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2025「蛇我其誰 展藝」志工創作展

2025/04/26 - 2025/05/18 (剩 11 天)

2025「蛇我其誰 展藝」志工創作展 港藝志工隊目前有177位成員,平時除了文化服務外,隊內各個身懷絕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創作能量不容小覷。 本次展覽由副隊長陳明輝率同展藝組共同策畫,結合隊內玩筆社、壺說茶棧、巧藝坊、拼布班等社團的助力,展覽內容涵蓋油畫、水墨書法、攝影、陶藝與手作工藝等,作品投射志工在不同領域的藝術經驗與故事,呈現豐富的藝術文化創作之美。不僅展示眾人精心創作成果,更希望透過創作傳達生活美學體悟,並持續提升自我的藝文修養,轉換為服務能量,帶給民眾更好的藝術文化體驗。



Placeholder image

空山花望月- 林宣余山居隱創作生活

2025/03/22 - 2025/05/18 (剩 11 天)

膠彩畫需一層一層地上色,礦物顏料重複堆疊於畫面上,細緻地表現光線的明暗,又因為「膠」的特性,鮮豔的色彩能長期保存,即使歷經歲月淘洗,仍歷久不衰。如此特殊的畫作過程,需經時間的積累,隨著過程紀錄人生中的點點滴滴。 本次展出包括藝術家林宣余較早期的作品,也呈現近年來累積淬煉的創作心血。從表現花草生命韌性到巍峨山巔的〈花園子系列〉及〈風景系列〉、察覺內在心理至人性探討的〈人物系列〉與〈卡片系列〉,以畫筆呈現對自然與人性的深刻洞察,無論是對時代變遷的反思,還是內心世界的詮釋,都向我們講述著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故事,展現不同階段的生命感悟。



Placeholder image

指尖視界-李易宸/王雅品/陳聖輔 聯展

2025/05/17 - 2025/06/15 (剩 39 天)

「指尖」: 陶藝透過指尖進行「捏」、「拉」、「搓」、「壓」等動作,塑造個人風格獨具的陶瓷作品。每雙手的技藝與觸感皆影響作品的成形與高度,是一門需技巧、經驗與專注的藝術。這不僅是傳統工藝,也是創意與樂趣兼具的人與土壤間的對話。 「視界」: 攝影師以鏡頭捕捉自然光影的細膩變化,賦予靜物生命。無論晨昏寒暑,他們肩負器材、耐心守候,只為定格稍縱即逝的美麗。透過視角與時間的凝結,使瞬間的感動得以永恆,呈現大自然與光影交織的動人畫面。



Placeholder image

美麗臺灣-駐館藝術家蘇智偉水印木刻版畫個展

2025/03/15 - 2025/09/14 (剩 130 天)

創作者李安琦目前服務於清水區甲南國小與槺榔國小,擔任美勞共聘教師的工作。出身於苗栗縣通霄鎮,從小立志要當老師,有幸在105年透過教師甄選分發至清水區服務至今,自求學階段都是就讀美術班,並在112年自清華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畢業,此次展出的作品即為研究所之創作,是延續自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畢業時的創作而來,作品主要以探討自我內在世界為主題,融合自己的成長經驗、心理狀態、情緒表達…等方面,透過一張張自己的臉孔組合而成的畫面,將自己複雜的心靈思緒以較為具象的方式呈現出來。



Placeholder image

唐藝庭《層疊的空間》、 洪聖雄《砌殼》

2025/01/01 - 2025/09/30 (剩 146 天)

2024新貌之家~家屋改造 ​​邀請「臺灣美術新貌獎」得主及入選前來園區創作 在歷史中凝望、在創作中展望 轉化清眷場域、擴展家的想像 《層疊的空間》唐藝庭(曾獲 111年臺灣美術新貌獎 評審團獎) 房屋在人的居住後才成為家,每棟房屋都有不同的結構與故事。 眷村的住宅會隨著居民的變化而生長,慢慢成為每一戶人家的樣子。 作者透過不同時期的建材,推衍曾經的生活軌跡:磚牆、水泥、馬賽克與波浪板,象徵不同時期的添加與變化, 從單進雙斜黑瓦屋頂、編竹夾泥牆,到高低起伏錯綜的空間與巷弄, 在交織了多重歷史痕跡與族群文化的清水眷村,訴說著地方的故事。 作品以過往影像中的建築為發想, 探尋現存不同建材的痕跡,拼接材質與構成,製造房屋上的窗口。 將壓克力凹版化為觀望過去的景,延伸出住宅的量體,創造出家的集合體。 材質:水泥、木作、密集板、丙烯顏料、壓克力凹版 《砌殼》洪聖雄(曾獲 109年臺灣美術新貌獎 入選) 作品《砌殼》從「擊碎蛋殼」的日常行為出發,透過雕塑物件與眷村空間交疊出彼此的細膩層次。 殼之薄,卻也堅韌,圓潤而簡單的造型,讓形變的細節清晰可見, 作品的空間層次不僅指向物件成型後的質感堆疊,同時也暗喻構建過程的層層工法、行為的反覆堆砌。 《砌殼》顯現出時間與空間的層層皮膜,進而呈現了一幅既真實又抽象的風景。 材質:玻璃纖維、真石燒結塗料 參展藝術家:唐藝庭、洪聖雄 展覽地點: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西2、4號房舍 展覽時間:2024/10/1起,為期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