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都市綠地生態監測團隊培訓營-2025暑期梯次

2025/08/16 - 2025/08/16 (剩 3 天)

什麼是物候學?——自然界的時光紀錄! 物候學簡單來說就是探究:「生物現在在做什麼?」以及「牠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它關注的是生物現象如何隨著時間變化,特別是受環境因子(如氣候)的影響。您可以把它想像成追蹤一棵樹生命裡的「氣候」,而不僅僅是日常的「天氣」變化。從春天嫩芽初發到秋日葉片轉紅凋落,這些都是重要的物候變遷。 為何選擇都市樹木?——就在我們身邊的影響力! 臺博館的這項長期計畫自2015年開始,並於2018年左右確立了調查方法。而博物館周邊都市綠地中的樹木提供了便捷且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來進行長期調查。 成為都市博物學家,您將觀察什麼? 您將跟我們一起追蹤都市樹木的關鍵生命事件: • 開花與結果:您將記錄花朵綻放與果實成熟的時機,課程中將分享如何判斷時序與評估數量和比例,例如若是碰上複雜的花序(如向日葵或榕樹),我們該如何計算? • 葉片變化:除了常綠的葉片,您還將追蹤新嫩葉的出現、老葉變色(轉黃、紅或褐色),以及最關鍵的,樹冠的遮蔽度——從樹下往上看,樹葉遮蔽天空的比例。這對落葉樹種尤為重要,能揭示其落葉與新生的季節性循環。   •學習使用全球流行的公民科學工具:iNaturalist! 為了讓您的觀察簡單又有效率,我們將使用iNaturalist App,您可以輕鬆地透過照片記錄您的發現,除了App的AI辨識功能能提供物種建議,所有我們輸入的資料終將透過線上同好專業社群共識驗證來確保生態資料的準確性。 https://taiwan.inaturalist.org   為什麼這項調查如此重要?長期累積這些物候數據至關重要! • 理解氣候變遷:正如古代文化運用物候學制定農耕時節(如流傳自黃河流域的二十四節氣),現代專家預測櫻花花期一樣,您的觀察能為我們理解環境變化如何影響都市生態系統提供基礎數據。 • 洞察生態連結:長期數據能揭示關鍵的生態「不匹配」現象,例如鳥類孵化時間與其昆蟲食物來源的變化,進而提供物種族群波動的洞察。 • 形塑博物館特展:您的投入將直接貢獻於基礎研究,並預計在2027年臺博館都市生態特展中展出,將這些都市樹木的無聲故事呈現給更廣大的觀眾!  (許正德/攝影)   這是一個獨特的機會,讓您直接參與並貢獻於我們對周遭環境的理解與改善。我們誠摯歡迎所有對生態有熱情、願意為環境付出的學生及社會大眾加入!一起來成為這個活生生研究計畫的一部分吧! ★★參與者後續需參與2025/8/24~2025/10/30之間每週日上午的二二八和平公園或南門館園區物候調查排班,至少協助6小時(2-3次);完成服勤者贈與博物館文創品與證書一紙。   活動詳細資訊 日期:2025/08/16 星期六 時間:請於上午09:00報到,活動預計於下午3:30結束 地點:集合地點為古生物館(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5號) 目標對象:以高中以上對生物調查有興趣的學生或大眾為主要對象 時間Time 課程項目 Lecture 講者Speaker 備註 Notes 09:00-09:20 報到、確認餐點   請著長褲包鞋、可自備望遠鏡 09:20-10:00 公民科學調查工具iNaturalist操作課程 許正德   10:00-10:30 樹木物候觀察入門課程 謝昀臻   10:30-12:30 公園生態導覽、樹木物候觀察實作(1/2) 謝昀臻、許正德   12:30-13:30 午餐、休息   自備餐具、杯具 13:30-15:30 公園生態導覽、樹木物候觀察實作(2/2) 謝昀臻、許正德   本課程提供華語英語逐步口譯,歡迎邀請國際友人一起參與! 報名請至以下Accupass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8041316212984007610      



Placeholder image

「南門老樟樹的奇蹟」祖父母節三代家庭闖關活動

2025/08/24 - 2025/08/24 (剩 11 天)

