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器:天地人之器特展

2024/01/01 - 2024/12/08 (剩 77 天)

以「容器」為題,打造出天地間奇珍異寶的魔幻珍奇屋。展覽以前衛巨觀視角,從茶器文化延伸至科學、藝術、文學、哲學等領域,由「器」的說文解字出發,帶領民眾透過遠古神話及東方哲學認識器的起源,並蒐羅包括種子、葫蘆、鸚鵡螺、蛋、獸角等的「自然之器」,以及歷代茶器等「人造之器」,還有不可思議的「神奇之器」等,從鬼斧神工到巧奪天工之器一次盡覽,打造前所未見的器之展。



Placeholder image

食知有味主題書展

2024/09/10 - 2024/12/15 (剩 84 天)

生活中有吃不完的各種美食,食物是我們生命重要的能量來源,你想要好好認識每一口吃下肚的食物嗎? 「食知有味主題書展」為大家開啟通往食物產地的大門,這些繪本和故事書會告訴你,什麼是好的食物,怎樣吃可以讓身體變得更健康。也讓我們了解農夫耕種的辛苦,提醒我們要珍惜食物不浪費,更要多多關心與保護自然環境。 讓我們共讀食物的故事,一起吃出「好食力」!



Placeholder image

眷村說明書—清水眷村•源生緣遠

2024/09/14 - 2024/12/15 (剩 84 天)

清水眷村文化園區,乘載著悠長的歷史,紀錄多少家庭的悲歡離合。讓我們來為您訴說這一段,大時代裡的小故事...... 展覽以清水眷村相關老照片、舊物件、故事記憶、影像等為主要載體,內容包含「清水眷村的回憶故事」、「降落傘廠的小故事」、「第三供應處在做什麼」、「紙本上的味蕾記憶」、「影像中的時光」,並增加AR設計與民眾互動,試圖建構延續清水眷村過往的記憶,並與眷村當下增添更多連結與能量。 ———— 展覽資訊 ———— 展覽時間|09/14㊅ -12/15㊐ 展覽地點|清水眷村文化園區 西5號 展覽媒材|老照片、舊物、影像、AR、複合媒材



Placeholder image

等待>秘境-第三屆科學攝影特展

2024/08/31 - 2024/12/15 (剩 84 天)

本次展覽「等待>秘鏡」為主題,作品探索自然科學的奇觀與奧秘,展品匯集了來自臺灣、大陸、香港、馬來西亞、法國等多個國家的科學攝影作品,並以其獨特的視覺語言和科學內涵,為觀眾展示了自然界的奇觀和科學研究的精髓。



Placeholder image

《燃後》煉土成器-羅志峰個人創作展

2024/06/22 - 2024/12/15 (剩 84 天)

「燃後 煉土成器-羅志峰個人創作展」則展出陶藝師羅志峰的陶藝創作,讓觀者一探陶土「燃後」創造出的各種可能性,展場分為「手心-再啟新章」、「承藝-匠藝薪傳」、「土夢-藝夢無垠」、「茶藝-時光沉澱」等四區,展出作品47件,透過陶土的捏製或與多媒材結合,揉入傳統、創意及對生活的體悟與態度,彼此碰撞、融合,再淬鍊轉換於作品中,體現陶之於生活的各種多變樣貌,展覽期間亦將透過手作活動讓民眾體驗作陶樂趣並有機會在現場陳列專屬自我的創作,將工藝融入生活細節,為平凡的日常注入溫度,推廣陶藝之美。



Placeholder image

《現代長物志》茶器與修復工藝」展覽

2024/06/22 - 2024/12/15 (剩 84 天)

