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自然藝起來—劉淑玲

2024/09/12 - 2024/09/28 (剩 13 天)

作者劉淑玲認為藝術是生活美學,有交流和分享才會讓生活更美好。於是特別選擇回到生活二十餘年的澎湖,策劃了「自然藝起來」的展出,本次展出作品還包括彩墨、書法與瓷器不同的素材,將澎湖的海洋文化、自然資源及玄武岩地質等連結自然與藝術創作呈現的美物美景,化為永恆,期盼藝術創作能為生活帶來美好與喜悅。 



Placeholder image

繽紛菊島書畫大地2024中華娛樂文創產業發展協會名家邀請暨會員聯展

2024/09/21 - 2024/09/29 (剩 14 天)

本次聯展除了以中華娛樂文創產業發展協會會員為展覽主要成員外,主辦方更邀請多位知名書畫家包含張炳煌、連勝彥、楊旭堂、曾安田、陳合成教授等,更邀請多位澎湖在地的藝術家洪根深、莊麗珠、蔡樂生、鄭美珠老師等,以及澎湖籍移居臺灣的藝術家呂玉環、林士森老師等等加入聯展,本次作品涵蓋水墨、書法、水彩及油畫等計70幅。 



Placeholder image

「好書大家讀」2023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得獎好書展

2024/07/03 - 2024/09/29 (剩 14 天)

本次文學讀物的得獎好書在主題與創作風格上展現了多元的風貌,作品包含有關霸凌、多元種族、愛與尊重、人際關係等生活化的議題,除了可以幫助讀者重新思考自我與他人關係的建立,也能藉由故事傳遞作為未來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參考指引。其中科普知識小說《我們‧夢想‧太空》獲得評委們滿分的肯定,本書的三兄妹角色形象塑造成功,內容中呈現青少年時期的人際關係與自我認同,充滿知識力與情感張力;陳美燕創作的《沙小妹找媽媽》與張哲銘創作的《三隻小鼴鼠:蟬鳴聲林》獲得圖畫書及幼兒讀物組好書,兩位作者也榮獲為2023年度優秀繪圖者。《草蜢的幸福雜貨店》書中以輕巧情節,探討人際關係的糾葛與選擇迷思,是陪著讀者檢視他人跟自我關係的佳作。在本土作品中,彭素華創作的《黑糖的女兒》,用心地以在地語言呈現國家文化。



Placeholder image

花宅重要聚落建築群生活歷史展

2024/05/03 - 2024/09/30 (剩 15 天)

於花宅修復的古厝內展出傑出藝術家陳景容教授50年前在望安創作的畫作及澎湖文化保存記錄專家張詠捷老師有關望安鄉的攝影作品。



Placeholder image

簡單畫幸福聯展

2024/09/16 - 2024/10/18 (剩 33 天)

由黃長榮老師指導,從簡單的素描入門,學員透過碳筆描繪世界,進而挑戰油畫棒技法,以堆疊、塗抹與混色的創作方式,讓油畫棒在畫布上展現生命力。本次聯展的參展者包括黃長榮老師、陳慧玲,林粉、林菁蓉、林美惠、洪麗嬌、呂碧紅、呂綉珍、孫淑瑱、劉秀麗、陳國枝等11位學員。 



Placeholder image

「一抹山水」非水墨特展

2024/07/27 - 2024/11/17 (剩 63 天)

本特展的藝術家們想探討除卻墨水的濃淡、輕重、乾濕以及繪寫線條的長短皴擦等技法,是否也可以與紙絹纖維或其他媒材共同合作,來表現山水畫的結構與東方意境,以媒材自體的各式樣態來形塑,呈現一己的內心丘壑?或是如何以非水墨畫的型態來描繪、詮釋山水意境,進而對話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哲思?策展人在這次的展覽規劃上,意圖拉出另一個軸線,將平面畫作延展成空間營造外,更添加聽覺作品展出,邀請國內外長期以自然媒材創作,或關注自然環境議題的藝術家共同參與。參與展出的藝術家有來自美國的Nicholas Cladis(愛荷華大學圖書中心造紙領域負責人)、山本愛子、澎葉生、楊偉林、蔡宛璇以及呂嘉萍等6位藝術家,希望藉由他們的創作媒材及表現形式、語彙,呈現當今自然環境的訊息,引發觀賞者的感知與思維,從自我的裏空間延展出生活框架外的生態面向,藉由展覽作品的觀賞、詩文與聲音聆聽以及展場氛圍體感,映照出自己內心的山水意境。



Placeholder image

回望根生處—洪根深的澎湖鄉愁特展

2024/03/23 - 2024/12/31 (剩 107 天)

洪根深(1946-),本縣湖西鄉鼎灣村人,為台灣知名現代水墨畫家。本次特展呈現洪根深老師在創作探索道路上,個人對家鄉與家庭的情感羈絆,特別以「回望根生處—洪根深的澎湖鄉愁」為題,展出37件巨幅、小品畫作與數十件個人戲偶、文獻……等收藏,涵蓋前、中期求學時期、初到台灣高雄市執教,到已經在藝壇上成為舉足輕重的標誌性人物,即便在台灣目前舉行個人大型個展,也難以見到的前期與近年紙本水墨為主的代表作品,回望自己的家鄉—澎湖的人文風貌滋養、自己父母養育、最心愛的太太郭素鑾女士相伴,離鄉背井在藝術上開拓與奮鬥的他,也有對家鄉充滿使命與柔情的一面。



