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信念 張璽元陶瓷 行旅

2024/10/05 - 2024/10/23 (剩 33 天)

累月經年,張璽元手捏陶土,製作雛形,內心想做、想表現的造型樣式,雙手隨心游走,再運用身旁可取得材料,鋤頭木柄搭配成阿公壺、枯死櫻花木製成壺柄,農家子弟精神得以延續。這些年微修的作品,運用金繕、焗瓷與高溫修繕,將破損物件重塑形象,展新再現,回歸再現使用。



Placeholder image

我的竹編世界

2024/10/05 - 2024/10/23 (剩 33 天)

陳秀鑾抱持對竹的摸索與熱愛,從拿到刮青刀、剖刀、竹子這一切起頭似乎很難!從基本的小籃子、花器、染色、上生漆一直到做變塗、蒔繪!不再是侷限於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是一門藝術。



Placeholder image

【元宇宙之無境虛幻】沈浸式光影展

2024/07/13 - 2024/10/23 (剩 33 天)

  沉浸式光影藝術展藉由先進的光影藝術和互動投影技術,打造一個充滿思考性與 趣味性的沉浸式體驗空間,引領觀眾進入一個超越現實的虛擬世界,透過視覺、聽覺、嗅覺與觸覺等五感冥 想與多重的感官刺激,讓觀眾進入深層心靈探索與自我覺知,感受科技與自然及冥想與藝術的元宇宙概念。   我們希望觀眾能在展覽的角落找到由大自然元素營造出寧靜和諧的氛圍感知內心的平靜,並啟發觀眾對未來AI人工智慧科技與自然共生的無限想像及人與生活環境的諸多思考。



Placeholder image

梁任宏個展《流於形式》――靜宜場

2024/08/07 - 2024/10/24 (剩 34 天)