「現代長物志-茶器與修復工藝」展覽由鋦瓷工藝師張睿峰、漆工藝師張李孺及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助理教授張國英聯合展出,展場分為「書畫」、「藏品」及「修復工藝」等三區,共計222組作品,由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工藝創作者透過「由書而畫而搜羅長物,而茶而盞而生活,進而惜物愛物而修復」呈現文人精神的世界觀;其中,工藝師張睿峰擅長以鋦瓷工藝修復技術,將工藝舊物以鋦釘修補翻新,為工藝創造新生命,延續情感記憶,而鋦瓷工藝亦從修復技術轉化為工藝創作的元素,再創傳統工藝新價值;擅長漆工藝的張李孺則曾獲得「臺灣工藝競賽」新光三越特別獎的殊榮,近年來致力於漆藝手作課程推廣,將漆工藝帶入生活,永續發展;另外,張國英則以石雕工藝、素描、水彩、水墨等多類型創作為主,多以地方風土文化為創作發想,呈現多元風貌。



Placeholder image

「燃後」煉土成器-羅志峰個人創作展

2024/06/22 - 2024/12/15 (剩 84 天)

展出日期/113年6月22日113年12月15日 展出時間/09:00-17:00(週一休館,國定假日除外) 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 第一展覽室 地址/苗栗市水源里水流娘巷11鄰8-2號 TEL: 037-222-693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Placeholder image

現代長物志-茶器與修復工藝展

2024/06/22 - 2024/12/15 (剩 84 天)

展出日期/2024年6月22日至2024年12月15日 展出時間/09:00-17:00(週一休館,國定假日除外) 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 地下室藝文空間 地址/苗栗市水源里水流娘巷11鄰8-2號 TEL: 037-222-693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  



Placeholder image

BOCH 未來人間國寶 共創展演

2024/03/22 - 2024/12/15 (剩 84 天)

本場域作為重要傳統藝術傳習結業藝生的共享空間,以臺灣傳統術為核心概念,具在地文資特色及藝術工藝概念的鐵窗花來作為設計發想,建立結業藝生專屬品牌「BOCH」,以 Bureau of Cultural Heritage 資產局英文縮寫命名,賦予「Be Our Cultural Heritage 成為我們的文化資產」之新意,以期更多來客親近傳統藝術。 藝生延續保存者的薪傳任務,定期進行重要傳統工藝及表演藝術之多元展演、各式手作體驗以及沙龍講座,成為與民眾互動體驗與交流的常態場域。



Placeholder image

融舊創新─金光布袋戲教父「黃俊雄」特展

2024/01/01 - 2024/12/15 (剩 84 天)

本次展覽由金光多媒體有限公司策畫,以黃俊雄大師傳承創新布袋戲的脈絡為主軸,規劃五大展區,分別為《時光走廊》以文字與歷年精華影片介紹金光布袋戲的源起、革新與傳承。《主題實偶展區》再現劇中場景,呈現戲偶經典的對決時刻。《角色形象演變區》以史豔文為主,藉由不同時期的戲偶形象,讓民眾得以近距離欣賞木偶雕刻之演變。《兵器道具偶衣展示區》展出經典角色之飾品、配件,輔以設計概念說明,讓民眾對角色有更深入的認識。《實體互動區》融合布袋戲元素的趣味小遊戲讓民眾可與角色互動。 透過生動有趣的互動展覽,讓民眾深入理解布袋戲一路以來的成長與變化,以及藝師們追求戲偶藝術不斷精進的職人精神,成為臺灣獨特的工藝代表。



Placeholder image

【臺灣文學基地】母語說故事(臺北)

2024/02/18 - 2024/12/15 (剩 84 天)

