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守、破、離:魯朴書藝展

2025/05/28 - 2025/08/18 (剩 3 天)

2025書藝館展覽徵件策展類獲選展「守、破、離:魯朴書藝展」,主標題名稱借用自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 (1522-1591)的哲學觀,象徵藝術創作中的三個階段 :從遵循傳統的「守」、經由創新打破舊框架的「破」,到最終超越形式、達至自由創造的「離」。這不僅是一條技藝精進之路,更是藝術家心靈與思想的進化歷程。 藝術家魯朴(小原俊樹)從事書法教育多年,宏觀地思考如何將書法融入生活,不僅成為一項藝術修為,更能成為人生的方向與職業。他認為書法不只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與思想的傳達,是創作者心靈的流露 ,多年來持續以實驗性的精神探索書法的新表現形式,嘗試超越傳統,以期讓書法更貼近當代觀者的感受。 特過本次展覽 ,策展人張登凱不僅呈現藝術家對書法藝術的深刻體悟,更希望激發觀者對「書寫」的重新認識與思考。藝術家透過書寫所傳達的世界 ,不只是文化傳統的延續,更是一種生命表現的藝術。文字如空氣般貫穿日常生活,透過書寫,我們能反思自我、與他人對話、甚至在人與人之間建構和平的橋梁。 魯朴長期關注東方文字的根源,致力於推動書法的現代化發展。本次展出近30件作品 ,除傳統裝裱形式 ,更多結合複合媒材與書法,創作出大型書法裝置作品,不僅突破傳統的書寫媒介,更開啟了書法新的表現語言與可能性,展現書法在當代社會的多元面貌與未來潛能。



Placeholder image

𝗧𝗔𝗙𝗔𝗟𝗢𝗡𝗚太巴塱起源⪤續存⪤社會

2025/01/01 - 2025/08/18 (剩 3 天)

展覽透過梳理代代口傳的神話故事以及文化物件,邀請大家行走在虛實交映間展開的路徑上,聆聽與遙望祖輩如何直面自然威脅並逐步建立生活,歷經一代代的消長與傳承,並於波瀾混沌之中蛻變出屬於部落文化傳統的價值。



Placeholder image

【西屯分館】竹編作品展-竹籃

2025/08/12 - 2025/08/19 (剩 4 天)

「竹編」是臺灣重要傳統工藝,本展覽展示廖登旺先生的竹編作品,運用精湛的傳統竹編技巧,巧妙幻化為一個個竹籃作品,包含各式造型的菜籃、雞籃及搖籃等竹籃,兼具實用與美感,呈現傳統竹編藝術之美。



Placeholder image

2025年苗栗縣攝影學會會員影展

2025/07/30 - 2025/08/19 (剩 4 天)

苗栗縣攝影學會成立於民國65年05月25日至今已50年。會員影展是苗栗攝影學會年度的重點工作,每年甄選會員最近2年的攝影作品,創作的範圍包含了人文、運動、舞台、心象、生態環保…等等題材約50幅,「2025年苗栗縣攝影學會會員影展」,是以平面攝影作品呈現畫面多樣化,多題材是會員們近年來以不違背善良風俗及暴力血腥之自由創作作品,畫面詮釋了「真」、「善」、「美」的視覺饗宴。



Placeholder image

《筆墨閒情》墨緣三友書畫展

2025/07/25 - 2025/08/19 (剩 4 天)

《筆墨閒情》墨緣三友書畫展 7/25(五)~08/19(二)



Placeholder image

夢迴彼岸-2025林國勇的水彩世界

2025/06/06 - 2025/08/19 (剩 4 天)

