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提袋觀察學-眷村長輩日常生活樣貌考察特展

2024/07/27 - 2024/09/29 (剩 11 天)

過往龜山眷村故事館展覽的呈現多聚焦於眷村生活的重現,陸光三村改建後的生活改變卻相對較少被提及。眷村長輩們是陸光三村的活歷史,團隊將揭開長輩們的日常提袋,採集其中有趣的物件,除了探討當下眷戶們的生活型態,亦能從而挖掘出深藏的眷村故事。 提袋觀察學的命名發想自日本的「考現學」。相較於「考古」,考現學把眼光放在當代,記錄人類社會的生態。我們依循這樣的觀察方法,探尋眷村長輩提袋中具有特殊性、違和感的物件,釐清背後原因並呈現於特展中。



Placeholder image

「梅好時刻」關於愛 - 那個我愛你的剎那展覽

2024/06/29 - 2024/09/29 (剩 11 天)

本季(7-9月),將以「梅好時刻」-「關於愛—那個我愛你的剎那」展覽為主題;以小愛到大愛的觀點,除了展現張芳杰校長於楊梅國中建校之初,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在「第七堂課」號召青年學子們共同協力搬運建材,自力建校,為南桃園開啟教育的康莊大道的感人故事,更彰顯了張芳杰校長之所以有別於其他教育工作者的館舍特色;如此無私付出、只求共好的精神,是為「大愛」的一種表現。故第二季將策畫「梅好時刻」,從柔性主題 「愛」與「關係」出發,展覽「關於愛—那個我愛你的剎那」,將分享來自於楊梅日常浪漫與文學魅力,如:楊梅在地人對於過去愛情的種種滋味,對應到楊梅三部曲作者黃娟老師的文學作品,自文字的堆疊再現生活環境中各種傳遞與表達各種「愛」的模樣,重新咀嚼過去時空裡,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各種靦腆情懷與純樸浪漫;在現在的當下,反思人們彼此之間透過數位世界而產生的距離,以及說愛的各種表現。並邀請民眾一起來用文字來說出心意,打造楊梅故事園區的浪漫文學地景。 楊梅故事園區作為楊梅文化客廳之角色,擬於「梅好時刻」期間,與桃園市圖書館紅梅分館共同合作,提供推薦浪漫或文史書單,並分別於7月27日(六)、7月28日(日)、8月10日(六)、8月11日(日)各辦理一日性的活動,包括青春市集、「梅好時刻-自造幸福」系列教育推廣課程、邀請表演團隊或街頭藝人演出,以愛為名,打造出楊梅地區專屬的粉紅色季節。



Placeholder image

113年桃園市「書學研究講座」9/29 蕭世瓊主講:「創意書法文創運用」縱橫談

2024/09/29 - 2024/09/29 (剩 11 天)

本局長期植基書法美學推廣於日常,今年書學研究講座,4月21日邀請書法名家杜忠誥:「書藝中的生命美學」,9月29日邀請蕭世瓊老師主講:「創意書法文創運用」縱橫談。以書學藝術專業角度,透過書法作品影像圖檔解析書法創作過程及美學層次與內涵,包含傳統書寫的各書體創作,並探索現代書藝的時代轉化與創新、傳統與現代書學的美感經驗,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文字之美。 透過每一場講座近百件書法作品分享,除了傳統書藝文字之美欣賞外,老師將提供近期寫字風格作品,透過美感經驗的傳遞與分享,讓市民朋友對書法藝術之美有更進一步認識。



Placeholder image

張芳杰校長故居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0 (剩 103 天)

楊梅故事園區是以人物為主體的歷史建物,園區精神以楊梅中學創校校長張芳杰先生為主軸,進而扣合周邊與那個時代緊緊相連的人物與事件。透過復刻張芳杰校長過去生活的樣態,帶領參觀民眾回味張校長過去走過的痕跡與延伸的記憶。



Placeholder image

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常設展-202 當伯公遇見土地公

2024/06/24 - 2024/12/31 (剩 104 天)

