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建館70週年,本館推出「老派浪漫:館藏圖像創意應用特展」,以典藏圖像的再生轉譯為核心,回顧文創發展歷程並展望未來可能。展覽以「跨域共創」、「品牌授權」、「價值永續」為理念,呈現文化資產如何在當代創意中重返生活,展現傳統與現代的浪漫融合。 展覽以六大主題展區鋪陳,透過典藏圖像的多元應用案例,從品牌設計、生活商品到跨域合作,從當代創作回望典藏源頭,勾勒出完整的敘事脈絡。本展不僅致敬典藏作品,更期待開啟文化創新與價值永續的未來想像。
老派浪漫:館藏圖像創意應用特展
2025/09/23 - 2025/11/09 (剩 24 天)
為迎接建館70週年,本館推出「老派浪漫:館藏圖像創意應用特展」,以典藏圖像的再生轉譯為核心,回顧文創發展歷程並展望未來可能。展覽以「跨域共創」、「品牌授權」、「價值永續」為理念,呈現文化資產如何在當代創意中重返生活,展現傳統與現代的浪漫融合。 展覽以六大主題展區鋪陳,透過典藏圖像的多元應用案例,從品牌設計、生活商品到跨域合作,從當代創作回望典藏源頭,勾勒出完整的敘事脈絡。本展不僅致敬典藏作品,更期待開啟文化創新與價值永續的未來想像。
文物默默.歷史MURMUR—典藏臺灣美術作品修護展
2025/09/25 - 2025/11/09 (剩 24 天)
文物不語,卻能娓娓訴說歷史;藝術美感之外,文物還承載了什麼? 「文物默默.歷史MURMUR—典藏臺灣美術作品修護展」,是史博館近年執行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之精選成果。透過對典藏臺灣美術文物的研究、維護、展示與近用推廣,讓更多觀眾與多重世代認識與欣賞,這些屬於全民的珍貴資產與文化載體,發揮美學教育、傳承歷史、重建藝術史脈絡、以及共享文化記憶。 展覽分為三個子題:「藝術史拼圖」、「保存與科學之鑰」與「修護師的處方箋」,提供不同的角度觀看美術文物作品。每一件文物都擁有走過一段歷史長河的珍貴記憶,透過修護紀錄影片、互動裝置、畫作解構模型展示等,觀眾得以深入從中了解文物歷史與相關保存修護知識,並聆賞每一件文物默默的故事與美感。
「非.常文物:你可能不知道的史博典藏」特展
2025/09/23 - 2025/11/09 (剩 24 天)
國立歷史博物館(簡稱「史博館」)在70週年之際,舉辦「非.常文物:你可能不知道的史博典藏」特展,以非尋常、非常見的典藏文物為發想,從「人與物的連結」出發,將展覽分為三大主題:「人與物的交會」簡述創館歷程,並揭示物件中的人際情感和交流;「回憶與紀錄的定格」展出歷史事件及人生重要時刻的物件,呈現群體到個人的人性意念與記憶;「真實與想像的建構」則聚焦於名人形象及傳說角色,探討物件所承載的象徵與想像。 此外,在本次展覽中,亦嘗試導入文化部《文化產業淨零指引─博物館》的理念,以「淨零排放(Net Zero)」為核心思維,逐步實踐永續精神。期待觀眾透過這些承載豐富故事的文物,重新認識史博館及藏品,同時凝視自身與歷史的深刻聯繫。
【展覽預告】老派浪漫:館藏圖像創意應用特展
2025/09/23 - 2025/11/09 (剩 24 天)
為迎接建館70週年,本館推出「老派浪漫:館藏圖像創意應用特展」,以典藏圖像的再生轉譯為核心,回顧文創發展歷程並展望未來可能。展覽以「跨域共創」、「品牌授權」、「價值永續」為理念,呈現文化資產如何在當代創意中重返生活,展現傳統與現代的浪漫融合。 展覽以六大主題展區鋪陳,透過典藏圖像的多元應用案例,從品牌設計、生活商品到跨域合作,從當代創作回望典藏源頭,勾勒出完整的敘事脈絡。本展不僅致敬典藏作品,更期待開啟文化創新與價值永續的未來想像。 ► 展覽日期:2025.9.23-2025.11.9 ► 展覽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2樓201及202展廳(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 (每週一公休,逢國定假日或活動則另行公告)
文物默默.歷史MURMUR—典藏臺灣美術作品修護展
2025/09/25 - 2025/11/09 (剩 24 天)
