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113年「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得獎者作品聯展

2024/09/04 - 2024/09/29 (剩 11 天)

今年最高獎項「璞玉獎」5位得主為邱進雄、林冠名、孟陳恩、林瑋詩與黃上育,「入選獎」7位得主為劉智淵、張天健、莊道明、徐沛津、莊淑芬、黃奎竣與葉雨涵。 得獎者作品聯展展出12位得獎者的參賽作品,從展出作品中能發現每位創作者個人風格的完整呈現,今年得獎者於繪畫手法上的實驗性明顯,樂於走出自己的路。作品題材除了回歸生長土地的沉澱反思,也探求內在情境;畫面中超現實空間的描繪,或以解裂、扁平化、拼貼的組成,也反映了現代人在科技與影視視覺刺激上的影響。繪畫不再是自然的重現,也是重新組構世界。藝術無疆界,樂見創作者持續展現多樣的創作風貌。   展覽資訊▶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時間: 113年 9/4(二)-9/29(日)  09:00~17:00  週一休館 地點: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美學堂 藝海閣(300新竹市武昌街110號)   10/9-11/3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第三展覽室 線上展覽: 9/1-10/31 非池中藝術網 線上藝廊https://artemperor.tw/online   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https://artlight.nhclac.gov.tw/ FB: 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 IG:@ luminousartmarketing  



Placeholder image

【戀戀山海有感青旅行】體驗活動

2024/10/06 - 2024/10/06 (剩 18 天)

出發日期:113年8/07(三)、8/14(三)、8/22(四)、10/06(日) 活動時間:每場約6-8小時 參加對象:每場參與人數15人為原則,以16歲至35歲青年為目標客群(具文化禮金領取資格之16歲至22歲青年學子優先)。 活動費用:免費參加但需繳交500元保證金(參與活動將全額退還) 報名連結與行程路線:https://www.surveycake.com/s/MadMQ 活動場次: 廊帶 主題 期程 體驗內容 大 漢 溪 溪畔有城 山城好神 8月7日(三) 大漢溪自古以來河運發達,木材、陶器、茶葉、煤礦各種物產順流而下,運往各地銷售。大溪、三峽、鶯歌發展成熱鬧的聚落,記錄了不同族群打拼的生活痕跡。 與香草野園返鄉青農走一趟深耕之旅、走訪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群了解木藝文化與歷史、再到大溪物產小舖品味在地風味 北 海 岸 朝夕港灣 永晝海濱 8月14日(三) 日治時期的鐵路金瓜石線串起基隆、九份、金瓜石等地,將沿途豐富的礦業資源,送至港口運至日本。透過走訪北海岸的文化廊帶,快速認識臺灣的歷史人文。 由星濱山工作室帶路走讀基隆正濱漁港、前往和平島地質公園進行潮間帶體驗、參訪見書店認識海洋主題選書、共同親近海洋 淡 蘭 古 道 礦村尋跡 茶山茗香 8月22日(四) 淡蘭古道是古人往來穿梭必經之路,其中坪林是茶產業重鎮,猴硐則是知名礦業山城,見證古往今來的風華榮衰,同時也發展出各種層次酸甜苦辣的豐富韻味。 本次行程深入坪林及猴硐、走進坪林茶業博物館感受茶鄉生活、並與礦工爺爺一起探索猴硐百年礦業足跡 森 川 里 海 海女發力 風土女力 10月6日(日) 森川里海廊帶包含東北角卯澳、頭城、壯圍、冬山等地區,沿著海岸線可以看到豐富的海天景觀、還能盡情享受蘭陽平原的悠適風情、體驗自然與人文的共融。 本次行程將前往東北角海岸頭城及馬崗漁村、尋訪致力守護海洋及保存漁業文化的台灣女孩們、向海女致敬 (如有不可抗力原因或遇突發狀況,主辦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得依實際情形彈性調整,以利活動順遂進行) 更多戀戀山海廊帶景點及團隊資訊歡迎至主題網站查詢https://lianlian.nhclac.gov.tw/lianlian.nhclac/zh-tw  



Placeholder image

113年 「藝術游擊」藝術家馬祖駐村

2024/09/01 - 2024/10/31 (剩 43 天)

