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2024年博物館藏品科學檢測工作坊

2024/09/21 - 2024/09/21 (剩 3 天)

會議日期:113年9月21日(六) 會議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古生物館三樓簡報室。 報名費用:參與會議免費,但需購票入館。(全票30元,半票15元;一票可參觀本館與古生物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 協辦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議程: 時間 活動內容 13:00~13:20 報到 13:20~13:30 開幕與合影 13:30~14:00 發表人:方建能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管理組/副研究員兼組長 題目:石質文物科學檢測-以臺博館館藏為例 14:00~14:30 發表人:林詞硯 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組/研究助理 題目:油畫隱藏圖層的檢測與修護決策討論—以張萬傳的淡水風景畫為例 14:30~15:00 發表人:張銘宏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近用組/研究助理 題目:木質彩繪霧白劣化狀況檢測與探討-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郭新林木質彩繪蒐藏品為例 15:00~15:30 綜合座談(方建能、林詞硯、張銘宏) 15:30~16:00 發表人:張舜孔1、陳婉平 2 1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2國立臺灣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題目:一鼓作契:臺博館藏日治時期大鼓科學檢測與保存維護 16:00~16:30 發表人:葉昭旻、簡弘鈞 薪傳文物修護工作室/修護師 題目:鼓動而前:臺博館藏日治時期大鼓運輸及支架設計的挑戰 16:30~17:00 發表人:劉致慧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學門-文物維護實驗室有機文物修護人員/約聘助理 題目:殷商刻辭甲骨文物的科學檢測與維護 17:00~17:30 綜合座談(張舜孔、陳婉平、葉昭旻、簡弘鈞、劉致慧) 17:30-18:00 散會



Placeholder image

2024年全國古蹟日「古蹟鬥陣行!」

2024/09/21 - 2024/09/22 (剩 4 天)

🎯 臺北城古蹟串連 線上LINE集點 📌活動日期|09/21(六)、09/22(日) 📌活動時間|10:00-16:30 📌活動對象|一般民眾 📌活動費用|免費 📌14處集點合作館所|臺博本館、臺博古生物館、臺博南門館、臺博鐵道部園區、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菊元百貨、臺北記憶倉庫、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國史館(遞信部)、中山堂、專賣局廳舍、郵政博物館(臺北郵局)、峰圃茶莊、明星西點咖啡館 📌活動步驟| 1.領取線上集點卡:於活動期間掃描任一合作館所現場QR code,加入國立臺灣博物館官方LINE帳號,取得『線上集點卡』,即可進行線上集點。 2.限制:線上集點每人限領獎項一次。 3.兌獎:完成 7點 可至本館一樓入口處活動服務臺參加抽獎,現場兌換獎品(獎品隨機抽出,數量有限兌完為止)。 ※本館保有解釋、修改及更動的權益。   📌 一獎 台北花園大酒店雅緻客房住宿券 2張 (由天成飯店集團提供)      📌 二獎 臺博系統黃銅書籤 10個   📌 三獎 「旅艋舺 遊西門」臺灣歷史古蹟紙模型 1000份 (獎品隨機抽出,由天成飯店集團提供)       🎯臺博館導覽場次資料 連結:https://reurl.cc/XREaoR     📜14處城內古蹟夥伴集點地點開放資訊📜 2024全國古蹟日串聯館所 開館資訊一覽表 下載連結:https://reurl.cc/vv0b71     🎯2024全國古蹟日-臺北老城區散步地圖數位版 下載連結:https://reurl.cc/34xYYR    



Placeholder image

【地球you & me】恐龍石光跡

2024/09/28 - 2024/09/28 (剩 10 天)

 ■ 主題: 「恐龍石光跡」 🦕🦕    ►日期:9/28(六)    ►時間:14:00-15:00 / 15:30-16:30    ►內容:「恐龍石光跡」將帶領小朋友了解巨大的恐龍骨骼是為何來到博物館,再透過齒爪化石觸摸體驗,了解化石形成的奧妙,並且學習如何透過化石證據,推測恐龍滅絕之前的生活點滴。    --------------------------------------------------------------------------------    ■地點:古生物館 鯨豚平台    ■對象與人數: 建議6-12歲學童參加,每場孩童人數15人,歡迎家長一同參與。    ■報名方式:活動免費,當日先至服務台購買門票及登記場次。(活動30分鐘前開放報名)                          ​***課程可能會依授課狀況進行部分調整,若遇特殊狀況臨時更動,本館保有更改或取消場次之權利,敬請包涵***  