文物不語,卻能娓娓訴說歷史;藝術美感之外,文物還承載了什麼? 「文物默默.歷史MURMUR—典藏臺灣美術作品修護展」,是史博館近年執行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之精選成果。透過對典藏臺灣美術文物的研究、維護、展示與近用推廣,讓更多觀眾與多重世代認識與欣賞,這些屬於全民的珍貴資產與文化載體,發揮美學教育、傳承歷史、重建藝術史脈絡、以及共享文化記憶。 展覽分為三個子題:「藝術史拼圖」、「保存與科學之鑰」與「修護師的處方箋」,提供不同的角度觀看美術文物作品。每一件文物都擁有走過一段歷史長河的珍貴記憶,透過修護紀錄影片、互動裝置、畫作解構模型展示等,觀眾得以深入從中了解文物歷史與相關保存修護知識,並聆賞每一件文物默默的故事與美感。 ► 地點:本館 2樓 203展廳 ► 日期:2025年9月25日(四)至11月9日(日) ► 時間:每週二至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週一公休,逢國定假日或活動則另行公告)
【展覽預告】「非.常文物:你可能不知道的史博典藏」特展
2025/09/23 - 2025/11/09 (剩 24 天)
國立歷史博物館(簡稱「史博館」)在70週年之際,舉辦「非.常文物:你可能不知道的史博典藏」特展,以非尋常、非常見的典藏文物為發想,從「人與物的連結」出發,將展覽分為三大主題:「人與物的交會」簡述創館歷程,並揭示物件中的人際情感和交流;「回憶與紀錄的定格」展出歷史事件及人生重要時刻的物件,呈現群體到個人的人性意念與記憶;「真實與想像的建構」則聚焦於名人形象及傳說角色,探討物件所承載的象徵與想像。 此外,在本次展覽中,亦嘗試導入文化部《文化產業淨零指引─博物館》的理念,以「淨零排放(Net Zero)」為核心思維,逐步實踐永續精神。期待觀眾透過這些承載豐富故事的文物,重新認識史博館及藏品,同時凝視自身與歷史的深刻聯繫。 ► 展覽名稱:「非.常文物:你可能不知道的史博典藏」 ► 展覽日期:2025年9月23日至2025年11月9日 ► 展覽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1樓展廳(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逢國定假日或活動則另行公告) ► 指導單位:文化部 ► 主辦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
歷史神展開-松山奉天宮X國立歷史博物館
2025/07/04 - 2025/11/16 (剩 31 天)
位處南海學園的國立歷史博物館,是政府遷臺後成立的第一個公立博物館,今年迎接70年館慶,涓滴形成的豐富文物收藏,不僅守護大家的珍貴記憶,更繹動藝術文化的精湛內涵及獨特價值。史博館長期與鄰近在地關係緊密,梳理城南歷史的更替、地景的轉變、以及人們時光的流轉,形塑在地文化與史博經典藏品之間的交會與連結,邀請你探索歷史文物的氣韻魅力,悠遊於古今皆宜的生活美學。 展期 | 2025.7.4-11.16 時間 | 每週二至日10:00-16:00 地點 | 松山奉天宮天公藝廊 (北市福德街221巷12號B2) 門票|免費參觀
【展覽預告】 融景.造境—沉浸體驗展
2025/10/17 - 2026/03/08 (剩 143 天)
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出《融景.造境—沉浸體驗展》,從館藏重要古物馬白水《太魯閣之美》出發,邀請觀眾展開結合記憶、光影與創造的感官旅程。隨春風、夏雨、秋葉、冬雪,漫步於日光與月色交織的畫境之中,感受臺灣山水的詩意意象與嶄新呈現。 展覽運用沉浸式投影、3D建模與生成式AI等新媒體技術,將馬白水筆下的太魯閣,從靜止畫作轉化為可走入、可感知、亦可參與創作的共享空間。觀眾不僅是融景的見證者,更是造境的共同參與者。 無論是探索自然與藝術交會的創境,或是體驗傳統與科技交融的場域,這場展覽將為走入畫境的旅人,留下屬於自身的獨特感受與足跡。 • 展覽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5樓501展廳(100 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 • 展覽日期:2025/10/17(五) – 2026/03/08(日) • 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日10:00 - 18:00(每週一休館,逢國定例假日照常開放,翌日無休。農曆除夕、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休館。)