今年是活動邁入第6年,持續期望利用駐村,藝術家能體驗在地文化並由異文化刺激反芻創作,實驗與創新;也經由藝術進駐,與在地社區互動並回饋,達到藝文交流。 駐村島嶼 第一梯 (9月) 入駐藝術家 第二梯 (10月) 入駐藝術家 北竿 謝騆瑜 神鳥、五隻老虎、雙龜與白犬 (視覺藝術-裝置、複媒、多媒體、跨領域藝術) 9/1-9/30   葛大乘 馬祖鋼彈島 (視覺藝術-裝置、複媒、影像藝術、散文電影) 9/4-9/30 李語晨 海洋碎片計畫 (影像藝術-攝錄影) 10/1-10/31   陳曉瑩 『祈夢儀式』-馬祖人的集體記憶 (視覺藝術-裝置、複媒、繪畫) 10/1-10/31 東莒 邵勸明 戰地民謠 (表演藝術-音樂) 9/1-9/30 莊子醇 沿岸擱淺 (視覺藝術-裝置、複媒) 10/1-10/31 西莒 鄭伊里 老屋群–作為大地樂器與人連結 (表演藝術-音樂、跨領域藝術) 9/1-9/30   陳芷筠 「溫度」、「記憶」、「痕跡」 (視覺藝術-繪畫、裝置、複媒) 9/1-9/26 胡仁智 戰地反轉習作 (影像藝術-攝錄影) 10/1-10/30   張亞蓁 以海為家 (視覺藝術-繪畫) 10/1-10/27   >>藝術家介紹與駐村計畫 9月 謝騆瑜 https://www.jhouyu.com/ 臺灣跨領域藝術家,其創作多以觀念為主體,發想自當代生活與歷史檔案誌,轉譯成充滿想像與內蘊力量的作品。創作媒體多元,使用媒材包含行為藝術、複合媒材、現地製作的裝置作品等。 《神鳥、五隻老虎、雙龜與白犬》    我將以曾生活在此地的瀕臨絕物種結合馬祖當地漁民口耳相傳的神話故事作為創作基礎進行田野調查與研究,結合環境製作錄像裝置。   葛大乘 IG:@tashengko 2022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畢業,曾獲2019 高雄獎入選,參展第17屆臺北數位藝術節「真相碎片台韓錄像交流計畫」,創作是自導自演的「延伸閱讀」,閱讀的對象是個人極感興趣卻未能參與的歷史以及出生前的臺灣新浪潮電影,除了用中性卻詼諧的口吻講述歷史閱讀心得外,並且試著將歷史變成可以「享受」的,在看似嚴肅的講古的那種錄像的最後,突然插入一段自導自演的,相當挑釁的吃喝玩樂畫面。 《馬祖鋼彈島》    馬祖對我來說是一座鋼彈島,鋼彈是日本軍事科幻動畫的大型機器人載具,巨大的機體內部會有駕駛艙可以容納駕駛者。去年九月我造訪馬祖,看到了南竿相當震撼的媽祖巨神像,以及大坵島碼頭旁的機器人梅花鹿,在馬祖的兩個禮拜機乎以淡菜藤壺這類有殼食物的生活,讓我感受到外殼對於此地的重要性,於是衍生了一種想像,媽祖是一架鋼彈,梅花鹿其實是仿生軍事機械載具,淡菜也是一種透過堅硬外殼保護內在生物的鋼彈。媽祖彷彿是一座堅硬的鋼彈之 島。   邵勸明 IG:@qmshao_   FB:邵勸明 Quanming Shao 民謠創作歌手。2021年以〈神的孩子不會跳舞〉獲得政大金旋獎金旋創作大賞與最佳作詞人。2022年於女巫店舉辦首場個人專場《城後有山》。同年獲得文化部流行音樂製作發行補助,於2023年十月發行首張專輯《天降》。2024舉辦專場《眾山圍城》 《戰地民謠》        駐村期間計畫實地走訪馬祖列島的戰地地景,蒐集過去戰時的歷史 資料與故事,與當地居民互動交流,然後以創作民謠的方式將這些故事 保留下來。   鄭伊里 IG:@ illycheng https://i-llycheng.com/ 其創作透過音樂、裝置、電聲、身體和有機物質等媒材,持續關注探究著人類框架和自然之間的關係。因器樂演奏之背景啟發,對身體與聲音之互動性有著特別的熱忱,開發了數個聲音互動系統,希望超越樂器演奏的限制,探討個體價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作曲碩士,阿姆斯特丹音樂院電子音樂碩士。2014年於法國巴黎國際西帖(Cité des arts)藝術村駐村、2021-22年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藝術家。 《老屋群–作為大地樂器與人連結》        這項創作計畫探索人與自然介質的互動,探索在地有機媒材如植物或各類有機體,結合老屋群空間,創建互動發聲的網絡空間。作品將把老屋景觀轉化為“大地樂器”,觀眾可通過觸碰節點產生聲響。最終成果將以表演結合導覽、工作坊的形式展現,觀眾將參與演後互動體驗與討論。   陳芷筠 IG:@_purple _cloud _17 出生於台中,2021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目前專職藝術教學與創作。以複合媒材、裝置的手法,與拼貼、超現實的表現形式創作,創作題材聚焦於個人經驗之展開,延伸至個人思考。 《「溫度」、「記憶」、「痕跡」》    分為兩種創作途徑:平面繪畫、裝置。以人文作為主題,尋找當地現成物,並結合個人善用的拼貼、超現實等創作方法,創作以「溫度」、「記憶」、「痕跡」作為關鍵字的平面與空間裝置。   10月 李語晨 IG:@yuchenlee1022 https://yuchenlee.com 英國布萊頓大學攝影碩士畢業。喜歡攝影中的詩性,靈感來自於大自然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影像作品反映生命的美、脆弱和複雜性,持續進行的《海洋碎片計畫》從英國漂回台灣,再從台灣漂到世界各地。 