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特展以「承心啓藝」為題,精選66件作品規劃「承.習藝的開端」、「心.藝念的積累」、「啓.當代的觀照」及「藝.多元的交響」四大展區,呈現陳啓村在傳統木雕領域突破與創新的精彩過程與豐沛創作能量,及他以「生活因藝術而豐富,生命因創作而永恆」態度演繹木雕藝術之美的動人精神。
承心啟藝-陳啟村木雕藝術特展
2025/02/18 - 2025/05/11 (剩 4 天)
本特展以「承心啓藝」為題,精選66件作品規劃「承.習藝的開端」、「心.藝念的積累」、「啓.當代的觀照」及「藝.多元的交響」四大展區,呈現陳啓村在傳統木雕領域突破與創新的精彩過程與豐沛創作能量,及他以「生活因藝術而豐富,生命因創作而永恆」態度演繹木雕藝術之美的動人精神。
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
2025/01/18 - 2025/05/11 (剩 4 天)
本館歷經3年規劃,在2025年1月18日-5月11日終於推出德國觀念藝術家托瑪斯.德曼的首次個展。德曼1964年生於慕尼黑,主要在柏林和洛杉磯等地活躍創作,作品以大型的攝影及影像作品著稱。德曼的創作多取材自知名歷史或社會事件的報導圖片與影片,他先以紙材模型鉅細靡遺地重建現場,最後透過鏡頭的角度與構圖,試圖複製這段歷史場景以回朔所謂的真相,連結觀者的歷史與記憶。本展覽由獨立策展人道格拉斯.佛格策劃。本展集結藝術家近70件大型攝影作品、壁紙裝置以及2部動態影像,展現德曼處理攝影影像與真實世界之間互為表裡的對位關係,以及他對當代社會中影像文化慣性與認知悖論的提問。
承心啓藝-陳啓村木雕藝術特展
2025/02/18 - 2025/05/11 (剩 4 天)
國家工藝成就獎得獎者特展 承心啓藝 – 陳啓村木雕藝術特展 展覽簡介 「木雕」是工藝師揀選合適木材,運用刻鑿工具,投入專注心念及純熟技藝對木類媒材進行精雕細琢,進而展現的一種立體藝術。異於堆疊累加,在木雕創作中,除融入創作者的思想與創造力外,更是以一種「減法方式」不斷去蕪存菁的重要探索歷程。 木雕作為臺灣重要傳統工藝項目之一,無論在宮廟與家庭生活中所供俸的神像、神龕及不同樣式木作器物上的運用都非常顯而易見。在工藝師一雕一鑿以巧思凝縮的空間中,木雕所演繹的減法算式,不但見證木雕工藝與民間信仰的蓬勃發展,也呈現木雕文化與常民生活密不可分的多元樣貌。 陳啓村大師自1976年向福州派粧佛師林依水習藝起,投入木雕領域近五十年,承繼傳統木雕工藝的精髓,積極尋求技藝心法的累積與知識經驗的突破。以不懈的匠人精神開啓傳統工藝與現代藝術融合的新思維,更透過多元跨領域合作方式推廣木雕,開拓並豐富藝術生活。2020年陳啓村獲頒國家工藝成就獎,其作品涵蓋傳統木雕及現代雕塑系列作品, 不間斷地如年輪般累積傳承,亦與時俱進地綿延展望,展現臺灣當代木雕工藝最動人的生命力。 本次特展以「承心啓藝」為題,精心挑選66件作品,規劃「承.習藝的開端」、「心.藝念的積累」、「啓.當代的觀照」及「藝.多元的交響」四大單元,分別呈現陳啓村如何從傳統木雕逐步踏入現代雕塑,並在傳統木雕面臨科技演進與時代需求轉變下,不畏挑戰持續自我成長、尋求突破與創新的精彩過程。 National Crafts Achievement Award Wood Carving from the Heart :Chi-Tsun Chen's Wood Carving Art Exhibition Exhibition Overview Wood carving is a three-dimensional art in which artisans select suitable wood and use carving tools with focused mindfulness and refined skills to intricately sculpt wooden materials. Unlike additive processes, wood carving embodies a “subtractive approach,” where creators continuously refine and distill the essence of their vision through careful removal, integrating their thoughts and creativity into the process. As one of Taiwan's significant traditional crafts, wood carving is evident in its applications for deity statues, altars, and various wooden objects used in temples and households. In the carefully condensed space shaped by each thoughtful chisel stroke, wood carving’s subtractive artistry not only