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臺中市藝術亮點-陳石柱膠彩典藏展

2025/05/21 - 2025/09/20 (剩 39 天)

立足於台灣,描寫四季自然風情,陳石柱作品散發生意盎然的幸福愉悅,並將純粹、和諧的構圖與氛圍,昇華為圓滿的人生觀。本次「雋永的芬芳—陳石柱膠彩典藏展」精選1951 至2007 年之作品,以三個子題梳理時間節點、創作意向與寫生信念,呈現陳石柱一生的膠彩創作軌跡。



Placeholder image

《漆光流韻》-2025南投漆工藝特展

2025/08/24 - 2025/09/21 (剩 40 天)

南投縣位處臺灣中部,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與山林,是少數擁有天然漆樹生長環境的地區。地理及自然條件的雙重優勢下與在地藝師們共同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漆工藝文化。 此次展出精選多件來自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典藏之漆藝作品,邀請多位漆工藝名家共同展出經典創作,一同展現臺灣漆藝深厚的技藝傳承與創新精神。「漆光流韻-2025南投漆工藝特展」誠摯邀請您走入漆藝的世界,體驗工藝與文化交織的感動。



Placeholder image

《Dive in the Blues》夏日聯展

2025/08/02 - 2025/09/21 (剩 40 天)

盛夏流轉之際,大雋藝術將於8月2日至9月21日舉辦夏日聯展《Dive in the Blues》,為觀者獻上一場視覺與情感交織的沁涼旅程。本次展覽集結四位風格迥異的藝術家——Zdenek Konvalina、Samantha French、Cecilia Reeve與蕭逸玫——從不同文化背景與視覺語彙出發,以「水」為象徵與媒介,譜寫一首關於盛夏、感知與自我對話的藍色詩篇。 水,是流動的形體,也是一種深層的情感經驗。它可以是童年湖畔的記憶,是漂浮之間的自由與脆弱,是潛意識的流轉與身體的映照。Zdenek Konvalina以舞者之身鍛鍊出的感知敏銳,轉化為畫面中即興且抽象的運動痕跡,展現物質與精神的協奏;Samantha French的油畫作品透過光影與色彩的交融,捕捉水面上下的微光與質感,喚醒觀者對過往夏日時光的柔軟記憶;Cecilia Reeve則在繪畫(油畫、水彩)與動畫之間游移,以漂浮的身體與碎裂的時間軌跡,開啟通往夢境與女性凝視的敘事空間;蕭逸玫則以自我為實驗場,融合寫實筆法,重構身體與情感的疆界,映現自我意識與當代社會之間的深層張力。 在《Dive in the Blues》中,「藍」不僅是一種色彩,更是一種精神狀態——它沉靜、流動、曖昧且思索,承載著記憶與情緒的回音,亦是我們凝視內在與自然的方式。當酷暑使身心浮燥,我們誠摯邀請您潛入這片深藍,讓感官在畫面中緩緩展開,於流動的筆觸與詩意的凝視之間,尋得一處屬於夏日的清涼與靜謐。



Placeholder image

紅韻 林冠瑩陶藝個展

2025/07/22 - 2025/09/21 (剩 40 天)

紅韻 林冠瑩陶藝個展 展期:2025.7.22-9.21 開幕茶會:2025.7.26(六)14:00



Placeholder image

虛迷山

2025/08/09 - 2025/09/21 (剩 40 天)

