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子書畫協會是一個位於臺中市市潭子區的社會團體,主要推廣書法和繪畫藝術。 本次展出會員作品包含彩墨、油畫、書法、纏繞畫、陶刻等,表現藝術的深邃之美,希望培養大眾對藝術的興趣,打造一個充滿藝術靈感與創造力的環境。
書畫寄情-114年度臺中市潭子書畫協會會員聯展
2025/11/13 - 2025/12/07 (剩 28 天)
潭子書畫協會是一個位於臺中市市潭子區的社會團體,主要推廣書法和繪畫藝術。 本次展出會員作品包含彩墨、油畫、書法、纏繞畫、陶刻等,表現藝術的深邃之美,希望培養大眾對藝術的興趣,打造一個充滿藝術靈感與創造力的環境。
快樂寫生繪畫展
2025/10/25 - 2025/12/07 (剩 28 天)
提起大甲,在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呢? 是香火鼎盛的鎮瀾宮前,紅燈籠高掛、人聲鼎沸的街景;是騎樓下飄出陣陣糕餅香氣、伴隨老匠人手藝傳承的糕餅老店;是黃昏時分,巷弄間傳來鄰里寒暄的溫暖語氣。這座小鎮不僅承載著歷史的深厚底蘊,也映照出台灣庶民生活的溫暖樣貌,始終以它獨有的節奏與風貌,悄悄感動著每一位造訪者的心。 本次特展集結多位參與「快樂寫生日」活動的青壯年畫家,多達20位來自全台各地的藝術好手,其中也特別邀請國寶級水彩大師孫少英老師共同展出,以「彩繪城鄉.大甲風華」為主題,在裕珍馨大甲三寶文化館共同為這座小鎮書寫藝術的新篇章,展現跨世代藝術對話的精采火花。 畫家們以油畫、水彩、粉彩等多元媒材,從不同的視角出發,走訪裕珍馨光明旗艦店、鎮瀾宮、日南車站、舊城街景與在地角落,捕捉大甲日常中最動人的瞬間。他們不僅描繪眼前的風景,更透過畫筆傳遞那份屬於大甲的溫度與靈魂──是信仰的堅定、是歲月的痕跡、是人與人之間的樸實情感。 快樂寫生畫展──是一場關於大甲記憶與土地的深情告白。邀您一同透過畫家的雙眼與心靈,看見大甲、想起大甲、重新感受那份令人懷念的小鎮情懷。
臺中市中華書畫協會第55屆會員聯展
2025/11/15 - 2025/12/07 (剩 28 天)
創立於民國60年的臺中市中華書畫協會,長年致力於國際藝文交流,曾與日、韓、中等國合辦巡迴展。現任理事長劉家鑫率領藝術顧問與專業會員,展出書法、水墨、油畫、雕塑等多元創作,作品風格細膩多變,展現豐富文化底蘊,邀您共賞一場視覺與心靈的藝術饗宴。
植敘—排灣月桃的生命敘事
2025/10/18 - 2025/12/07 (剩 28 天)
在排灣族部落裡,月桃(ngat)不只是植物—— 它曾是搖籃、提籃、草蓆,是日常生活的呼吸與記憶。 「植敘—排灣月桃的生命敘事」特展, 邀請你走進葉脈之間,聽見月桃細語的故事。 由 桃布里文化創作空間 月桃工藝師潘雅莉老師,攜手地方文化團隊與學員,以雙手重新編織出屬於部落的未來。 展覽期間:10月18日-12月7日 展覽地點:臺中市原住民族文化館
不要告別-三毛與我的臺灣印記
2025/11/13 - 2025/12/07 (剩 28 天)
黃意會,1954年出生於新加坡,1979年畢業于新加坡南洋大學並獲理學院榮譽學位,他自學繪畫,精通油畫、山水畫、雕塑等,是一名傳奇的畫家。其作品風格受藝術大師馬克·夏卡爾(Marc Chagall) 的影響,遊離於印象派、立體派、抽象表現主義等多流派間,作品形式包括油畫、蠟染畫、水墨畫、膠彩畫、丙烯畫、紙板刻畫、數位攝影等,他的畫作不用傳統的單一視角來揮灑,讓藝術境界無逺弗屆,還帶著獨特的藝術理念,跨出窠臼常規的框架。 黃意會從生活中的高度去看待已知的世界,而豐富的景物觀,都化身為他創意的基底素材。 他的作品也是他的自傳,抽象風景中運用流動的線條、鮮豔或柔和的色彩,誇張的形態來表達大自然的生機與和諧。融合幾何圖形或隨機筆觸,使樹葉、花瓣和枝幹呈現夢幻或超現實的效果,帶有動感與詩意。他的畫作由全球各國家美術館均收藏。