【展覽預告】綻放 維也納美景宮百年花繪名作展 — 從瓦爾德米勒到克林姆
2025/12/05 - 2026/03/22 (剩 157 天)
國立歷史博物館迎接建館70週年,本次展覽特別與奧地利維也納美景宮(Belvedere, Wien)攜手合作,呈現18至20世紀歐洲花卉藝術的繽紛風貌。首度來臺的《綻放 維也納美景宮百年花繪名作展 — 從瓦爾德米勒到克林姆》,國際級的藝術盛宴於12月在臺北盛大綻放!展覽集結維也納美景宮館藏60幅花卉藝術巨作,其中包含克林姆真跡,以及多件首次在臺亮相的重量級珍藏,一次近距離感受歐洲藝術百年的極致之美。 維也納美景宮是奧地利最具代表性的國家級美術館,館藏跨越800年,擁有克林姆、席勒、莫塞爾等大師經典,享譽全球。本次展覽不僅是美景宮國寶級原作首度來臺,更特別打造身歷其境的「克林姆花園」沉浸式藝術空間,邀請觀眾親身走入19世紀大師筆下的絢麗花園。 展覽橫跨200年間的歐洲藝術時期,從巴洛克的繁麗、浪漫主義的抒情、美好年代的華麗,到印象派的光影流轉、維也納分離派的革新,最終邁向現代主義的探索。觀眾將一次看盡百年維也納花卉藝術的繁花盛景,親身體驗歐洲藝術細膩與絢麗的真實面貌,在這場臺灣難得一遇的展覽裡,觀眾彷彿步入維也納花園,親歷跨世紀、令人屏息的繁花與藝術。 花卉的獨特迷人之處,在於它不像稻米能果腹、也不像樹木能建屋,而是以純粹的美感,讓人心生喜悅。正因花開短暫、脆弱易逝,藝術家才更加渴望用畫筆將那份瞬間的美永遠留下。歐洲的花卉繪畫從羅馬壁畫、荷蘭靜物一路傳承,18世紀來到維也納,發展出獨特的風貌。當時,維也納的瓷器工坊專門培養花卉畫師,美術學院更開設花卉課程;加上啟蒙時代興起的植物學研究,讓花卉不只是美麗的題材,更有了文化與科學的意義。 十九世紀,畢德麥亞時期的瓦爾德米勒,把花卉靜物推向精緻寫實的高峰;而在新藝術與維也納分離派時期,克林姆則以繁花與裝飾語彙,為花卉開啟現代藝術的新篇章。 邀請觀眾一路走過18世紀到20世紀初,親眼見證花卉如何在藝術、科學與生活之間,綻放出跨世紀的光彩,感受歐洲藝術中最燦爛的百年篇章。 展覽期間 | 2025.12.05(五) – 2026.03.22(日) 開放時間 | 每週一至週日 10:00 至18:00 (17:30 展覽現場停止售票及入場 ) 除夕及大年初一休館,其餘必要之停止開放另行公告,並以活動官網及現場公告為主。 展覽地點 | 國立歷史博物館 1、2樓展廳 主辦單位 | 維也納美景宮(Belvedere, Wien)、國立歷史博物館、時藝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媒體合作 | VOGUE
在這裡,與大家相遇—國立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2024/02/21 - 2027/02/21 (剩 493 天)
國立歷史博物館在2018年中啟動百年建築修復及再利用工程,至2024年初始告竣工;此乃1955年建館以來,首次大規模的館舍全面改造及常設展更新,完成史博館新風貌與開展新時代。 開館常設展計精選典藏文物110件,呈現史博與臺灣社會70年來共同經歷的社會文化變遷,成就「一座貢獻給理解臺灣近現代社會文化發展史的博物館」。 本展透過「傳承」、「聚合」、「鑑古知來」等主題概念規劃,呈顯生活中遷動的歷史,以傳承和流變訴說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書畫藝術「大家」與臺灣你我「大家」的典藏故事,邀請民眾參與共同書寫未來;也期許「寶島長春」永續共榮,以「大家」為凝聚力量,引領你我攜手邁向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