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西舍記

2025/07/29 - 2025/08/16 (剩 3 天)

《西舍記》以清水眷村的老屋為主角,想像它是一冊塵封的日記,承載著無數家庭的生活痕跡與時代記憶。 藝術家們以作品與詩句為創作語言,透過裝置、繪畫、錄像與文字,重新打開這本日記的篇章。 在與空間的對話中,藝術家們將個人的生命經驗與土地的歷史交織,回應眷村特有的地景、族群遷徙與文化融合。 每件創作都是對時代故事的再詮釋,也是一種溫柔的書寫與寄望。透過藝術的介入, 老屋不再只是過去的見證者,而成為當代思索與情感投射的場域,引領觀者重新看見這片曾經喧囂、如今靜謐的生活聚落。 本次展包括策展人共有七位創作者,每位創作的風格都非常鮮明,創作者們也在個人的創作中積極嘗試與當代對話。 「三塊肉」團體在此次展覽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團體由王子洋、周書亞、陳品慈所共同執行,團體一直以來都致力於以聯展的形式邀請學生創作者,讓他們有舞台盡情發表個人的創作。 「NOFORMULA」團體也是本次展覽執行的單位,打破墨守成規,並且積極突破創作與展覽的界線。 藝術家王子洋發起合作,嘗試發揮兩個團體的優點,希望帶給觀者不同的觀展體驗。 展期:114/7/29(二)-8/16(六)9:30-17:30(周一休園),展覽最後一天開放至14:00 地點: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西12號房舍



Placeholder image

兒童美術研習班成果展-美麗的鬥魚

2025/08/02 - 2025/09/07 (剩 25 天)

在港區藝術中心小小的角落裡,有一群小畫家,正用無限的創意與熱情,妝點屬於他們的藝術銀河系! ★小兒童美術A班~美麗的鬥魚 展覽日期:114/8/2-9/7 展出成員:小兒童美術A班 展覽內容:春季藝文研習-小兒童美術A班成果 媒材:粉彩 展覽地點:港區小藝廊(雅書廊川堂)



Placeholder image

美麗臺灣-駐館藝術家蘇智偉水印木刻版畫個展

2025/03/15 - 2025/09/14 (剩 32 天)

創作者李安琦目前服務於清水區甲南國小與槺榔國小,擔任美勞共聘教師的工作。出身於苗栗縣通霄鎮,從小立志要當老師,有幸在105年透過教師甄選分發至清水區服務至今,自求學階段都是就讀美術班,並在112年自清華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畢業,此次展出的作品即為研究所之創作,是延續自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畢業時的創作而來,作品主要以探討自我內在世界為主題,融合自己的成長經驗、心理狀態、情緒表達…等方面,透過一張張自己的臉孔組合而成的畫面,將自己複雜的心靈思緒以較為具象的方式呈現出來。



Placeholder image

罵頭集合

2025/07/29 - 2025/09/16 (剩 34 天)

團隊理念 三位藝術家從各自的創作脈絡出發,以「土地、視覺與空間中的記憶層次」作為核心,聚焦記憶如何在物質、感知與建築中被承載與重構。 從土地與生活的流動關係,延伸至個人經驗與群體的共鳴,建立出不同媒材的敘事方式。展覽意在探討「記憶如何在空間中被觸發、重構與共享」的可能性。 - 李品寬 出生於台中豐原,現就讀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所。聚焦於時間與記憶空間的探索,透過質感的堆疊及筆觸的變化呈現個體與場域之間的對話關係。 作品介紹 本次創作將走入清水的街巷與歷史文化之中,以幾何分割的方式探討空間建構,引導觀者進入記憶空間中的想像。透過不斷的建構與解構的過程,不僅塑造了畫面上時間流動的痕跡,也蘊含了情感的沉澱與記憶的相互交疊。 這次以駐村創作為主軸,在展覽期間居住在此,並持續創作、更新展品。展出以往關於台灣歷史建築的作品,同時也在駐村創作系列中試圖傳達並開啟一場歷史與空間的對話,在視覺與心理的層面,喚起對過往的遐想與當下的共鳴。 - 張晏菘 桃園人,現就讀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所。近年專注於立體雕塑創作,擅於從身體造形出發,結合日常元素與時代議題,探索雕塑在當代生活中的連結,並嘗試在空間中挖掘雕塑更多的可能性。 作品介紹 「土」是大地的皮膚,也是記憶的載體。 此次創作計畫以土為核心媒材,採駐村現地創作的方式和展覽同步進行,於展覽期間持續累積與發展作品。 以人們的土地記憶為靈感,將在地情感與清水印象融入立體雕塑群作,形構出「垚」,讓泥土在這座充滿歷史與活力的眷村房舍中蔓生。 - 劉俞廷 出生於高雄,現就讀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所。創作關注敏銳內在與外在環境的交互影響,透過柔和筆觸與多變媒材,描繪模糊而真實的記憶場景,形塑自身的創作語彙。 作品介紹 以追溯地方記憶出發,將清水及自身故鄉皆有的濕地作為一個共通的主體,透過重構一個新景的方式,建立新的連結。 藉由墨與水的漫延呼應記憶的變化,也對應到自身與地方的關係,體察個人之生活經驗。 展期:114/7/29(二)-114/9/16(二) 9:30-17:30(周一休園) 地點: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西8號房舍



