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波小行星日前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正式通過並公告,直徑約2.2公里,繞行太陽一圈4.63年(軌道週期),預估今年6月中旬最接近地球。這項突破,不僅將陳澄波的名字帶上了宇宙,也讓更多人認識他對臺灣藝術與文化的深遠影響。 小行星從發現到國際命名確認往往需時數年,陳澄波小行星於2007年8月6日由中央大鹿林天文台林啟生及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葉泉志共同發現,隨後由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葉永烜提議命名為「陳澄波(Chenchengpo)」,最終於今年1月獲得正式命名和永久編號「661666」。 陳澄波是臺灣美術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也是第1位作品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的臺灣畫家,先後成立「赤島社」、「台陽美術協會」等重要美術團體,對臺灣藝術文化的推動貢獻卓著。國立中央大學特將小行星命名為陳澄波,以表彰其藝術成就與精神風範。 臺博館鐵道部園區即日起至5月11日展出「陳澄波小行星微型展」。憑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四館聯票門票於「走揣・咱的所在」展期內之票根及臺博館有效會員卡,於8月31日前至臺南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觀看「寫生的故事:張捷、陳澄波與其時代風景特展」可享免票入館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