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新北市立圖書館瑞芳分館】10/18(六) 猴硐礦山走讀

2025/10/18 - 2025/10/18 (剩 2 天)

【瑞芳分館】10/18(六) 猴硐礦山走讀 由猴硐礦工文史館解說員為讀者導覽煤鄉歷史, 讓民眾欣賞瑞芳山城的自然美景及在地特色文化 ★報名須知 ※ 報名時間:即日起網路報名。 ※ 報名對象:一般民眾; (滿15-75歲投保平安險) ※ 報名名額: 名額20位 (礦工文史館提供餐盒) ※ 洽詢電話 : 2497-2980 #9 ※ 走讀路線:侯硐車站-整煤場-運煤橋-猴硐坑-瑞三礦業大樓- 美援厝-馬坑-復興橋-猴硐礦工文史館 ※ 走讀時間:10/18(六)上午9:00-12:00 ※ 集合地點 : 上午9:00猴硐車站集合出發 ※ 網路報名:👉猴硐礦山走讀 備註: 辦理保險事宜,請填寫詳實資料,以免影響權益 •參加者皆由本館投保團體意外險,報名後無法參加,務必提早取消。 •請自備雨具、防曬用品、飲用水。 •主辦單位保有異動本活動之權利,以本館網站公告為準。 •走讀活動須辦理保險,報名時請填好中文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聯絡電話,未填寫者主辦單位取消報名。



Placeholder image

中興新村走讀

2025/10/18 - 2025/10/18 (剩 2 天)

08:30-08:50 臺中高鐵站集合發車 中興新村走讀將會把「全長3公里」的中興新村走讀「 1.5 公里」!踏訪中興新村大操場到光明公園的各式省府日常,從「建築」與「裝置」中探尋美學的足跡,也從上百張「椅子」、「候車亭」、「佈告欄」等造型各異且時代變遷的事件中,覺察背後的工藝性,帶你去探索/認識,中興新村成為一個藝術進駐基地的可能性。 計畫將會以乘車方式交換走讀導覽點,並將於終點遊覽至國際工藝村工地現地(臺灣銀行中興分行舊宿舍群)繞行,帶你在國際工藝村修復期間先偷看幾眼創作環境。 線上報名 https://reurl.cc/NxWNxp



Placeholder image

114年文化部補助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深耕計畫-埔里社廳設治150年紀念活動《探訪大埔城遺跡走讀活動-解謎集章趣》:第一場-夜訪大埔城四城門遺跡,感受埔里夜晚魅力

2025/10/18 - 2025/10/18 (剩 2 天)

活動主題:夜訪大埔城四城門遺跡,感受埔里夜晚魅力 活動時間:114年10月18日(星期六)晚上18:30-21:30 集合地點:18:20 恆吉宮大門口集合(埔里鎮清新里南興街367號) 活動對象:一般民眾,12歲以下需家長陪同共學 活動人數:25位(報名已額滿) 活動集章:參加走讀者皆會獲得一張大埔城地圖。地圖集滿大埔城戳章,即可獲得精美禮物。 【注意事項】 1.報名錄取名單114年10月8日公告並發送電子信件通知,未錄取者恕不另行通知。 2.請填寫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電話、出生年月日等個人資訊,僅提供辦理活動保險之用。若報名資料不全,視同放棄錄取資格。 3.若有任何疑問請使用電子信箱來信聯繫。 email:sualian.mag@gmail.com



Placeholder image

《阿祖的日子紙》周見信繪本原畫展

2025/09/19 - 2025/10/18 (剩 2 天)