reflects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of wood carving craftsmanship and folk beliefs but also showcases its inseparable connection to everyday life and culture. Master Chi-Tsun Chen, who began his apprenticeship under Fuzhou-style deity carver Yi-Shui Lin in 1976, has dedicated nearly fifty years to the field of wood carving. He has inherited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wood carving while actively seeking to enhance his techniques and break through the boundaries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With relentless artisan spirit, he has pioneered a new perspective that blends traditional crafts with modern art, promoting wood carving through diverse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 In 2020 Chen was honored with the National Crafts Achievement Award. His works encompass both traditional wood carvings and modern sculpture series, continuously accumulating and passing down knowledge like the growth rings of a tree, steadily evolving with the times and extending into the future. This embodies the most vibrant and moving vitality of contemporary Taiwanese wood carving craftsmanship. This special exhibition, titled Wood Carving from the Heart, showcases 66 meticulously selected works. It is divided into four thematic sections: "The Beginning of Apprenticeship," "Accumulating Artistic Knowledge," "Observing the Contemporary," and "A Symphony of Diversity." These sections highlight how Chi-Tsun Chen transitioned from traditional wood carving to modern sculpture, overcoming challenges posed by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nd evolving societal demands. The exhibition illustrates his ongoing journey of personal growth, relentless pursuit of innovation, and remarkable breakthroughs in the art of wood carving. 承心啓藝-陳啓村木雕藝術特展 展覽日期|2025.02.18-2025.05.11 展覽時間 | 週二至週日09:30-17:30 (週一、除夕及初一休館) 展覽地點|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2樓 (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1號)
「藝啟十方-工藝地圖上的繁星」展覽
2025/01/23 - 2025/05/11 (剩 4 天)