《海洋碎片計畫》 此計畫是2022年迄今持續進行的攝影專題,運用攝影真實與虛構的曖昧疆界,將海廢偽裝為海洋生物,或是大海的一部份,這次將帶著《海洋碎片計畫》前往北竿,蒐集垃圾、拍攝垃圾、辦理展覽與工作坊,進一步了解當地海漂垃圾與居民的關係,以藝術勾起觀眾對垃圾的關注,更將海洋環境保育遷移到生活中。   陳曉瑩 IG:@hsiao.ying.7 https://www.facebook.com/hsiao.ying.7/ 來自於台中霧峰,現居於德國柏林。近年作品聚焦於集體與個人記憶 - 自然,口述史,心理學,創傷,地方儀式等主題, 透過創作去轉譯人與內在的心理連結, 用夢境與詩的邏輯去創作反映心理感知地景的作品。此外也以跨域工作的方式進行個人或是團體創作。常用媒材包含紙上素描、藝術家的書、行為、裝置。 《「祈夢」儀式 - 馬祖人的集體記憶》         此次馬祖藝術游擊進駐計劃主題將研究馬祖民眾重要的集體記憶 - 龍角峰伍位靈公廟的「祈夢」儀式,十月將在馬祖北竿島,東莒,西莒徵集體驗過「祈夢」儀式的居民參與此駐地創作計畫,與他們進行對話與訪談,收集他們參與儀式時夢到的夢境, 經驗與相關記憶,最後將收集到的夢境與相關記憶視覺化成為此次駐村限地製作的繪畫裝置作品。   莊子醇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56770134497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199004047/_ 2023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畢業,目前就讀於臺灣藝術大學當代視覺文化與實踐研究所。近期藝術創作關注社區與歷史的邊界,探討遺留的痕跡與空間關係。創作形式多以行為、攝影錄像呈現。藝術團隊「噗啾社」的一員,團隊近年向外擴展與創作。 《沿岸擱淺》        鐵絲網、拒馬、玻璃刀山、瓊麻、消音錐等戰略設施充斥著島嶼,展示先前軍事據點的力量。開闊的風景中,這些物件都在身體遊走過程中不斷提醒我,這是什麼樣的場域,以及它的經歷與用途。以空投氣球作為創作媒材進行思考。早期氣球是宣傳用具、也同時是浪漫象徵,爆炸的瞬間像是槍聲、碎裂又如同屍體,可以越來越龐大,卻又如此易脆。人用戰爭展現自己的威武,同時彰顯脆弱。作品將以氣球為媒材與在地軍事景觀連結,使其隨風飄搖後被風景刺破。而現場的氣球殘骸,透過撿拾與拼接,試圖去還原最初的圓,但樣貌已不是當初的型態。如同當時的人、地、物經歷戰爭的洗禮、時間的推移不可能再變成他最初純粹的景色。   胡仁智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73162836561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wyhe47B7sqp2qzl0Cx6cw 飄移郊遊於台北。2020在南竿梅石服役,從此愛上這片島嶼,截至今日往返停留馬祖長達一年,期間採集、搬運馬祖的影像呈現於台北的展間。作品形式包含錄像、攝影、文學,聚焦在影像/書寫之間的辯證。現為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研究生。 《戰地反轉習作》        「去戰地」的今日,碉堡的空間指涉面臨消解的處境成為廢墟,或說是符號的「偽形」。然而碉堡作為戰爭掩體之外,也曾作為實際供給生活的場域(如軍事基地、庇護所)。在解除戰地政務的今日,碉堡的存在逐漸轉為透明,除仍有軍事用途而不對外開放的幾處,部分成為釣客前往沿海的穿越通道,或與地貌融為一體成為景觀。即便如此作為掩體的碉堡因其擬仿的型態,總能召喚人們的想像。   張亞蓁 IG:@alice052161 https://www.facebook.com/yumi.chang.334 出生於台北,2024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水墨組碩士。主要創作為平面繪畫,以故事性的手法描繪,景觀的異質並置,塑造現實與幻想交織的繪畫空間。也嘗試使用複合媒材創作。 《以海為家》      馬祖的海島地形讓人的生活與海洋緊密相連,「以海為田」的生活型態,也有「一村多廟」的文化景觀,我將走訪西莒的廟宇建築,觀察廟宇的民俗裝飾與造型,結合在莒光島上觀察到的人文景觀創作平面繪畫作品。   *9-10月藝術家在馬祖的最新教育推廣活動與展演發表資訊持續更新中~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教育推廣活動  (9/13更新) 《海漂垃圾DIY音箱》  /鄭伊里 時間:2024年9月16日(一)下午2:00-3:00 地點:連江縣莒光鄉 田沃村春霖故居(五靈公廟)與旁邊廣場 課程內容: 馬祖每年接收無數的海漂垃圾,資源回收一直是當地嚴峻的環保課題。村民家中皆可見這些海漂垃圾,有的作為容器、節慶樂器,或作為裝飾。進駐期間從村民家中得到的海廢料,經實驗意外發現,這些海漂浮球作為音響音箱使用,有著極佳的共鳴。再次利用海廢垃圾轉變成音響設備,也重新發現垃圾的再利用價值。 《現代神話生物-拼貼、現成物創作》  /陳芷筠 時間:2024年9月16日(一)下午3:00-4:00 地點:連江縣莒光鄉 西莒田沃村福餘商店1樓 課程內容: 西莒的地域性,搖籃出獨有人文與生態風貌。此次課程,以拼貼創作呈現,希望參與者能夠以西莒特色為主軸,創造出一個特有的「神話生物種」。  