🌞 週日的母語說故事活動回來啦!歡迎大家每月第三週日一起聽故事!🌞 活動時間:每月第三個週日10:30-11:30 活動地點:臺灣文學基地文學厝(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   你的母語是什麼呢? 臺灣因島嶼特性及地理位置,有著豐富的歷史及人口結構,造就多元的語言文化,從臺灣原住民族語、臺灣台語、臺灣客語、華語到新住民語,即使大家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但都是臺灣人。 雖然臺灣擁有這麼多元的文化背景,但因戰後推動「國語政策」,讓母語文化漸漸散失,自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到2018年《國家語言發展法》正式三讀通過,讓各族群母語使用的保障,得以復興與傳承。 臺灣文學基地為讓大家能找回自己的母語文化、記憶,開設了「母語說故事」活動,讓大朋友小朋友可透過童書繪本,在自然的情境中學習母語,同時也快樂享受故事時光。  



Placeholder image

無法布玩的手作~林淑華拼布藝術展

2024/08/15 - 2024/12/16 (剩 85 天)

林淑華老師自民國88年開始接觸拼布,閒暇之餘喜歡做手作來充實生活,慢工出細活,她用她的巧手,一針一線,讓小小的布料拼成美麗的藝術品,樸實中又帶點華麗,她的作品有拼布、刺繡、手鞠等,也曾在多處展覽,讓我們期待她的作品展吧!



Placeholder image

書法E1

2024/09/04 - 2024/12/18 (剩 87 天)

11/13停課 可先自備兼毫筆大楷及墨汁  ★本表所安排之課題及教學內容將依據學員程度及學習狀況斟酌調整。 課程名稱 書法E1 授課老師 蔡明讚     課 程 大 綱   週次 課 程 主 題 教  學  內  容 1 書法欣賞與習作 技法:褚遂良楷法――〈雁塔聖教序〉習寫(上) 理論:褚遂良變法書風試論(上) (開課第一堂可先自備兼毫筆大楷及墨水) 2 書法欣賞與習作 技法、理論:同上(下) 3 書法欣賞與習作 技法:唐人行書習寫――唐玄宗〈鶺鴒頌〉 理論:唐代行書之筆法承傳(上) 4 書法欣賞與習作 唐人行書習寫――李邕〈李思訓碑〉 技法、理論:同上(下) 5 書法欣賞與習作 技法:六朝草書習寫――智永〈千字文〉(上) 理論:六朝草書之特色(上) 6 書法欣賞與習作 技法、理論:同上(下) 7 書法欣賞與習作 技法:漢隸習寫――〈東漢西狹頌〉(上) 理論:隸書金石趣略說(上) 8 書法欣賞與習作 技法、理論:同上(下) 9 書法欣賞與習作 技法:隸書習寫――清.鄭簠隸書(上) 理論:鄭簠隸書試說(上) 10 書法欣賞與習作 技法、理論:同上(下) 11 書法欣賞與習作 技法:宋代行書――米芾〈苕溪詩帖〉習寫(上) 理論:宋人行書特色(上) 12 書法欣賞與習作 技法、理論:同上(下) 13 書法欣賞與習作 技法:金文〈大盂鼎〉習寫(上) 理論:金文用筆、結構特色賞折(上) 14 書法欣賞與習作 技法、理論:同上(下) 15 作品習寫 期末成果展作品書寫要領  



Placeholder image

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三部曲

2024/09/13 - 2024/12/20 (剩 89 天)

Placeholder image

【2024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南投展區】系列活動:竹跡+特展

2024/04/16 - 2024/12/20 (剩 89 天)

