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話畫看Hwa Hwa Kan新住民暨移工母語繪本創作培力計畫

2025/08/02 - 2025/10/19 (剩 3 天)

  報名簡章(華語)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Regulations(English) EDM (印尼Bahasa Indonesia) EDM (越南Tiếng Việt) EDM (泰國ภาษาไทย) EDM (緬甸မြန်မာဘာသာ) 一、培力工作坊(報名網址https://reurl.cc/QYxleZ) (一)上課期間與地點: 場次 場地 時間 講師 新竹班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松曦坊(新竹市東區武昌街110號) 2025年8/2、8/23、9/6、9/20、10/18(週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總計6堂課30小時 江長芳老師(英語授課) 雙北班 國立臺灣圖書館3052市民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2025年8/3、8/24、9/7、9/21、10/19(週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總計6堂課30小時 徐美慧老師(華語授課) (二)教授以下內容: 繪本基礎概念 介紹繪本創作的理念與精神 繪本故事寫作 引導故事內容發想,文字內容架構編排 繪本圖畫創作 以圖畫呈現故事內容,繪製色稿與色稿討論 繪本創作編輯 針對繪本創作作品草稿進行潤飾、調整,並製作為手工書 (三)招收對象:現居於臺灣之新住民或移工,年齡滿18歲(含) 以上,有興趣從事繪本創作者均可報名參加。(以未參加過108-112年繪本培力工作坊之學員優先錄取) (四)報名期間:自即日起至114年7月23日止,開設2班每班招收20名,滿10人開班,得列備取若干名,錄取名單於114年7月底前公布於本館官網。 (五)課程費用:全程免費,提供午餐。為了珍惜課程資源,需繳交保證金新臺幣1,000元。(課程總時數共30小時,出席時數24小時以上全額退還,若缺課(含請假)時數6小時以上,則該課程保證金不予退還,解繳國庫。相關繳款及退款作業請詳見「附則(三)」。) (六)報名方式:線上報名並提供身份證明文件(報名網址https://reurl.cc/QYxleZ) 1.新住民已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者:國民身分證正反面。 2.新住民尚未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者:中華民國居留證。 3.外籍移工:中華民國居留證(至114年12月31日止,其聘僱許可仍有效並合法居留者)。 4.身份證明文件可將影本掛號郵寄至300027新竹市武昌街110號、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研究發展組收,或將電子檔EMAIL至承辦人信箱(ac0105@nhclac.gov.tw)。洽詢電話:03-5263176分機308柯小姐   二、徵件獎勵 (一)參與114年培力工作坊並完成作品,將擇優評審出11名,頒予獎勵金(含稅)及獎狀乙紙,獎項如下:(得由評審會決議從缺) 1.特優3名:每名獎勵金新臺幣3萬元。 2.優選3名:每名獎勵金新臺幣2萬元。 3.佳作5名:每名獎勵金新臺幣1萬元。 (二)評審標準:評審委員就參賽作品之創作理念,主題及內容之完整性、創新性、啟發性、趣味性及發展潛力等綜合考量。 (三)預計於114年11月底前於本館官網公布獲獎名單。   三、附則 (一)得獎學員作品需授權文化部及本館得永久無償為不限時間、次數、方式、地域之任何利用,並至少撰寫一筆詮釋資料併同作品數位化圖檔(含縮圖及可開放再利用圖檔)供本館上傳至國家文化記憶庫,詮釋資料依「創用 CC 姓名標示3.0 臺灣」,數位化圖檔依「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使用 3.0 臺灣」釋出供公眾利用。 (二)請遵守防疫社交距離、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等個人防護措施。 (三)保證金於第一次上課繳納,將依上課情形於最後一次上課退還。課程總時數共30小時,出席時數24小時以上全額退還,若缺課(含請假)時數6小時以上,該課程保證金不予退還,解繳國庫。 (四)參與者如因報名身分不符、持偽造證件,或其參賽作品遭檢舉有抄襲之嫌,事後經查證屬實,本館得取消得獎資格、並追回獎項及獎勵金。 (五)曾於110-112年參加本活動並獲得特優者不得參賽。 (六)參選作品不得有抄襲或翻譯自其他著作之情形,且未曾參加其他競賽、未於任何媒體(如學校刊物、報紙雜誌、書籍、多媒體、網路等)公開發表或出版,倘涉及侵害著作權或因此衍生其他法律情事,概由參與者自行負責。 (七)得獎人經本館書面通知後,於所載截止日前仍未領獎者(含獎金),視同放棄獎項,事後不得異議。 (八)所得獎金為含稅金額,將依中華民國稅法相關規定,依法辦理扣繳。 (九)如有未盡事宜,本館得隨時修正補充之。   指導單位:文化部、主辦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合辦單位:國立臺灣圖書館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QYxleZ 