工藝漫活-共築生活的美學與永續未來 在快速流轉的現代社會中,工藝以緩慢而堅韌的姿態,深耕土地、融入生活,為我們提供重新審視生活本質的契機。114年是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創建「70+1」年之際,本中心規劃「藝啟十方一工藝地圖上的繁星」展覽,以「活工藝•工藝活」為核心,探索工藝家如何集結技術、美學及智慧,讓工藝創作成為與時代俱進的永續力量。 本展覽以「一展二檔」,精彩呈現工藝品的豐富樣態,以雙重視角詮釋工藝之美:「慢活SLOW」專注於慢工藝的哲學,探索工藝在健康( Health) 與永續( Sustainability) 層面的深遠影響;而「樂活LOHAS」則以美學( Aesthetics)為核心,展現工藝如何豐富我們的生活與文化想像,兩檔展覽建構出「工藝漫活SLOHAS」的概念。 從天然材質的溫潤觸感到創新設計的實用之美,每一件工藝品不僅是功能性與藝術性的結合,更是人與自然深層對話的橋梁,工藝之家在臺灣各地的工藝據點,如同工藝地圖上的繁星,藉由本展覽的策畫,串聯起工藝的繁星閃耀,連結臺灣土地的溫度、文化、根基與情感連結。 這是一場探索工藝之美、生活之藝的旅程,也是一個關於未來的提案,讓我們在「漫活」中感受工藝的智慧,在「樂活」中觸摸永續的力量,攜手共築一個健康、美學與永續交織的世界,讓工藝點亮生活的光彩。 Crafts and Slow Living : Cultivating Life's Aesthetics and a Sustainable Future Amid the swift currents of modern society, craftsmanship emerges with a slow yet steadfast spirit, rooting deeply in the land and weaving into daily life. It invites us to rediscover the essence of living. In 2025, marking the 70+1 anniversary of the National Taiwan Craf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the institute presents the exhibition Artful Origins: Radiant Stars on the Craft Map. Anchored in the theme Living Craft, Craft Living, the exhibition explores how artisans intertwine skill, aesthetics, and ingenuity, transforming craftsmanship into a sustainable force that resonates with the times. This exhibition adopts a dual-themed approach to celebrate the diversity of craft art from two distinct perspectives. The first, SLOW Living, focuses on the philosophy of slow craftsmanship and delves into the far-reaching impacts of crafts on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The second, LOHAS Living, centers on aesthetics, illustrating how crafts enrich our lives and inspire cultural imagination. Together, these themes converge into the concept of SLOHAS Crafts and Slow Living. From the natural warmth of raw materials to the pragmatic beauty of innovative designs, every crafted piece is more than a blend of function and art-it serves as a profound dialogue between humanity and nature. Like radiant stars across Taiwan' s craft map, artisans' studios become connected through this exhibition, linking the warmth of Taiwan' s land, cultural roots, and human spirit. This journey invites visitors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beauty of craft and the art of life. It proposes a vision for the future: to experience the wisdom of craftsmanship in the rhythm of slow living and to touch the power of sustainability through vibrant artistry. Together, we can build a world where health, aesthetics, and sustainability are interwoven, illuminating life with the radiance of crafts. 