Placeholder image

特展 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

2023/11/28 - 2024/11/10 (剩 53 天)

打造更好的未來?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 百年來,「公共住宅」一直是許多國家解決居住問題的重要手段。國際上諸多公共住宅計畫,反映不同時代的政策和社會價值觀,亦對居住環境和社區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無論這些公共住宅被如何稱呼,皆是國家在不同層次上的治理與調解居住問題的政策工具,同時也肩負打造宜居的理想現代生活,並為實踐新設計理念的重要場域。 本展透過世界各國及臺灣歷史上約40處的公共住宅設計案例,探索公共住宅設計如何打造理想現代生活的過程,為觀眾呈現各種創新的住宅設計方案。這些方案不僅關注居住空間的功能性,更將人文關懷和社會價值融入其中,從而創造超越當時代的住宅設計。 A:何謂公宅?國家提供住宅給民眾的源起 公共住宅制度起源於19世紀,或更早以前的歐洲,受一些慈善資本家倡議之住宅計畫啟發。 工業革命後,大量人口湧入都市,城市供應住宅短缺,導致貧民窟出現,進一步引起諸如霍亂等公共衛生危機。歐美各國陸續推出改革住宅供給相關政策機制及新的住宅計畫,以改造貧民窟居住環境,如英國於1890年提出的《工人階級住房法》,即授權地方政府建造或者改造適合工人階級的住房以為因應。 兩次大戰期間,勞力與物資的缺乏,延緩了興建公宅的腳步。直到1945至1975年,因應戰後重建與伴隨嬰兒潮世代而激增的住宅需求,歐美各國紛紛投入大量經費補貼興建住宅,造就了福利國家的黃金年代,並與當時都市擴張、新市鎮建立、現代工程技術的潮流相互呼應。 然而,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引起經濟上的停滯性通膨,新自由主義取代原先的政府干預主義、國家主導的福利制度,住宅政策也隨之轉向。許多國家開始朝向市場化、住宅自有的方向調整策略,公宅建設也開始引入私人投資,並推動公私合作,納入地方社區參與,公宅形式日趨多元。 B:人人都值得擁有──陽光、空氣、水與廁所 工業革命後,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由於住宅短缺,導致貧民窟的出現,並進一步造成生活環境的惡化,衍生公共衛生問題。大量簡陋的聯排房屋缺乏足夠衛生設施和自來水的供給;由於城市化速度太快,舊的排水系統無法及時排除污水,廢棄物堆積並逐漸腐爛、發酵。城市密集擁擠的居住情形和衛生狀況的惡化,使病毒細菌迅速滋生,傷寒、霍亂等疾病傳播,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同時期的臺灣,日本總督府重視掌控公共生活風險與維持衛生,並認為國家應當不只於瘟疫時進行干預,而是應該提供一個健康的環境,保證基本的福利救濟,促使每位公民建立維持清潔的文明習慣。 C:建築進化論?──快速、便宜、永續循環 建築師為了更快、更便宜地建造更多的房屋,採用新的施工方式和建築材料,不僅影響建築的外觀和功能,還廣泛改變了景觀環境。 首先,制定標準化的建築設計和施工流程以及建築構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並降低成本。其次,鋼結構和電梯技術,能夠建造更高的建築物,使固定面積的土地容納更多住宅空間,並且改變城市的天際線。再者,鋼筋混凝土技術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耐久性,並且能防火抗震。預鑄工法則使得工程更加迅速和經濟,並且能更有效的控制品質。 近年環保永續則是新趨勢,引入新的建築技術和材料,以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和提高室內環境品質。重視現有空間的再整修利用,除了節省經費、縮短工期外,也減少拆除舊房子而產生的大量廢棄物。 D: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空間格局與現代家電 住宅,原先只是用以遮風避雨的空間,隨時代演變而逐漸有更多的功能。公宅設計呼應各時代新生活的需求,首先是戶內空間格局的變化。日本傳統建築榻榻米房間原先是多功能使用,用餐、睡覺都在同個空間。經過住居生活的西化後,公營住宅提出DK的概念,將廚房、餐廳、睡眠空間獨立出來。並以最小限空間、最短動線距離為設計準則,創造有效率的生活空間。伴隨空間格局變化而來是新式家電設備引入。例如原本區之一隅的洗浴盆,改為獨立衛浴空間後,即需要水管技術與抽水馬桶、浴缸、熱水器等設備配合,以及足夠的自來水水壓,兩者相輔相成。又如現代西式廚房,需要站式流理台、瓦斯爐、冰箱等,才能縮短家務勞動時間、減輕家庭婦女的負擔。時至今日,還包括了電扇、冷氣、電視、電話、網路通訊、乃至智慧燈具、智慧家庭助理、居家安全監控系統等等,共同定義了我們今天想像的美滿家庭生活。 E:公宅經濟學──可負擔的住宅?或是可投資的商品? 公宅是為解決民眾居住問題而設,除了設計外,經濟面的思考也不可或缺。公宅的性質應該是一般民眾收入可負擔的住宅,還是可投資的商品? 公宅建造目的一般是提供低收入家庭一個可以安居的地方,因此公宅的租金通常低於市場價格,為了降低成本,在建造時會使用簡單的構造和材料,並且不提供高檔設施或豪華裝修,主要滿足民眾基本居住需求。至於「可負擔」的認定,國際主流是按「實際收入」,參酙身分階層,再設定區位、規模、屋齡等係數,計算出該家庭的社宅租金;目前臺灣社會住宅,租金定價多以參考市場租金打折,再按身分差別微調的方式。 公宅若是私有化,不限制民眾買賣,容易演變為自由市場的金融投資商品。過去臺灣政府會按不同職業身分別給予不同貸款條件,並將國宅以低於市場價格銷售給民眾,因此某些位於都市精華區的國宅,一經推出,立刻蔚為風潮,即使沒有實際居住需求的國民也大排長龍參加抽籤,一旦抽中堪比樂透中獎,轉手賣出即有豐厚利潤,形成所謂「樂透國宅」的現象。 F:設計革命與夢想之城 從花園城市到空中走廊,大街廓社區到垂直城市,每個時代都帶來了獨特的居住思維和設計革命。這些變革不僅關注個體住宅,更強調了居民共同生活的公共性和共享空間的重要性。 結尾:設計革命與夢想之城 當我們正大興土木建設社會住宅的此刻,回顧世界公共住宅百年歷史過程格外有意義,提醒著我們:住宅不僅是遮風擋雨的場所,更是展現我們理想現代生活的載體。從最初只是提供基本居住需求,到今日更加關注居住品質、社區環境、生態友好、循環經濟的新生活營造,公共住宅的下一步會是什麼?我們並沒有標準答案。然而,相信透過持續的關注與辯論,我們可以打造更好的未來,人人皆能有舒適、永續且充滿生機的居住環境。   *本展同時為文化部「淨零排放示範展覽計畫」示範展,以「循環使用、減少使用」為策略,展場的展架以可逆式設計,拆解後可移地再使用,同時減少塑化材料使用及印刷品印製數量,為展場設計製作的減碳製作嘗試,也為2050淨零碳排放之國家政策具體實踐。  