Placeholder image

「照見-意覺藝術 林韋龍(宇坤)雕塑個展」講座 (2025/10/4)

2025/09/02 - 2025/10/25 (剩 9 天)

此次展出作品透過極具張力的構成,將重力、流動與靜止之間的關係重新詮釋,創造出一種凝視與感知交會的觀看方式。觀者不僅將被作品造型與結構的美所吸引,也會在視覺之外,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精神震盪。 以「經變雕塑」為創作核心概念,將傳統敘事轉化為立體視覺形式,將雕塑從形象提升為敘事載體,並在其中注入覺醒與感知的交互對話。他的作品不只是雕塑,更像是一種空間詩,一場靜默而深層的展演。這種創作概念源於佛教經變圖的歷史傳統,例如敦煌莫高窟壁畫中《法華經變》《維摩詰經變》等。藝術家將此精神延伸至當代表現,使經變雕塑在現代藝術語境中,呈現出極具文化深度與造形創新的雙重價值。 講座資訊 ▍講座主題|《美的祝禱在生活——大悲心陀羅尼十種相貌之「空觀心」》 ▍主講人|林韋龍老師 ▍時間|2025年10月4日(六)14:30-16:00 ▍地點|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美學堂 可現場報名或線上報名 講座將深入解析《照見-意覺藝術》中經變雕塑的創作邏輯,並探討「美的凝視」如何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靈性實踐。透過藝術與修行的交織,觀眾將理解雕塑不只是物質呈現,更是一種祈禱與覺知的能量場。 ※配合文化部臺灣文化日及臺灣女孩日,10/4(六)當天到場民眾至本館FB官網活動文章下方上傳照片及留言,可獲得精美小禮物一份。    



Placeholder image

【微處 微物 微聲之神】林世雍個展

2025/09/13 - 2025/10/25 (剩 9 天)

【微處 微物 微聲之神】 【Small Places Small Things The God of Small Sounds】 林世雍個展 Lin shih-yung Solo Exhibition 展期 2025. 9/13(六) -10/25(六) 開幕 9/13 (六)15:00 微小地方發現了微物樣態,在夜裡吵醒了微聲之神,祂們還是以人形現身,他們還是沒有面容五官,牠們還是不斷上演喜劇悲劇。 微物之神是印度作家Arundhati Roy的半自傳的小說,透過童年的創傷去提出對成人的小哉問,透過許多微小的事件去展現大世界的難處。這與我的創作有著許多呼應,因此以她的小說作為這次展覽的切入點,去對我所處世界的提問對話。希望透過名冠藝術館的【微處 微物 微聲之神】展出,去傾聽散落在生命中的微弱訊息,去靠近難解的微小事件。不斷得將小事化大,化成心中理解的樣子,心裡才得以滿足。



Placeholder image

「照見-意覺藝術 林韋龍(宇坤)雕塑個展」 (2025/10/1~2025/10/26)

2025/10/01 - 2025/10/26 (剩 10 天)

此次展出作品透過極具張力的構成,將重力、流動與靜止之間的關係重新詮釋,創造出一種凝視與感知交會的觀看方式。觀者不僅將被作品造型與結構的美所吸引,也會在視覺之外,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精神震盪。 以「經變雕塑」為創作核心概念,將傳統敘事轉化為立體視覺形式,將雕塑從形象提升為敘事載體,並在其中注入覺醒與感知的交互對話。他的作品不只是雕塑,更像是一種空間詩,一場靜默而深層的展演。這種創作概念源於佛教經變圖的歷史傳統,例如敦煌莫高窟壁畫中《法華經變》《維摩詰經變》等。藝術家將此精神延伸至當代表現,使經變雕塑在現代藝術語境中,呈現出極具文化深度與造形創新的雙重價值。 講座資訊 ▍講座主題|《美的祝禱在生活——大悲心陀羅尼十種相貌之「空觀心」》 ▍主講人|林韋龍老師 ▍時間|2025年10月4日(六)14:30-16:00 ▍地點|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美學堂 可現場報名或線上報名 講座將深入解析《照見-意覺藝術》中經變雕塑的創作邏輯,並探討「美的凝視」如何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靈性實踐。透過藝術與修行的交織,觀眾將理解雕塑不只是物質呈現,更是一種祈禱與覺知的能量場。      



Placeholder image

2025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

2025/11/01 - 2025/11/01 (剩 16 天)