《阿祖的日子紙》周見信繪本原畫展 「阿祖,你看我猶會當活偌久?」 ​ 從百歲阿祖到十歲阿閔,一老一小的日常對話卻充滿張力。 作者楊富閔以精煉的文字凝視時間與生命,繪者周見信則透過色彩飽滿、充滿細節的圖像,將阿祖的家——角落層層疊疊的日曆紙、供奉大半輩子的觀世音菩薩像、路口九十歲的樹王公——一一呈現。帶領讀者回到鄉下老家的透天厝,看見熟悉的場景,與親切的阿公阿嬤。 ​ 原畫展將展出《阿祖的日子紙》原畫,邀請你走進阿閔家和阿祖家,看見歲月如何靜靜堆疊,發現阿閔眼中對阿祖的觀察、對生命的好奇。 ​ 【原畫展資訊】 《阿祖的日子紙》周見信繪本原畫展 日期|~10/18(六) 時間|五六日11:00~18:00,其他時間請事先私訊粉專預約 地點|浮生圖像所(台南市東區育樂街197巷10-5號) *現場售有《阿祖的日子紙》,歡迎請周見信老師簽名! 【繪者簡介】 周見信 繪本、漫畫創作者。臺北藝術大學造形研究所碩士、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 曾獲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首獎、金漫獎新人獎、金鼎獎。出版有《小白》、《尋貓啟事》、《小松鼠與老榕樹》、《雞蛋花》、《小朱鸝》等繪本,及圖像小說《來自清水的孩子》、《案渡卷河》。 【作者簡介】 楊富閔 台南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出版小說《花甲男孩》、散文《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故事書》、《賀新郎:楊富閔自選集》與《合境平安》。作品曾改編為電視劇、電影、漫畫、繪本、歌劇、兒童劇與有聲劇。 ----------------------------- 《阿祖的日子紙》 限量獨家【親簽明信片】 誠 品|https://linkingthink.com/E1100807 限量贈送【阿祖駕到便條本】 請洽詢獨立書店通路 【一般版】 博客來|https://linkingthink.com/B1100807



Placeholder image

2025臺南市文化資產月-跨越時空約會去

2025/10/18 - 2025/10/18 (剩 2 天)

今年適逢國定古蹟「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啟建300周年,在這個時空節點,我們背負著承先啟後的時代使命,因此今年臺南文資月以「如果城⾨是任意⾨,⽂資 𝟯𝟬𝟬+」的概念,從府城的「城⾨」出發,在前⼈的⾜跡⾞軌引導下,⾛踏出⼀條「溪南」通「溪北」的開墾路徑:從城內⽣活的熱鬧富裕,到城外農村聚落的趕集拓墾,將「府城」與「南瀛」不同時期的⼈⽂歷史,藉由出、⼊城⾨⽽串接,不僅呈現今⽇「大臺南」迷⼈的⽂化特⾊,也為「𝟯𝟬𝟬+」的未來預留發展的可能! 以​四大軸心:參與 X 行動 X 知識 X 創新,規劃一系列活動。此次帶領大家「牛車來去墾南瀛 Gû thia lâi-khì khún lâm-în ​」 ,讓大家認識大臺南不同區域過去往來交流的過程與特色。​ 貼近市井,跟著文資小隊的腳步,一起想像祖先們年輕的時候是如何談戀愛的! 大北門旁的燕潭自古就是府城居民休憩的好地方,許多少男少女在這裡暗生情愫;石萬壽先生的《樂生甲子集》一書寫到此地遊人如織,尤其是中秋賞月時,大北門甚至會因此延後關門。 舊時的燕潭,由文元溪匯入,再從德慶溪流入城內。便利的水路,讓城內城外的居民可乘著竹筏到此交流並販售農產品,漸漸成為集市,因此燕潭旁的聚落稱為「市仔頭」。綠岸白水的遊憩勝地,應該有許多愛情在此萌芽吧! ─附近地區從燕潭、市仔頭、大北門再到臺南公園時期,一直是提供紅男綠女約會、戀愛、生活的所在喔! 我們將以文化資產中的文化景觀--臺南公園為起點,讓大家有趣又深入的知道先民在大北門一帶如何談戀愛。 我們找來杏源珈琲的老闆娘荃荃引路,從臺南公園開始,認識這座城市的戀愛故事!沿路會經過歐洲童話故事風格的原臺南公園管理所、昔日盛況一時的燕潭秋月與市仔頭水上市集,再到市定古蹟大觀音亭與開基玉皇宮,聊聊觀音、娘媽和月老公,以及那些少女秘不可宣之事,當然也少不了傳統上結婚慶賀要貺大餅(hīng tuā piánn)拜天公。 讓我們沿著文化資產走入府城人們的生活裡,穿越時空看看臺南如何成為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



Placeholder image

【幕後解密】探索比利時阿斯特嘉舞蹈劇場《Kiss & Cry》後台風景

2025/10/18 - 2025/10/18 (剩 2 天)

