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遊鐵道部踅臺灣】教師研習營-114年文化部國家語言計畫 (已額滿,08/29開放候補)

2025/10/18 - 2025/10/18 (剩 2 天)

※【遊鐵道部踅臺灣】教師研習營兩場次已全數額滿,感謝大家的踴躍參加! ※ 候補辦法: 08/29(五)12:00中午起 開放 Accupass 候補,若有正票釋出,將依序遞補出票。 ▆ 收到票券 = 遞補成功 ▆ 未遞補上的報名者,將不另行通知 ▆ 候補受理至活動開始前一週截止 ▆ 候補登記: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7080657401418686211   本次針對教師及對鐵道交通與旅遊有興趣的教學者,結合 館藏資源+《來踅鐵道部》台語教案 規劃臺灣台語教師研習營,內容包含班級經營、台語沉浸式教學和策略、教案示範教學等,希望透過研習教學與相互交流,促進臺灣台語教學的多元與專業化,讓學員能夠有效地將臺灣台語融入教學過程,帶領學生更深刻認識臺灣鐵路發展與地理環境,深入瞭解臺灣的各地特色及鐵路分佈。 課程包括 主題講座+教案實作 ,將邀請三位資深台語教師分享從語感到教案設計的第一手經驗,協助教師將台語融入日常教學,培養學生語言能力與文化認同。 歡迎搭上這班「台語特快車」! 讓我們一起探索語言的節奏感、文化的記憶力,帶領學生在笑聲中愛上講臺灣台語!!   📍 研習活動內容  ▆ 活動梯次:第一場9/21(日)、第二場10/18(六) ▆ 活動時間:09:45-17:00(09:30開始報到) ▆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廳舍、戶外園區及多功能教室(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 活動流程: 時 間 課 程 名 稱 講 師 09:30-09:45 報 到 / 領 取 資 料 09:45-10:00 博物館資源介紹 向麗容 助理研究員 10:00-12:00 台語,講予你知 游沛綺 老師 12:00-13:00 午 餐 / 休 息 13:00-15:00 教案設計的藝術:從構思到實踐 潘為欣 老師 15:00-17:00 軌道上的台語聲音:童謠、諺語與語感的旅行 王秀容 老師 ▆ 教材包領取:全程參與研習活動的學員可領取 教材包5份,回校後可於課堂上教學使用,並提供後續教學回饋或課程成果。   📍 報名資訊  ▆ 對象:對臺灣台語教學有興趣 1. 各級學校教師、教學協助人員  20名 2. 非學校機構教學者、家長  10名 ▆ 日期:114年9月21日(日)、10月18日(六) ▆ 費用:免費 ▆ 報到地點:鐵道部園區  廳舍1F大廳  GoogleMap  ▆ 報名方式: 1. 各級學校教師、教學協助人員:報名請至  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  9/21(日)場次  點選報名→ www4.inservice.edu.tw/NAPP/CourseView.aspx?cid=5125355  10/18(六)場次  點選報名→ www6.inservice.edu.tw/NAPP/CourseView.aspx?cid=5125356 2. 非學校機構教學者、家長:報名請至  ACCUPASS系統   點選報名→ www.accupass.com/event/2507080657401418686211    👩‍🏫  講師介紹  向麗容|國立臺灣博物館教育推廣組 助理研究員 游沛綺|新竹市龍山國小教師/本土語推廣協會常務理事 具豐富台語教學與課程設計經驗,專業級語言認證,擅長結合情境與親師溝通。 潘為欣|臺灣語文學系博士,具11年國小教學經驗 參與多項教案開發與師資培訓,課程重視教學實用性與生活應用。 王秀容|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公視台語台顧問 語文競賽資深指導教師,台語教學與語感訓練的專家。   📚  課程內容  台語,講予你知|游沛綺 老師 本課程聚焦於班級經營與以學生為中心的台語教學策略,協助教師在實務中自信推動母語教育。課程將分享實用心法,幫助教師在面對家長質疑「學台語有什麼用?」時,能以清楚、有力的方式回應,說明台語在語言發展、文化認同與跨語言能力上的重要性。同時也將分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幫助教師清楚說明台語對語言發展、文化理解及跨語能力的助益。課程強調以學生為本,培養尊重多語與多元文化的態度,讓台語教學自然融入日常教學與班級經營之中,促進良好的師生與親師關係。 教案設計的藝術:從構思到實踐|潘為欣 老師 本課程邀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具有11年國小教學經驗的潘為欣老師,以「寶島鐵路踅透透」台語教案為例,深入解析教案設計的理念與流程。潘老師同時也是該教案的開發者之一,將透過實際示範教學,引導教師掌握教案的教學重點。課程內容結合生活知識與環保意識,幫助教師未來能靈活運用此教案於課堂中,提升台語教學的深度與趣味。適合對台語課程設計有興趣的教師參與。 軌道上的台語聲音:童謠、諺語與語感的旅行|王秀容 老師 本課程是專為教師設計的臺灣台語教學!帶著學員跳上語言的火車,沿路學臺灣台語的俗語、諺語、認識臺灣地名的台語發音,從孩子熟悉的節奏與語感出發,把臺灣台語玩出趣味、講出感情。課程結合臺博館鐵道部園區資源與《來踅鐵道部》教案,示範如何用臺灣台語帶孩子認識火車與文化。課程也融入教育部「以本土語言標注臺灣地名」計畫的資源,帶領教師掌握各地火車站名、地名的正確臺灣台語發音,以及如何查詢這些語言資料。讓語言不只是「教」,而且以可以「玩」。不論是初次踏上臺灣台語教學之路新手,或是想讓課堂更多元有趣的資深老師,都能藉由此課程,探索語言的節奏感與在地的文化記憶!   * 其他注意事項 * 午餐備有餐盒,為響應環保請自行攜帶環保餐具及水壺,教室備有飲水機,若有素食習慣請於填寫報名表時告知。 如因故無法出席請儘早通知,以利安排學員候補事宜,ACCUPASS報名者可自行於系統退票。如活動前三天內要臨時取消,請聯絡台灣台語路協會(聯絡資訊如下)。 全程參與研習之教師,方核發研習時數。「全國各級學校教師、教學協助人員」請攜帶教職員工證報到,「非學校機構教學者、家長」請攜帶身分證件報到;本活動不開放旁聽、攜伴參加。 如遇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使得活動須延期或取消,將以e-mail另行通知。 活動時將進行拍攝紀錄,其影像為本館教育推廣及成果紀錄使用。 研習營名額有限,請務必確認能全程參與出席,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   活動聯絡人: 台灣台語路協會-周小姐 連絡信箱:papastone1217@gmail.com                    