展覽共規劃三大展區,第一展區主題為常民竹工藝,由工藝中心近年來竹藝重要推手林秀鳳老師,以多種臺灣常民竹藝小品創作為展覽拉開序幕,接著透過1954年南投縣工藝研究班(工藝中心的起源)創辦人顏水龍先生的竹椅與珍貴復刻手稿,揭開臺灣竹工藝故事的敘述起點,進而導引至於臺灣竹藝發展有重要貢獻的國寶級工藝大師的創作世界,諸如竹藝人才訓練推手黃塗山老師、籃胎竹藝技術重要傳承者李榮烈老師,以及竹籐編器仿古生漆髹塗技法創始人張憲平老師等。第二展區推出工藝中心近年積極促成臺灣竹藝與國內外設計師的合作成果為主打,以多元設計及異材質為話題,強調臺灣竹的性格表現,打破傳統的限制,創造出融合東方傳統與西方現代的作品,營造當代竹藝與生活品味的共鳴與諧和。 第三展區則以本次博覽會突破新世代工藝觀感的立場,從探索竹材的材料語言出發,由工藝中心統籌以主題計畫鋪陳設計及科技兩個脈絡:從設計的思維,由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以及法國巴黎布勒設計學院促成28位臺法雙方設計系學生合作,重新定義竹材料的在地資源意義與拓展至其他領域運用的新工藝方法,並思考如何為工藝提供更廣泛的視角以及創造引人注目的元素。 邀請您即日起至工藝中心與世界一起在臺灣看見「次世代竹」的新想像!



Placeholder image

「竹跡+」2024竹博覽會暨世界竹論壇南投展區

2024/04/16 - 2024/12/20 (剩 89 天)

  竹跡+  “待到深山月上時,娟娟翠竹倍生姿”—— 王慕蘭《外山竹月》   以清朝詩人王慕蘭的詩境為發想的「竹跡+」空間設計,想像坐於深山欣賞月光穿透竹林的情境,在迷離氛圍的渲染下,使觀者沈浸在竹的意境之中,逐步走入探索當代竹藝的發展脈絡,一窺不同時代竹藝家的創作思維及樣貌、竹藝之於日常生活的巧思、因藝術創作而生的美學,在不同國家的當代竹藝設計對話裡,踏在過去至現在的足跡上,慢慢清晰看見通往未來的竹跡。    「竹跡+」的三大展區「匠心對話」、「國際合創」、「科技跨域」分別展示臺灣竹藝大師的匠心傳承之作,演繹臺灣竹藝的歷史與文化;國內外傑出設計師與具代表性的國際竹藝品牌,展現出媒合異材質的多元設計手法,完成突破傳統限制之作;以及從科技與實驗的角度再談竹的豐富性,展望跨領域的創新想像。   第一展區 匠心對話 集結臺灣竹藝大師的匠心之作,在大師們的手筆下展現臺灣竹藝的歷史與文化,並且啟發當代藝術家,展現技藝與竹藝的傳承對話。致敬臺灣竹藝大師的匠心精神,探尋傳統竹藝與現代創新緊密連結的關鍵。   第二展區 國際合創  圍繞竹藝合創的核心精神,來自不同國家與文化背景的國內外設計師,融合竹藝師之技術與優秀設計能力,碰撞出多樣竹藝創作,使竹材重新回歸到當代生活,成為迷人美麗的商品,也打開竹藝的國際性與多元性。   第三展區 科技跨域 乘上科技發展的新浪潮,傳統材料與現代科技也能互相對話,感應科技與智能技術等導入,從跨領域創新角度看見竹的未來性,激發出人們對於科技與傳統藝術的實驗性思考。   竹跡+ 2017年工藝中心舉辦「竹跡:當代國際竹藝展」該展中已使用竹跡一詞。2024年的竹工藝展可以視為對當年展覽的延續更深入探索臺灣竹工藝完整的足跡。 「竹跡+」的主題 —— 深入過去、現在和未來,把不同當代留下的深刻作品,連成一步一步美好的竹跡,走上竹領風騷的未來舞台。   ◧ 展覽時間|2024.4.16-2024.12.20  ◧ 展覽地點|工藝設計館地下一樓、一樓、二樓      



Placeholder image

「先陶禪思」陶藝聯展

2024/09/07 - 2024/12/22 (剩 91 天)