履痕深烙:席德進早期的生命和藝術軌跡, 1943-1966
2025/08/23 - 2025/12/07 (剩 28 天)
履痕深烙:席德進早期的生命和藝術軌跡, 1943-1966 主辦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協辦單位 | 財團法人席德進基金會 策 展 人 | 楊永源 展出期間 | 2025. 08. 23 — 2025. 12. 07 展出地點 | 101展覽室 --------------------------------------------------------------------------------------------------------- 展覽介紹 1943年席德進入學杭州的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原「國立杭州藝專」),1948年畢業,同年夏末八月,席德進隻身自杭州轉上海來到臺灣,開啟了顛沛流離的前十年,生活漂泊不安,內心卻堅定的在藝術道途上前進。他這種在不安與堅定中找尋平衡的特質,一方面是來自對藝專生活的懷念,和對老師林風眠教導的反芻,另一方面是對中華文化及民間傳統美感形式的追尋,終生未曾或忘。 來台初期他落腳在嘉義中學擔任美術教員,課餘時間足跡遍布嘉義近郊和南臺灣城鄉風景,體驗到南臺灣風景中的光與色,建立了在自然中找題材寫生的作畫習慣,終生受其影響;他勤練藝專時期習得的人物畫技巧,保留肖像畫的手感在台北大展身手。 1952年初離開嘉義中學北上,席德進以畫插畫和廣告畫謀生,但心中卻不斷浮現回歸純藝術創作的呼喚。他走遍台北近郊畫風景畫,並投身市井去捕捉臺灣常民生活,到廟宇認識民間信仰。席德進也延續他在嘉義時期畫人物畫和肖像畫的興趣,從畫冊學習二十世紀初期塞尚、盧奧、馬諦斯、畢卡索等藝術家的風格,建立了油畫材質和肌理的表現技巧,形成辨識度極高的繪畫風格。 1955年至1960年代初期,他的水彩風景畫和肖像畫銷售甚佳,已可依靠售畫過職業藝術家生活。然而1950年代後半,臺灣掀起的現代繪畫運動浪潮,對席德進而言,畫風與題材的變與不變形成了考驗。1957年完成作品〈閑坐〉在全國美展中展出後,他寫下「這幅畫比較特別,也可說是油畫中具象風景的最後出現,以後我走向了抽象幻想風。」他原先以繪製肖像畫知遇於臺北的歐美外交人士和眷屬圈子,這個抽象風的轉變,也幫助他打開了1962年受美國國務院之邀赴美體驗現代藝術的機會大門,並由美國延伸到歐洲,客居巴黎三年。 1962年席德進赴美前回覆邀請單位的作業安排時,表示他想參觀的首要對象為抽象畫家弗朗茨•克萊恩(Franz Kline)的藝術、華盛頓、紐約以及舊金山的畫廊和美術館。旅美期間他習慣水彩寫生之外,還創作了一系列抽象畫。不過他在美國時也發覺,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的浪潮,已被普普藝術和其他新興流派所取代。他順應潮流在美國開始普普藝術創作,並延續到1963年起在法國時,大量沿用中國民間宗教圖騰,和加入民間藝術的圖像於他的普普風創作。席德進的普普作品裡使用的民間生活元素,可說是「經過符號化」,這也使得他的普普藝術創作具有強烈的個人辨識度。 席德進的抽象繪畫和普普風創作,持續到他遊歷歐洲返台之後最初的幾年間,然而中華文化的美感精神,和臺灣鄉土題材裡的老屋建築和平凡人物,佔據了他後半生的創作,這已是另一個面向的席德進了。 