「南門老樟樹的奇蹟」祖父母節三代家庭闖關活動   一、故事背景 在日本時代南門館是「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北南門工場」,以樟腦加工為主,在工場內有一個神社名字為「久須乃木神社」,「久須乃木」是日文漢字,即是中文的「樟樹」之意,所以用中文說就是樟樹神社,雖然神社已經不存在了,而居住在南門館久須乃木神社的精靈(老樟奶奶)卻一直在守護著大家。               每當世界開始失去平衡,污染與破壞不斷蔓延時,(老樟奶奶)總是用它的力量製造氧氣,淨化空氣,吸收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但最近(老樟奶奶)變的越來越虛弱,正在漸漸消失中。          請大家一起幫忙召喚出守護精靈的力量,共同一起拯救老樟奶奶與失衡的地球。 今年祖父母節,我們邀請你與家人一起,展開一場奇蹟與想像的家庭任務!   【久須乃木社】 在樟腦產業與南門工場常設展中有這個模型。1933年由專賣局長田端幸三郎倡建、鎮座,為南投神木村久須乃木祠的分社。主祀久須乃木大神,及臺灣神社分靈的「開拓三神」、「北白川宮」。神社主結構木造,基礎RC造,位置在水池東側,小白宮北側,座南朝北。臺博館在進行地下考古挖掘時,挖到一個石燈籠,直到再回頭找過去的歷史資料和照片,才知道這個久須乃木社的確切位置。   二、活動目的 以樟樹為媒介,串聯南門館歷史與記憶 引導三代親子共同參與闖關活動,提升代間情感之交流 透過DIY手作與互動體驗,並深化永續環境關懷意題   活動名稱:「南門老樟樹的奇蹟」祖父母節三代家庭闖關 活動對象:親子家庭(歡迎邀請祖父母共同參加) 人數:1場次共6組家庭參加,一組家庭最少2人最多4人 課程時間:8月24日(祖父母節)上午1030-1200、下午1430-1600,每場次1.5小時 課程地點:臺灣博物館南門館-有物教研室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費用:活動免費,需購買門票,全票20元,半票10元 注意事項:本活動可手作天氣瓶DIY需滿10歲以上才可操作(建議對化學成份過敏及蠶豆症者評估參加)       ●活動簡介 時間 主題 20分鐘 單元一:久須乃木神社-相見歡 35分鐘 單元二:精靈召喚闖關任務-老樟樹與南門工廠 25分鐘 單元三:精靈召喚闖關任務-樟腦運用手作天氣瓶DIY 10分鐘 單元四:關懷地球-奇蹟降臨   活動聯絡人:(02)23822699分機5425 楊小姐                                    



Placeholder image

【地球you & me】恐龍石光跡

2025/07/12 - 2025/08/24 (剩 11 天)

 ■ 主題: 「恐龍石光跡」 秊秊    ►日期:7/12(六)、8/24(日)    ►時間:14:00-15:00 / 15:30-16:30    ►內容:「恐龍石光跡」將帶領小朋友了解巨大的恐龍骨骼是為何來到博物館,再透過齒爪化石觸摸體驗,了解化石形成的奧妙,並且學習如何透過化石證據,推測恐龍滅絕之前的生活點滴。    --------------------------------------------------------------------------------    ■地點:古生物館 鯨豚平台    ■對象與人數: 建議6-12歲學童參加,每場孩童人數20人,歡迎家長一同參與。    ■報名方式:活動免費,當日先至服務台購買門票及登記場次。(活動30分鐘前開放報名)                   ​***課程可能會依授課狀況進行部分調整,若遇特殊狀況臨時更動,本館保有更改或取消場次之權利,敬請包涵***      



Placeholder image

未來戰士「大手牽小手 地球好朋友」親子手作活動

2025/08/27 - 2025/08/27 (剩 14 天)