創作自述 文\梁任宏 創作之路 如今!我的創作行為成為日常行動的一部分,生活經驗豐富了我的生命,我的創作思維源自於對生命的探索, 西方的理性主義給了我實證探索的態度,而東方的思維,尤其是佛學觀點,讓我從:以科學探索實在的盡頭, 找到自我詮釋的出口。在25年前,我以不惑之年決定專心的走上創作的路,幸運的,台南藝術學院給了我這個機會, 那時!正處上個世紀末的1999年,一個當代藝術蓬勃發展的年代,一個—在現在之後尚未被定義的年代,這個不確定的年代, 現代性的固態觀點,在時間的流態中裂解、消融,並汽化成不可捉摸的樣態,藝術的觀點也是一樣,創作者必須在謎樣的環境中踽踽而行, 時代是你唯一可以依靠的指引,也是你最佳的導師。 我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及透過學習得到的智識能力,當作基本食材,平常就會放在「想像」中烹煮,煮成一鍋高湯, 這鍋湯自然會在我的深層內在形成一股意識的流態,在對的時間與承載身體的能量流匯聚,雙流匯聚,成為訊息傳達的行動, 在行動中創造了形式(作品),最終,形式成為訊息的載體,而載體不只是載體,而是另外一個訊息的起點!這也是展覽主題「流於形式」的由來。 會動的雕塑,是我烹煮而來的,他是我的選擇,因為他最貼近我要傳達的訊息! 波耳說:在偉大的存在戲劇中,我們即是觀者也是演員,我們不能把自己排除在外,我們不能把自己描繪成獨立於我們之外,我們必須理解我們是世界這齣戲的演員和參與者。 我的互動作品利用遊戲性的特質,讓觀者自然的進入關係之中,是主體也是客體。如同宇宙運行與生物自由演繹的過程,是一種永無止盡的轉換。 我們與自然圖像的情境脈絡,就是我們與環境的相對關係,一個不斷「轉進」的現象,我在創作中用我喜歡的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哲學等來論述,也用這些來描述我的生命觀點。 如前所述,透過互動雕塑去和參與者產生連結,讓創作者與觀者,觀者與觀者,作品與觀眾之間建立一個新的關係, 這是我想要做的,這樣的關係,事實上也反映了整個社會的狀態!我期待這種關係,能夠透過遊戲性來達成! 自然世界是我的學習對象,我從自然美中萃取生物性符號,並加以演繹,我喜歡在星空中探索,在相對論的指引下超越時空,工業文明反應了人類的創造力, 人類的情感已經被科技所承載,我在感性與理性的搓揉中形塑自身的美學觀點。 向科技時代學習 如果有永恆的存在那就是變動,這句話是我創作的核心理念,所以我想把我的抽象概念轉化成物理性的實在,更何況我熱愛用科學觀念去詮釋生命觀點! 傳統工業技術給了我創造動態物件的技術基礎,數位科技的3D建模形式對於製造、運算、測試有很大的方便性,所以加速了我們在作品製程中向更高的科技傾斜, 關於製作,我不是一個人,我們有一個產業鏈,我們不避諱向產業界學習,那是我們要傳達工業美學與時代美學的一部分,雖然如此,複雜的工序與完美的追求, 大部分的《轉進輪》作品至少需要耗時兩年來製作!從電腦製圖、塑模、鑄造,焊接、拋光、CNC組裝、校准、配重等等工序,因為對於組裝構件精準的要求, 以及動態中的完美平衡,最終還是需要人工來校準,就像滑冰舞者,思考著如何在運動中達到完美的平衡,如何讓互動者順利的以最小施力產生最大動能! 關於材料 目前我創作的立體作品,主要以金屬作為媒材,我想讓材料成為一種語彙—簡單輕鬆的事認真的講!所以過程需要千錘百煉、 精細研磨,其結果必需具備可親性,把生冷的工業原料、幻化成可親的造型元素。這是《轉進論》材料要說的。 金屬元素雖然生硬,然而,一把烈焰,就能還原材料本來的面貌,無論形式有多堅定都是暫時性的!然而意識的流變確能駛向沒有盡頭的目標。 堅硬的金屬材料因為質量穩定,所以可以進行精密的加工,可以達到低誤差的尺度,所以我利用這個材料特徵在不同作品間建立一些共規介面, 讓不同的造型單元可以在不同的作品之間相互交換嫁接,每一種嫁接,都能被互動者順利運轉,我利用它來探討不同生物間的共鏈關係, 自由變異對生態環境、時空所產生的化學變化!所以在創作中媒材是因應信息而生的,有時我也會想要用一些非金屬材,或複合材料, 比如說《BABY轉進論》中的木頭,他的質性改變了語彙的溫度,感覺像用了一個更親切的問候語。 我的動態藝術歷程 我的動態藝術約略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剛開始久居高雄這個工業城市的我,想談一些工業文明對社會衝擊的反思,所以在這個重工業城市就地取材, 以機動裝置來形塑作品的面貌,成就了我最初的「機動系列」作品。後來因為常獲邀走向戶外,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創作,愛上自然生態,愛上古老的智慧, 利用自然能來驅動作品,成就了我的「風動系列」,近十年來,我把環境關懷移情到宇宙與生命間的情境關係,因而誕生了「互動系列」。 參與遊戲是一件愉悅和快樂的事情,我想藝術的起源來自於遊戲應該是確定的,所以我想讓參與者在遊戲中感受到藝術的內涵, 感受到「關係」是多麼奧妙的一件事情,所以視覺上的親和性和觸覺上的可親性是我想要讓他在作品中具備的條件,讓觀者可以輕鬆的以遊戲的心情參與進來, 用互動進入深層情境,讓彼此的意識漫流開來!主客是沒有界限的共同體。 身體變異(從3D-2D) 就在疫情之前的2018年底,2019年初,我的生理訊號告訴我,我的身體需要進廠檢查維修,檢查的結果,治療不一定會好, 但是如果不治療此生即將結束,在治療期間,費工費力的雕塑創作暫時無法勝任,那段時間我重拾了畫筆,剛開始因為體能有限, 目的是打發時間,所以就在低意識的狀態下任筆遊走,信手塗鴉,後來身體稍有起色,意識的龍頭自然逐漸打開,嘗試著讓蔓延的意識與身體的動能匯合, 半自動性的以線條的形式在畫布上遊走流動起來,事後檢討,驚覺這些流動的線條明顯來自於之前立體雕塑的造型元素及作品互動下的運動軌跡, 這些元素已成為我潛意識的一部份,現在我只要把它打開來,他就會自然涓涓流出,生命經過一番洗滌,如今比較能夠享受生命的愉悅與奧秘, 平面作品中,以基本粒子作為想像的《奇粒世界》、《波粒系列》,讓我的世界從黑白瞬間走向彩色,多彩的畫面老實的反應了我此刻的心情。 在過去幾年,疫情生變的年代讓總體社會、人與人的關係產生了微妙的變化,這個變化看似走向了暨保護又封閉的情境, 實則聰明的人們並沒有因此而孤立起來,在科技的助力下重新開啟了另一道璀璨的視窗:另一道可以任意連結的網絡。 展場與空間 有人說「流於形式」這個展覽就好像是一個大的遊戲場,我很高興有人這麼說,我本來就期待這個展覽不會是個別作品的單元展示, 他呈現的是一個總體的概念,所以每一個元素都是總體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這是一開始就設定的,就好像星球散佈在宇宙之間, 看似隨機散佈,實則有個隱形的作用力在互相牽引著,我們與物件,都是宏觀與微觀之間所有整體的一部分! 尤其這次因應高美館空間所創作的〈無色界環〉一作把我從自愉自嗨的繪畫狀態中,將形式轉回複合式的遊戲互動模式。 這一件作品串連了平面繪畫與立體造型之間的關係,串聯了整個展場的情境脈絡! #雕塑 #互動作品 #複合媒材 #壓克力畫 #個展