【幕後解密】探索比利時阿斯特嘉舞蹈劇場《Kiss & Cry》後台風景 一起走進「手指也能成主角」的奇幻劇場吧!探索比利時阿斯特嘉舞蹈劇場《Kiss & Cry》後台風景,將「雙手」變成故事的主角,結合舞蹈、物件劇場與即時攝影,打造出宛如電影場景的超現實舞台。 一場看似魔幻的演出,究竟是怎麼完成的?演出結束後,邀請您深入世界最大單一屋頂劇場,親自走上衛武營後台空間、戲劇院舞台,由資深製作團隊帶領,解密這場作品背後的製作祕辛。從攝影機擺位、物件配置,到影像與燈光的精準調度,一步步揭開《Kiss & Cry》從想像到實現的過程。 這不只是一趟導覽,而是一次深入劇場工藝與創意核心的體驗。 想知道雙手,如何成為主角,打造出電影的場景嗎?數量有限,錯過不加開! ★比利時阿斯特嘉舞蹈劇場《Kiss & Cry》 解密景點 營運辦公室入口集合 → 戲劇院舞台 → 戲劇院休息室後台化妝室 → 西碼頭 報名對象與方式 報名對象:不限對象,不限年齡,歡迎一起幕後解密 報名費用:新台幣550元/人,衛武營四卡會員8折440元/人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0/17(五)23:59止,額滿為止 報名人數:25名 報名流程:官網報名 → 繳交費用 → 檢視官網報名狀況→完成報名 活動注意事項: (1) 為顧及演出團隊權益,請依工作人員指示進行拍照或錄影等活動紀錄。 (2) 行前通知預計於活動前3日發送至報名時所登記的Email,敬請確認Email地址填寫無誤,並留意信件通知。 解密領隊 編舞暨手指舞蹈設計|蜜雪兒.安.德梅 比利時編舞家蜜雪兒.安.德梅1959年生於布魯塞爾,1976年至1979年間,就讀於知名編舞家莫里斯.貝嘉於布魯塞爾創辦的穆德拉舞蹈學院。1981年,她創作了自己的首支舞蹈作品《簡單過去式》(Passé Simple),為當代舞蹈指引了新方向。不久後,又推出雙人舞作《巴拉圖》(Ballatum)(1984)和《面對面》(Face à Face)(1986)。 1983年,她成為羅莎舞團的四名創始元老之一。她投注了六年時間,設計並搬演多部安娜.泰瑞莎.姬爾美可的作品,包括《Fase》(1982)、《羅莎舞羅莎》(Rosas danst Rosas) (1983)、《艾蓮娜的詠嘆》(1984)以及《Ottone, Ottone》(1988)。雖然蜜雪兒.安.德梅十分注重舞蹈和音樂之間的連繫,但其作品編排始終包含強烈的戲劇性元素,並傾向將舞者置於舞台和觀眾間所構築的特定創新關係中。 1990年,她在搬演《英雄交響曲》期間,創立了自己的舞團——阿斯特嘉舞蹈劇場,並於其後推出30多齣原創舞作,累積了橫跨國界的好評與佳績;歷年製作包括了《西班牙城堡》(1991)、《小丑》(1994)、《愛的十四行詩》(1994)、《筆記》(1995)、《卡塔梅尼亞》(1997)、《烏托邦》(2001)、《大雨》(2002),以及《簡單的十二首華爾滋》(2004)。此外,蜜雪兒.安.德梅在教學領域的重要貢獻,包括在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藝術高等學院、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及布魯塞爾色彩學校(École en Couleurs)等地開課。 長期編舞的結晶則催生了多部電影,包括提耶利.德梅執導的《愛的十四行詩》與《二十一首舞曲》,以及艾瑞克.保威爾斯執導的《面對面》。部分舞碼則是她參考了著名作曲家震懾人心的曲目而展開編舞,合作對象則有羅伯.維特以及喬納森.哈維等。多年來,她與多位藝術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包括視覺藝術家兼舞台設計西蒙.西格曼、川昆諾劇團中堅成員史蒂芬.奧利維耶,以及雙人舞《簡單的十二首華爾滋》的共演者,格雷戈里.格雷斯尚。2006年,德梅復排了1990年代的代表作《英雄交響曲》,演出選用貝多芬的第三號交響曲作為配樂,桀傲不遜又洋溢歡樂,場場佳評如潮。自這場演出結束以來,《英雄交響曲》已在世界各地上演超過一百場。2007年,蜜雪兒以新作《插.頭》寓寫了性交的起承轉合;2009年,她出席比利時王家美術宮發起的韓國製造嘉年華,演出個人舞作《昏迷》。這部個人舞碼隸屬於四部曲的一環,其他三部則分別委由西迪.拉比.切克歐、艾寇.倫茲、湯瑪士.豪爾特推出。同年,蜜雪兒還創作了《雪》,係以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為基礎的作品,氛圍厚重,宛如《英雄交響曲》的續篇。在 2011 年的 VIA 音樂節,德梅復與賈柯.凡.多梅爾合作,並與格雷戈里.格雷斯尚、湯馬士.剛茲、朱利安.雷巴特、尼可拉斯.奧利弗及希爾維亞.奧利芙組成團隊,催生了《Kiss & Cry》的首演。2012 年5月,蜜雪兒推出了《悲嘆》,這部個人舞作靈感來自蒙特威爾第的《阿麗安娜的悲嘆》,係為舞者加布麗拉.雅可諾(Gabriella IACONO)所作,並由其進行演出。 《Kiss & Cry》的迴響與票房均有佳績,在20多個國家以九種不同語言演出逾300場,累積18萬多人次進場欣賞。2015 年,蜜雪兒.安.德梅與其才華洋溢的設計團隊繼續聯手,以蒙斯這個歐洲文化之都為題,推出了《指尖上的幸福人生》,從而累積了不亞於《Kiss & Cry》的全球性肯定。 隨後,蜜雪兒.安.德梅辭去了比利時沙勒羅瓦編舞中心總監的職務,並重啟阿斯特嘉舞蹈劇場。2016 年10月,德梅於比利時法語區國家劇院推出《愛》,這部充滿詩意卻強而有力的作品,由德梅在台上獨舞,幽微傳達了個人深刻的瀕死經歷。 2019 年,德梅為史蒂凡諾.馬佐尼斯所執導的新版威爾第《阿依達》編排了芭蕾舞片段,並在法圖.特洛雷的協助下,聯手多位舞者及馬戲表演新銳,於比利時列日皇家歌劇院順利完成演出。



