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科博館《博物繪—浙江自然博物院典藏展》

2024/03/28 - 2024/09/26 (剩 8 天)

科學繪圖融合科學與藝術,是傳遞科普訊息的重要推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x浙江自然博物院《博物繪—浙江自然博物院典藏展》3/28起於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登場,有63件浙江自然博物院精選館藏首度來臺展出。特展主題聚焦鳥類及植物,呈現博物學家的自然觀察與手繪紀錄,也呼應鳳凰谷鳥園的自然生態教育角色。 《博物繪》即日起於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松鶴館展出,展至2024年9月26日,歡迎闔家把握展期來南投鹿谷山區踏青、賞畫!



Placeholder image

博物繪-浙江自然博物院典藏展

2024/03/28 - 2024/09/26 (剩 8 天)

博物繪圖透過博物學家之科學的觀察、描繪與詮釋,結合美學的構圖呈現,長久以來,為國內外博物館傳遞生態訊息與美感的科普傳播重要視覺元素。 本特展主要展出浙江自然博物院館藏63組博物繪圖,包括曾孝濂、盧濟珍、朱小元、張瑜、陳子胄、李聰穎、田震瓊等多位博物畫家優秀作品。用以展現當代華人生物藝術創作不同風格,由此凸顯自然史博物館使命的角色。



Placeholder image

科博館《反毒遊意思》特展

2024/04/02 - 2024/10/13 (剩 25 天)

觸碰毒品有百害而無一利!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反毒遊意思》特展4/2正式開展,透過「識毒九宮格」、「除毒夾夾樂」、「反毒醫生」角色扮演、改編多篇童話故事傳達毒品、防毒相關資訊,寓教於樂、深入淺出宣導反毒知識,揭示毒品的危害。 《反毒遊意思》特展由法務部、教育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共同指導,期望在各年齡層的觀眾心中播下防毒種子。 科博館與法務部第六度攜手合作反毒特展,校園毒品危害是近年重要的防制議題,透過科學、遊戲、民俗隱喻等多元有趣的展示手法,讓青少年、學童認識毒品危害,擺脫教條式的政令宣導,精準傳達毒品損害及影響、加強反毒宣導,是科博館身為教育創意場館的社會責任。 特展以遊戲、動手操作的教具與視覺觀賞等創意融入反毒議題,特展分為「反毒遊夜市」、「反毒遊醫院」、「反毒遊故事」三大主題,利用趣味、遊戲的方式了解毒品類型、負面作用及防毒方法。 「反毒遊夜市」以臺灣夜市為靈感,精心設計投球類「識毒九宮格」、套圈圈類「藥頭的圈套」、彈珠台類「防毒五招彈珠台」、釣撈類「毒海救援」、拉瓶類「戒毒拉一把」、夾物類「除毒夾夾樂」、轉盤類「反毒遊地獄轉盤」等裝置,還有介紹新興毒品的「識毒小舖」與唱反毒饒舌歌曲的「反毒叫賣哥」。 「反毒遊醫院」設置各類拒毒護健康教具,以護大腦、皮膚、心臟、肺臟與泌尿系統為教育目的,提供大眾動手操作。另外還有成癮大腦被關在籠內的藝術作品「毒癮之腦」、吸毒後面貌變化的變臉節目「毒後之臉」、在手術室為毒害者進行器官移植手術的角色扮演遊戲「反毒醫生」等。 「反毒遊故事」放映卡通影片「白雪公主與藥頭皇后」、「哈!哈!哈!笑氣濫用的風險」,展牆上還有「木偶毒遇記」插畫,這些創意改編的生動內容分別具有防成癮及提早認識藥頭誘人碰毒手段的教育意義。 《反毒遊意思》即日起至2024年10月13日在立體劇場前廳展出,歡迎大家一起來認識反毒知識。



Placeholder image

科博館《前進婆羅洲:我們與婆羅洲的距離》特展

2023/05/03 - 2024/11/15 (剩 58 天)