永續之藝 1/23(四)-3/16(日) 材質與土地的對話,工藝與自然的共生 在全球關注環境議題的當下,工藝以獨特的方式回應永續的需求,展現人與自然共生的智慧。「永續之藝」以自然材質與匠心技藝為核心,聚焦環保與再生材料的運用,透過精湛工藝呈現出對土地的尊重與再生的可能性。展品涵蓋陶瓷、木質、金屬、漆等多元媒材,呈現從素材選擇到設計製作的完整永續思維,帶領觀者重新思索工藝在永續生活中的價值與角色。 The Art of Sustainability 1/23(Thurs.)-3/16(Sun.) A Dialogue with Materials, A Harmony with Nature As global attention increasingly focuses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craftsmanship offers a unique response to the call for sustainability, reflecting the wisdom of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The Art of Sustainability centers on natural materials and artisanal mastery, emphasizing the use of eco-friendly and recycled resources. Through exceptional craftsmanship, the works express reverence for the land and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of regeneration. The exhibition spans a wide range of mediums, including ceramics, woodwork, metalwork, and bamboo weaving, presenting a complete vision of sustainability-from material selection to design and creation. Visitors are invited to reflect on the value and role of craftsmanship in fostering a sustainable lifestyle. 幸福之源 3/22(六)-5/11(日) 從器物到生活,工藝點亮幸福的日常 工藝不僅是創造美的形式,更是提升生活質感的途徑。「幸福之源」以生活中的工藝美學為題,探索器物從功能性到情感連結的演變。展覽將展出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的作品,從陶瓷餐具、木作家居到纖維布藝,展現工藝如何融入現代生活,為日常注入溫度與幸福感。在細膩的設計與手工質感中,體驗生活與工藝交織出的無聲詩篇,喚起對簡單生活之美的深刻共鳴。 The Source of Happiness 3/22(Sat.)-5/11(Sun.) From Objects to Life: Illuminating Joyful Living through Crafts Craftsmanship transcends the creation of beauty; it enhances the quality of life itself. The Source of Happiness delves into the aesthetics of craft in everyday living, trac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objects from mere functionality to vessels of emotional connection. The exhibition showcases works that harmonize practicality and artistry, from ceramic tableware and wooden furniture to textile crafts. These pieces illustrate how craftsmanship seamlessly integrates into contemporary life, infusing daily routines with warmth and a sense of well-being. Through intricate designs and the tactile essence of handmade works, visitors can experience a silent yet profound poetry of life and craft, resonating deeply with the beauty of simplicity. 