Placeholder image

Tizzy Bac《說出我的名字》巡迴演唱會—Sit Down Please 特別場

2025/10/18 - 2025/10/18 (剩 2 天)

「說出我的名字」 讓我們用每一首歌,唱著自己,唱著人們,唱著你 股東們呼喊已久的願望即刻兌現 台中 Sit Down Please 座席已備好 各位怎麼能缺席? 別怕,這裡絕不會是終站, 而是聽清內心的最佳所在。



Placeholder image

江宜瑾 & 李秉璈 雙個展

2025/09/27 - 2025/10/18 (剩 2 天)

藝術家江宜瑾擅長以木頭、陶、金屬及現成物創作,其作品形式介於雕塑與空間裝置之間。本次展出7件新作,從打磨過的木鞋楦、細石水泥,到陶作的腳踝,皆延續她對「人與空間關係」的敏銳探問。作品中時而出現的石膏、陶或水泥翻模的身體部位,成為她度量與感知世界的溫柔敘事。 藝術家李秉璈帶來29件新作,以壓克力顏料結合層層打磨與半自動技法,營造出如岩石堆疊、河床沖刷和珠寶般閃耀的質地,展現鮮明的繪畫表現力。他視繪畫為「破碎訊息的堆放之處」,將數位時代的影像語彙與資訊雜流轉化為繪畫邏輯,展現當代影像中的拼貼特質。 展名中的「溪流」象徵分支與流動,呼應作品表面多重紋理與色澤的層疊。觀者可在畫面中看見影像殘骸與數位圖層的痕跡,如《翻頁單元02》系列呈現軟體編輯介面的圖層剝落;《磨石子》系列則探討真實與虛擬的交錯。這些作品既像是個人化的生活速寫,也映射出藝術家對影像、物質與經驗之間關係的追問,將真實與虛擬片段拼貼為獨特的視覺經驗。 展覽名稱《Pair》透過將物件的並置,聚焦於「關係的生成」,呈現物件與物件、材質與空間、感知與記憶之間的依存與對立。相較於過去以身體經驗為核心的創作,此次更進一步擴及空間,將私密回憶與身體感受交織,營造出具張力的觀看經驗。她透過卡榫、鑲嵌與球型關節等結構,使得物件撇除原有功能性外,在靜止的外表下仍隱含細微的動態敘事。