Placeholder image

藝文研習成果展-鐘心彤師生水彩插畫展

2024/10/01 - 2024/10/26 (剩 36 天)

參加水彩插畫研習的,十之八九是離開學校後就沒觸碰過水彩的新手學員,他們藉由課堂的示範作品,從生澀到熟悉,逐步摸索水與彩的奧妙關係,藉由每一次學習臨摹的過程,領會水彩的趣味與魅力,並在相互切磋與彼此鼓勵讚美的歡樂氛圍中,放下像或不像,好與不好的得失心,享受繪畫帶來的樂趣,驚喜,與小小成就感。展覽作品或許生澀不成熟,但對他們卻是肯定自我增進信心的的珍貴經驗,期望,能得到大家的鼓勵。



Placeholder image

臺中市藝術亮點-《藝韻無界》

2024/09/07 - 2024/10/27 (剩 37 天)

在夏末時節,現代畫廊匯聚了十位傑出藝術家,為觀眾帶來一場融合繪畫、攝影與雕塑的多元藝術盛宴。在此次展覽主題「藝韻無界」的詮釋下,藝術的界限被重新定義,作品不再被侷限於框架內,而是像藝術家們的創作靈感一般自由流動、無拘無束。 每位藝術家都透過其獨特的創作語言,展現出個人對世界的詮釋與內心的感受。邀請大家一同參與藝術的無限可能!



Placeholder image

聚-2024藍田畫會會員聯展

2024/10/04 - 2024/10/27 (剩 37 天)

「聚」可以是人們為了歡樂、慶典、告別的聚會,也可以是動物、植物群集「聚集」;更可拓展到有情、無情的聚。主題含義非常的深遠,也很好發揮,讓會員們各自表述深層『聚』的意義。邀請您一起品味油畫藝術的「聚」。寄望各界及藝壇前輩給予寶貴的支持與指正,使本會全體會員秉持藝海無涯,努力耕耘的傻勁,多多學習,更上一層樓。



Placeholder image

凝結核-縱貫北中南的美術團體特展

2024/10/01 - 2024/10/27 (剩 37 天)