♻️【大手牽小手 一起救地球】 你是否曾想過,一個舊玩具、一片水果皮,也能翻轉生活、傳遞溫暖呢? 這個夏末秋初,邀請你和孩子一起走進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參加三場充滿創意與意義的永續生活親子工作坊! 從認識玩具回收、整理舊愛新生,到動手製作天然清潔劑、玩轉中秋柚皮藝術,每一場活動都融合了環保教育與實作樂趣,讓孩子在動手中學會惜物與分享,讓家長在陪伴中感受環境與生活的連結。 這不只是親子手作,更是一場跨世代的永續行動: 一起重新定義「舊物」的價值,發掘「日常」的創意, 讓物品與記憶都能延續,讓節慶與教育更有溫度。   笠 玩具轉運站 x 認識玩具回收 ️ 日期|8 月 27 日(三)、9月14日(日)  時間|14:00–15:00、15:00-16:00 戮 對象|親子組(6–12歲孩童1位與家長1位),採網路報名,每場上限10組,備取3組 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 有物教研室(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欄 講師|臺北玩具轉運站講師 ️ 報名|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8080959087370873920 說明|舊玩具的新生命 每一個玩具,都是一段回憶的延續。 你是否曾在家中角落發現塵封已久的玩具?本場活動將帶領親子一同探索玩具回收的意義與流程,從「惜物」出發,學習如何整理、維護、分類二手玩具,讓它們再次回到孩子手中,延續陪伴的力量。 透過全齡共玩與交流互動,我們不只是在處理玩具,而是在打造一個更有同理心與行動力的環境。 誠摯邀請親子家庭一起參與,讓每一個舊玩具,都成為新的開始。    柚香清潔劑+柚皮彩繪 ️ 日期|9 月 28 日(日)  時間|10:00–11:30、14:00–15:30 戮 對象|親子組(4–12歲孩童1位與家長1位),採網路報名,每場上限10組,備取3組 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 有物教研室(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 講師|本館環境教育講師 小花老師 ️ 報名|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8080959087370873920 識說明|變廢為寶的中秋魔法 柚子皮除了戴在頭上,還能做什麼? 今年中秋,我們不吃太多月餅,不只剝柚子──我們還要動手把「剩下的柚子皮」變成超實用的天然清潔劑!你將學習如何用簡單材料製作「柚香酒精」,兼具除臭、清潔與環保功能,讓節慶更添實用價值。 更特別的是,現場還能體驗創意「柚皮彩繪」手作,把原本會被丟棄的果皮變成獨一無二的自然藝術品。 一場結合香氣、藝術與永續的中秋食農體驗,邀請你與孩子一起發現水果的更多可能,過一個有趣、環保又充滿回憶的中秋節!        



Placeholder image

2025《來踅鐵道部》台語夏令營

2025/08/16 - 2025/08/30 (剩 17 天)

     營 隊 介 紹 ✩࿐ 孩子們將化身小小鐵道員,深入認識臺灣的鐵道歷史與交通文化,並參與鐵道手作體驗,增進動手能力與文化認同。過程中,孩子們透過團隊合作解決問題,激發學習興趣和語言自信,活動結束後還可獲得專屬的「結業證書」,讓學習成果更加具體與有成就感。 本營隊課程兼顧語言沉浸與文化探索,適合不同語言背景的學童參與,分為: 部分臺灣台語 梯次: 適合尚在學習階段、對台語理解與表達尚不熟練之學童。課程活動中台語使用比例約為七成,搭配華語引導與隊輔個別輔助。 全臺灣台語 梯次: 全程以台語進行,適合具備一定台語聽說能力之學童參與。    活 動 日 期 ✩࿐ ★ 單日營隊,各梯次內容完全相同,請家長們擇一適合日期報名即可! 部分臺灣台語 梯次 8/1(五)、8/3(日)、8/7(四)、8/17(日) 全臺灣台語 梯次 8/8(五)、8/10(日)、8/16(六)、8/30(六) 活動時間:09:30~16:3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 鐵道部園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GoogleMap 報到地點:鐵道部園區 廳舍大門 參加對象:升小二至升國一學生(優先錄取升三、四年級) 費用:免費,提供午餐 報名方式: 請點我至 ACCUPASS報名 ** 2025/7/13(日)中午12:00 準時開放報名!!   ★ 注 意 事 項 !!  營隊活動不開放家長陪同,報到時間為活動當日 9:30-9:45 於廳舍大門入口報到 (延平北路一段2號)。當日活動於 16:15 結束,請於 16:15~16:30 之間接回孩子。 為響應環保請自行攜帶餐盒、環保餐具及水壺,教室備有飲水機。若有素食習慣請於填寫報名表時告知。 如欲取消活動,三天前請自行上ACCUPASS報名系統退票即可。如三天內要臨時取消,請聯絡執行單位-台灣台語路協會 (聯絡資訊如下)。 如遇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使得活動須延期或取消,將以e-mail或簡訊另行通知。 活動時將進行拍攝/錄影紀錄,其影像為本館教育推廣及成果紀錄使用,報名時請勾選肖像權同意書。   ***************************** 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執行單位 台灣台語路協會-葉小姐 聯絡信箱:hiamkihkih@gmail.com   本活動由 #文化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支持,並配合 #文化部培育台語家庭計畫集點 當天活動結束前,記得掃描現場 QR code,才能成功獲得點數喔!        