Placeholder image

尋味文資-高雄百年好味.文化走讀 左營×眷村 海軍眷村的美好食光

2025/10/15 - 2025/10/18 (剩 2 天)

高雄左營是全臺最大海軍眷村聚落,藏著三軍歷史與濃濃人情味。走進果貿社區、品嚐海光俱樂部經典江浙菜,再動手做一道蘿蔔絲酥餅,在眷村風味與街景中,細細品味這片歲月的記憶與溫度。 09:00 左營高鐵站集合 09:15 搭乘遊覽車前往果貿社區 09:30 果貿社區及週末早市導覽 11:30 步行出發至海光俱樂部 11:50 品嚐中餐廳經典江浙料理 12:50 搭乘遊覽車前往建業新村 13:10 建業新村導覽及空間參觀 15:00 手作體驗:蘿蔔絲酥餅 16:30 搭車返回高鐵站



Placeholder image

閱讀風土與書市─走讀活動:桃樂絲|歸屬 × 家園 路線:菱潭的晴耕雨讀 (內容待補)

2025/10/18 - 2025/10/18 (剩 2 天)

走讀場域: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龍潭市街 導航夥伴:鍾延威(台灣鍾肇政文學推廣協會理事長)、蔡濟民(龍潭文風造庄聯盟理事長) 參訪書店:晴耕雨讀小書院 推薦文本:《魯冰花》(1905)



Placeholder image

中華現代國畫研究學會-玉山之美 現代國畫專題巡迴展

2025/10/02 - 2025/10/18 (剩 2 天)

本次展覽由中華現代國畫研究學會陳銘顯理事長策畫,學會於96年起與國家公園署轄下國家公園管理處共同合作舉辦一系列現代國畫專題巡迴展覽;本次展覽透過「玉山之美」專題作品,展現自然生態保育與藝術的結合,讓更多民眾對此產生另一種感動並藉此將玉山國家公園之美,讓更多的群眾深入欣賞。



Placeholder image

【活動】小小博物館員體驗活動

2025/10/18 - 2025/10/18 (剩 2 天)

兒童創意中心是為兒童設計的常態性兒童教育空間,以觸摸體驗、多媒體互動裝置、手作體驗、服飾體驗、彩繪遊戲app等方式呈現展示主題,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並與南院的展覽產生互動與聯結。21世紀強調「博物館參與式體驗」,因此特設計小小博物館員體驗活動,以寓教於樂方式讓小觀眾透過角色扮演,認識博物館公共服務的重點。 報名年齡:7-9歲(衣服最大尺寸為130cm);人數:10名。



Placeholder image

【遊鐵道部踅臺灣】教師研習營-114年文化部國家語言計畫 (已額滿,08/29開放候補)

2025/10/18 - 2025/10/18 (剩 2 天)