由馬祖西莒出身、現旅居淡水的知名水彩藝術家林國勇老師所主辦的個展-《夢迴彼岸-2025林國勇的水彩世界》,即將於6月6日(五)至8月19日(二)在馬祖民俗文物館一樓特展區盛大展出。開幕典禮將於6月7日(六)上午10時至12時登場,畫家本人將親自導覽,並特別率領50餘位繪畫班學生及藝術愛好者從台灣本島飛抵馬祖,與鄉親一同感受藝術與鄉情交織的感動時刻,誠摯邀請民眾踴躍參與,共享這場跨越時空與地域的藝術盛會。  林國勇老師為馬祖西莒人,畢業於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其創作理念深受印象派影響,講求「以寫生為方法、以寫意為理想」,風格融合西方水彩的透明層次與東方水墨的韻味,構築出燦爛如詩、率性自然的畫面。他的色彩與筆觸既展現遷客文人獨有的感懷與詩意,仿若在紙上低語往昔,也流露對現代景物的柔情注視,展現一種超越技法、觸及靈魂的藝術境界。  本次畫展主題《夢迴彼岸》,是林國勇老師心靈與記憶的深層回望。畫筆行走於記憶與現實、馬祖與台灣之間,透過水彩的光影與墨色的流動,引領觀者在光影層疊間,尋回對土地、對家鄉、對人生片段的溫柔凝視。  展場依主題劃分為四大展區,分別為「鄉愁如潮」、「淡水風情」、「夢織寶島」以及「花開滿心」。林國勇老師以自身人生歷程為時間軸,循序鋪展創作脈絡-從對馬祖家鄉的深切思念與文化記憶出發,接著描繪遷居淡水後的生活日常與人文體悟,再延伸至對台灣寶島多元風貌的細膩觀察與詮釋。最終,於「花開滿心」篇章中,呈現他歷經歲月洗禮後的心靈成熟與藝術豐收,如同靈魂深處綻放的花朵,在畫紙上盡情綻放,交織出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旅程。  本次展覽不僅是一場藝術饗宴,更是台灣與離島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林國勇老師特別安排來自本島的畫友與學生同遊馬祖,讓藝術走入地方,也讓地方迴響藝術。無論您是藝術愛好者,還是對故鄉懷抱深情的旅人,都歡迎前來共襄盛舉,於畫作之中重溫心中「彼岸」的模樣。



Placeholder image

Made in Taiwan 臺灣製造-臺灣版印研究室會員聯展

2025/08/08 - 2025/08/19 (剩 4 天)

“臺灣製造”(Made in Taiwan, MiT)已從單純的生產地標籤演變為臺灣創造力與文化韌性的象徵,反映了技術創新與文化記憶的傳承。自1960年代起,臺灣的製造業從紡織品和塑膠玩具發展到全球領先的科技產品,如筆記電腦與電子晶片。在策展「臺灣製造」中,以版畫作為核心媒介,分為「轉」與「韻」兩大主題:「轉」強調技術與媒材的變革,「韻」則聚焦於文化意涵的轉譯。 展覽從藝術的視角重新審視臺灣製造的意涵,鼓勵觀眾思考並討論何謂臺灣製造。探索版畫在技術跨越和文化記憶中的角色,透過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展示臺灣製造的工匠精神與革新,邀請觀眾反思並重新定義何謂臺灣製造 - 這個熟悉又深遠的概念。



Placeholder image

《極藝弄彩》高雄市書畫學會會員聯展

2025/08/08 - 2025/08/19 (剩 4 天)

本會成立於民國58年,至今有55年歷史。 目前集結不同領域的藝術家,所呈現的作品皆是一時之選, 內容繽紛多彩,美不勝收。除了東方美學的作品如:書法、 水墨、工筆及複合媒材之創作,亦有西方美學的油畫、雕塑及攝影等。 藉由展出,每位藝術家都提供最經典的代表作,呈現在展場 讓整個場域更生動活潑,而與觀者產生最直接的感受,進而推廣藝術。 藝術人生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資糧,透過藝術使人們達到幸福美滿 的生活,減少社會問題。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並達到本會所推廣的藝術理念。



Placeholder image

我的城市筆記本-中壢城市故事館群環境教育暑期活動(2梯次)

2025/07/21 - 2025/08/20 (剩 5 天)

藉由中平路故事館、壢景町、壢小故事森林、澗仔壢環境教育中心了解保存歷史建築、文化及活化老房子的意義。並學習透過團隊討論進行決議,並認識公民精神與尊重不同聲音。另配合懷舊童玩,讓大小朋友體驗復古樂趣。



Placeholder image

【新北市立圖書館淡水竹圍分館】114年8月主題書展 :《旅遊玩全指南》

2025/08/01 - 2025/08/20 (剩 5 天)

《旅遊玩全指南》主題書展 時間:8/1(五)-8/20(三) 開館時間 地點:淡水竹圍分館5樓圖書室(淡水區民生路27號) 電話:02-2809-7442轉9 簡介:參考不同旅遊書是計劃旅程的基本功課。出外旅行是快樂的。選定了目的地後,去書店買有關的旅遊指南。手中捧着實體旅遊書,是令旅行這開心事提早變得更實在、更高興。旅遊書最大的好處就是有編輯幫你整理好所有你需要、想知道的資訊。所以說~旅遊書還是有它的價值!



