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物候學?——自然界的時光紀錄! 物候學簡單來說就是探究:「生物現在在做什麼?」以及「牠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它關注的是生物現象如何隨著時間變化,特別是受環境因子(如氣候)的影響。您可以把它想像成追蹤一棵樹生命裡的「氣候」,而不僅僅是日常的「天氣」變化。從春天嫩芽初發到秋日葉片轉紅凋落,這些都是重要的物候變遷。 為何選擇都市樹木?——就在我們身邊的影響力! 臺博館的這項長期計畫自2015年開始,並於2018年左右確立了調查方法。而博物館周邊都市綠地中的樹木提供了便捷且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來進行長期調查。 成為都市博物學家,您將觀察什麼? 您將跟我們一起追蹤都市樹木的關鍵生命事件: • 開花與結果:您將記錄花朵綻放與果實成熟的時機,課程中將分享如何判斷時序與評估數量和比例,例如若是碰上複雜的花序(如向日葵或榕樹),我們該如何計算? • 葉片變化:除了常綠的葉片,您還將追蹤新嫩葉的出現、老葉變色(轉黃、紅或褐色),以及最關鍵的,樹冠的遮蔽度——從樹下往上看,樹葉遮蔽天空的比例。這對落葉樹種尤為重要,能揭示其落葉與新生的季節性循環。 •學習使用全球流行的公民科學工具:iNaturalist! 為了讓您的觀察簡單又有效率,我們將使用iNaturalist App,您可以輕鬆地透過照片記錄您的發現,除了App的AI辨識功能能提供物種建議,所有我們輸入的資料終將透過線上同好專業社群共識驗證來確保生態資料的準確性。 https://taiwan.inaturalist.org 為什麼這項調查如此重要?長期累積這些物候數據至關重要! • 理解氣候變遷:正如古代文化運用物候學制定農耕時節(如流傳自黃河流域的二十四節氣),現代專家預測櫻花花期一樣,您的觀察能為我們理解環境變化如何影響都市生態系統提供基礎數據。 • 洞察生態連結:長期數據能揭示關鍵的生態「不匹配」現象,例如鳥類孵化時間與其昆蟲食物來源的變化,進而提供物種族群波動的洞察。 • 形塑博物館特展:您的投入將直接貢獻於基礎研究,並預計在2027年臺博館都市生態特展中展出,將這些都市樹木的無聲故事呈現給更廣大的觀眾! (許正德/攝影) 這是一個獨特的機會,讓您直接參與並貢獻於我們對周遭環境的理解與改善。我們誠摯歡迎所有對生態有熱情、願意為環境付出的學生及社會大眾加入!一起來成為這個活生生研究計畫的一部分吧! ★★參與者後續需參與2025/8/24~2025/10/30之間每週日上午的二二八和平公園或南門館園區物候調查排班,至少協助6小時(2-3次);完成服勤者贈與博物館文創品與證書一紙。 活動詳細資訊 日期:2025/08/16 星期六 時間:請於上午09:00報到,活動預計於下午3:30結束 地點:集合地點為古生物館(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5號) 目標對象:以高中以上對生物調查有興趣的學生或大眾為主要對象 時間Time 課程項目 Lecture 講者Speaker 備註 Notes 09:00-09:20 報到、確認餐點 請著長褲包鞋、可自備望遠鏡 09:20-10:00 公民科學調查工具iNaturalist操作課程 許正德 10:00-10:30 樹木物候觀察入門課程 謝昀臻 10:30-12:30 公園生態導覽、樹木物候觀察實作(1/2) 謝昀臻、許正德 12:30-13:30 午餐、休息 自備餐具、杯具 13:30-15:30 公園生態導覽、樹木物候觀察實作(2/2) 謝昀臻、許正德 本課程提供華語英語逐步口譯,歡迎邀請國際友人一起參與! 報名請至以下Accupass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804131621298400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