與太平洋之間,綿延近兩百公里的狹長山海沃土上。許許多多短而湍急的溪流自海岸山脈山巔深谷奔流入海,而數千年來島嶼東岸的人們便傍著這些溪流與海洋交會的出海口而居,一個又一個出海口聚落,串成如珍珠項鍊般的東海岸聚落。 無論溯流或降海產卵的水中族類,回到出海口都意味著通過生命熟成階段的里程碑,是生命的起點也是終點,出海口輪迴不斷地孕育著溪流與海洋中的生命。而千百年來生活在東海岸出海口的阿美族人,作為這陸海循環生態系中的一環,也將生存於出海口的身體經驗轉化為一種「海洋與陸地一體」的空間觀與存在哲學。 已經邁入第十一年的「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亦是希望透過在夏季舉辦的藝術文化儀式,年復一年的探索與實踐,讓在地的生活者與遠道而來的旅人,在這山海匯流、陸海共生的物種與文化既多元且無比豐饒之處真真實實地相遇,在這裡,每一個人都能成為飽含生命動能的出海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宜灣部落|藝術家 Sándor Zelená 作品《Wadihan 迴響》源自阿美語「Wadihan」,意為「來自山谷的迴響」。 長濱寧埔|藝術家 峨冷.魯魯安(安聖惠) 作品《faki的背影》 花蓮磯崎|藝術家 伊命.瑪法琉(林志明) 作品《溯源之旅》 都歷遊客中心|藝術家 #J工廠 & #W工坊 -林俊德、高惟維 作品《繽紛跳耀東海岸-成為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