Placeholder image

【新北市立圖書館淡水水碓分館】114年8月主題書展 :《地圖旅遊藝起來》

2025/08/01 - 2025/08/20 (剩 5 天)

《地圖旅遊藝起來 》 主題書展 時間:8/1(五)-8/20(三)開館時間 地點:淡水水碓分館6樓圖書室(淡水區中山北路一段158號) 電話:02-26292879轉13 簡介:隨者暑假到來,是讓自己停下腳步休息充電的最佳時刻,因此適度的放鬆是很重要的,透過旅遊,不僅能增廣我們的閱歷,也增進我們對各地人文風情的了解;在學習過後,更需要透過旅遊放鬆,才能收穫美好成功的果實。現在,快選1本中意的旅遊書籍,尋找屬於自己的寶地,來場身心靈的SPA饗宴吧!



Placeholder image

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

2025/08/10 - 2025/08/20 (剩 5 天)

   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    We TAIWAN 展會由臺灣文化部統籌,作為2025年臺灣以文化參與國際鏈結的重要行動。 在大阪·關西世博會期間,以「應援未來、奇蹟之島」回應世博會主題「創造閃耀著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強調臺灣文化在全球重組背景下的融變能力與自信未來。以多元視角審視自身,透過新世代社群,結合新科技與各類型文化藝術,以未來世代的語言向國際觀眾述說臺灣的獨特。 臺灣,一座處於不同陸地板塊、不同溫度洋流、不同方向季風交匯處的韌性之島。始終以開放姿態面對世界,多元族群、複軌歷史、東西混融、世界之眼。這些條件養成臺灣包容、彈性、適應生存的應變韌性。珍惜傳統但勇於創新,接受命運但不受制於現實。從科技到文化,我們書寫、繪畫、歌唱、舞蹈、展演……在混融的文化基因下,藝術家們以多維思考、混融萬變的創造力站在這次的舞台,浪漫而堅強地分享臺灣的故事。 因為相信連結差異、凝聚眾人才是未來世代的力量,臺灣始終是彼此依靠的「我們」,而不是彼此競爭超級英雄的冠冕,所以是We TAIWAN,咱臺灣。我們相信,只要一起以行動實踐當下每一刻,未來將會以超越期待的奇蹟般降臨。 主辦單位|文化部 協辦單位|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 台灣文化中心 統籌團隊|財團法人文化臺灣基金會 We Taiwan 官方網站:https://wetaiwan.tw/zh-TW     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 展覽介紹   「爾來了!」——魔幻臺灣・文學之魂 臺灣,一座濃縮了山林、原野、都市與海洋的島嶼。在這樣的島上,棲息了各式各樣的魔幻傳說。臺灣,一座橫斷東亞島鏈、連接歐亞大陸與太平洋的島嶼。在這樣的島上,融匯了來自各地的文化與想像力。 臺灣文學的字裡行間,因此飄蕩著各路神仙鬼怪、靈異妖魔。祂們是台灣版的「怪談」,台灣版的「妖怪」與「幽靈」。如今,祂們搭乘著文學作品,悄悄滲入了2025年的盂蘭盆節⋯⋯。 「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展覽期間適逢日本「盂蘭盆節」,呼應夏日怪談傳統,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特意從魔幻、靈異、神仙鬼怪角度切入,介紹不同面向的臺灣文學作品,並以臺南城隍廟名匾「爾來了」為題,賦予展覽濃烈的臺灣民俗色彩。展場邀請臺灣神怪透過文字飄洋過海來到日本,也歡迎臺、日觀眾參與這場臺灣神怪的聚會,並在「原住民文化」、「日本文化的影響」、「臺灣民俗再發掘」、「當代通俗文學」、「小說中的魔幻」、「詩歌裡的魔幻」六大展區中,跟著臺灣神鬼的魔幻腳步,從不同族群、不同時代出發,感受臺灣文學的當代新面貌。  主辦單位|文化部、國立臺灣文學館 展示設計統籌|宜東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文學顧問|朱宥勳 合作藝術家|角斯角斯、陳瑋軒      



Placeholder image

六六藝集聯展

2025/07/25 - 2025/08/20 (剩 5 天)