Placeholder image

四重奏-阿勃勒畫會2025創作聯展

2025/10/09 - 2025/10/19 (剩 3 天)

阿勃勒畫會第三次創作聯展,四位成員(黃雲匯、徐淑雅、賴瑋綺、沈維君)自臺師大美術學院畢業後,仍持續創作。好比四重奏般,展現各自獨特風格卻又互補的創作語言,盼觀者在流動的視覺節奏中,體驗畫作的交流與對話。 The third group exhibition of the Abel/Cassia fistula Painting Association features four members - Huang Yun-Hui, Hsu Shu-Ya, Lai Wei-Chi, and Shen Wei-Chun - who have continued their creations after graduating from the College of Fine Arts a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Like a quartet, their works present distinct but complementary artistic languages, inviting viewers to experience the exchange and dialogue of the paintings within a flowing visual rhythm.



Placeholder image

和之氣 —— 覺察,器與氣之間 - 潘俊壁 陶作展

2025/09/20 - 2025/10/19 (剩 3 天)

和之氣 —— 覺察,器與氣之間 - 潘俊壁 陶作展 「 和之氣,取意自澤庵《茶亭記》中對『天地中和之氣』的描寫, 希望能藉由這次的展覽,探討茶席與茶道精神。 如澤庵所說:『 將山川自然之石移至爐邊,在此覺察天地的流動,於茶湯中品嚐其之味。』 在茶席裡,每個人都能平等相待,感受和悅,忘卻塵世憂慮。 這正是茶道的本質。」-- 潘俊壁 - 本次展出的作品,以茶席為核心思考。 在器型與厚度上,針對不同的茶款,如清香與焙火茶,而有所調整,使茶湯展現細微的變化與差異。 作品以陶版塑形的方式,也讓這整個過程變得更科學,並開啟了更多表現的可能。 茶壺、茶杯、壺承…等各式茶器的製作,在追求功能的同時,也需要在內心、在製作過程、在周圍環境中創造出一種和悅之「和」。 讓物呼喚心、讓心活化物,才能讓器在茶席中展現出一種美感。 ▸ coming soon . - 展覽日期:2025.9.20-10.19 週二至週日 11:00 ~ 19:00 (週一公休) 開幕茶會:2025.9.27 (六)14:00 座談分享:2025.10.4(六)14:00 作者在廊:2025.10.11 (六)14:00 展覽地點:若水藏館 Ruoshui Gallery 展覽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72巷1號1樓 聯繫電話:02-2358-3538



Placeholder image

和之氣 —— 覺察,器與氣之間 - 潘俊壁 陶作展

2025/09/20 - 2025/10/19 (剩 3 天)

Placeholder image

舒適圈

2025/09/24 - 2025/10/19 (剩 3 天)

