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遊鐵道部踅臺灣】教師研習營-114年文化部國家語言計畫 (已額滿,08/29開放候補)

2025/10/18 - 2025/10/18 (剩 2 天)

※【遊鐵道部踅臺灣】教師研習營兩場次已全數額滿,感謝大家的踴躍參加! ※ 候補辦法: 08/29(五)12:00中午起 開放 Accupass 候補,若有正票釋出,將依序遞補出票。 ▆ 收到票券 = 遞補成功 ▆ 未遞補上的報名者,將不另行通知 ▆ 候補受理至活動開始前一週截止 ▆ 候補登記: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7080657401418686211   本次針對教師及對鐵道交通與旅遊有興趣的教學者,結合 館藏資源+《來踅鐵道部》台語教案 規劃臺灣台語教師研習營,內容包含班級經營、台語沉浸式教學和策略、教案示範教學等,希望透過研習教學與相互交流,促進臺灣台語教學的多元與專業化,讓學員能夠有效地將臺灣台語融入教學過程,帶領學生更深刻認識臺灣鐵路發展與地理環境,深入瞭解臺灣的各地特色及鐵路分佈。 課程包括 主題講座+教案實作 ,將邀請三位資深台語教師分享從語感到教案設計的第一手經驗,協助教師將台語融入日常教學,培養學生語言能力與文化認同。 歡迎搭上這班「台語特快車」! 讓我們一起探索語言的節奏感、文化的記憶力,帶領學生在笑聲中愛上講臺灣台語!!   📍 研習活動內容  ▆ 活動梯次:第一場9/21(日)、第二場10/18(六) ▆ 活動時間:09:45-17:00(09:30開始報到) ▆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廳舍、戶外園區及多功能教室(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 活動流程: 時 間 課 程 名 稱 講 師 09:30-09:45 報 到 / 領 取 資 料 09:45-10:00 博物館資源介紹 向麗容 助理研究員 10:00-12:00 台語,講予你知 游沛綺 老師 12:00-13:00 午 餐 / 休 息 13:00-15:00 教案設計的藝術:從構思到實踐 潘為欣 老師 15:00-17:00 軌道上的台語聲音:童謠、諺語與語感的旅行 王秀容 老師 ▆ 教材包領取:全程參與研習活動的學員可領取 教材包5份,回校後可於課堂上教學使用,並提供後續教學回饋或課程成果。   📍 報名資訊  ▆ 對象:對臺灣台語教學有興趣 1. 各級學校教師、教學協助人員  20名 2. 非學校機構教學者、家長  10名 ▆ 日期:114年9月21日(日)、10月18日(六) ▆ 費用:免費 ▆ 報到地點:鐵道部園區  廳舍1F大廳  GoogleMap  ▆ 報名方式: 1. 各級學校教師、教學協助人員:報名請至  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  9/21(日)場次  點選報名→ www4.inservice.edu.tw/NAPP/CourseView.aspx?cid=5125355  10/18(六)場次  點選報名→ www6.inservice.edu.tw/NAPP/CourseView.aspx?cid=5125356 2. 非學校機構教學者、家長:報名請至  ACCUPASS系統   點選報名→ www.accupass.com/event/2507080657401418686211    👩‍🏫  講師介紹  向麗容|國立臺灣博物館教育推廣組 助理研究員 游沛綺|新竹市龍山國小教師/本土語推廣協會常務理事 具豐富台語教學與課程設計經驗,專業級語言認證,擅長結合情境與親師溝通。 潘為欣|臺灣語文學系博士,具11年國小教學經驗 參與多項教案開發與師資培訓,課程重視教學實用性與生活應用。 王秀容|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公視台語台顧問 語文競賽資深指導教師,台語教學與語感訓練的專家。   📚  課程內容  台語,講予你知|游沛綺 老師 本課程聚焦於班級經營與以學生為中心的台語教學策略,協助教師在實務中自信推動母語教育。課程將分享實用心法,幫助教師在面對家長質疑「學台語有什麼用?」時,能以清楚、有力的方式回應,說明台語在語言發展、文化認同與跨語言能力上的重要性。同時也將分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幫助教師清楚說明台語對語言發展、文化理解及跨語能力的助益。課程強調以學生為本,培養尊重多語與多元文化的態度,讓台語教學自然融入日常教學與班級經營之中,促進良好的師生與親師關係。 教案設計的藝術:從構思到實踐|潘為欣 老師 本課程邀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具有11年國小教學經驗的潘為欣老師,以「寶島鐵路踅透透」台語教案為例,深入解析教案設計的理念與流程。潘老師同時也是該教案的開發者之一,將透過實際示範教學,引導教師掌握教案的教學重點。課程內容結合生活知識與環保意識,幫助教師未來能靈活運用此教案於課堂中,提升台語教學的深度與趣味。適合對台語課程設計有興趣的教師參與。 軌道上的台語聲音:童謠、諺語與語感的旅行|王秀容 老師 本課程是專為教師設計的臺灣台語教學!帶著學員跳上語言的火車,沿路學臺灣台語的俗語、諺語、認識臺灣地名的台語發音,從孩子熟悉的節奏與語感出發,把臺灣台語玩出趣味、講出感情。課程結合臺博館鐵道部園區資源與《來踅鐵道部》教案,示範如何用臺灣台語帶孩子認識火車與文化。課程也融入教育部「以本土語言標注臺灣地名」計畫的資源,帶領教師掌握各地火車站名、地名的正確臺灣台語發音,以及如何查詢這些語言資料。讓語言不只是「教」,而且以可以「玩」。不論是初次踏上臺灣台語教學之路新手,或是想讓課堂更多元有趣的資深老師,都能藉由此課程,探索語言的節奏感與在地的文化記憶!   * 其他注意事項 * 午餐備有餐盒,為響應環保請自行攜帶環保餐具及水壺,教室備有飲水機,若有素食習慣請於填寫報名表時告知。 如因故無法出席請儘早通知,以利安排學員候補事宜,ACCUPASS報名者可自行於系統退票。如活動前三天內要臨時取消,請聯絡台灣台語路協會(聯絡資訊如下)。 全程參與研習之教師,方核發研習時數。「全國各級學校教師、教學協助人員」請攜帶教職員工證報到,「非學校機構教學者、家長」請攜帶身分證件報到;本活動不開放旁聽、攜伴參加。 如遇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使得活動須延期或取消,將以e-mail另行通知。 活動時將進行拍攝紀錄,其影像為本館教育推廣及成果紀錄使用。 研習營名額有限,請務必確認能全程參與出席,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   活動聯絡人: 台灣台語路協會-周小姐 連絡信箱:papastone1217@gmail.com                    