六六藝集聯展 07/25-08/20 08:00-17:30 烈嶼鄉文化館二樓 本次展覽自7月25日至8月20日於烈嶼鄉文化館展出,由六六藝集畫會第九次舉辦聯展,也是第二度選擇在金門辦展。六六藝集成員皆為1977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前身「國立藝專美術科夜間部」的老同學,當年美術科分為國畫組與西畫組,畢業後各奔東西,歷經職涯與人生的波瀾壯闊,如今四十餘年後再度攜手創作、共展於家鄉舞台,格外動人。 此次展覽由林世英老師擔任策展人,他親自從佈展、統籌到策劃,悉心展現21位藝術家各自的風格與創作,讓每件作品在文化館空間中發光發熱。林老師指出,此次聯展是六六藝集畫會的第九場,參與展覽的成員皆對金門懷有深厚情感,除了帶來精心創作的作品,更以專業態度親赴金門實地寫生,用藝術致敬這片土地。藝術家黃金華老師提前數日抵達烈嶼,現地寫生,以畫筆記錄金門風貌。 展出內容豐富,涵蓋風景、人物、抽象、現代等多元風格,是一場藝術與情誼的視覺饗宴,也是一段時間與記憶交會的溫暖旅程。歡迎鄉親與遊客在暑假期間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溫度與生命的韻律。



Placeholder image

承先啟後—林麗姬現代水墨師生聯展

2025/07/08 - 2025/08/21 (剩 6 天)

林麗姬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傳承劉國松老師現代水墨的教育理念,發揚中國水墨的特質與精神,跳脫傳統的框架,規範。教導學生,另闢蹊徑,創作出個人繪畫的特殊風格,展現宇宙萬物變幻無常的境地。



Placeholder image

【臺灣設計的歷史顯影─館藏日治時期美術設計類展】

2025/08/01 - 2025/08/22 (剩 7 天)

八月雅圖很榮幸地與國立臺灣圖書館攜手合作,透過國臺圖「臺灣學研究-行動展覽館」所珍藏的獨特文獻與海報,呈現一場名為「臺灣設計的歷史顯影─館藏日治時期美術設計類展」的展覽,歡迎大家一起來回顧臺灣美術設計的發展與文化,此展覽呈現設計臺灣美術設計活動發展的樣貌,完整、客觀地呈現從西元1902年起臺灣美術設計的百年發展歷史。 日治時期是臺灣美術設計的啟蒙階段,在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影響下,美術設計逐漸發展,並且形成豐富多樣的風貌。這些視覺圖像,融合了中國傳統、西方、日本的設計風格,並且記錄了產業、風景、文化、民俗等各個面向的臺灣。



Placeholder image

【大里分館】08/22 蛇來蛇去玩捏麵~中部五縣市巡迴展

2025/08/22 - 2025/08/22 (剩 7 天)

本活動給合傳統捏麵技藝與創意造型設計,將捏麵文化傳承發揚。 現場展出巫家捏麵館的捏麵作品,供民眾欣賞趣味與藝術兼具的傳統工藝。



Placeholder image

聽聾共導-戲劇導覽工作坊(本活動提供手語翻譯及聽打服務)

2025/08/20 - 2025/08/22 (剩 7 天)

講師: 劉怡妏|北藝大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畢業,現為應用劇場工作者。工作對象多以特殊族群為主,喜歡透過戲劇互動與創造人與人的連結,認識每個人獨有的生命軌跡。 郭美芝|戲劇玩癒工作者。近二十年以戲劇與人相遇的實務經驗,在戲劇的玩耍中真假交錯,創造對話空間,打開不同看見。  晁鍾仁|演員與老師,北藝大劇場藝術研究所表演組與工業工程研究所碩畢。八年的表演經歷與五年的教學經歷,擅長分析與耐心引導,期待學習者都能看見自己作為分享者的光。 本活動提供手語翻譯及聽打服務 協力單位 社團法人桃園市聲暉協進會(桃園市同步聽打服務) 桃園市手語翻譯服務中心 課程流程: (一)前導活動相見歡 (二)館內展區導覽 (三)引導反思與再創作 (四)交流分享及大合照 活動示意圖(圖為2022年工作坊活動紀錄照片)      



Placeholder image

聽聾共導工作坊(3場次)

2025/08/08 - 2025/08/22 (剩 7 天)

在藝術的魔法森林裡,小精靈因河流媽媽與森林爸爸失去活力而漸漸沒了精神。 邀請6至12歲的小守護者發揮五感超能力,透過戲劇遊戲與館內導覽,一起喚醒自然能量,找回故事裡的健康與希望,體驗多元共融的戲劇冒險!