婆羅洲距離台灣2,644公里,是台灣進口木材來源地之一,與我們的關聯比想像中緊密!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攜手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共同推出《前進婆羅洲:我們與婆羅洲的距離》特展,邀觀眾前往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從生物地景、住民風情、氣候經濟等面向,自然與人文交織,認識這座島嶼及它正面臨的挑戰與衝擊。 婆羅洲是亞洲第一大島、世界第三大島,面積約20個台灣大,位處台灣西南海域,赤道零度剛好將島嶼一分為二,是世界上擁有豐厚自然資源、高度生物多樣性地區之一,還有比亞馬遜更古老原始的熱帶雨林。它有世界上最小的大象「婆羅洲矮象」、最大的花「大王花(大花草)」及行蹤難測的森林動物「婆羅洲紅毛猩猩」。 婆羅洲曾有高達90% 森林覆蓋,隨著人類的開發,大面積森林逐漸消失,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2016統計,當地森林覆蓋面積已降至55%。台灣日常生活使用的木製家具、衛生紙、影印紙、棕櫚油相關產品、觀賞動植物等,都與婆羅洲森林環境的變遷息息相關。 這次特展入口意象「奇幻婆羅洲」,特別打造熱帶雨林昏暗、光線微弱效果,營造觀眾身歷其境氛圍。展場向內延伸,依序是「一個名為『婆羅洲』的旅程」、「婆羅洲的生物與他們的產地」、「錯綜複雜的婆羅洲」、「婆羅洲,住民與豐采」、「婆羅洲原民生活」、「婆羅洲,過去與未來」、「遠和近,婆羅洲」等7大單元,透過生態、人文兩種視角,探索多元族群在自然環境中共存的面貌。 婆羅洲隸屬於馬來西亞、印尼、汶萊,島上住民族群多樣性高,不僅有與台灣原住民同屬南島語系的諸多族群,不少華人移居當地,也有印度人,加上英、荷等國殖民時期的遺風,文化特色相當迷人,展場中心以婆羅洲原住民重要建築「祭祀屋(Headhouse)」為設計概念,突顯島上住民文化核心。 《前進婆羅洲:我們與婆羅洲的距離》即日起至11月15日在第一特展室展出,深入淺出傳遞環境意識,歡迎來一趟知性的林中探險。



Placeholder image

科博館《材?不材?木的故事》特展

2024/03/06 - 2024/11/24 (剩 67 天)

「木」在人類生活中處處可見,但我們真的了解木材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共同推出《材?不材?—木的故事》特展與《愛之森》,首度大規模展出數十種臺灣樹種木材標本、吸睛大型原木、超過400 年樹齡的臺灣雲杉圓盤木,搭配木化石、生活木器等,探索木材生長與演化的奧秘,提倡愛護森林資源與環境。 樹木不會說話,但它扮演維繫地球生態穩定平衡的重要角色。一般人想到木,會先聯想生活中的經濟木材應用,展覽以「材」與「不材」兩種不同視角認識木材,打破樹木僅有經濟價值的謬誤思考,從生物學與演化觀點探討木的特性與多樣性,及樹木在環境與生態上扮演無可取代的角色。 特展展出從摩里沙卡林木業借展、1.6公尺至5公尺不等的紅檜、扁柏、肖楠、牛樟4棵巨型原木,並結合不同海拔山區的林相圖繪、森林投影,展現臺灣從海岸到高山的植群風貌。同時打造熱帶雨林場景意象,讓觀眾走進展場就宛如走入臺灣森林與婆羅洲熱帶雨林,也為5月即將登場的特展暖身。 《木的故事》規劃「材多識廣」、「成材不成材」、「天生我材必有用」、「森羅萬象」四大主題,入口處的「材多識廣」由各種生活木器及臺灣豐富的針、闊葉林材所組成,探索「木」相關器物、常見木材,將特展主題與觀眾生活緊密扣合。 「成材不成材」深入淺出解說木科學,藉由現場裸子植物與多年生雙子葉植物的橫切面、縱切面以及木化石,讓觀眾認識植物生長、演化歷程,了解植物如何因應環境變化,適應發展出各種不同「材華」。 「天生我材必有用」藉由木材標本與木製品,認識樹木外觀、形態、樹皮、氣味等,甚至是木含量少的菊花木等木質藤本都有應用價值。「森羅萬象」以臺灣東南櫟林生態為例,搭配鳥類、昆蟲、植物等標本,呈現樹木在地球生態系與其他生物的密切關聯,打破從經濟面判斷「材」與「不材」的迷思,從地球環境角度理解木的重要性。



Placeholder image

那一刻-琥珀的記憶特展

2024/04/19 - 2024/12/31 (剩 104 天)

「琥珀是遠古植物產下的樹脂化石,經過大約億萬年的埋藏過程形成。」琥珀一般指透明、有清澈度的珀體,而不透明者稱為蜜蠟,但兩者在英文中皆稱amber。琥珀分布很廣,以波羅的海周圍國家出產最盛;根據琥珀的顏色,大致可再分為紅棕色、藍色、綠色或是白色等。 特展空間及主視覺營造濃厚的藝術、電影風格,規劃五大單元主題「琥珀與他們的產地」、「真假琥珀」、「進化特區」、「白堊紀公園」、「記憶拼圖」等。



Placeholder image

112年科學繪圖競賽成果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104 天)

自然學友之家展出科學繪圖競賽得獎作品,透過圖像與文字的呈現,瞭解作者從觀察到繪圖勾勒出的科學故事,呈現科學繪圖的重要性及其內涵。



Placeholder image

科博館《氣候行動—全球沸騰時代》特展

2024/07/10 - 2025/04/13 (剩 207 天)