Placeholder image

【SOS:未來戰士出動!】闖關活動

2025/08/30 - 2025/08/30 (剩 17 天)

未來戰士需要你的幫忙!臺博館誠摯邀請大朋友、小朋友,一起成為未來戰士,參與拯救地球的闖關體驗!在任務中,你將解鎖平常的食衣住行用品從哪裡來?地球上的空氣、土地、水資源,以及其他生物正面臨什麼挑戰?跟著導覽員的腳步,深入博物館中完成訓練挑戰,以不同視角認識地球危機,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並從行動中為地球未來注入更多希望!快來加入未來戰士的行列吧!記得戴上專屬的保衛星球工具(手機/平板)哦!   隸‍♀️ 活動對象: 班級場(平日):國小中年級以上學生,以國小學校班級為申請單位 親子場(假日):親子家庭觀眾20名/場,請依實際參與人數報名(如1位家長、1位兒童請報名2個名額),建議國小1年級以上參與  活動地點:南門館紅樓展示館2樓。請於活動前10分鐘於服務台完成購票並報到。 隸‍♀️  活動費用:活動免費,需購票入館。班級團體超過20人為半票優惠。  報名方式:於臺博官網線上報名。 隸‍♀️  活動流程:分組及活動介紹(10分鐘)→展場導覽(20分鐘)→互動體驗闖關(30分鐘),共1小時。      活動場次與時間: 1. 113學年度第二學期班級體驗場次(平日): 2025/2/11(二)開學起至6/30(一),每月2場,二上午或四下午。 每場次1小時,可依照班級時間協調。 闖關體驗為分組進行,1組建議4-5人。 本館可提供3台平板,若超過3組請自備平板/手機等互動載具。 星期  日期    區間時段 二  2/11、3/11、4/8、5/6、6/10 上午0930-1200 四  2/27、3/27、4/24、5/15、6/26 下午1400-1600   2. 親子家庭體驗場次(假日): 每月1場,週六下午,每場次一小時。 日期:1/25、2/22、3/29、4/26、5/31、6/28、7/26、8/30   隸‍♀️  活動講師:本館教育推廣助理        



Placeholder image

未來戰士「一起救地球 危機就是轉機」講座

2025/08/16 - 2025/08/31 (剩 18 天)