Placeholder image

特展 捷克城堡與堡邸

2024/06/13 - 2024/11/30 (剩 73 天)

捷克擁有豐富的文化寶藏,其中供社會精英、統治者、貴族和宗教機構使用或居住的城堡和堡邸尤其引人注目。城堡是中世紀具有防禦性質的住所,通常建於12世紀末至16世紀早期;到了近代(16世紀至19世紀),城堡則逐漸被改為舒適、裝飾華麗的堡邸。如今,捷克共和國被譽為「城堡與堡邸之國」,不僅因為捷克的城堡和堡邸密度居各國之冠,更難得的是它們大多以原貌被保存下來。目前開放參觀的堡區大多由捷克國家文化資產局,或各大博物館、城鎮、市政府及私人管理,包括捷克歷史上著名貴族之後裔。 本展精選捷克兩大歷史區域——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之中,最引人入勝的城堡和堡邸。這些城堡和堡邸不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也有其建築、藝術和歷史價值。 展覽主要內容包括對於歐洲具有重要意義的場域,例如,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案例(如布拉格、切斯基庫倫洛夫、特爾奇),以及其他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如卡爾什泰因、克里沃克拉、因德日赫赫拉德茨)。另一方面,也有令人印象深刻、富有浪漫色彩的遺址,被改建成壯觀堡邸的城堡,以及金碧輝煌的近代宮殿。 此外,本展亦展出精心挑選自捷克國家博物館和捷克國家文化資產局的眾多珍貴藏品,讓觀眾可以沉浸於文化瑰寶之美。我們相信,本展不僅能帶來獨特的美感體驗並增廣見聞,還能激發人們想要一探城堡與堡邸的念頭,成為邀請大家拜訪捷克的契機。   〈兩西西里王國法蘭西斯科一世的瓷製咖啡器皿組(部分)〉這套豪華的帝國風格器皿,由咖啡壺、牛奶壺、糖罐和杯碟組成,上面裝飾著波旁-安茹王室兩西西里王國法蘭西斯科一世(1777-1830)及其家族成員的肖像。 1661年在荷蘭出版的《和諧大宇宙》星圖,是17世紀歐洲最重要的天文學著作之一,描述行星系統和宇宙的秩序,並附有星座插圖。 折扇是貴族婦女不可或缺的配飾之一,不僅可搧涼,也具備裝飾性和社交用途。圖為1760至1780年代繪有庭園派對場景的折扇。   🎧中文語音導覽系統 🎧 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隨點隨聽,自由行的好選擇 請點連結👉 https://reurl.cc/bV1Xqy      