Placeholder image

2024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

2024/11/02 - 2024/11/02 (剩 45 天)

於11月2日(六)舉行,2024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 ●當天活動分為上下午各1場 第1場:09:30~11:30 (上限20人) 第2場:13:30~15:30 (上限20人) ●體驗活動內容:(120分鐘) 活動1. 定時導覽(公會堂歷史與建築) 約20分鐘 活動2. DIY動手做(荷蘭式砌磚法)約10分鐘 活動3. DIY動手做(新竹公會堂紙模型) 約90分鐘 ★請提前於11月1日(五)17:00前,透過 線上 登記報名。 ★單場次活動如未滿5人報名,則停止舉行,敬請見諒。  



Placeholder image

113年文化志工招募_v1

2024/03/05 - 2024/12/31 (剩 104 天)

招募程序: 1.志工招募 2.志工面談 3.志工培訓 4.志工實習 5.志工考核 6.正式志工



Placeholder image

藝術家徐至宏 (阿宏) -可愛怪獸|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2024/01/08 - 2024/12/31 (剩 104 天)

最近來到美學館的朋友們發現到了嗎? 公會堂外側廊道戶外舊牆面出現了一些變化🤔 #有怪獸 這次特地邀請藝術家 #徐至宏 (阿宏) 來到新竹🎉 並帶來他的小怪獸群們 美學館的戶外牆面將有放大版的可愛怪獸們出現🦖🦕🐢 藝術家不定時在現場進行彩繪工作 來到美學館的朋友們可以趁機欣賞一下喔🙂 🗝藝術家介紹🗝 徐至宏 (Hom) 插畫與怪獸陶作創作者。 出版著作《安靜的時間》《 日 常 藍 調 》《大海的一天》《看海的地方》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