「履痕深烙:席德進早期的生命和藝術軌跡, 1943-1966」主題書展 呼應本次「履痕深烙:席德進早期的生命和藝術軌跡, 1943-1966」,感謝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與國美館合作,於國資圖五樓「賢雲星空書房」同步推出藝術家席德進相關書展專區。歡迎前往國資圖進一步參觀。 書展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總館五樓 賢雲星空書房(臺中市南區五權南路100號) 書展連結網址:https://ipac.nlpi.edu.tw/exhibitionDetail/276 展期:2025/8/24(週日)至2025/12/7(週日) 國資圖五樓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六:上午9時至下午8時30分;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4時30分;每週一及國定假日為休館日。
銀髮生活達人十周年成果特展《歡迎光齡.拾光年輪》 -年齡不是人生的界線,而是生命智慧的刻痕
2025/12/05 - 2025/12/09 (剩 30 天)
你對「老」的印象是什麼呢? 你覺得年齡是定義「老」的唯一標準嗎? 變老是人生無可避免的過程,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身體逐漸老化的同時,依然肯定自我、活出價值。 「銀髮生活達人」是展現長者活躍老化與自我實現的計畫,以「生命韌力、以老助人、技藝傳承」精神,十年來足跡遍及台中市各校園、社福機構、圖書館、博物館、公益市集、國際交流場域,今年十周年以「歡迎光齡.拾光年輪」為主題,展覽除回顧歷程,更傳遞達人們堅韌、助人與分享的精神,展現年齡不設限的精彩人生。
綻彩~太平鐵工藝術巡迴展
2025/11/07 - 2025/12/10 (剩 31 天)
展覽挑選許多充滿生命力及美感的鐵雕作品,涵蓋鐵工匠師、學生,及對鐵雕藝術有興趣之創作者的作品,展現了臺中、太平的在地設計力,也為鐵工藝術注入新時代思維及創意,傳承五金藝術的精神,更傳達藝術再生、環保永續的概念。 此展覽結合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的USR計畫(想到鐵工就是臺中-鐵工藝術續創新猷),從「臺中屯區藝文中心」出發,走向常民生活的「太和宮」,接力策展鐵工藝術作品成果,透過產、官、學的跨域合作與推廣,期盼帶領民眾認識鐵工藝術以及保存鐵工文化。
陶澤心櫺~江富山陶藝創作展
2025/11/22 - 2025/12/10 (剩 31 天)
江富山從接觸陶藝開始,即以茶壺為創作主軸,持續摸索著壺藝的工法與各種形式,兼融了追求線條美感的要求。在材料的運用上,舊有土料再加上新研究的釉藥,跳脫傳統造型與釉色變化的無限可能,福爾摩莎原礦紫砂壺就是代表作品。在60歲之際,江富山希望能夠呈現更多創新的作品,分享給喜歡陶藝創作的好朋友們!
陶色釉惑-莊佩山陶作展
2025/11/22 - 2025/12/10 (剩 31 天)
此次展覽以茶器、花器等生活陶為創作主軸,運用陶、瓷土為基底,結合柴燒、電窯氧化與瓦斯還原等多元燒成方式,展現釉彩與火候交織的美感。作品透過手捏、泥條、陶板與拉坯等技法成形,再以青瓷、銅紅、結晶、冰裂、開片等特色釉方詮釋,呈現出細膩且厚實的藝術氣息。此次展覽希望以多樣的器型與獨特的釉色變化,引領觀者進入陶藝的色彩幻境,感受「陶色釉惑」所欲傳達的生活美學與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