Placeholder image

偶.多元文化之身 特展

2024/12/31 - 2025/10/19 (剩 3 天)

國立臺灣博物館自日本時代即陸續蒐藏閩南及南洋地區與偶戲相關的文物,在總督府博物館和台灣省立博物館的既有基礎上,累積偶戲館藏約1千餘件。2020年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的林經甫博士,將其多達1萬1千多件遍及全球之偶戲文物捐贈至臺博館,使臺博館偶戲典藏多達1萬5千餘件,躋身當今世界擁有重要亞洲偶戲藏品的博物館之列。 林經甫博士捐贈的偶戲文物包含臺灣、閩南、客家的傳統戲偶,還有緬甸、越南、柬埔寨、印尼、泰國、印度、日本等國家,是亞洲最具完整性的戲偶收藏。同時有多類偶戲之戲台、戲偶、戲服、道具與劇本,亦有諸多相關的繪畫、雕塑與面具等,種類極豐。其中還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民間佚名」藝師之手,承載著各地多元文化中以往較不被關注的重要瑰寶。 本展精選台原捐贈的偶戲文物之精華,以「偶‧多元文化之身」為名,點出:偶之身是因一地文化而塑成,因此其亦可視為文化之身。 內容劃分三大主題:「打開偶戲珍寶箱」、「偶戲千面收萬象」及「觀覽偶戲萬花筒」,突破過往多從地域論偶戲的格套,以更寬廣的視角探討偶戲的文化價值與多元風貌。      