※【遊鐵道部踅臺灣】教師研習營兩場次已全數額滿,感謝大家的踴躍參加! ※ 候補辦法: 08/29(五)12:00中午起 開放 Accupass 候補,若有正票釋出,將依序遞補出票。 ▆ 收到票券 = 遞補成功 ▆ 未遞補上的報名者,將不另行通知 ▆ 候補受理至活動開始前一週截止 ▆ 候補登記: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7080657401418686211   本次針對教師及對鐵道交通與旅遊有興趣的教學者,結合 館藏資源+《來踅鐵道部》台語教案 規劃臺灣台語教師研習營,內容包含班級經營、台語沉浸式教學和策略、教案示範教學等,希望透過研習教學與相互交流,促進臺灣台語教學的多元與專業化,讓學員能夠有效地將臺灣台語融入教學過程,帶領學生更深刻認識臺灣鐵路發展與地理環境,深入瞭解臺灣的各地特色及鐵路分佈。 課程包括 主題講座+教案實作 ,將邀請三位資深台語教師分享從語感到教案設計的第一手經驗,協助教師將台語融入日常教學,培養學生語言能力與文化認同。 歡迎搭上這班「台語特快車」! 讓我們一起探索語言的節奏感、文化的記憶力,帶領學生在笑聲中愛上講臺灣台語!!   📍 研習活動內容  ▆ 活動梯次:第一場9/21(日)、第二場10/18(六) ▆ 活動時間:09:45-17:00(09:30開始報到) ▆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廳舍、戶外園區及多功能教室(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 活動流程: 時 間 課 程 名 稱 講 師 09:30-09:45 報 到 / 領 取 資 料 09:45-10:00 博物館資源介紹 向麗容 助理研究員 10:00-12:00 台語,講予你知 游沛綺 老師 12:00-13:00 午 餐 / 休 息 13:00-15:00 教案設計的藝術:從構思到實踐 潘為欣 老師 15:00-17:00 軌道上的台語聲音:童謠、諺語與語感的旅行 王秀容 老師 ▆ 教材包領取:全程參與研習活動的學員可領取 教材包5份,回校後可於課堂上教學使用,並提供後續教學回饋或課程成果。   📍 報名資訊  ▆ 對象:對臺灣台語教學有興趣 1. 各級學校教師、教學協助人員  20名 2. 非學校機構教學者、家長  10名 ▆ 日期:114年9月21日(日)、10月18日(六) ▆ 費用:免費 ▆ 報到地點:鐵道部園區  廳舍1F大廳  GoogleMap  ▆ 報名方式: 1. 各級學校教師、教學協助人員:報名請至  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  9/21(日)場次  點選報名→ www4.inservice.edu.tw/NAPP/CourseView.aspx?cid=5125355  10/18(六)場次  點選報名→ www6.inservice.edu.tw/NAPP/CourseView.aspx?cid=5125356 2. 非學校機構教學者、家長:報名請至  ACCUPASS系統   點選報名→ www.accupass.com/event/2507080657401418686211    👩‍🏫  講師介紹  向麗容|國立臺灣博物館教育推廣組 助理研究員 游沛綺|新竹市龍山國小教師/本土語推廣協會常務理事 具豐富台語教學與課程設計經驗,專業級語言認證,擅長結合情境與親師溝通。 潘為欣|臺灣語文學系博士,具11年國小教學經驗 參與多項教案開發與師資培訓,課程重視教學實用性與生活應用。 王秀容|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公視台語台顧問 語文競賽資深指導教師,台語教學與語感訓練的專家。   📚  課程內容  台語,講予你知|游沛綺 老師 本課程聚焦於班級經營與以學生為中心的台語教學策略,協助教師在實務中自信推動母語教育。課程將分享實用心法,幫助教師在面對家長質疑「學台語有什麼用?」時,能以清楚、有力的方式回應,說明台語在語言發展、文化認同與跨語言能力上的重要性。同時也將分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幫助教師清楚說明台語對語言發展、文化理解及跨語能力的助益。課程強調以學生為本,培養尊重多語與多元文化的態度,讓台語教學自然融入日常教學與班級經營之中,促進良好的師生與親師關係。 教案設計的藝術:從構思到實踐|潘為欣 老師 本課程邀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具有11年國小教學經驗的潘為欣老師,以「寶島鐵路踅透透」台語教案為例,深入解析教案設計的理念與流程。潘老師同時也是該教案的開發者之一,將透過實際示範教學,引導教師掌握教案的教學重點。課程內容結合生活知識與環保意識,幫助教師未來能靈活運用此教案於課堂中,提升台語教學的深度與趣味。適合對台語課程設計有興趣的教師參與。 軌道上的台語聲音:童謠、諺語與語感的旅行|王秀容 老師 本課程是專為教師設計的臺灣台語教學!帶著學員跳上語言的火車,沿路學臺灣台語的俗語、諺語、認識臺灣地名的台語發音,從孩子熟悉的節奏與語感出發,把臺灣台語玩出趣味、講出感情。課程結合臺博館鐵道部園區資源與《來踅鐵道部》教案,示範如何用臺灣台語帶孩子認識火車與文化。課程也融入教育部「以本土語言標注臺灣地名」計畫的資源,帶領教師掌握各地火車站名、地名的正確臺灣台語發音,以及如何查詢這些語言資料。讓語言不只是「教」,而且以可以「玩」。不論是初次踏上臺灣台語教學之路新手,或是想讓課堂更多元有趣的資深老師,都能藉由此課程,探索語言的節奏感與在地的文化記憶!   * 其他注意事項 * 午餐備有餐盒,為響應環保請自行攜帶環保餐具及水壺,教室備有飲水機,若有素食習慣請於填寫報名表時告知。 如因故無法出席請儘早通知,以利安排學員候補事宜,ACCUPASS報名者可自行於系統退票。如活動前三天內要臨時取消,請聯絡台灣台語路協會(聯絡資訊如下)。 全程參與研習之教師,方核發研習時數。「全國各級學校教師、教學協助人員」請攜帶教職員工證報到,「非學校機構教學者、家長」請攜帶身分證件報到;本活動不開放旁聽、攜伴參加。 如遇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使得活動須延期或取消,將以e-mail另行通知。 活動時將進行拍攝紀錄,其影像為本館教育推廣及成果紀錄使用。 研習營名額有限,請務必確認能全程參與出席,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   活動聯絡人: 台灣台語路協會-周小姐 連絡信箱:papastone1217@gmail.com                    