於2025年11月1日(六)舉行,2025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 ●當天活動分為上下午各1場 第1場:09:30~11:30 (上限25人) 第2場:13:30~15:30 (上限25人) ●體驗活動內容:(120分鐘) 活動1. 定時導覽(公會堂歷史與建築) 約25分鐘 活動2. DIY動手做(新竹公會堂紙模型) 約90分鐘 活動3. 大合照 約5分鐘 ★請提前於10月31日(五)17:00前,透過 線上 登記報名。 ★單場次活動如未滿5人報名,則停止舉行,敬請見諒。              



Placeholder image

【What am I doing? — MVM 個展】

2025/10/08 - 2025/11/08 (剩 23 天)

菲律賓藝術家 Michael Vincent Manalo(MVM)以超現實與象徵性的手法,描繪追尋夢想的多重面貌。《What am I doing? 逐夢,流動的瞬間》MVM個展呈現「追夢系列」作品,展期自 2025 年 10 月 8 日至 11 月 8 日於加沃文行展出,邀請觀者在作品的張力與柔軟之間,感受夢想於現實縫隙中的生存姿態。 早期系列作品描繪角色穿越奇幻景觀與夢境般的場景,畫面充滿動態與力量,象徵積極追尋理想、勇敢面對未知的姿態;近期創作則轉向內在的情感風景,藉由女性角色承載暫停、懷疑與等待的瞬間。這些作品流露柔軟與脆弱的特質,回應並平衡了早期對前行的渴望,也映射出藝術家從對外探索到對內反思的轉變。 Michael Vincent Manalo(MVM)生於菲律賓奎松市,擁有菲律賓、美國及西班牙血統。大學主修護理學,曾任雜誌攝影編輯,並於2010年參加馬尼拉藝博會 (ManilaArt)後正式展開藝術生涯。或許正因早年護理學背景,他的創作總帶有對內在情感與精神狀態的細膩關照。其創作橫跨數位藝術、繪畫與裝置,作品常結合人性、自然與科技的符號,以超現實與夢境般的影像語言探索身份、記憶與人類處境。自2014年來到台灣參與竹圍工作室駐村後,長期旅居並深耕台灣,其創作在國際與在地之間,建立了獨特的視角與文化對話。 展覽期間於 11 月 1 日(六)下午 2:00 將舉辦【靈光療癒所-藝術家工作坊】,由展出藝術家 MVM 親自帶領,透過聲音浴、冥想與自動繪畫,引導參與者進行一場內向性的創作探索。



Placeholder image

《一日之所:時間寫給空間的情書A Day Within a Place: A Love Letter from Time to Space》當代藝術與生活美學的跨領域展覽/iart gallery愛上藝廊

2025/09/20 - 2025/11/08 (剩 23 天)

【一日之所・時光碎片:呂巧智】 不屬於任何時段的浮動維度,以立體創作的形式展現在展場各處。呂巧智近期以陶土與自然植物形象構築感官體驗,將生命的呼吸、土壤的溫度與時間的質感揉合。 她所捏塑的形體不只觸及視覺,更開啟嗅覺與身體記憶,使觀者於空間節奏中,察覺自然、與時間共鳴的生命溫度。 展 覽│《一日之所:時間寫給空間的情書A Day Within a Place: A Love Letter from Time to Space》當代藝術與生活美學的跨領域展覽 展 期│ 2025/09/20 (Sat.) - 11/08 (Sat.) 開 幕│ 2025/09/20 (Sat.) 1.講座:14:00 -14:40 2.茶會:15:00~17:00 電 話│ 03-5735191 地 址│ 新竹市東區忠孝路80號(由送子鳥門口進入)



Placeholder image

《一日之所:時間寫給空間的情書》

2025/09/20 - 2025/11/08 (剩 23 天)

由「愛上藝廊 iart Gallery」與「WOW Furniture 北歐設計家具」共同策劃的《一日之所:時間寫給空間的情書》,是一場揉合當代藝術與生活美學的實驗性展覽。雙方以在藝術與設計領域的專業與敏銳,從「一天的時間」出發,邀請五位藝術家,以清晨、上午、午後、夜晚四個時段為線索,搭配家具與空間配置,展開跨界對話,邀請觀者重新思考人與空間的情感關係。 清晨.李屏宜 晨光穿越版畫線條與色彩,彷彿自然的呼吸。李屏宜以木刻技法描繪花東山海的日常,將晨間的澄澈與律動收納畫面,清新藍調與細緻波紋,使人仿佛置身台東早晨,隨微光甦醒。 上午.陳楷仁 上午的節奏明亮卻略顯慌張。陳楷仁以壓克力繪製「大叔劇場」角色,穿梭於幽默與荒誕之間。他將社會觀察與日常情緒注入畫布,呈現都市時段中的張力與疲憊。 午後.邱君婷 午後光線柔和流動,呼應邱君婷「靈魂地景」系列。她透過複合媒材交錯自然與記憶,游移於象徵與寫實之間,如同午後碎光,讓生命被注入新的節奏。作品成為心靈的棲所,引導觀者靜心與覺察。 夜晚.魏孟如 夜幕低垂,聲響緩慢下來。魏孟如以拼貼與水墨,營造虛實交錯的抽象景觀。紙張的纖薄與墨色的深邃,展現夜晚的空靈與厚度,讓靜謐成為可感知的存在。 立體創作.呂巧智 不受限於時段,呂巧智以陶土與植物形象打造浮動維度。作品融合生命呼吸、土壤溫度與時間質感,喚起視覺、嗅覺與身體記憶,讓觀者於空間節奏中與自然共鳴。 《一日之所》並非單純的陳列,而是一種「時間的書寫」。藝術在此成為空間的記憶觸媒,家具則承載身體與情緒。展覽邀請觀者在步伐與凝視之間,體驗時間流動下的生活詩意。