Placeholder image

【SOS:未來戰士出動!】闖關活動

2025/11/01 - 2025/11/01 (剩 16 天)

未來戰士需要你的幫忙!臺博館誠摯邀請大朋友、小朋友,一起成為未來戰士,參與拯救地球的闖關體驗!在任務中,你將解鎖平常的食衣住行用品從哪裡來?地球上的空氣、土地、水資源,以及其他生物正面臨什麼挑戰?跟著導覽員的腳步,深入博物館中完成訓練挑戰,以不同視角認識地球危機,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並從行動中為地球未來注入更多希望!快來加入未來戰士的行列吧!記得戴上專屬的保衛星球工具(手機/平板)哦!   活動對象: 班級場(平日):國小中年級以上學生,以國小學校班級為申請單位 親子場(假日):親子家庭觀眾20名/場,請依實際參與人數報名(如1位家長、1位兒童請報名2個名額),建議國小1年級以上參與 活動地點:南門館紅樓展示館2樓。請於活動前10分鐘於服務台完成購票並報到。 活動費用:活動免費,需購票入館。班級團體超過20人為半票優惠。 報名方式:於臺博官網線上報名。 活動流程:分組及活動介紹(10分鐘)→展場導覽(20分鐘)→互動體驗闖關(30分鐘),共1小時。     活動場次與時間: 1. 113學年度第二學期班級體驗場次(平日): 2025/2/11(二)開學起至6/30(一),每月2場,二上午或四下午。 每場次1小時,可依照班級時間協調。 闖關體驗為分組進行,1組建議4-5人。 本館可提供3台平板,若超過3組請自備平板/手機等互動載具。 星期  日期    區間時段 二  2/11、3/11、4/8、5/6、6/10 上午0930-1200 四  2/27、3/27、4/24、5/15、6/26 下午1400-1600   2. 親子家庭體驗場次(假日): 每月1場,週六下午,每場次一小時。 日期:1/25、2/22、3/29、4/26、5/31、6/28、7/26、8/30、10/12、11/1   活動講師:本館教育推廣助理            



Placeholder image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特展

2025/01/01 - 2025/11/02 (剩 17 天)

建築師修澤蘭1949年進入臺灣鐵路局工作,規劃設計板橋車站等相關建築,在國家建設時期投入全臺各地校園建築規劃,是克服陽明山硫磺地熱建造「中山樓」的建築師,也是打造現代新社區「花園新城」的實業家。她在臺灣各地的建築作品,早已融入公眾記憶。本展除帶領觀眾認識這位建築師的作品外,亦藉此展現臺灣建築發展歷程的不同風貌。



Placeholder image

【來・去車站—探索建築】 創作工作坊X展覽教育活動(持續更新中)

2025/10/25 - 2025/11/02 (剩 17 天)