Placeholder image

文物家族-澎湖生活博物館年度文物大賞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107 天)

以澎湖生活博物館歷年館藏為主要規劃發想,一方面精選各類項文物;另方面爬梳相關史料事件,引領民眾一同加入澎湖文物家族行列。展示單元規劃有文物的生命旅程、文物的分門別類、文物的共同記憶與文物的功成身退。每一件物品與使用功能有關;每一篇報導與時下脈動有關,文物本身不會說話,無法自行決定去留,誰來為它們代言,可以是觀看者想像力的再現,可以是保存者行動力的執行,也可以是使用者生命力的延續。本次文物大賞篩選,主要基於時代性、在地性、故事性、完整性、日常性、特殊性等條件,總計選出近40件文物。



Placeholder image

蔡廷蘭進士第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107 天)

澎湖興仁蔡進士第位於今馬公市東南方興仁里上村,為澎湖進士蔡廷蘭高中進士後所建,自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之久。澎湖興仁舊名雙頭掛,位於澎湖拱北山與獅山中間地帶,因村落居兩山頭中而得名。開拓之初,大抵為半漁半農的生活方式,其後墾地日漸向內地擴張,離海港漸遠,而耕地日增,農業逐漸取代漁業。聚落分上村、東村;上村,大抵為蔡氏族人所聚居,有祖廟蔡氏濟陽堂一座。興仁蔡氏後裔蔡廷蘭,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式,成為澎湖本地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進士。進士蔡廷蘭生於嘉慶六年(1801年),十三歲即以稚年補生員,後入學府,屢試屢中,補澎湖廳稟生。為人廉靜,好讀書,先後主崇文書院、引心書院及文石書院講習。道光十七年(1837年)秋試中舉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春晉京會試,中進士,以即用知縣分發江西省。此後仕途多在大陸內地,任官累遷至同知,咸豐九年(1859年)以病歿於任所。蔡進士中進士後三年,即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回鄉祭祖,便在雙頭掛舊宅右邊建進士第,以光耀門楣。由於蔡進士一生仕途皆在外地,進士第的興築,其象徵的意義大於實際宅第的意義。進士第的建築特色是門廊面寬四點五公尺,深進約三點三公尺,正立面為退凹式作法。其廂房為馬背硬山式作法,屋面為硬山燕尾屋脊,為澎湖民宅中唯一有燕尾作法。宅第中其他建築作法及裝飾,亦頗為精緻。由於蔡氏子孫並未對進士第大規模整修或改建,故整體結構至今大致上仍保存完整,但因日久失修,澎湖縣政府於民國100-101年進行修復工程,恢復進士第以往容貌。



Placeholder image

澎湖開拓館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107 天)

澎湖縣長公館坐落在馬市治平路與忠孝路交叉路口,佔地有六百多坪,是日治時期澎湖廳長宮邸,民國24年(昭和十年)竣工落成,是一幢典型日本「大正-昭和」時期建築,建築風格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築特色,圓型的窗櫺、歐風八角窗、內開木質大門、日式拉門、日式屋頂、和澎湖特有的貓江石矮牆,顯現建築物的滄桑歲月,戶外庭園有百年古榕,高聳大葉欖仁與特有澎湖植物,提供優質休閒空間,與現有的縣府行政大樓(原澎湖廳舍)互相輝映,屬同一時期建築,深具地方歷史建築特色,在去年均登錄為澎湖的歷史建築來保存。縣長公館至今將近70年歷史,曾先後住過有二位官派的縣長和包括李玉林、徐詠黎、蔣祖武、呂安德、謝有溫、歐堅壯六位民選縣長,其中以李玉林縣長自第一屆至第三屆任內住了有九年五個月最久,但在第11屆王乾同縣長於民國81年10月任內病故之後閒置至今,包括之後的補選高植澎縣長、代理的陳丕積、鄭烈與現任的第14屆縣長賴峰偉等人都未再進住而閒置,但平時還有利用作為縣長宴請賓客的場所之一,這一段地方行政首長的公館的歷史也是地方自治施政上的一大史事。縣政府基於對保存歷史的使命感,加上近年來本土化意識帶動「澎湖學」熱潮,縣長賴峰偉上任大力推動開發與發揚澎湖的歷史意義,為保存縣長公館歷史建築風貌,發揮其文化機能再利用目標,將原建築規劃設置為「澎湖縣史館」,重新賦予歷史的意義,並列為施政重點。經縣府多方極力爭取,88年獲文建會(現為文化部)同意設置「澎湖開拓館」,並成立專案研究小組進行史料蒐集及研究,89年開工,軟硬體設備在今年6月完工,館內規劃設計包括:「澎湖開拓序曲」、「移民路迢迢」、「澎湖聚落拓墾」、「戰爭烽火澎湖」、「澎湖政經建設」、「澎湖文獻閱讀」、「澎湖官邸體驗區」等內部展示及庭園圍牆設置「航向澎湖島」、「媽祖聖績圖」等大型陶磚壁畫,不只要傳承過去的價值,更要開創發揚未來的價值。澎湖開拓館將系統展示澎湖開拓史料及文化,打造一處讓後代認識先民胼手胝足,開拓疆土的精神與智慧的文化空間,不僅是澎湖公有歷史建築保存再利用的典範,更是澎湖開拓歷史的象徵,意義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