「藝啟十方-工藝地圖上的繁星」展覽 展覽日期|2025/01/23-05/11 展覽時間 | 週二至週日09:30-17:30 (週一、除夕及初一休館) 展覽地點|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3樓 (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1號) 展覽EDM
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
2025/01/15 - 2025/05/11 (剩 4 天)
《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展覽,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邁向70週年的重要延續,圍繞工藝「漫活SLOHAS」理念,融合智慧、美學與永續的生活價值。展覽以當代工藝青年為核心,勾畫出屬於他們的工藝宇宙,呈現臺灣工藝從傳承到創新的活力與發展。 展覽分為六大主題區域,包括「日常造物照起工」、「開工就是要開市」、「光環自造者」、「人人有功練的多重邊界」、「放光照耀著的恆星」,以及「一座藍海星圖的誕生」,帶領觀眾探索工藝青年如何結合地域文化、創意科技與實驗精神,從日常素材出發,創作出與地方深度聯結的作品,並實現傳統技藝的創新突破。同時亦揭示工藝青年在經濟創新、技藝精進與社會責任上的多面實踐。他們透過募資、市集和跨國銷售開創個人經濟軌跡,跨越學科與文化界限,注入多元創作養分,並以作品回應社會需求,推動文化傳承與地方工藝復興。最終,以「藍海星圖」象徵當代工藝青年的發展軌跡,描繪一幅廣闊且充滿未來可能性的圖景。 《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展覽共展出23位工藝青年、53件作品,呈現他們如何在創作中找到自己的星軌道路,並以開放視角引領觀眾,從作品出發深入探索材質、技術與創作背後的故事,見證工藝青年如何透過創作點亮屬於自己的星軌,並為工藝未來開啟全新價值。 展覽資訊 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 展覽日期:2025年1月15日至5月11日 展覽時間:每週二至週日 09:00-17:00 展覽地點:工藝設計館1-2樓
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
2025/01/15 - 2025/05/11 (剩 4 天)
當代工藝青年如同繁星,以各自的熱情與技藝,在浩瀚的工藝宇宙中開拓出屬於自己的軌跡。臺灣工藝青年特展《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展覽涵蓋六大主題區,包含「日常造物照起工」、「開工就是要開市」、「光環自造者」、「人人有功練的多重邊界」、「放光照耀著的恆星」及「一座藍海星圖的誕生」,呈現青年們如何在創作中找到自己的星軌道路。 展覽共計邀請23位工藝青年及其53件作品展出,完整呈現臺灣工藝青年的創作樣貌,並透過職人故事展現時代精神,勾勒出臺灣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邀請您透過這些青年創作,探索當代工藝並深入了解工藝背後的故事。
陳正雄90大展-一位抽象畫家和他的收藏
2025/01/25 - 2025/05/11 (剩 4 天)
不僅是一位藝術家。陳正雄生涯中對藝術領域的貢獻絕非僅止於抽象繪畫,他是原住民與清朝服飾文物研究的學者藏家,同時也是抽象藝術理論撰寫的教育者,更是帶領臺灣藝術家們走向國際藝壇的重要推手。多重的身分讓陳正雄早早即開啟了當代在談論的「跨領域」,在藝術創作的理論與傳統收藏中,展現出他獨有的色彩跨界對話。 從1966年便開始收藏臺灣原住民服飾與文物的陳正雄,作品中奔放的飽和色調及抽象線條,似乎都能從其藏品來延伸出創作上的投射。1993年在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及大英博物館的過程中,他被宮廷服飾之美所震攝,也因而興起對清代宮廷服飾的購藏與研究。在梳理陳正雄與他的收藏中,最讓人驚艷的是他的抒情抽象繪畫與藏品間的高度連結,色系的對應就宛如當代設計中的色域思維,不僅建構出陳正雄作品中自帶的時尚感,更觸及了藝術家本人對於跨領域的成就與貢獻。 不僅如此,旅居巴黎的知名作家祖慰在為陳正雄撰寫傳記時即以《畫布上的歡樂頌》一書,來稱讚其所帶給觀者的喜悅,而筆觸中自然流露的音樂與流動性,讓陳正雄在創作的畫面中,皆染上四季的氛圍。於是,四時流轉,萬物生機交融於天地人間,無論市井喧囂亦或是內觀心性,總能適度展示出如春之新鬱、夏之嬌豔、秋之閑靜,或是冬之冷瑟的章節。 