活動亮點 【身體 × 空間感知】移動時,我們如何感受空間?  實際測量與模擬,探索身體如何影響我們的空間知覺。 【設計 × 使用經驗】什麼是讓人願意停留的車站設計?  從觀察出發,結合功能與創意,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交通空間。 【未來 × 永續想像】下一代的車站會是什麼樣子?  以科技與永續為核心,提出對未來交通空間的創新提案。 【繪本 × 親子互動】孩子們眼中的車站,可以長什麼樣?  透過繪本故事與遊戲活動,引導幼兒探索交通空間的基本概念。 【講座 × 深度閱讀】車站裡的故事,藏著哪些設計與人情? 一起認識車站的空間設計、鐵道工作者的日常,以及旅途中映照出的城市風景與文化記憶。     |三種創作工作坊|(年齡欄位請填寫參加學員之出生年月日) ① 移動與尺度——我們如何感知空間?  ■ 日期|10/25(六)、11/2(日) 14:00-16:00  ■ 地點|廳舍南翼2F多功能教室  ■ 講師|胡貽斐/喜習建築教育  ■ 對象|親子組(6–9歲孩童與家長),採網路報名,每場上限8組。  ■ 費用|活動免費,須購票入館(全票100元,半票50元)。  ■ 核心概念|身體尺度與空間感知  ■ 活動重點| 你知道嗎?我們的身體尺寸,會影響我們對空間的感知方式。 本工作坊透過實際測量,幫助孩子們探索「身體尺度」如何影響我們的空間認知。 ② 設計你的理想交通空間  ■ 日期|11/30(日) 14:00-16:00  ■ 地點|舍南翼2F多功能教室  ■ 講師|謝欣儒/喜習建築教育(11/30)  ■ 對象|8-11歲,(國小三至國小六年級學童),採網路報名,每場上限15名。  ■ 費用|活動免費,須購票入館(全票100元,半票50元)。  ■ 核心概念|空間設計 × 使用者體驗  ■ 活動重點| 車站不只是人來人往的地方,它的設計影響著人們的移動效率、舒適度與安全感。本工作坊帶領學生思考如何設計交通空間,創造更友善的使用體驗。   ③ 未來交通空間的創新設計  ■ 日期|  ■ 地點|鐵道部園區 4號建物  ■ 講師|李怡臻/喜習建築教育  ■ 對象|12歲至17歲,國中及高中學生,採網路報名,每場上限15名。  ■ 費用|活動免費,須購票入館(全票100元,半票50元)。  ■ 核心概念|城市設計 × 永續 × 創新  ■ 活動重點| 隨著科技進步與人口成長,現代車站設計也在進化,未來的車站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本工作坊從解決現代車站面臨的設計難題出發,探索交通空間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提出兼具科技、永續的未來交通空間。   |兩種展覽活動|(年齡欄位,請填寫參加學員之出生年月日) ④ 繪本故事工作坊  ■ 日期|10/25(六) 、11/2(日)10:30-11:15  ■ 地點|廳舍南翼2F多功能教室  ■ 講師|胡貽斐/喜習建築教育(10/25、11/2)  ■ 對象|4–7歲幼兒與家長,採網路報名,每場上限8組。  ■ 費用|活動免費,須購票入館(全票100元,半票50元)。  ■ 核心概念|交通空間初體驗 × 故事感知  ■ 活動重點| 我們選了許多繪本來探索有關車站的故事,每本繪本呈現了車站空間中不同的景象。讓我們一起來觀察車站裡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吧! ⑤ 故事 × 鐵道人 × 旅行:繪本講座  ■ 日期|9/20(六)14:30-16:00  ■ 地點|北翼2F演講廳,採網路報名,上限60名。  ■ 講師|方俊凱 建築師  ■ 對象|一般大眾/成人讀者  ■ 費用|活動免費,須購票入館(全票100元,半票50元;配合2025年古蹟日活動,凡參加本講座之觀眾,皆可於一個月內憑本日票券,至鐵道部園區兌換免票,免費參觀一次)。  ■ 核心概念|繪本閱讀 × 空間敘事  ■ 活動重點| 這場講座將透過繪本的視角,帶大家認識車站空間的基本樣貌與設計邏輯,了解鐵道繪本中常見的故事結構與圖像呈現方式。我們也會聊聊鐵道工作者的角色,看看他們的日常如何被描寫,並從繪本出發,延伸到鐵道旅行中的風景與地方文化,思考這些故事如何幫助我們理解空間與人的連結。          



Placeholder image

另一種現場:修澤蘭 特展

2024/12/03 - 2025/11/02 (剩 17 天)

修澤蘭於1949年進入臺灣鐵路局工作,曾規劃設計舊板橋車站等臺鐵相關建築,與鐵道部有著一定淵源。在國家建設時期投入全臺各地校園規劃與建築,是曾經克服陽明山硫磺地熱建造「中山樓」的建築師,也是在新店山林打造現代新社區「花園新城」的實業家。 展覽以「初到.出道」、「獨樹一格的校園建築」、「大屯火山群中的傳奇建築」、「新店溪畔的理想家園」、「相遇.相惜」、「我與修澤蘭-集體記憶累積的現場」等六大單元,綜覽修澤蘭從求學、1949年到臺灣鐵路局工作設計舊板橋車站,結識具土木結構專長的同僚傅積寬,並成為相互扶持的伴侶,到共同創辦澤群建築師事務所,繼而完成後續各項校園建築,及完成陽明山「中山樓」、新店「花園新城」等代表建築。  