苗栗陶藝博物館第20檔期展覽,由李茂宗、許柏彥、廖瑞章、李河逸、 李芳珍、賴羿廷、陳元杉、徐漢城、李如意共9位陶藝家聯合聯展,由多位不同風格的陶藝家共同參與此覽,透過彼此的交流與不同創作風格,展現出陶藝的多元性和豐富性。 以禪思~寂靜之意為主軸,藝術創作追求真、善、美,結合陶藝創作,展現出陶藝的樸實感,讓作品展現出一種自在如常之意,透過陶藝交流,探索陶藝的無限可能。期待與您相遇,誠摯邀請熱愛陶藝的您共襄盛舉。



Placeholder image

元漱_袁慧莉的身・筆・墨

2024/08/31 - 2024/12/22 (剩 91 天)

「元漱」一方面和藝術家袁慧莉(袁漱)的筆名同音,另一方面則指向了創作者在水墨書畫的起始處,重新以女性的身體感與意識,漂洗出當代書畫的藝術實踐歷程。 展覽《元漱_袁慧莉的身・筆・墨》從藝術家最初探索筆墨與材料關係,並確立「塊狀山水」風格的《孤山水》系列(402室)開始,藝術家的「塊狀山水」結構,在《類山水》系列(401、405室)中,進一步以多元語意重構,藝術家以軟體編輯自創的類山水皴塊後,製成復刻古畫或自創影像的《PS. THEY》系列(401室),展現出時代主體的意識自覺與觀察。《勢山水》(402室)更進一步嘗試在筆墨中構成當代的影像感效果。 跨出視覺之外,藝術家以身體知覺,拓延了對於「墨」的思考與表現。從清冷凝然的墨冰伴隨頌缽音聲迴盪在宣紙上漫延成沁染的黑白錄像的作品《冰墨》(403室),以及,為回應氣候變遷將傳統「水墨」翻轉成隱喻霾害空汙的焦灰《火墨》(404室),皆可見到袁慧莉的感知身體美學實踐。源自《類山水》所延伸的《袁氏皴譜》(405室),便可以體會作品中陰性書寫,如何將傳統指涉外在自然的皴法轉化為指涉女性內在情緒的抽象符號。 本展以女性身體/陰性書寫,鋪陳藝術家30年間的創作演變,呈顯出女性如何以身體與情感歷程,描繪出當代筆墨的新風姿。



Placeholder image

2024苗北藝廊系列5:技藝之間—精選工藝作品展

2024/10/03 - 2024/12/22 (剩 91 天)

標新立異的媒材運用、獨闢蹊徑的觀念陳述、日新月益的機械製造,是藝術自現代化以後的轉向。然而面對藝術現代化以後,有一種藝術,則是持續透過雙手向材質與技藝做對話,並建立在技藝傳承的基礎上,持續追求更理想的技法與材質表現,謂之–工藝美術。 苗北藝文中心特別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典藏的歷屆工藝獎得獎作品中,精選數件精彩的工藝作品,讓您欣賞那蘊含在技藝之間的工藝美學。 「技藝之間–精選工藝作品展」旨在呈現工藝美術的獨特魅力,引領觀眾走進工藝與藝術的無限可能性之中,共同探索技藝與美學之間的交匯處,以及工藝作品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與精神意義。



Placeholder image

技藝之間—精選工藝作品展

2024/10/03 - 2024/12/22 (剩 91 天)

標新立異的媒材運用、獨闢蹊徑的觀念陳述、日新月益的機械製造,是藝術自現代化以後的轉向。然而面對藝術現代化以後,有一種藝術,則是持續透過雙手向材質與技藝做對話,並建立在技藝傳承的基礎上,持續追求更理想的技法與材質表現,謂之–工藝美術。 苗北藝文中心特別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典藏的歷屆工藝獎得獎作品中,精選數件精彩的工藝作品,讓您欣賞那蘊含在技藝之間的工藝美學。 「技藝之間–精選工藝作品展」旨在呈現工藝美術的獨特魅力,引領觀眾走進工藝與藝術的無限可能性之中,共同探索技藝與美學之間的交匯處,以及工藝作品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與精神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