我在「舒適圈」裡存留時間與空間獨處。 每幅作品像是在「舒適圈」裡,進行一場梳理自己內心的歷程。 「舒適圈」是不拘任何形式,合情合理找到自己的方式,是還挺不錯的。 展覽期間,特別邀請「隨光花藝」花藝老師、現場展演「舞蹈與花」,透過活動提供觀眾多元的視覺饗宴。 我們有三場展演: 9/27星期六、10/6星期一、10/11星期六 下午pm2:00-3:00,歡迎大家一起來同樂! I remain in my comfort zone, alone with time and space. Every artwork is a quiet process of sorting through my inner self, sheltered within my comfort zone. There’s no set shape for a comfort zone — what matters is finding a way that genuinely fits you. Dance and Floral Artist Performance by Follow the Light Studio” Three performances: 9/27 (Saturday)、 10/6(Monday )、10/11 (Saturday ) pm2:00-3:00,Come and Join the Fun !



Placeholder image

穿越光與影的瞬間 白雪莉攝影個展(免費參觀)

2025/10/09 - 2025/10/20 (剩 4 天)

本次展覽以《穿越光與影的瞬間》為主題,呈現白雪莉多年來在臺灣、日本、中國及世界各地的攝影作品。她透過鏡頭,捕捉人文、自然和藝術風景中的每一個瞬間,展現獨特的視角與深刻的觀察。展覽內容分為六大系列:「人文」、「生態」、「風景」、「花卉」、「黑白」與「藝術創作」,每一幅作品都反映了光影的變化和生命的細膩表達,呈現了不同主題下的情感與思考。 在人文系列中,白雪莉以敏銳的觀察,深入記錄廟會文化、傳統技藝、勞動日常和民間情感,展現她對人文的深刻關懷。生態系列則專注於鳥類攝影,從育雛、覓食到飛翔的每一刻,都細緻地捕捉到生命的動感與活力。風景系列融合壯麗的山河與自然奇觀,呈現攝影家在世界各地旅行的足跡,並將內心的震撼轉化為影像。 花卉系列呈現出自然中的瑰麗與脆弱,捕捉玫瑰、蓮花、櫻花等花卉在光影變化中的綻放與凋零,反映出女性視角中的柔美與堅韌;黑白系列則回歸攝影的基本語言,利用光影的對比展現城市、人物與場景之間的靜謐與張力;藝術創作系列則展示了白雪莉在攝影形式上的多元探索和創意實驗,挑戰並拓展了藝術的邊界。 「攝影是我觀察世界與表達情感的語言。希望透過這次展覽,讓觀眾走進影像,也走進自己內心的光與影。」這是白雪莉對攝影的真摯詮釋。每一幅作品,都不僅是對外界的細膩觀察,也是她情感與思考的真實呈現。此次展覽邀請觀眾走進影像的世界,同時也進入自己內心的光與影,發現自我與世界之間的獨特聯繫。      



Placeholder image

2025中華九九書畫會乙巳年水墨創作獎暨會員聯展(免費參觀)

2025/10/09 - 2025/10/21 (剩 5 天)

  中華九九書畫會創會至今26週年,在涂璨琳教授指導下,每年定期舉辦寫生旅遊及會員創作獎比賽等活動,讓會員彼此觀摩學習,致力研究推廣水墨書畫。 理事長余真賢表示,今年乙巳年水墨創作獎比賽共14名會員參賽,作品豐富多元,邀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林進忠院長、林錦濤教授與蔡介騰主任擔任評審委員,歷經幾輪評選後,教授們仔細公正擇選出前三名與佳作三名,將於10月12日開幕式時進行頒獎典禮。 得獎者第一名沈小蘭會員〈山的對話〉作品為中橫公路寫生創作,構圖曲勢雄偉幽深,筆墨靈巧精妙,色彩明暗韻律通達悠宜。第二名盧玉敏會員〈長城-雁門關段〉作品,亦為寫生之作,畫中長城迂迴,連動各山峰,構圖平中見奇,筆墨精熟,設色典雅,善於對比色之運用。第三名為劉瓊玩會員〈秋溪泛棹〉作品,畫幅濃濃秋意,筆法穩健,主人翁溪上泛舟,溪流引導深遠,更顯愁懷詩意,筆墨烘染情境美感,令人望之感懷。另擇選三名佳作,分別為林雲英的〈書法—同學會述懷〉、邱燈戶的〈書法-篆書〉與王秀蘭會員畫作〈呦呦鹿鳴〉。 今年參與聯展者共51名,展品包含山水、花鳥畫作近百件,展示櫃另呈現小品畫作、陶瓷彩繪與扇頁作品等,豐富多元,歡迎蒞臨參觀指教。    



Placeholder image

策展工作坊:大師講堂I 電影X視覺藝術 (臺北)

2025/10/22 - 2025/10/22 (剩 6 天)