Placeholder image

【2025展覽】《Welcome to Gourmet Plaza》——吳怡蒨個展暨視覺工作坊學生共創展

2025/09/06 - 2025/10/18 (剩 2 天)

策展論述| 《Welcome to Gourmet Plaza》以「美食廣場」為象徵,探討當代社會中飲食圖像的文化意義與視覺生產。藝術家吳怡蒨透過拼貼、壓克力與複合媒材,重新編碼食物影像背後的社會語彙,並結合成大藝術中心舉辦的共創工作坊,邀請20位來自不同背景的參與者,以個人飲食記憶為主題,共同完成拼貼創作。 展覽共呈現四大創作系列:第一系列以消費導向雜誌中的美食圖像為素材,透過剪貼與重組,反思影像如何構築身體欲望與文化幻想;第二系列將地景符號與食物形象融合為抽象視覺語言,呈現味覺與土地間的地誌學關係;第三系列運用報紙與廣告單構成書簡裝置,承載被遺忘的日常記憶;第四系列則將包裝廢棄物轉化為裝置,探討資本主義下視覺文化與消費結構的關聯。 共創部分則展現出高度多元的飲食文化圖像——從節慶、家鄉味到外食經驗,皆透過拼貼技法打破線性敘事,轉化為文化對話的開端。藝術家不只是創作者,更作為知識生產與文化引導的觸媒,實踐藝術作為關係生成與社會參與的可能性。 整體展覽不僅是對飲食影像的感官再現,更召喚觀者重新觀看圖像與日常的關係,反思當代社會中,食物如何成為文化認同、視覺慾望與記憶傳承的交會點,也讓藝術成為我們重新理解生活的入口。



Placeholder image

《 共築之所 Grounds for Living 》

2025/06/28 - 2025/10/18 (剩 2 天)

《 共築之所 Grounds for Living 》 在當代氣候危機與城市擴張的夾縫中,我們該如何重新想像「居所」?它不再只是遮風避雨的建築結構,而是關於人與自然、文化與記憶、資源與倫理交織的關係網絡。《共築之所Grounds for Living》,聚焦於「棲居」作為一種再思與再造的行動,邀請五組來自亞洲、拉丁美洲與歐洲的藝術家,透過裝置、雕塑、織品與繪畫等創作形式,回應我們如何在動盪與變遷中重構生活的根基。 「共築」不只是建築的行為,更是面對土地、資源與社群的重新連結。既指向物理層面的協作與構築,也象徵在生態、社會與文化面向上的集體想像與實踐。展覽中的藝術家透過自然材料、回收物、統計圖像與手工技藝等語彙,回應自身所處環境中的緊迫課題。他們的創作並非單向的表述,而是跨越時空與文化的對話,試圖在不確定的時代中,開啟關於未來棲居的思索與提案。 從熱帶自建住宅到紙箱堆疊的記憶空間,從環境統計的紙雕到工業廢料的再造,《共築之所》呈現一種貼近自然、靈活變動的居所觀,一種非線性、非中心的生活想像。在這些作品中,家屋成為可變的、呼應環境的有機體,是一種與時間、土地共振的生活試驗場。



Placeholder image

大嵙崁事件走讀活動

2025/10/18 - 2025/10/18 (剩 2 天)

為加強原住民族學生對族群歷史事件史蹟認識,特此辦理大嵙崁流域走讀活動,大嵙崁事件發生於日治時代(1907年),大嵙崁溪流域因屬高經濟作物(樟腦)生產地,為泰雅族人傳統領域,在理蕃計畫中與日人展開山區推進計畫,在枕頭山抗日浴血戰達2月之久日軍警死傷慘重,後因泰雅族人不敵日軍火炮增援大舉壓境,故泰雅族人與其和解。