Placeholder image

我們在蟹洞吞吐的呢喃成了潮聲-香山聲景

2025/10/09 - 2025/11/09 (剩 24 天)

展期:2025/10/9-11/9 開幕講座:10/12(日),13:00-14:30 策展人:彭江翔 藝術家:謝奉珍、江岳霖 聲音採集工作坊: 8/24(日): 14:30-16:30,講師:謝奉珍 工作坊參與人:李佳姸、李桂瑩、林淑惠、陳穗連、蔡宜儒 地點:藝站 One Station 試圖由聲景再造的概念出發,以新竹香山濕地一帶為基地發展計畫,濕地保留區豐富而多樣的聲音,其中許多,例如水下環境的聲響,並不容易以人類感官輕易感知,但在水下麥克風等器具的輔助下,得以被捕捉再現。由藝術家謝奉珍所主持的工作坊,帶領學員操作器具,一同採集新竹香山濕地賞蟹步道一帶的聲音,深入尋覓周遭聲景。 展場內,由藝術家江岳霖所設計的,受新竹海景啟發的聲響音樂則在場中播放著,觀眾可以掃描牆上QR Code,以手機播放工作坊所採集的聲響,與聲響音樂疊加互動,在空間中即時性的重塑對香山新的印象,期望以聲音為基礎,找出一個全新且獨特的方式來重新認識香山,透過聽覺感受這片土地的生命力。 The Whispers We Exhale in Crab Holes Become the Tide- Xiangshan Soundscape Dates: Thu 9 Oct - Sun 9 Nov 2025 Sun 12 Oct, 1pm-2:30pm Opening & Artist Talk: Curator: PENG Chiang Hsiang Artist: HSIEH Feng Chen, Mason Chiang Venue: One Station



Placeholder image

物哀花見:攝影繪畫下的後風景 莊淑芬個展

2025/10/15 - 2025/11/16 (剩 31 天)

展覽簡述- 《物哀花見:攝影繪畫下的後風景》是一場由當代攝影語彙延展出的詩性視覺旅程。藝術家以攝影為主要創作媒介,取材自人物、動植物與大自然,透過融合繪畫語彙與質地,營造出介於現實與想像之間的圖像語言。作品中可見如水墨般氤氳的景觀氛圍,透過攝影中保留的污漬與肌理,轉化為具有情感重量與時間感的視覺表現。 這些影像不僅是對自然的再現,更是一種「後風景」的建構:藝術家凝視大地,以感性觸角傾聽萬物無聲的回應。在這些被時間洗鍊過的風景中,回應著日本美學「物哀」的精神,對萬物短暫存在的深刻體會與共鳴。影像成為與大地對話的中介,引導觀者進入一場詩性與感知交織的觀看體驗。 透過攝影與繪畫的交會,本展開啟了觀看自然的新方式,使我們得以在靜謐影像中重新連結土地與生命的本質,於無聲風景中感知時光與存在的流動。 藝術家簡歷-       莊淑芬 IG:@ chuangshufenartist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 典藏 2024 藝術銀行典藏,桃花有源系列 2022 嘉義美術館作品典藏,記憶掃描  2020 文化部藝術銀行作品典藏,鳥人系列 個展 2023〈感知複寫〉莊淑芬影像創作個展,文化中心至真一館,高雄。 得獎 2024 大墩美展-入選 2023 桃城美展-優選 2022 國際版畫雙年展-入選 2022 桃城美展-首獎 2020 南瀛獎-優選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物哀花見:攝影繪畫下的後風景 莊淑芬個展 時間: 2025/10/15(三)-11/16(日) 9:00~17:00(週一休館) 地點: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藝海閣(300新竹市武昌街110號)   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https://artlight.nhclac.gov.tw/ FB: 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 IG:@ luminousartmark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