Placeholder image

「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臺博館藏的相遇」桃園市立圖書館聯合特展

2024/08/17 - 2024/12/31 (剩 104 天)

桃園市為引入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本次邀請國立臺灣博物館展出東南亞地區相關藏品,以「藏品與社群連結」為主軸,結合本館的東南亞國家語言藏書,透過「人與物」和「物與書」的連結,展示新住民第一代勇敢地跨越國界,帶著對家族、國家、文化深層的念想,傳承在台灣出生與成長的新住民第二代,共同編織人與物、風土民情、信仰與藝術的故事。 展覽期間包括中秋節和農曆新年,兩大重要傳統節日,在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時刻,特別以印尼峇里島神獸「巴龍(Barong)」展品(龍也是臺灣重要的文化象徵)進而串起臺灣與新住民母國之連結。 另外,結合桃園分區資源中心辦理一系列相關友善多元族群閱讀推廣活動,藉此開啟多元文化交流與對話,讓各族群在探索及、認識彼此的過程,學會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差異,並鼓勵新住民、移工與市民朋友,多多利用公共圖書館的資源,讓他/她們看見自身,也能讓自身文化被看見,展現圖書館的文化平權。



Placeholder image

【百年對話: 跨國移動者與臺博館藏的相遇】桃園市立圖書館聯合特展

2024/08/17 - 2025/03/09 (剩 172 天)

桃園市為引入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本次邀請國立臺灣博物館展出東南亞地區相關藏品,以「藏品與社群連結」為主軸,結合本館的東南亞國家語言藏書,透過「人與物」和「物與書」的連結,展示新住民第一代勇敢地跨越國界,帶著對家族、國家、文化深層的念想,傳承在台灣出生與成長的新住民第二代,共同編織人與物、風土民情、信仰與藝術的故事。 展覽期間包括中秋節和農曆新年,兩大重要傳統節日,在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時刻,特別以印尼峇里島神獸「巴龍(Barong)」展品(龍也是臺灣重要的文化象徵)進而串起臺灣與新住民母國之連結。 另外,結合桃園分區資源中心辦理一系列相關友善多元族群閱讀推廣活動,藉此開啟多元文化交流與對話,讓各族群在探索及、認識彼此的過程,學會互相尊重彼此的文化差異,並鼓勵新住民、移工與市民朋友,多多利用公共圖書館的資源,讓他/她們看見自身,也能讓自身文化被看見,展現圖書館的文化平權。



Placeholder image

未來戰士—永續地球環境特展

2024/08/20 - 2025/08/31 (剩 347 天)

藍星人的母星已不適合居住,由菁英組成「未來戰士」,在宇宙中尋找適宜居住的地方。最近,第十編組的未來戰士接收到首批先遣隊員的求援訊號,隨後來到停留在太陽系行星「Sol 3」的探索艦上,發現滿滿的收集品與研究日誌,提醒卻標註著美好的環境正面臨危機。 K博士全力訪查環境情況寫成日誌,也把人類活動類型做成戰略模型,戰士們需要一起找出造成危機的原因,思考改善對策,也接受生活升級訓練,準備滲透行星「Sol 3」解決問題,讓這顆星球維持適合居住的環境,一起加入團隊吧! 本展透過多媒體、標本和模型,將虛擬的故事脈絡與真實的環境議題互相結合,展場內以手持裝置結合互動遊戲及現場展示物件,將複雜的地球環境問題轉化呈現,並即時連動觀眾闖關方案數據紀錄,將大家協作的地球環境改善變化,以多媒體方式呈現於展場出口。 現場還可以欣賞到藝術家楊順發《臺灣水沒》作品,感受藝術家對環境議題的關注。還有以大面積陳設的海洋廢棄物與各類資源回收物,甚至是與快時尚、電器,玩具等人類生活相關的生活物品,邀請觀眾以旁觀者視角俯看人類活動,呼籲觀眾反思並實踐友善使用地球資源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