【一起救地球 危機就是轉機】 你是否曾經在日常生活中選購海鮮時猶豫?是否在街頭巷尾遇見可愛的貓狗而停下腳步?你知道嗎,從餐桌到街角,這些看似平凡的選擇與互動,其實正牽動著海洋永續與城市生態的未來。 本系列講座將從我們每日的飲食選擇談起,帶領大家了解如何透過永續海鮮選擇為海洋保育盡一份心力;接著深入探索海洋中令人震驚的「微塑膠危機」,思考人類活動對海洋生態系統的衝擊。 除了海洋議題,也將目光轉向與我們生活更貼近的城市動物,從浪浪與寵物之間的模糊界線,揭開都市貓狗的雙重身分與照護迷思;最後是希望邀請大眾一同關心臺灣常見的野生動物路殺事件,思考當人類道路與動物棲地相遇時,我們能做出哪些改變。 四場講座,串起餐桌、海洋、生態與人類的關係,讓我們一起用新的視角看待人與動物的共存之道。從理解開始,實踐永續的生活選擇。   永續海鮮消費:從餐桌開始的海洋保育 ️日期|8 月 16 日(六) 時間|14:00–16:00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 (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費用|講座免費,需購票入館(全票:20元|半票:10元) 講師|邵廣昭 教授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 榮譽講座教授 ️報名|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8080959087370873920 說明| 海鮮這麼好吃,卻也可能是造成海洋壓力的來源? 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飲食,竟與海洋的永續息息相關。本場講座將帶大家了解過度捕撈問題、認識永續漁業產品的挑選方式與相關認證標章。 當吃魚成為保育的契機──邀請你一起思考如何用筷子減少海洋碳足跡,以實際行動守護海洋,減輕海洋生態的負擔。    海洋危機:微塑膠的挑戰 ️日期|8 月 31 日(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 (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費用|講座免費,需購票入館(全票:20元|半票:10元) 講師|許瑞峯 副教授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 ️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8080959087370873920 寧說明| 塑膠不見了,卻從未真正消失。 每年有數百萬噸塑膠廢棄物流入海洋,最終轉化為肉眼難見的微塑膠微粒,深藏在海水與生物體內。本場講座將深入探討這些塑膠如何累積、擴散,進而影響從浮游生物到頂級掠食者的生存,也可能改變整體食物鏈與人類健康。 在危機中看見問題,也找出行動的可能。    都市萌寵還是野地獵手?犬貓的雙面身分 ️日期|9 月 6 日(六) 時間|14:00–16:00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 (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費用|講座免費,需購票入館(全票:20元|半票:10元) 講師|顏士清 助理教授|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8080959087370873920 說明| 毛茸茸的毛孩子是經歷一天工作後的慰藉,帶給我們歡樂與動力,我們愛牠,但牠卻可能傷害其他生命? 貓狗是人類親密的動物夥伴,但當牠們離開家園進入街頭或野外,也可能轉變為影響生態環境的獵手。本場講座將帶大家重新審視犬貓在城市與野外的雙重角色,並思考該如何在保護動物福利與維護生態平衡之間,找到更合適的做法。 看見牠們的可愛,也理解牠們的影響,是共處的第一步。   ️ 這條路,動物走不了?—台灣路殺問題大揭密 ️日期|9 月 27 日(六) 時間|14:00–16:00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 (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費用|講座免費,需購票入館(全票:20元|半票:10元) 講師|林德恩 副研究員 /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路殺社)創辦人 ️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8080959087370873920 說明| 人類鋪出的路,是否也為動物保留了生路? 台灣每年都有大量野生動物因道路穿越而喪命的「路殺」事件,已成為生態保育中不可忽視的議題。本講座將介紹路殺的現況與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並分享減少路殺的實際對策,以及公民科學在資料蒐集中的重要角色。 從理解現況開始,一起思考如何讓這條路,不只人能走,動物也能安心前行。              



Placeholder image

【偶.多元文化之身】特展

2025/01/01 - 2025/08/31 (剩 18 天)

本特展精選自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林經甫博士慷慨捐贈的萬餘件偶戲文物,包括戲偶、戲台、道具、劇本與面具等,展現偶戲文物乘載的多元文化,並由此帶領觀眾探索不同文化的相同之處,促進大眾理解與交流。



Placeholder image

偶.多元文化之身 特展

2024/12/31 - 2025/08/31 (剩 18 天)

國立臺灣博物館自日本時代即陸續蒐藏閩南及南洋地區與偶戲相關的文物,在總督府博物館和台灣省立博物館的既有基礎上,累積偶戲館藏約1千餘件。2020年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的林經甫博士,將其多達1萬1千多件遍及全球之偶戲文物捐贈至臺博館,使臺博館偶戲典藏多達1萬5千餘件,躋身當今世界擁有重要亞洲偶戲藏品的博物館之列。 林經甫博士捐贈的偶戲文物包含臺灣、閩南、客家的傳統戲偶,還有緬甸、越南、柬埔寨、印尼、泰國、印度、日本等國家,是亞洲最具完整性的戲偶收藏。同時有多類偶戲之戲台、戲偶、戲服、道具與劇本,亦有諸多相關的繪畫、雕塑與面具等,種類極豐。其中還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民間佚名」藝師之手,承載著各地多元文化中以往較不被關注的重要瑰寶。 本展精選台原捐贈的偶戲文物之精華,以「偶‧多元文化之身」為名,點出:偶之身是因一地文化而塑成,因此其亦可視為文化之身。 內容劃分三大主題:「打開偶戲珍寶箱」、「偶戲千面收萬象」及「觀覽偶戲萬花筒」,突破過往多從地域論偶戲的格套,以更寬廣的視角探討偶戲的文化價值與多元風貌。      



Placeholder image

【來・去車站—探索建築】 創作工作坊X展覽教育活動(持續更新中)

2025/08/16 - 2025/09/14 (剩 32 天)