虛迷山 Mount Ecstasy 姚瑞中YAO Jui-Chung × NONTECH × Meuko Meuko   展覽日期|2025.8.9-9.21(每周一休館)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U-108 SPACE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美術館 合辦單位│文化部(本展覽由「匯聚臺流文化黑潮計畫」支持)   參觀資訊:04-23723552 #635 國美館服務台 展覽洽詢:04-23723552 #305 陳小姐   展覽參觀須知 1. 本作品含裸露畫面,為尊重藝術原貌,將完整呈現。建議兒童由成人陪同;敏感觀眾請自行斟酌觀賞。 2. 部分影像含閃爍與快速移動畫面,可能引發不適,敬請留意自身狀況。 3. 請勿觸碰原作,並避免坐於原作前方區域。 4. 入場請脫鞋,場內燈光昏暗,請注意腳步。 5.  歡迎拍照分享,請勿使用閃光燈。   展覽介紹 〈虛迷山〉以當代藝術家姚瑞中的《小迷因》系列為創作核心,延伸其中對臺灣社會、科技發展與歷史的荒誕觀察與奇想,重構出一個融合神話寓言與當代社會的虛構宇宙。此宇宙呼應佛教與印度神話中象徵宇宙結構的「須彌山」,並將其轉化為屬於當代臺灣精神景觀的「虛迷山」—一座交織海國傳說、資訊幻象與靈性派對的混種世界,一場關於虛迷現實的多重狂歡。 作品由當代藝術家姚瑞中擔任原作與概念指導,新媒體藝術家郭一與實驗電子音樂創作者Meuko Meuko共同創作,透過3D遊戲引擎技術與沉浸環繞音效,延續兩人在〈無形將軍Invisible General〉與〈鬼島 Ghost Island〉音像演出中所打造的科幻神話與敘事風格,重新詮釋《小迷因》畫作中的場景與角色。本作針對 U-108 SPACE沉浸投影空間量身打造,觀眾將第一人稱的視角,進入一場融合神話奇想與視聽幻覺的體驗。       展演製作團隊   姚瑞中│原作、概念指導 1969年生於臺灣臺北,1994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曾受邀參展威尼斯、橫濱、布里斯班、上海、深圳、首爾、曼徹斯特、雪梨、臺北、雅加達、波蘭、澳門…等地藝術雙/三年展,「臺北攝影新人獎」、香港「集群藝術獎」、新加坡「亞太藝術獎公眾獎」、臺灣「台新藝術獎」及義大利歐洲文化中心「錄像與新媒體藝術獎」得主。作品涉獵廣泛,主要探討人類某種荒謬處境,早期作品以幽默手法對「正統性」進行顛覆,也透過攝影裝置手法,呈現臺灣特有的一種虛假、疏離的「冷現實」,呈現「人類歷史之命運具有某種無可救藥的荒謬性!」。近期作品探討臺灣民間宗教信仰透過巨大神像與地獄造景所展現的「欲力奇觀」,試圖捕捉臺灣特有的「新變形主義」,呈現「業力具體化」。並創建虛構的「犬儒共和國」,以寄生宿主中華民國為概念,探討國族新認同與新冷戰趨勢。曾受邀擔任「禽獸不如─2020臺灣美術雙年展」策展人。目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兼任教授。   郭一│影像導演與製作 跨領域開發者、新媒體藝術家。創作形式包含劇場、虛擬實境、空間裝置等,亦以NONEYE為名發表音像表演作品。其作品往往探索當代科技與信仰神話,並在不斷虛擬化的世界中創造替代現實。 2015年成立新媒體藝術團隊NAXS Group,代表作品有虛擬沉浸劇場〈Render Ghost〉、音像演出〈無形將軍Invisible General〉等。其個人與團隊作品曾於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柏林跨媒體藝術節、臺灣美術雙年展、加拿大MUTEK Festival、荷蘭Rewire Festival等地展演。2025年創立工作室「無所實驗NONTECH」,繼續探索AI時代的藝術實驗。   Meuko Meuko(彭詩雲)│音樂製作與演出 實驗電子音樂製作人與現場表演者。自2017年開始於英國網路電台NTS Radio主持固定線上節目。2018年發佈首張EP〈鬼島Ghost Island〉即登上Pitchfork及柏林Berghain聖殿舞台。隨後亦用其他音像作品,在世界各地的藝術音樂領域登台演出;威尼斯雙年展、釜山雙年展、臺灣美術雙年展、巴黎數位藝術雙年展(La Biennale Némo)、柏林跨媒體藝術節(Transmediale)、波蘭Unsound Festival、西班牙L.E.V. Festival、蒙特婁及日本MUTEK Festival等。2024年與日本配樂大師半野喜弘合作,以電影〈蟲 Locust〉共同入圍第61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擅長以情境式的取樣採集和噪音為始,將失序的景觀形成實驗性的重拍,遊靈的呢喃化為電子聲響中都隱含了黑暗中的沈思,在當代賽博網絡中聚合為流。   XTRUX│3D角色設計與動畫 XTRUX關注數位身份帶來生活狀態轉變及科技引導影像邊界之擴延,擅長以遊戲引擎、動態捕捉、聲光空間雕塑、互動裝置、音像等元素進行開發,創造虛擬及沉浸式媒體的新形態展演形式。自2020年成立以來,開展了一系列科技與實驗電子音樂結合之沉浸式派對,強調跨領域藝術發生場域的置換,始終迎接多元產業及學科領域合作,拓展當代藝術之可能性。曾為臺北數位藝術中心駐館藝術家,創作及合作作品曾參與西班牙L.E.V Festival、林茲電子藝術節、文策院TCCF創意內容大會、C-LAB聲響藝術節、C-LAB FUTURE VISION LAB、新能祭、光球音樂祭。   黃偉│影像技術、程式開發 黃偉於臺北生活與創作,專門從日常生活觀察出發,將非日常的畫面帶入日常,創作影音展演、互動圖像設計,以及新媒體裝置作品,強調感知與感官體驗,專注運用電腦演算創作結合影像與聲音的演出。曾在多個重要場合展示作品,包括失聲祭、臺北白晝之夜。2020年入選臺灣聲響實驗室「2020 CREATORS聲鬥陣:創作新秀進駐徵選計畫」,2023年應邀於東京TUNNEL TOKYO參與演出,2021年至2024年於FUTURE VISION LAB展出多項穹頂沉浸式作品,2024年其作品入選SAT Fest 2024媒體藝術節。   NONTECH無所實驗│視覺製作統籌 「NONTECH無所實驗」由臺灣新媒體藝術家郭一成立,並為「涅所開發」藝術團體之延伸。「NONTECH」專注於AI時代的技術、藝術與精神實驗,探索與創造當代的科技神話儀式。作品包含虛擬實境、音像演出、劇場等沉浸體驗,並曾發表於Mutek Festival, Transmediale, L.E.V Festival等國際場域。   NAXS Group涅所開發│統籌規畫 「NAXS Group」為臺灣新媒體藝術組織,目前包含NAXS Studio、NONTECH等分支,共同進行新媒體創作與製作服務。製作範疇包含線上展演、XR沉浸體驗、音像演出等。   劉詩偉(樹人咪房) │混音工程 妖精打架│開幕演出服裝造型 Mika│開幕演出頭飾設計 林龍進│視覺設計                  