202展間全面更新,除了以漢人土地公信仰為主軸外,本次換展適逢2023年世界客家博覽會,因此以「當伯公遇見土地公」為主題,加入客家伯公信仰的相關論述。 同時展間新增手感互動翻翻牆、土地公愛吃什麼?AR互動,以及360度特色土地公投影等新穎的親子科技互動裝置,以圖像化、實體化的方式在保留傳統古早味的同時,也以現代美學和嶄新空間安排,為土地公文化館注入新意。



Placeholder image

八塊厝民俗藝術村常設展-搬戲看戲:鑼鼓聲裡的戲棚千秋

2024/01/01 - 2024/12/31 (剩 104 天)

傳統的的歌仔戲、布袋戲(掌中戲)、皮影戲、傀儡戲、南北管,這些伴隨墾拓歲月的戲劇曲藝,幾經社會變遷,從昔時盛采到今日風華,道盡表演藝術的傳承滄桑與創新變革。鑼響鼓起,台上的搬戲功,台下的看戲情,讓我們一同重溫戲棚千秋。 展區除有南北管、皮影戲、傀儡戲、偶戲、歌仔戲等劇種實際道具或戲臺展出,同時還有陽明交大開發的偶戲互動裝置作為亮點,透過VR技術,除人人皆可以體驗操偶外,也可連結外部螢幕,讓等候民眾可以看到操作實況,減少展物損壞,並增加民眾互動意願。



Placeholder image

八塊厝民俗藝術村常設展-眾神庇佑:信仰文化的常民美學

2024/01/01 - 2024/12/31 (剩 104 天)

傳統民俗信仰,觀音、媽祖、三官大帝、關公、王公、財神、土地公最為普遍,除了日常的燒香拜拜,節慶祭典、遶境活動是萬頭鑽動的廟會嘉年華,體現信眾的虔誠與熱情。 本展以意象鮮明的信仰符碼,呈現桃園寺院宮廟特色和節慶氛圍。展區動靜並列,含括重要的民間信仰,搭配廟宇旌旗和重要文物,文化年曆輔以播放飛輦轎等民俗信仰活動的影音紀錄,象徵臺灣常民生活中與民俗信仰密不可分的氛圍。此外,並以多媒體祈福互動裝置,模擬最常見的求神問卜功能,增添抽籤詩的臨場感。



Placeholder image

八塊厝民俗藝術村常設展-說咱的話:臺灣閩南語的說學逗唱

2024/01/02 - 2024/12/31 (剩 104 天)

臺語是臺灣本島、澎湖群島、金門通行的本土語言。 明鄭與清治時期,來自中國福建南部(閩南)泉州府和漳州府的移民,帶來的閩南語在臺灣各地演變,融入臺灣原住民語、荷蘭語和日語,臺灣閩南語和福建的閩南語,在詞彙使用及腔調上因而有不少差異。 本展以語言地圖呈現桃園使用語言的概況,並藉由生動的說學逗唱,以歇後語、答喙鼓、歌謠、唸歌仔、唐詩讀音、泉州漳州白話音等影音體驗,呈現臺灣台語的豐美。



Placeholder image

八塊厝民俗藝術村常設展-巧藝天工:傳統藝閣的經典創新

2024/01/02 - 2024/12/31 (剩 104 天)

藝閣源自於漢朝,臺灣藝閣相傳是從福建泉州、廈門等地引進,至今約三百年,常見於迎神賽會、民俗節慶,與陣頭合稱藝陣,成為充滿人文藝術感的民俗技藝表演。 早期藝閣以人力扛抬,隨著時代演變為板車、小貨車、大卡車、大拖車承載,臺閣上的裝飾也更多了彩繪、雕花、絢麗聲光特效。此展以蓪草工藝打造紅雲搖曳的桃花林,在充滿桃仔園意象的場景裡,展示市政府《桃園閩南文化節》重頭戲-藝閣踩街的藝閣車,輔以踩街投影,重現美好年代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