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黑潮:賴純純回顧展

2025/02/01 - 2025/05/25 (剩 52 天)

賴純純(1953-)生於台北,大學時期受廖繼春啟發,領會色彩即為表現主體的可能。隨後在日本求學,建立日後空間創作的基礎觀念。1980年代,她以複合媒材創作,藉由純粹的色彩、抽象性的排列,探討繪畫形式自由的可能性。作品接連在「中華民國現代繪畫新展望」、「中華民國現代雕塑展」等重要競賽展獲獎。1986年成立「SOCA現代藝術工作室」推展前衛藝術。1990年代重新體認東方美學,在材料的運用上顯現自然,訴求回歸內在感性。1998年起,投入公共藝術創作,行遍全台。2007年後,生活與創作重心轉向東部海岸。此時期作品重回色彩獨立表現,反映在東部長住後,對自然更為深層的嚮往。本展以「黑潮」為名,象徵賴純純創作純然而深邃、多變卻一貫的特質。展覽邀請藝評家張晴文擔任客座策展人,預計透過四個子題梳理賴純純1970年代至今的創作脈絡,展出油畫、壓克力繪畫、複合媒材繪畫、雕塑、裝置、手稿、影片與文獻等。



Placeholder image

《因緣起合》王雯個展

2025/04/19 - 2025/05/30 (剩 57 天)

「生活取景,無論人事時地物。畫中取景,無論計劃先還是意外間。視野伴隨年齡增長,思維開闊隨之變化。從意識周遭的斑斕,到追尋嚮往的奇景。」── 王雯 《因緣起合》匯聚了藝術家王雯在不同「機緣」或「際遇」下所捕捉的畫面與景色,這些影像或許來自於有意的安排,亦或是源自偶然的巧合。隨著歲月的流逝與人生經歷的增長,王雯的視野與思維逐漸拓展,她將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景致與內心深處所嚮往的境界融合,並透過個人的情感與獨特視角,傳遞著人生中的每一場相遇,皆是因緣交織下的美好證明。 王雯以大漆作為創作媒介,巧妙運用雲母色粉、貝殼、蛋殼等天然素材,經過層層堆疊、打磨與推光,呈現出細緻的紋理與豔麗的色彩。漆畫的創作難度高且充滿不確定性,然而正因其無窮的可能性,深深吸引了她的心。王雯以鮮豔的色彩與華麗的構圖,描繪出世界的繁雜與多樣;超現實的畫面隱喻著她所期盼的理想世界。複雜的線條與筆觸,交織著各種材質,使得作品具有豐富的層次感。她的作品常以飽滿的構圖呈現,極少留白,這種強烈的視覺張力恰恰展現了她獨特的藝術風格。從孩童時期開始,王雯便對孔雀斑斕的羽毛印象深刻,這一元素成為她創作中的重要語彙,象徵著現代社會中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祝福。 藝術家王雯畢業於文化大學美術系研究所;曾獲得阿波羅畫廊與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主辦之「構圖‧台灣」視覺藝術創作徵件計畫的參獎。她與畫廊合作,參與了多次重要展覽,包括臺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Young Art、臺南藝術博覽會、《楊桃派Young & Top》、大稻埕國際藝術節聯展、《春妍夏艷》The One 南園人文客棧個展、恆春《恆·好》個展,以及臺北市藝文推廣處楊桃派十週年特展等。 此次展覽將呈現藝術家王雯近年完成的漆畫作品,並於2025年4月19日下午三點正式開幕,5月3日下午三點將舉行藝術家與談活動。誠摯邀請您蒞臨,共同欣賞!



Placeholder image

路邊劇場

2025/04/01 - 2025/05/31 (剩 58 天)

好戲連台,路邊劇場,從這邊到那邊,從不落幕。即便是一剎那, 張堂龲畫裡的花鳥蟲草,翩飛的蜻蜓,是大地真正的顏色與姿態。天野喜孝的天界,喚醒了介於現實和虛擬的有趣連結。黃銘昌的土地是一方陽光下的稻田,綿延的稻禾,在阡陌間追逐著風。蘇旺伸以狗的各種神態,隱喻社會族群的生態,俯視的、寓言式的敘述,突顯出另類的深度幽默。陳景亮的陶藝是種”視覺的魅惑”,似真實木頭的樹幹壺,實為陶土精煉的現代雕塑。 展名:路邊劇場 展期:2025.04.01 ~ 05.31 藝術家:張堂龲、黃銘昌、陳景亮、蘇旺伸、耿晧剛、崔旴嵐、權奇秀、李慶美、天野喜孝 地點:形而上畫廊 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19號7樓 開放時間:11:00~18:30,周一休 連絡電話:02-27713236



Placeholder image

金魚藝術展

2024/12/23 - 2025/05/31 (剩 58 天)

Placeholder image

路邊劇場

2025/04/01 - 2025/05/31 (剩 58 天)

好戲連台,路邊劇場,從不落幕。從這邊到那邊,即便是一剎那,多少的遇見和錯過,也隨著在可控與不可控之中,飛舞。 張堂龲畫裡的花鳥蟲草,翩飛的蜻蜓,是大地真正的顏色與姿態。天野喜孝的天界,喚醒了介於現實和虛擬的有趣連結。黃銘昌的土地是一方陽光下的稻田,綿延的稻禾,在阡陌間追逐著風。蘇旺伸以狗的各種神態,隱喻社會族群的生態,俯視的、寓言式的敘述,突顯出另類的深度幽默。陳景亮的陶藝是種”視覺的魅惑”,似真實木頭的樹幹壺,實為陶土精煉的現代雕塑。 展演者︰張堂龲;黃銘昌;陳景亮;蘇旺伸;耿晧剛;崔旴嵐/南韓;權奇秀/南韓;李慶美/南韓;天野喜孝/日本