Placeholder image

美夢成真~陳定鴻雕塑創作展

2025/09/06 - 2025/09/24 (剩 43 天)

距離到上次在大墩展,已時隔25年。多年在雕塑創作上孜孜不倦,不忘初心,從傳統理念的寫實、抽象、半抽象,到現在的時代脈絡,多重材料的拼貼與融合,也包括3D材料的掃描與列印,多樣彩色印刷、烤漆 、電渡,更有甚者是卡漫形態的變型,琳琅滿目且各領風騷,各有特色。本展40多件作品,都是精心創作,相信喜歡雕塑藝術的朋友會有共鳴的會心一笑。



Placeholder image

穿越空間的軌跡 吳淑芳創作展

2025/09/06 - 2025/09/24 (剩 43 天)

《穿越空間的軌跡》帶領觀眾從不同角度重新認識我們習以為常的空間,吳淑芳老師以攝影觀察為起點捕捉建築空間的結構,重新觀看與詮釋;也因熱愛線性條紋,所以一系列作品都以條紋作為畫作的元素,也是藝術家的創作語言。展出內容涵蓋「條紋初心」、「幾何圖形與拼貼」、「具象與抽象」三個創作主題,期望藉由壓克力及油畫等多元媒材,引導觀者穿越一種介於現實與抽象之間的空間經驗。



Placeholder image

文心‧書心-張月華80書法個展

2025/09/06 - 2025/09/24 (剩 43 天)

書法是藝術也是生活,不僅能明心見性,還可以怡情養性。張月華認為,讀書與藝術創作一脈相承,文化修養的深淺決定繪畫品位的高低,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就不能忽視文學知識的積累。畫畫、寫書法,是張月華從小耳濡目染習得的愛好,師從名家,常年練筆創作,終有成就,先後有近百幅作品在臺灣、新加坡、韓國、日本等海內外友人收藏,麾下學子更是不計其數。而讀書、讀經典,是張月華堅持大半輩子,從不曾失落的一份初心,本次展出其鑽研逾10年的《文心雕龍》書藝作品。



Placeholder image

2025林榮《臺灣風情油畫創作展》

2025/09/06 - 2025/09/24 (剩 43 天)

林榮在近40年的創作生命裡,將生活與創作當成一種學習和省思,因此選擇了繪畫的彩筆人生。作品從早期的水墨和水彩,到本次展出的油畫,創作風格一路堅持在他自稱的「臺灣式」,如望春風的臺式風貌,希望藉由繪畫記錄臺灣的一草一木,分享他的真情和故事。



Placeholder image

「偶遇、無心、偶然」走一迴-廖吉雄85回顧展

2025/09/06 - 2025/09/24 (剩 43 天)

廖吉雄早期從事寫實油畫創作,題材多為旅行所見之風景,後期嘗試運用壓克力顏料和粗麻紙等媒材,不再拘泥單一媒材,多方探討不同素材之運用,創造形式簡約卻富有深意的作品。本次回顧展主題為《偶遇、無心、偶然走一迴》,展出作品自50歲重拾畫筆至今,依時間軸列序:《寫實油畫》系列、《直覺刻度》系列、《雙魚VS處女》系列、《淡之頌》系列、《斑爛》系列、《印記》系列以及《菜尾湯》以懷念父親(總鋪師)幫人辦桌後用餘料剩菜調製的拿手菜為發想,創作此作品。廖吉雄將「微觀」的細小世界,轉化成「宏觀」的巨大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