回到《陳正雄90大展-抽象畫家和他的收藏》展覽中,這次高美館以陳正雄的收藏帶出創作中所蘊含的「文化色彩」,我們不僅能從原民藏品中的海洋性,直接投射到陳正雄抽象繪畫中的「抒情海洋」,更能在他的《窗》與《數位空間》等系列作品中,看見書法與刺繡服飾間的線條呼應,他巧妙地以色彩突圍了東方元素,但卻在畫面中同時融合了西方抽象的精粹,就如同劉禹錫《董氏武砬集記》所提出的「境生子象外」一說:或許在我們體會「意境」的當下,感受到的正是陳正雄在創作上呈現出如史記的磅礡,但心領神會後,卻又能從其中看見被列傳所點綴出的璀璨時代。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2024/12/03 - 2025/05/11 (剩 4 天)
2025年適逢臺灣前輩畫家陳澄波先生誕辰130週年紀念,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將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共同策展,從早期知識份子/藝術家的視野下與本館作為博物學關懷的對話下,呈現臺灣差異、多樣性的人文與自然發展,匯集而成今日島嶼之貌,而所擁有的幸福滋味。 本特展將展出陳澄波畫作原件(共8件原件),搭配友達擬真藝屏製作微動畫,以及本館自然史典藏及新採集的標本。從陳澄波的作品如〈北回歸線地標〉、〈農家〉、〈東台灣臨海道路〉、〈濤聲〉、〈玉山積雪〉等油畫畫作破題,結合本館及新採集的魚類、植物等標本,討論與臺灣相遇而影響臺灣的自然現象,如洋流(黑潮)、季風(西南氣流、霧林帶)、氣候區(北回歸線、亞熱帶)等的獨特性,以及這些自然現象和所造成的物種高歧異性,交織而成 北半球生態系的縮影,進而孕育出豐富的文化多樣性,包含漁業發展及經濟交換等,闡述這塊土地上因這些現象的匯集而擁有的一切。 透過陳澄波的畫作與自然史典藏,讓我們與陳澄波和博物學家一起探索臺灣島嶼自然力,走揣幸福快樂之所在。
鳴蟲文化與科學特展
2024/09/24 - 2025/05/11 (剩 4 天)
昆蟲常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說是無所不在且到處可見,但是能夠讓人聽到蟲鳴聲就心有所感,還會從野外抓捕回家以便繼續觀察、聆聽,甚至研發出特殊的飼養方式量產這些鳴蟲,發展出獨特的鳴蟲文化和藝術;即使到了科技發達的現代,這些融入傳統中華文化藝術的相關知識和技藝仍有存在價值且應傳承下去。 本次特展內容先從大家熟悉的「鳴蟲的相關故事」談起,接著介紹「鳴蟲的詩詞」、「鳴蟲的文化與藝術」、「鳴蟲的生物學」,最後以「鳴蟲的保育」收尾,希望藉此能喚起觀眾的共鳴並引發相關興趣。
VOICES 2025 |暮拉多元藝術空間|臺北展覽
2025/05/08 - 2025/05/12 (剩 5 天)
VOICES 2025 |暮拉多元藝術空間|臺北展覽 「自然劇場 Theater of Natural 」 暮拉多元藝術空間以『自然劇場』作為2025年VOICES的大會策展主題,以此回應當前世界的多元信息與情感的多樣性。我們將透過蘇旺伸的動物穿行,在社群戲局中以赤子之心探尋世人的樣貌;以夏愛華的寓言故事,織造一座潛意識與夢境虛實流轉的花園;在侯連秦的原生力量中,體悟自然的紋理與時間的淬煉。 這是一個流動的劇場,場域中將以裝置性的手法開展,融合著三位藝術家的生命經驗,作品間的相互關係與觀眾的進入,形塑了一場人與自然的對話,同時也展現出當代語境下的人文精神。 文/暮拉多元藝術空間
VOICES 2025|暮拉多元藝術空間|自然劇場
2025/05/08 - 2025/05/12 (剩 5 天)
▌ 𝗩𝗢𝗜𝗖𝗘𝗦 𝟮𝟬𝟮𝟱 自然劇場 Theater of Natural 暮拉多元藝術空間以『自然劇場』作為2025年VOICES的大會策展主題,以此回應當前世界的多元信息與情感的多樣性。我們將透過蘇旺伸的動物穿行,在社群戲局中以赤子之心探尋世人的樣貌;以夏愛華的寓言故事,織造一座潛意識與夢境虛實流轉的花園;在侯連秦的原生力量中,體悟自然的紋理與時間的淬煉。 這是一個流動的劇場,場域中將以裝置性的手法開展,融合著三位藝術家的生命經驗,作品間的相互關係與觀眾的進入,形塑了一場人與自然的對話,同時也展現出當代語境下的人文精神。 文/暮拉多元藝術空間 —————— 𝗩𝗢𝗜𝗖𝗘𝗦 𝟮𝟬𝟮𝟱 暮拉多元藝術空間 藝術家|蘇旺伸、夏愛華、侯連秦 貴賓展|2025.05.08 (四) 11:00-19:00 公眾展|2025.05.09 (五)~05.12 (ㄧ) 11:00-19:00 地 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 東2B館、東2C館、東2D館 地 址|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一號
《陶異星漫遊》特展
2025/03/25 - 2025/05/12 (剩 5 天)