活動亮點 【身體 × 空間感知】移動時,我們如何感受空間?  實際測量與模擬,探索身體如何影響我們的空間知覺。 【設計 × 使用經驗】什麼是讓人願意停留的車站設計?  從觀察出發,結合功能與創意,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交通空間。 【未來 × 永續想像】下一代的車站會是什麼樣子?  以科技與永續為核心,提出對未來交通空間的創新提案。 【繪本 × 親子互動】孩子們眼中的車站,可以長什麼樣?  透過繪本故事與遊戲活動,引導幼兒探索交通空間的基本概念。 【講座 × 深度閱讀】車站裡的故事,藏著哪些設計與人情? 一起認識車站的空間設計、鐵道工作者的日常,以及旅途中映照出的城市風景與文化記憶。     |三種創作工作坊|(年齡欄位請填寫參加學員之出生年月日) ① 移動與尺度——我們如何感知空間?  ■ 日期|8/24(日)、9/14(日) 10:00-12:00  ■ 地點|鐵道部園區 4號建物  ■ 講師|謝欣儒/喜習建築教育  ■ 對象|親子組(6–9歲孩童與家長),採網路報名,每場上限8組,備取4組。  ■ 費用|活動免費,須購票入館(全票100元,半票50元)。  ■ 核心概念|身體尺度與空間感知  ■ 活動重點| 你知道嗎?我們的身體尺寸,會影響我們對空間的感知方式。 本工作坊透過實際測量,幫助孩子們探索「身體尺度」如何影響我們的空間認知。 ② 設計你的理想交通空間  ■ 日期|8/24(日) 、9/7(日)、9/14(日) 14:00-16:00;8/10(日) 、8/31(日)10:00-12:00  ■ 地點|鐵道部園區 4號建物  ■ 講師|謝欣儒/喜習建築教育  ■ 對象|8-11歲,(國小三至國小六年級學童),採網路報名,每場上限15名。  ■ 費用|活動免費,須購票入館(全票100元,半票50元)。  ■ 核心概念|空間設計 × 使用者體驗  ■ 活動重點| 車站不只是人來人往的地方,它的設計影響著人們的移動效率、舒適度與安全感。本工作坊帶領學生思考如何設計交通空間,創造更友善的使用體驗。   ③ 未來交通空間的創新設計  ■ 日期|8/16(六)13:30-16:30  ■ 地點|鐵道部園區 4號建物  ■ 講師|李怡臻/喜習建築教育  ■ 對象|12歲至17歲,國中及高中學生,採網路報名,每場上限15名。  ■ 費用|活動免費,須購票入館(全票100元,半票50元)。  ■ 核心概念|城市設計 × 永續 × 創新  ■ 活動重點| 隨著科技進步與人口成長,現代車站設計也在進化,未來的車站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本工作坊從解決現代車站面臨的設計難題出發,探索交通空間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提出兼具科技、永續的未來交通空間。   |兩種展覽活動|(年齡欄位,請填寫參加學員之出生年月日) ④ 繪本故事工作坊  ■ 日期|8/16(六)、9/7(日) 10:30-11:15  ■ 地點|鐵道部園區食堂 4號建物  ■ 講師|謝欣儒/喜習建築教育(6/22、7/12)、李怡臻/喜習建築教育(7/27)  ■ 對象|4–7歲幼兒與家長,採網路報名,每場上限8組,備取4組。  ■ 費用|活動免費,須購票入館(全票100元,半票50元)。  ■ 核心概念|交通空間初體驗 × 故事感知  ■ 活動重點| 我們選了許多繪本來探索有關車站的故事,每本繪本呈現了車站空間中不同的景象。讓我們一起來觀察車站裡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吧!   ⑤ 故事 × 鐵道人 × 旅行:繪本講座  ■ 日期|9/20(六)14:30-16:00  ■ 地點|演講廳(9/20),採網路報名,上限60名。  ■ 講師|方俊凱 建築師  ■ 對象|一般大眾/成人讀者  ■ 費用|活動免費,須購票入館(全票100元,半票50元)。  ■ 核心概念|繪本閱讀 × 空間敘事  ■ 活動重點| 這場講座將透過繪本的視角,帶大家認識車站空間的基本樣貌與設計邏輯,了解鐵道繪本中常見的故事結構與圖像呈現方式。我們也會聊聊鐵道工作者的角色,看看他們的日常如何被描寫,並從繪本出發,延伸到鐵道旅行中的風景與地方文化,思考這些故事如何幫助我們理解空間與人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