      作家節/自然醒/工作坊 10/22 策展工作坊:大師講堂I 電影X視覺藝術   在資訊碎片化的年代,藝術、表演、影像、文學,如何經策展人挑選、委託、調動為誘人或挑釁的主題,詮釋脈絡、開闢論述,以藝文引導另類議題進入公眾討論?大師講堂邀請臺灣藝文重要推手聞天祥、駱麗真、耿一偉、鴻鴻密傳面授,召喚未來策展人,邀請你一起栽植文學表達的新想像。     |時間| 10/22(三)19:00-21:00 |地點| 文學糧倉‧文學沙盒 |講者| 聞天祥、駱麗真 更多活動資訊請見官網:  https://writersfest.culture.tw/home/zh-tw/workshop/144400              



Placeholder image

台灣藝術達拉斯聯展「回溯層層---台灣當代文化掃描」

2025/10/13 - 2025/10/25 (剩 9 天)

台灣藝術聯展「回溯層層---台灣當代文化掃描」 即將登陸美國達拉斯 由台灣策展人李燕華策劃的聯展「憶層層---台灣當代文化掃描」,將於2025年10月13日至25日在美國德州達拉斯金馬克文化中心(Goldmark culture center)盛大展出。這場展覽匯聚O2 LAB Art&Tech團隊、劉文韜、宋孜穎、蕭卜及李延儒等台灣藝術家,以台灣日常文化為出發點,探討視覺作品的多重維度,包括物質、視覺、概念、歷史、時間與空間層次,剖析其中隱藏的記憶軌跡,讓觀眾不僅解讀台灣當代文化的結構,更能與其深層本質對話。 策展人李燕華強調,展覽透過多層訊息傳達台灣隱匿的藝術文化,邀請觀眾從日常本體出發,探索島嶼文化的多元衝擊與融合。 O2 LAB Art&Tech團隊的作品《Landscape Container》以多層紙材與光線堆疊呈現台灣自然風景,透過燈光的召喚與微光穿透,照見海島台灣受多層文化影響的地景內涵與地理記憶。 劉文韜則以公共場域的賣房廣告紙為素材,透過收集、摧毀與重製的手法,無聲抗議台灣高房價,引發觀眾對「家」空間的省思與無奈。 宋孜穎借用立可拍概念,運用透明膠帶拼貼台灣人文地圖,象徵早期經濟與多元文化洗禮,融入日式風格圖案,反映歷史與現代流行對台灣的持續影響。 蕭卜的雕塑《軟軟的將你包圍》將鐵皮與磚塊轉化為柔軟纖維,散發高貴香水氣味,營造視覺平面化與空間衝突,探討廉價建築材質與奢華之間的張力。 李延儒以透明紙疊層詮釋室內空間,壓縮時間與記憶,透過書寫、繪畫與虛擬元素,讓觀眾從俯視角度重新詮釋被建造的家空間紀錄。 這場展覽不僅展現台灣藝術的創新活力,更作為文化橋梁,邀請全球觀眾共探台灣當代文化的層層奧秘。更多詳情可查詢金馬克文化中心官網。



Placeholder image

教育部菁培計畫 2025返國學員成果展

2025/10/22 - 2025/10/26 (剩 10 天)

本年度「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2025返國學員成果展暨系列分享講座,將於10月22日至26日在臺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4B館舉行,展出28位學員於加拿大、法國、美國、丹麥、英國、德國、荷蘭、澳洲、日本、韓國等10國23所頂尖設計學院進修與實習成果。展覽涵蓋數位動畫、視覺傳達、產品設計、建築與景觀、時尚設計等多元設計領域。展覽同時規劃20周年回顧展區,呈現菁培計畫二十年對臺灣藝術設計人才培育、社會回饋及公費品牌卓越形象的深遠影響。 ⟿⟿⟿⟿⟿⟿⟿⟿⟿⟿⟿⟿⟿⟿⟿⟿⟿⟿⟿⟿ 展 覽 介 紹 Generation 20:設計的軌跡 在變動快速的時代裡,設計不僅回應現實,更主動塑造未來。菁培20,當第20屆學員帶回當代設計前沿視角與方法,我們也回顧歷屆學員,他們的創作與歷程如時間軸上的節點,記錄全球設計潮流如何與臺灣交織:從3D動畫、推測設計、動態圖像,到AI創作浪潮,每一片段都是思維革新。 本展主視覺以「串連」與「軌跡」為核心,交疊線條象徵學員旅程,手工拼貼材質承載20年視覺與創作,致敬設計傳承。展覽不僅迎接新血歸來,也回望已成為臺灣設計中堅的菁英,展現他們對文化、產業與社會的影響力。 在這段設計軌跡的承襲與延伸之中,歡迎Generation 20,繼續共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