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蔡伶霞老師的鋼筆水彩創作展

2024/08/01 - 2024/09/28 (剩 13 天)

蔡伶霞老師精選數十幅作品,希望能讓民眾透過她的畫作,感受鹿草的美麗和對家鄉情感。 老師利用農閒時,探索鹿草老建築的磚瓦及充滿人情的風景到溫馨場景,用心刻劃出對鹿草鄉每一個角落;捕捉樸實無華日常鄉村生活中的美麗和魅力。 蔡老師分享創作心得,一字一句皆訴說對故鄉深厚的情感,老師提到:畫作再畫一次固然會比較完美,但情感往往在第一幅創作時放得最深。 對照蔡伶霞老師的作品不難發現有些景物已經漸漸消失,但是它們卻會永遠留在畫中,對在地人來說是非常珍貴的紀錄!



Placeholder image

咚東插畫繪本創作展:繪本の秘密基地

2024/05/11 - 2024/09/29 (剩 14 天)

咚東老師先介紹「繪本。旅行」展覽的理念、進行深度導覽,分享繪本作品的靈感來源與創作概念,並指導孩子們透過「一張紙做一本書」的型態發揮創意,大膽嘗試不同媒材的搭配手法,並以插畫述說自己的故事或紀錄與母親的親情。



Placeholder image

第25屆梅嶺獎全國學生美術比賽優勝作品校園巡迴展

2024/09/01 - 2024/09/30 (剩 15 天)

為推廣藝術文化,鼓勵學生參與藝術創作,舉辦梅嶺獎全國學生美術比賽,於113年上半年辦理梅嶺獎全國學生美術比賽校園巡迴展,將比賽優勝作品分享至校園展出,期能擴大推廣美學教育,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創作。



Placeholder image

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三部曲

2024/09/13 - 2024/12/20 (剩 96 天)

Placeholder image

亞洲織品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107 天)

織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論是穿著打扮、日常用品,還是空間裝飾,都能看到織物的身影。本次展覽精選院藏亞洲織品文物,規劃為「包覆與盛物」、「裝飾與辨識」、「護佑與祝福」三個主題,分別從實用功能、社群關係、精神象徵等面向,呈現織物跨越時代與地域的多元面貌與豐富意涵。本展還設有學習體驗區,透過實例展示、放大圖說與觸摸體驗,介紹基本的纖維材料與製作技法;並配合視障觀眾需求,提供了兼具文字與點字的雙視圖冊。此外,配合故宮亞洲藝術節的年度主題,本展的「婚慶盛裝」單元展示亞洲各地的結婚禮服,呈現其中的禮俗文化,以及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祝願。



Placeholder image

人氣國寶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107 天)

本院典藏了許多藝術史上的名品,以及備受喜愛的人氣國寶。為了讓南部觀眾有更多機會親近院藏精粹,於南部院區S302展廳延續「人氣國寶展」。讓觀眾對每件人氣國寶,皆能有完整且深入的認識。同時以小主題串聯局部展件,提高觀展的樂趣。



Placeholder image

佛陀形影—院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

2024/01/01 - 2024/12/31 (剩 107 天)

佛教起源於印度,是構成亞洲文化的重要成分。自西元前六世紀釋迦牟尼創教以來,至十二世紀末回教徒大舉入侵為止,歷經一千七百餘年的發展。在佛教發展的過程中,教理與時俱進,宗教內容不斷充實,思想體系也愈趨完備,隨著各個王朝統治階級的護持推廣、僧侶不斷弘揚、以及商旅往來等,印度佛教信仰日益擴大,影響及於中亞、中國、西藏、蒙古、斯里蘭卡、東南亞等地。東北亞因與中國往來頻繁,佛教也順勢傳到了朝鮮半島與日本。如今,佛教已在亞洲各地綻放出豐富多元的文化花朵。 亞洲各地的佛教造像或經典雖然都以解決眾生痛苦,傳達成就佛果等宗教訊息,但各地的文化沃土有別,在當地養分的滋潤下,發展出許多「同源異流」的地方特色,造就出千變萬化的佛、菩薩、天王、護法等形象,與各式不同的寫經方式與裝裱形制,使得亞洲佛教藝術顯得異彩紛呈、璀璨奪目。 本展覽分為「誕生的喜悅」、「佛陀的智慧」、「菩薩的慈悲」、「經藏的流轉」和「密教的神奇」五單元,以時間為軸,將各地的佛教造像與經典等並列,呈現佛教藝術的「不變」與「變」。引領觀眾欣賞同一時期、不同地區的佛教藝術之美,以及其深邃的宗教哲理。



Placeholder image

東亞茶文化

2024/01/01 - 2024/12/31 (剩 107 天)

品茶,是生活,是時尚,是藝術,也是文化。 茶的原鄉在中國,自古發展迄今,已由原初的解渴藥飲、煎煮點啜,到今日的沖泡慢品。隨著製茶方式的改變,茶器形式與品茗方法也隨之變化。漢地飲茶習俗,透過使臣與貿易的傳播,融入蒙藏人民的生活,發展出游牧民族的飲茶方式與器皿。 唐宋時期,茶文化透過遣唐使、留學僧及商賈自中國傳入日本,並融入當地的文化精神與行茶禮儀,發展成一套嚴謹的日式茶道。明末,福建僧侶又將閩式飲茶法及宜興茶器帶入,結合日本文人清談的飲茶方法,形成「煎茶道」。 明末清初,飲茶習慣也跟隨中國東南沿海移民的足跡傳到臺灣,延續閩粵地區「工夫茶」的飲茶傳統,發展至今已將喝茶氛圍推至藝術領域。 展覽依前述脈絡分為「中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蒙藏奶茶」、「臺灣工夫茶」等四單元,展出院藏茶文化相關文物,並藉由明代茶寮、日本茶室、蒙藏奶茶區及現代茶席等情境空間展示,營造出不同的飲茶氛圍,呈現各區域特有的品茗文化與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