Placeholder image

「光影・靜思」靜思語暨李屏賓攝影展(免費參觀)

2025/04/12 - 2025/06/03 (剩 61 天)

主辦單位靜思書軒表示,為慶祝慈濟三節合一,靜思語出版36週年,本次展覽特別結合證嚴法師雋永深邃的靜思語與國際知名攝影大師李屏賓四十多年來於世界各地捕捉的瞬間精彩,無論是一片落葉、一大片樹林、不同的雲、或是不同的海,都是拍攝當下的心情紀錄,這些最質樸、未經處理的畫面,將透過影像與文字的交織,帶領觀眾進入一場心靈與視覺的沉澱之旅。 主辦單位表示,靜思語自出版以來,已發行超過八百萬冊,翻譯成24種語文,跨越宗教、種族與語言的藩籬,啟發無數人的智慧與善念。展覽核心以「影像映照世界,智慧點亮心靈」為概念,搭配《愛,最好的祝福》與《善,最好的禮物》、《慈悲,時時歡喜,處處安身》三本靜思語中英對照系列書籍的溫暖氣息,讓每一幅畫面與每一句話語都成為人生體悟的見證。 主辦單位期待透過這場結合人文與藝術的盛宴,讓更多人感受靜思語的智慧與攝影藝術的魅力,從中獲得心靈的寧靜與啟發,一同「說好話、做好事」,為世界帶來更多美好與祝福,歡迎各界人士蒞臨參觀。  



Placeholder image

「策展人陪我看展覽」故宮專題導覽:筆墨見真章-故宮書法導賞(2025-II)、國寶聚焦(2025-II)、悅耳-傾聽畫裡的聲音(第2場)

2025/06/06 - 2025/06/06 (剩 64 天)

本院北部院區展覽區除常設展外,每季皆陸續熱烈推出器物、書畫、圖書、文獻等多樣特展,各種不同的展示主題藉由策展人的巧思安排與設計規畫,向觀眾呈現了本院典藏文物的豐富精華。爰此,各展覽將各別安排教育活動,由本院策展團隊成員在展場為觀眾導覽,陪伴觀眾一同探索當期展覽! 活動名稱:「策展人陪我看展覽」導覽活動 活動時間:2025年 (每場次導覽約50-90分鐘)。 活動地點:本院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正館)陳列室。 活動對象與人數:凡對文化、藝術、故宮文物有興趣的人士(適合高中以上之人士參加),每場次參加者為10-20人。本活動須至本院線上系統報名,額滿為止(※本活動採單人報名,恕不受理團體報名)。 活動語言:華語。



Placeholder image

「策展人陪我看展覽」故宮專題導覽:沈浸故宮3.0:神話(第1場)

2025/06/07 - 2025/06/07 (剩 65 天)

本院北部院區展覽區除常設展外,每季皆陸續熱烈推出器物、書畫、圖書、文獻等多樣特展,各種不同的展示主題藉由策展人的巧思安排與設計規畫,向觀眾呈現了本院典藏文物的豐富精華。爰此,各展覽將各別安排教育活動,由本院策展團隊成員在展場為觀眾導覽,陪伴觀眾一同探索當期展覽! 活動名稱:「策展人陪我看展覽」導覽活動 活動時間:2025年 (每場次導覽約50-90分鐘)。 活動地點:本院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正館)陳列室。 活動對象與人數:凡對文化、藝術、故宮文物有興趣的人士(適合高中以上之人士參加),每場次參加者為10-20人。本活動須至本院線上系統報名,額滿為止(※本活動採單人報名,恕不受理團體報名)。 活動語言:華語。



Placeholder image

時代留聲-114年轉型正義推廣活動:不義遺址走讀第4場

2025/06/07 - 2025/06/07 (剩 65 天)

本處規劃20場轉型正義活動,鼓勵社會大眾多元參與,以共同討論、互動分享與傾聽,在轉型正義的反思過程中,凝聚對人權與民主價值的共識,進而實現普世之人權關懷。



Placeholder image

【展覽預告】穿越世代-李再鈐個展

2025/04/03 - 2025/06/08 (剩 66 天)

      國立歷史博物館隆重推出藝術大師系列特展,以「大家的歷史,歷史的大家」為核心主題,探索藝術與歷史的交會點。「大家」不僅象徵眾人共同的歷史記憶,更指向在藝術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家」。透過其經典作品,觀眾將深入理解他們的創作理念、時代背景及歷史定位,進而思考藝術如何形塑我們對歷史的認識。       李再鈐先生,一位橫越世紀的藝術大家,以其獨特的視角回應時代,本次展覽不僅呈現其畢生創作脈絡,對藝術的不懈追求,更將其個人生命歷程與藝術探索緊密交織,充分展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不斷求新求變的精神。       展覽涵蓋其雕塑、水墨、書法、立體裝置等多元作品,既有曾展出之名作,亦有首次公開之新作。展覽分為三大展區:第一單元「低限無限」系列,受西方低限主義與《道德經》思想的啟發,透過理性幾何的形式,探討藝術的純粹本質。第二單元聚焦於「元」的概念,從微觀到宏觀的哲思探索,回應數位時代及元宇宙的挑戰。第三單元「往昔情懷」則以書法、水墨及小型雕塑為表達媒介,傳達其對傳統文化的重塑與再生,並在科技時代中尋求藝術表現的新可能。       國立歷史博物館誠摯邀請觀眾,一同見證李再鈐先生豐富而精彩的創作世界,感受其對藝術與人生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