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陳詠中個人創作油畫展」、「吳宗彥雕塑創作展」於立法院展出

2024/08/29 - 2024/10/30 (剩 39 天)

  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協助策劃下,立法院定於今(113)年8月29日至10月30日,分別於文化走廊及國會藝廊展出「陳詠中個人創作油畫展」、「吳宗彥雕塑創作展」。   陳詠中時常關注人們不經意的生活角落,總能發現時間在畫面上留下的痕跡。媒材過往選擇以水彩色料在承載的紙張上渲染擴張、噴濺刮擦,除了是心境的書寫,同時也是時間的紀錄。此次展覽以油畫形塑山石、植物的紋理及意涵,以不同色系去表達其受到日照的變化,亦是從關照自身心境到觀察外界事物的開始。   吳宗彥擅長以自然環境、人與環境的互相影響為概念,觀察整體環境下的反思。以自然材料,土、木、石作為創作媒材,傳達自然環境資源的消逝,亦運用多樣媒材的特性與不同技法的結合,創造出多變的樣貌,透過作品傳達、思考我們與自然的關係。此外,製作實用工藝創作,傳達「藝術是從人出發」的理念,期望透過雙手實踐,將創作帶回生活,傳遞從自然當中體會的感受。 立法院國會藝廊、文化走廊展覽 2024.8.29-2024.10.30 本展覽位於立法院辦公區不對外開放      



Placeholder image

「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特展

2024/09/13 - 2024/12/08 (剩 78 天)

十九世紀中葉的巴黎在諸多條件的匯聚下,成為世界藝術之都,「留法」遂成為許多亞洲藝術家嚮往的藝術之旅。常玉在1921年隨著「勤工儉學」的浪潮抵達巴黎,躋身於第一代留法藝術家,也趕赴了1900年至1960年間因世界各地藝術家群聚而形成的「巴黎學派」盛會。日本藝術家藤田嗣治是此學派中最負盛名的亞洲藝術家,經常被與常玉相提並論。1930年左右,日治時期的四位前輩藝術家陳清汾、顏水龍、劉啟祥與楊三郎,也在不同的境遇下先留日再輾轉赴法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並稱「留法三劍客」的第三代留法藝術家吳冠中、趙無極與朱德群成功融入戰後法國藝壇,且都與常玉交好。與常玉幾乎同時抵達法國的潘玉良,以及躋身第二代留法藝術家的袁樞真,是留法藝術家中難得的女性。最後,常玉的同鄉席德進在1963年赴法遊歷,並在1966年返臺時與常玉機場一別,卻從此天人永隔。常玉的一生貫穿了三個世代的人與故事。       這些藝術家的經歷與作品,不只見證了大時代下藝術家的流動與遷徙,更見證了亞洲藝術教育的「西化」,以及藝術家們面對文化衝擊時採取的抉擇與策略。巴黎則因為吸納了許多留法藝術家帶來的養分,開啟了「巴黎學派」的傳奇。       國立歷史博物館自1968年獲得教育部撥交常玉油畫42件以來,透過陸續的撥交與購藏,目前共擁有52件常玉作品。自1978年至2017年,史博館已舉辦了六次常玉作品展。隨著重新開館,本次展覽將聚焦於20世紀初、中期臺灣、日本、中國藝壇與法國畫壇的交會脈絡,希望透過常玉及其他旅法藝術家的作品展出,開啟對常玉及臺灣現代藝術研究的新階段,並引領觀眾深入理解並欣賞這段歷史所帶來的藝術交流與創新。      



Placeholder image

在這裡,與大家相遇—國立歷史博物館常設展

2024/02/21 - 2027/02/21 (剩 883 天)

國立歷史博物館在2018年中啟動百年建築修復及再利用工程,至2024年初始告竣工;此乃1955年建館以來,首次大規模的館舍全面改造及常設展更新,完成史博館新風貌與開展新時代。 開館常設展計精選典藏文物110件,呈現史博與臺灣社會70年來共同經歷的社會文化變遷,成就「一座貢獻給理解臺灣近現代社會文化發展史的博物館」。 本展透過「傳承」、「聚合」、「鑑古知來」等主題概念規劃,呈顯生活中遷動的歷史,以傳承和流變訴說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書畫藝術「大家」與臺灣你我「大家」的典藏故事,邀請民眾參與共同書寫未來;也期許「寶島長春」永續共榮,以「大家」為凝聚力量,引領你我攜手邁向新時代。



Placeholder image

松山機場文化櫥窗《NMH紋樣創意設計展》

2020/06/02 - 2029/06/03 (剩 1716 天)

為持續拓展館藏圖像授權機制系統化,並配合文化部推動文化機構圖像資產活化及國際化之政策,本館積極應用數位典藏與數位文創效益與影響力,從館藏圖像為基礎,開發出新型態的紋樣,以創新應用紋樣設計為概念,運用館藏之經典紋飾、萃取元素進行轉化設計,輔以國際通用紋樣設計規範,創造出史博館獨家的「紋樣」授權圖像。 本展規劃展出本年度新開發之館藏紋樣,在國際機場之藝文展廳辦理展覽,透過創新應用設計,並輔以文字詮釋,期能有效推廣本館豐富數位之紋樣圖像,促進更多入出境之國際人士了解館藏精品,及其紋樣應用設計之運用,建立授權品牌形象,並進一步爭取與國際各大授權業者與藝術文教機構合作交流,俾加強提升本館數位文創應用之具體實踐與國家形象之文化底蘊。 史博館數位文創加值網(另開新視窗):https://cm1955.nmh.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