暖化時代結束,全球沸騰時代來臨!今年暑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攜手教育部、環境部、台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共同推出《氣候行動—全球沸騰時代》特展,打造虛實融合互動探索體驗,帶領觀眾認識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與改變契機,一同守護未來、為氣候行動。 2023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1年,到今年6月為止,全球地表均溫已連續13個月破同期紀錄,今年年均溫可能再創新高,減緩氣候變遷並因應已經無法避免的衝擊,都是全人類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氣候行動》特展規劃「序曲」、「認識氣候變遷」、「生態危機」、「氣候危機」、「翻轉我們的世界」、「共創淨零世界」六大單元,運用數位沉浸式多媒體,結合實體造景、展件、標本等,揭示氣候變遷背後的科學與危機衝擊,提醒我們對永續未來需有更積極的行動。 觀眾一走進展場就能看到投影4公尺高的北極圈場景,打造破冰船、冰川等實景,看見絢麗極光與鯨魚悠游,對比暖化導致極地下雨與冰川崩塌消退,十分震撼。另一個亮點「4K極端天氣劇場」帶觀眾以搭乘太空艙視角看地球,感受地表上因極端天氣造成的災害樣貌,警惕人們氣候災難正在世界各地不斷上演。 「氣候危機」單元傳達氣候變遷帶給人類的衝擊,也特別從氣候特性的改變、氣候變遷對生態環境、經濟與社會的影響等面向,聚焦呈現台灣受到的影響。 「翻轉我們的世界」單元介紹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減緩與調適作為,現場還有擴增實境(AR)了解台灣2050淨零轉型,透過互動遊戲,體驗淨零綠生活。最後「共創淨零世界」每位觀眾都能留下自己的彩繪、錄製影像,AI轉化為藝術畫作,以具體行動許下對氣候行動的承諾與希望。 《氣候行動—全球沸騰時代》特展即日起至2025年4月13日在第四特展室展出,歡迎至展場一起為我們的未來行動,更多展覽內容與科教活動訊息可參考官方網站。



Placeholder image

科博館《古代人說故事》南屯山仔腳遺址出土的鐵刀首亮相!

2024/09/19 - 2028/12/31 (剩 1565 天)

想要了解東海岸舊石器時代八仙洞,新石器時代的卑南、麒麟文化及中部大坌坑、牛罵頭、大馬璘、營埔及番仔園文化嗎?科博館更新常設展區,推出《古代人說故事》,展覽內容生動活潑,並以動畫影像剪輯及多媒體互動方式呈現,除了認識歷史課本寫的考古學是什麼外,更能讓您親身體驗臺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目前中部地區是臺灣考古學研究的重心之一,近二十年來考古工作者在各地獲得豐碩的挖掘成果,因此科博館決定依據最新考古發掘資料,更新該常設展區,除了展示臺中安和遺址發現栽種的稻米、母與子、戴鯊魚牙玉飾的青年及南屯山仔腳出土完整的鐵刀, 此外還有民間蒐藏家蔡坤玉先生提供一件澎湖海溝帶人工鋸痕的鹿角,結合張鈞翔博士澎湖原人的研究,證明19至45萬年前就有獵人到臺灣。歡迎民眾踴躍參觀!



Placeholder image

科博館《奇幻自然》常設展

2024/01/19 - 2034/12/31 (剩 3756 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迎來生命科學廳的華麗轉身,全新常設展《奇幻自然》即日起開幕,展區規劃5大主題,由科博館內近20名研究人員共同策劃,深入淺出呈現自然界的規則與奧祕。踏進展場首先映入眼簾是一件逾400歲的巨大臺灣雲杉標本,觀眾可在體驗區用嗅覺、觸覺感受它的氣味及紋理,還有身長近4公尺,可手動操作的機械魷魚,吸睛又酷炫。 《奇幻自然》常設展區位於生命科學廳地下1樓,展區面積253坪,從規劃評估、設計提案凝聚20名共同策展人、知名御匠設計公司及其合作團隊心血,歷經3年多溝通琢磨,才將它的前身《數與形》改頭換面。 《奇幻自然》包含5單元:〈哇自然!嗨科學〉、〈圓不圓:蛋科學〉、〈動一動:生物力學〉、〈追呀追:計算與行為〉、〈說故事:探索自然,發現科學〉,細緻介紹自然界的多樣性、形態、功能、行為和科學探究,觀眾可盡情探索琳瑯滿目的科學故事。 博物館常設展一般會展出10年至20年,拜科技所賜,如今學界每隔幾年就可能「發現新物種」或「建立新理論」,因此展示櫃特別設計成「前開式」,方便未來依據學術發現與時俱進、即時更新展品或標本,也能配合講座或導覽需求與觀眾互動。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命科學廳1988年完工,由首任館長漢寶德邀請英籍設計師James Gardner設計、英國Beck & Politzer公司製作,以大自然的奧祕為主題,展示遠古生物到現代人類的精彩演化,深受大眾歡迎。當時《數與形》就有多種趣味互動裝置,搭配簡單易懂、延伸性數科概念,為無數人打開自然科學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