《陶異星漫遊》為中原文創園區年度特展之一,於114年3月25日(二)至5月11日(日)展出,結合主題情境、角色扮演、互動任務等打造劇場式展覽,並延伸周邊多檔亮點活動,帶領觀眾以宇宙探險為故事背景,述說不一樣的陶瓷故事,探訪各式風格陶藝家的內心創作世界。 本次《陶異星漫遊》共設計3大主題展區,第一章「文明大發現:地球的陶瓷軌跡」、第二章「登陸異星小宇宙」、第三章「跨越多重宇宙」,搭配聲光、情境布置的呈現,讓觀眾投身奇幻的星際之旅。本展講述一艘來自遙遠星系的星際航艦,在巡航銀河途中,意外遭隕石襲擊而嚴重受損,迫降在藍色行星——地球。根據偵測儀掃描顯示,這顆星球的智慧種族「人類」,長久以來擅長使用地殼表面的泥層製作各式器物,艦長BOBO決定更深入了解地球文明,於是他化身人類的模樣,展開探索地球的旅程。 *展演者登錄已達上限,其他展演者捕魚此處如下:綦由鳳、劉修壠、鄭惠齡、鍾有誠、程一心、蔡曉琼(熊子)、盧宇、李善愔、林振龍、梁佑華、許旭倫、許明香、黃玉英、黃偉茜、黄紫治、廖鴻旭、謝依靜。
【如果歷史是一群書】書展
2025/04/12 - 2025/05/12 (剩 5 天)
如果歷史是一群書】書展開展啦!歡迎搭乘書本的時光機,一起穿越古今中外,探訪歷史現場 你最想知道的超有趣歷史!從上古到近代,從東方到西方歷史世界的現場直播,快搭乘書本時光機,來一場穿越時空的歷史之旅,上楓分館x慈興文教基金會 聯合策展。 展出期間: 4月12日(六)- 5月12日(一)展出地點:慈興文教基金會(臺中市梧棲區中華路一段160號)
Voices 2025 x Photo ONE'25
2025/05/08 - 2025/05/12 (剩 5 天)
2025年初夏,台北藝文氛圍濃郁,「Voices」突破傳統展覽格局,聚焦多元樣貌的「大型雕塑」、「裝置藝術」或「跨域整合」,展現當代表現形式的廣度與深度;同時舉辦的「Photo ONE'25」則為攝影創作者與愛好者提供一個豐富多元的交流平台,呈現影像敘事與美學實驗的多重樣貌。兩大展會將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同步登場,匯聚當代藝術的多元聲響,激盪跨界創作火花,持續推動城市文化發展,強化台北於亞洲藝術版圖中的關鍵地位。也趣藝廊也將於雙展區聯袂參與,呈現精彩策展內容,邀您蒞臨,共享一場涵蓋雕塑、裝置與攝影藝術的立體美學饗宴。 「Voices」 | 東2B館、東2C館、東2D館 劉昕穎 Hsin-Ying LIU (b.1991) 劉昕穎的創作充滿生命脈動與韻律,將時間、空間與身體的運動交織成無聲呼吸。此次展出《那兒的樣子》正是對生命本質的探索,畫作中的色塊和線條時而強烈、時而柔和,象徵著生命在流動中不斷重生與轉變。這些赤裸的色彩衝破畫布邊界和城市與文明的束縛,讓靈魂與自然氣息更加自由向上。 Christoph RUCKHÄBERLE (b.1972) 善以幾何語彙進行人物的抽象轉譯,作品跳脫傳統二維平面限制,將視覺語言轉化為一種可行走、可參與的四維場域。此次展出將突破以往的呈現形式,運用自由拼貼與組構的創作方式,將藝術延伸至地面,觀眾的參與則激發出作品無以數計的變異與可能,讓藝術不再靜態,而是一場即時對話。 「Photo ONE'25」 | 東2A館、中4A館 沈昭良 Chao-Liang SHEN (b.1968) 此次將呈現兩大長期攝影計畫:喧騰生猛的《築地魚市場》(1993–2022),以及冷峻內斂的《漂流》(2015–2024)。兩者分別取材自不同地理背景,藝術家透過紀實攝影揭示庶民日常與文化的沉澱與演化,不僅重構地方性的視覺敘事,更使攝影成為文化表徵與歷史書寫載體的中介文本。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114級在職專班畢展 藝海同遊(免費參觀)
2025/05/02 - 2025/05/13 (剩 6 天)
在書畫藝術的無垠天地中,以筆墨自在揮灑出一道道濃淡深淺的海潮,承載著創作者如海浪般的思想情感,生命印記與藝術理想,匯聚成一場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畢業展覽—「藝海同遊」。作為在職專班的學生,創作者不僅在深遠的書畫學術領域中全力以赴,同時也在職場、家庭與學習之間找尋平衡,累積多年來對書畫藝術的熱愛與學習,同學們相互砌磋扶持,並得力於臺藝大專業老師的學術指導與訓練,靈活運用了現代媒材和技法的融合,展現豐富多元之書畫藝術容貌。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114級在職專班表示,此次展覽內容豐富精彩,包含對大自然景觀的描繪、人文精神的關懷、環境保護與科技發展的探討以及對個人生命情感的抒發等,不僅承襲了傳統文化古典之美,亦結合了現代理念的創新思維,賦予了書畫藝術的新時代活力與價值。 「藝海同遊」透過了墨之韻、筆之力、畫之美,傳逹了每位畢業生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體悟與淬煉,也展現繼承傳統文化底蘊而身處當代的語彙與詮釋,提供一個沈浸藝術魅力、與創作者交流對話的機會。近距離觀賞這些作品,您將體會到書畫藝術在當代的無限可能,也能親炙藝術創作成為生活的一種修為與表述。竭誠地觀迎您蒞臨參觀,讓我們相逢於「藝海同遊」的墨香筆韻之間,細細翻閱書畫藝術的篇章,共同感受東方書畫藝術的純粹與美好!