Placeholder image

《日常風景,再一天》眷村文件展

2025/07/12 - 2025/09/28 (剩 46 天)

海線七個眷村的故事,說也說不盡。 七個眷村的生成有各自的故事,每一個角落都充滿回憶。縱使故鄉、軍種、語言、工作各不相同,當時的住戶還是發展出穩固的擬親屬關係,卻又是某種共同的情懷。 當時,原以為每一天相似反覆的日常,卻也在社會變遷之下變得不同,此展透過圖文紀錄,告訴觀者清水眷村的故事,眷村各自成立的背景,與每個村子內充滿回憶的景象照片,更帶著觀者憶起珍視每一個習以為常的日常風景。 展示媒材:老照片、書、複合媒材 展覽時間:114年7月12日(六)至114年9月28日(日)上午9:30-下午5:30 (每週一休園,特定國定假日不開放) 展覽地點: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西4號房舍



Placeholder image

唐藝庭《層疊的空間》、 洪聖雄《砌殼》

2025/01/01 - 2025/09/30 (剩 48 天)

2024新貌之家~家屋改造 ​​邀請「臺灣美術新貌獎」得主及入選前來園區創作 在歷史中凝望、在創作中展望 轉化清眷場域、擴展家的想像 《層疊的空間》唐藝庭(曾獲 111年臺灣美術新貌獎 評審團獎) 房屋在人的居住後才成為家,每棟房屋都有不同的結構與故事。 眷村的住宅會隨著居民的變化而生長,慢慢成為每一戶人家的樣子。 作者透過不同時期的建材,推衍曾經的生活軌跡:磚牆、水泥、馬賽克與波浪板,象徵不同時期的添加與變化, 從單進雙斜黑瓦屋頂、編竹夾泥牆,到高低起伏錯綜的空間與巷弄, 在交織了多重歷史痕跡與族群文化的清水眷村,訴說著地方的故事。 作品以過往影像中的建築為發想, 探尋現存不同建材的痕跡,拼接材質與構成,製造房屋上的窗口。 將壓克力凹版化為觀望過去的景,延伸出住宅的量體,創造出家的集合體。 材質:水泥、木作、密集板、丙烯顏料、壓克力凹版 《砌殼》洪聖雄(曾獲 109年臺灣美術新貌獎 入選) 作品《砌殼》從「擊碎蛋殼」的日常行為出發,透過雕塑物件與眷村空間交疊出彼此的細膩層次。 殼之薄,卻也堅韌,圓潤而簡單的造型,讓形變的細節清晰可見, 作品的空間層次不僅指向物件成型後的質感堆疊,同時也暗喻構建過程的層層工法、行為的反覆堆砌。 《砌殼》顯現出時間與空間的層層皮膜,進而呈現了一幅既真實又抽象的風景。 材質:玻璃纖維、真石燒結塗料 參展藝術家:唐藝庭、洪聖雄 展覽地點: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西2、4號房舍 展覽時間:2024/10/1起,為期一年



Placeholder image

2025臺灣美術新貌獎

2025/08/09 - 2025/10/19 (剩 67 天)

在快速變動的全球藝術語境中,藝術早已超越審美,成為連結現實與想像、歷史與未來的語言。自2000年創立以來,「臺灣美術新貌獎」致力於發掘創作能量與實驗精神,自2016年起更取消媒材、尺幅與年齡限制,打造更自由的創作平台。 2025年展覽延續這項精神,鼓勵創作者以自由思維與跨域語彙,回應當代社會與文化議題。46件入選作品橫跨繪畫、裝置、聲響、空間、AI與新媒體,展現臺灣藝術家對記憶、性別、靈性、城市與身份認同的深刻探索。藝術家融合感官經驗與空間敘事,打破形式與語彙邊界,使藝術成為參與現實、理解自我與重構想像的方式,開啟藝術與世界對話的新可能。



Placeholder image

「日日清眷,有風的地方」常設展

2025/07/29 - 2025/12/28 (剩 137 天)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家的模樣」,不一定豪華,不一定整齊,但有熟悉的味道、聲音和光。 在清水眷村,也有那樣的家-- 《 日日清眷,有風的地方》,除以文字介紹清水眷村過去歷史外,也將清水過去居民的生活片段,以原眷戶保留至今的老照片,搭配眷村房舍格局圖、回憶小故事做展示,角落的一隅還撥放著日常生活的聲音,希望邀請觀展民眾走入空間喚起過去生活的聲音與記憶,另外展場也展出小飯盒、收音機、舊電話、老掛鐘等過去的老舊文物,讓人仿佛走進時光隧道,感受眷村的生命軌跡。 一旁的牆上也特別放置展覽明信片,邀請民眾、清水眷村原住戶或曾有過眷村生命經驗的朋友,寫下與「過去家」或「親近的人」的記憶,分享屬於自己生命中的家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媒材:舊文物、老照片、複合媒材 展覽時間:114年7月29日(二)至114年12月28日(日)上午9:30-下午5:30(每周一休園、若遇特定國定假日不開放) 展覽地點: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西1號服務中心展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