Placeholder image

「策展人陪我看展覽」故宮專題導覽:碁人弈事-古代圍棋文化(第2場)

2025/08/22 - 2025/08/22 (剩 7 天)

本院北部院區展覽區除常設展外,每季皆陸續熱烈推出器物、書畫、圖書、文獻等多樣特展,各種不同的展示主題藉由策展人的巧思安排與設計規畫,向觀眾呈現了本院典藏文物的豐富精華。爰此,各展覽將各別安排教育活動,由本院策展團隊成員在展場為觀眾導覽,陪伴觀眾一同探索當期展覽! 活動名稱:「策展人陪我看展覽」導覽活動 活動時間:2025年 (每場次導覽約50-90分鐘)。 活動地點:本院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正館)陳列室。 活動對象與人數:凡對文化、藝術、故宮文物有興趣的人士(適合高中以上之人士參加),每場次參加者為10-20人。本活動須至本院線上系統報名,額滿為止(※本活動採單人報名,恕不受理團體報名)。 活動語言:華語。



Placeholder image

補天- 陳廷彰個展 Mending the Sky - Chen Ting Chang Solo Exhibition

2025/07/12 - 2025/08/22 (剩 7 天)

神話往往是人對遠遠超越自身範疇的不可解之事,最神秘而素樸的詮釋。 這次展覽「補天系列」延續以神話為基調並與生活中的觀察相互映照,將神話中對立統一的宇宙觀與日常所見,兩者雙向的交互成為貫穿陳廷彰創作的基礎,並以「內省式的看」為名,作為創作思想建構的一個基礎。 補天神話,廷彰將其視為人對自身缺憾的彌補與轉化。從「天何以有缺」為思考表達的起點,一則為物的本質,一則為成住壞空的自然現象。進而探討補天石所造成的災禍或失衡。對應在心理上,人對缺憾的彌補也有可能過度,或造成心中的另一個缺口,如人性中的慾壑難填。補天系列沿著創作中對立統一的思想核心,深觀人間中的幽微處境。 技法上補天系列多用寥寥線條勾勒圖像,再將線條空出,以色或墨填滿線條之外的空間。將空間賦予主體感,而將對象當成空間或背景的向度處理,形式上常有一種圖地關係的混淆,但彼此其實並無主次。對應之前「忘川謠」系列反覆翻面,而模糊正背面概念的結構。其核心還是希望透過在創作中的實踐,將一種矛盾亦自然的想法滲透回生活。例如作品〈補天–漸〉,我們似乎能感受到天地漸變的躁動,隨著扭動的線條、不規則的色塊漫布整個水墨紙本,創造一種負空間的意象,但目的不是彰顯空間的存在,而是創造一種既和諧又矛盾的畫面── 既熟悉又陌生的日常經驗。 美國心理學家霍赫伯格說過「即便是我們對一張靜態圖像的感知,也會需要將一定時間跨度內的多次連續掃視加以整合,因而靜態圖像感知主要由回憶和期待所構成」。我們的觀看是伴隨著我們的存活在時間裡不斷綿延下去的,觀看是隨著觀看經驗的消失與再發生組合起來的輪迴。我們的觀看有著不可思議的虛幻性,我們可能永遠難以界定當下的看,和觀看對象的真實,觀看的大部份實則充滿過去、回憶、與想像的填充。觀看的當下有其朦朧性,我們還依賴很多過去的經驗累積來接收它。補天作品中看似碎片化的象徵元素,事實上也是一種對於觀者凝視的邀請。在持續流動的物理時間中,觀者若意識到被凝視的靜止畫面具有流動性──被激發的過去記憶與眼前所見融合時,那麼這些看似無關、矛盾的圖像元素將成為該經驗過程的具象化。 廷彰將現象的內在平衡機制,寄託在神話的想像中,也散見於日常生活的譜寫裡。在觀看此次個展的畫作時,我們常常下意識地執著於畫面的圖像,而忘卻空間的存在。於是廷彰刻意調轉兩者的關係,只描繪線條卻不填充對應顏色。在我們的生活裡,我們不也不經意地執著於特定事物,而忘了觀照自己的處境? 期許我們能回歸本心生活,找到心中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