Placeholder image

未來戰士—永續地球環境特展

2024/08/20 - 2025/11/02 (剩 17 天)

藍星人的母星已不適合居住,由菁英組成「未來戰士」,在宇宙中尋找適宜居住的地方。最近,第十編組的未來戰士接收到首批先遣隊員的求援訊號,隨後來到停留在太陽系行星「Sol 3」的探索艦上,發現滿滿的收集品與研究日誌,提醒卻標註著美好的環境正面臨危機。 K博士全力訪查環境情況寫成日誌,也把人類活動類型做成戰略模型,戰士們需要一起找出造成危機的原因,思考改善對策,也接受生活升級訓練,準備滲透行星「Sol 3」解決問題,讓這顆星球維持適合居住的環境,一起加入團隊吧! 本展透過多媒體、標本和模型,將虛擬的故事脈絡與真實的環境議題互相結合,展場內以手持裝置結合互動遊戲及現場展示物件,將複雜的地球環境問題轉化呈現,並即時連動觀眾闖關方案數據紀錄,將大家協作的地球環境改善變化,以多媒體方式呈現於展場出口。 現場還可以欣賞到藝術家楊順發《臺灣水沒》作品,感受藝術家對環境議題的關注。還有以大面積陳設的海洋廢棄物與各類資源回收物,甚至是與快時尚、電器,玩具等人類生活相關的生活物品,邀請觀眾以旁觀者視角俯看人類活動,呼籲觀眾反思並實踐友善使用地球資源的生活方式。     參觀小秘訣㊙️ STEP 1. 領取任務 至展場【支援小隊招募】完成測驗「你是哪種未來戰士?」, 即可用手機/平板掃描 QRCode開始任務! 或使用「未來戰士出任務」學習單一樣可以參與任務哦! (現場可索取學習單或自行列印) STEP 2. 博士日誌編號=危機案例 進入K博士太空艙,從【大氣圈AIR】、【水圈WATER】、【陸地圈LAND】、【生物圈GENE】的博士日誌編號,找尋環境危機發生的原因。 STEP 3. 人類活動=危機發生原因, 一起找尋改善方案! 從【人類活動模型】尋找與危機有關的人類活動及友善環境的改善解方。 STEP 4. 掃描條碼 完成任務!請至【結訓站】掃描條碼,上傳訓練成果! 學習單左下方也有條碼可以掃描哦! ㊙️展場中除了博士日誌,還有延伸小知識SCIENCE NEWS可以閱讀!  



Placeholder image

【古生物大展-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常設展

2025/01/01 - 2025/12/31 (剩 76 天)

地球至今已歷經過至少五次生物大滅絕,每次滅絕事件都導致環境驟變,許多物種在短時間內消失。然而,存活下來的少數生物,卻也發揮生命的韌性,造就現今繁盛而多樣的生命。「古生物大展-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常設展,邀請您透過豐富的化石,探索這段橫跨數十億年的生命演化史詩。



Placeholder image

【臺灣有犀 】特展

2025/06/17 - 2025/12/31 (剩 76 天)

從臺灣最早的犀牛化石文獻紀錄出發,結合臺博館典藏的重要犀牛化石,逐步揭開臺灣古生物研究的成果



Placeholder image

【來.去車站—探索建築】特展

2025/06/03 - 2025/12/31 (剩 76 天)

本展是專為親子策畫的建築展,以互動遊戲、繪本、影片與工作坊等多元方式,解析「車站」的使用機能以及與身體尺度的關係,深入探索車站所蘊含的「建築」知識,與觀眾一同發現建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