Placeholder image

《 共築之所 Grounds for Living 》

2025/06/28 - 2025/10/18 (剩 2 天)

《 共築之所 Grounds for Living 》 在當代氣候危機與城市擴張的夾縫中,我們該如何重新想像「居所」?它不再只是遮風避雨的建築結構,而是關於人與自然、文化與記憶、資源與倫理交織的關係網絡。《共築之所Grounds for Living》,聚焦於「棲居」作為一種再思與再造的行動,邀請五組來自亞洲、拉丁美洲與歐洲的藝術家,透過裝置、雕塑、織品與繪畫等創作形式,回應我們如何在動盪與變遷中重構生活的根基。 「共築」不只是建築的行為,更是面對土地、資源與社群的重新連結。既指向物理層面的協作與構築,也象徵在生態、社會與文化面向上的集體想像與實踐。展覽中的藝術家透過自然材料、回收物、統計圖像與手工技藝等語彙,回應自身所處環境中的緊迫課題。他們的創作並非單向的表述,而是跨越時空與文化的對話,試圖在不確定的時代中,開啟關於未來棲居的思索與提案。 從熱帶自建住宅到紙箱堆疊的記憶空間,從環境統計的紙雕到工業廢料的再造,《共築之所》呈現一種貼近自然、靈活變動的居所觀,一種非線性、非中心的生活想像。在這些作品中,家屋成為可變的、呼應環境的有機體,是一種與時間、土地共振的生活試驗場。 《 共築之所 Grounds for Living 》 展覽日期|2025.06.28(SAT.) - 2025.10.18(SAT.) 開幕時間|2025.06.28 (SAT) 15:00 展覽地點|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展覽地址|臺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二段201號B2F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六 10:00 - 17:30 主辦單位|THE 201 ART 順天建築 • 文化 • 藝術中心 協辦單位|路由藝術 - |參與藝術家 Participating Artists| Alfredo & Isabel Aquilizan_艾佛雷多 & 伊莎貝爾.阿奎禮贊 Ana Teresa Barboza_安娜.特蕾莎.巴博札 Ariamna Contino & Alex Hernández-Dueñas_阿拉姆娜.孔蒂諾 & 艾利克斯.埃爾南德 Ishmael Randall-Weekss_以實邁爾 · 蘭道 · 威克斯 Marta Katavić _瑪爾塔・卡塔維奇



Placeholder image

2025文學暢秋日—5G共感穿戴裝置(搭配風聲島節目)

2025/10/19 - 2025/10/19 (剩 3 天)

本時段風聲島演出將搭配工研院「5G共感穿戴裝置」,進行現場音樂轉譯震感設計與現場體驗,讓聾人聽人表演者與觀眾溝通,使更多族群能參與表演,與台語表演者阿子、JIEHAN或是客語表演者江晟榮,或是韓國遊走於多個東亞城市之間的音樂人東熙Dongyi,透過爵士、民謠與語音拼貼編織出跨文化的聲音紋理。



Placeholder image

114年吳濁流文學營-文學賞析.客庄尋跡

2025/10/19 - 2025/10/19 (剩 3 天)

歡迎對文學有興趣的民眾來參加 114年10月8日上午10點起開放報名 線上報名 http://reurl.cc/5RAXVR



Placeholder image

復興社區油畫研習班9週年聯展

2025/09/30 - 2025/10/19 (剩 3 天)

生活沒有等進來的輝煌,只有快活走出去的精采。」這句話正是復興社區油畫研習班一路走來的最佳寫照。12年前,從一條巷道彩繪開始,由時任復興里長、現任市議員李鎮國推動,黃佐民老師與志同道合者引領長者們一起建構「復興老兵文化園區」,到2016年成立油畫研習班迄今,延續創作熱忱,秉持「不限媒材、自由發揮、自在心境」的精神,以畫筆連結彼此,用色彩療癒心靈💖 如今,不僅有90歲的長者,更有中壯世代共同揮灑創意,讓展場「畫中有話、話中有情」。 誠摯邀請大家前來欣賞這場充滿生命力與溫度的藝術盛宴,一同感受「快活走出去的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