2025青春美展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114級畢業展《驀驀蒼蒼》
2025/05/02 - 2025/05/13 (剩 6 天)
《驀驀蒼蒼》《When The Light Shimmer》「驀」(suddenly)為「忽然、突然」之意,是忽明忽暗,曦光反射映在瞳孔的蒼鬱草木虆虆。本展透過藝術作品的展示,以「驀」與「蒼」來傳達「創作路上不一定光明,或許跌跌撞撞、或許絢麗奪目,但一定會有人為此紀錄。如徜徉在蒼鬱森林裡,讓人為之心曠神怡的心境。 作品傳達「與生命相互映照」不僅是藝術家的個人表達,也是與觀眾心靈的共鳴。藝術的創造源於生命的經驗,而藝術家的生命與作品相互交融,形成一種獨特的存在。人與其處境交相互動的過程中所引發之覺知與思考。
2025青春美展 「Hi貝斯曼」長榮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畢業展
2025/05/02 - 2025/05/13 (剩 6 天)
2025長榮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畢業展主題「Hi貝斯曼」,象徵畢業生在地下B1教室四年耕耘的成果。從基礎到創作,筆墨承載成長與探索,「貝斯曼」成為共同學習與陪伴的象徵。在充滿朝氣的「Hi」中啟程,畢業非終點,而是邁向新階段的開始。
2025青春美展 摸象TOUCH ANLEPHANT BEYOND DESCRIPTION 114級國立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2025/05/02 - 2025/05/13 (剩 6 天)
現今科技發展使訊息傳播爆炸性增長,現代人生活中充斥著大量資訊。在盲人摸象的故事中,每位盲人感知的部分象徵片面資訊,強調訊息傳播過程中的失真與偏見,讓“真實”變得多樣且無法完全把握。展覽中的作品並無固定意義,每件作品具多義性,觀眾的解讀受自身背景與經驗影響。每位同學的作品都像是對“象”的不同詮釋,作品間的差異構成展覽的整體意義,觀眾則是站在盲人位置,像在探索藝術中拼湊真實的過程。
2025青春美展 觀測漫遊-實踐大學高雄校區電腦動畫學士學位學程青春美展
2025/05/02 - 2025/05/13 (剩 6 天)
本學程創立於民國105年,以培養國際專業動畫人才為目標,將動畫作為本體,資訊科技為工具,設計整合為目標,培育具有美學素養與創意設計能力的動畫設計人才,此次畢業展以「漫遊宇宙」作為發想中心,將觀眾帶入觀測者的視角,為了將人類的歷史以及精神流傳下去,獨自一人身兼重擔,日以繼夜以專業動畫守護人的意識,帶著對未來的期待,在浩瀚的宇宙中航行。
《黑水溝傳奇》高雄市西瀛畫會會員聯展
2025/05/02 - 2025/05/13 (剩 6 天)
西瀛畫會原是由一群旅居高雄的澎湖籍藝術家組成,現在廣納各地藝術愛好者。創會會長洪根深交由許叁陸再傳洪條根律師等...,目前由張瓊華担任會長。一向作品內容都重在以具有澎湖歷史文化、人物風情為主題,每年展出二次,一次在高雄,一次在澎湖。每次在澎湖辦展,都强調"鮭魚返鄉"的故鄉情懷,若在高雄,則意在喚起旅高的澎湖鄉親對故鄉的思念與情感。此即為與眾不同的畫展特色,也藉此廣招澎湖鄉親的熱烈参與,共同凝聚鄉心,或可稍解幾許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