臺中市首開先河,以地方文化中心之姿,於光輝10月展出100件臺灣美術天團的代表作品,集結北中南公私立美術館及民間基金會等18個單位的典藏品於一堂,分別以六個單元主題展示,包括「匯為巨流」、「灌溉地方」、「豐沛江河」、「湖池高潔」、「激湍前衝」及「川流不息」。 策展人國際聯合大學盛鎧院長精挑22件必看亮點,其中最大的2個彩蛋是在「匯為巨流」單元,陳進的膠彩畫〈仕女〉,及「豐沛江河」單元中林之助〈草莓〉膠彩畫,首次曝光公開亮相。還有非常難得一見,陳澄波的油畫〈古廟〉、郭柏川的油畫〈桃與荔枝〉、蒲添生的雕塑〈楊肇嘉先生〉、洪瑞麟的墨彩〈礦工〉、廖修平的一金一銀的雕塑〈節慶之柱〉和倪朝龍的油畫〈家〉,讓我們共同看見涓涓長流的藝術力量,推動文化城市不斷地向前行。 展覽期間10/1至10/27,舉辦一系列精采活動,包括「志工定時導覽」每天上午下午各2場,民眾隨到隨申請;「互動裝置遊戲-凝結 · 心下逕流」,於大墩文化中心大廳地板,帶領親子進入藝術環境,促進民眾親近展場;「藝文好行」10/2~10/9共6場次,配合文化部校外文化體驗活動參觀凝結核特展,進行創作體驗;「藝術辦桌」開幕活動於10/5下午在文化中心大廳,以爵士下午茶會款待來自北中南的藝術家;「國際學術研討會」10/12在文化中心演講廳舉行,邀請日本、韓國及臺灣等20位學者專家發表專題演講及論文;「FUN假趣大墩--頑皮趴踢DAY」10/13在戶外廣場、邀請市民歡慶萬聖節;10/19上午在視聽放映室舉行「當臺陽到臺中:日治時期臺中地區的藝文匯流」新書座談;下午時段在演講廳由蔣勳老師主講「在美術館之前,我們談些什麼?」;10/20上午在大廳舉行「我是小小藝術家共創趴踢」,有音樂、花茶、咖啡、小丑魔術秀等活動與市民同樂;展覽倒數第二天10/26下午在演講廳邀請林懷民大師暢談「我這樣編那些舞」的創作歲月。 「凝結核-縱貫北中南的美術團體特展」,為期四周的精彩展覽和一連串熱鬧豐富的活動,竭誠歡迎來自臺灣北中南的朋友一起來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饗藝術、饗爵士、饗歡樂。



Placeholder image

臺灣民俗文物館-羽化成纖 編織工藝展

2024/09/10 - 2024/10/27 (剩 37 天)

展覽從生活工藝的概念出發,感受日常器物之美,展現纖維材料透過編織手藝,幻化成實用器物,如同羽化成美麗蝴蝶,同時展示現代工藝創作,提昇生活美學。



Placeholder image

《影/書》楊雅棠 攝影個展

2024/09/07 - 2024/10/27 (剩 37 天)

楊雅棠老師喜愛攝影也喜愛設計書。曾任雜誌攝影與平面設計工作,經歷手工剪貼完稿、暗房沖洗照片的年代;現從事自由攝影與書籍設計工作。設計如同拉滿弓的屏息凝神,攝影卻似無目的的輕盈漫步。 . 楊雅棠老師相信兩者之間有著神祕的連結,於是有一天,試著將攝影放進書的設計裡。書中影像有許多的隱喻在其中,照片中的人張臂好似迎接飛鳥,而飛鳥卻是影子,其實,生命中我們迎接的既非迎面的飛鳥亦非張臂的自己,而是終願張臂打開的一動心念。 . 本次展覽將邀請您在影像與閱讀當中,意會當下捕捉的情懷與觀者的內在探索。 線上預約| https://forms.gle/DogerGGZSGf25LvR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