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112年科學繪圖競賽成果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自然學友之家展出科學繪圖競賽得獎作品,透過圖像與文字的呈現,瞭解作者從觀察到繪圖勾勒出的科學故事,呈現科學繪圖的重要性及其內涵。



Placeholder image

臺灣工藝之家:《添薪坊木作工作室》蔡楊吉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添薪坊」負責人蔡楊吉老師,現擔任「台灣木雕協會」新竹分所主任,擅長佛像雕刻與古蹟寺廟之維修及建造。2004年至今,受邀參與本市古蹟─竹蓮寺之重大維修工程,擔任工程維修匠師。 傳統廟宇雕刻之薪傳技藝,隨著時代漸漸在台灣的民間消失,新世代因工作技法的改變,對於耗時的技術與知識沒有濃厚的興趣,而成為流失中的傳統技藝,蔡老師期望能夠藉由工藝之家的成立進而推廣並傳授,讓這精緻的雕刻藝術能夠持續的發光。 「添薪坊」位於本市觀光景點古奇峰與青草湖附近,名勝古蹟豐富,交通便捷,可由中山高進入新竹科學園區接寶山路即可到達位於高峰植物園旁之工作室,感性知性兼具,別具意義,喜愛工藝藝術的您,千萬別錯過喔!



Placeholder image

臺灣工藝之家:《如勝佛藝美術》陳慧芬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陳慧芬女士承襲了陳如鯉先生對工藝美術的執著與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斷研究創 新的工藝技術,更致力推廣佛像彩繪藝術,二十多年來的努力及細心揣摩,終於使其彩繪的創作風格,成為二十一世紀佛像彩繪之主流;其作品精緻細膩、配色精彩絕倫,所繪佛像莊嚴肅穆、金碧輝煌又沉穩寧靜,令大眾法喜充滿,對諸佛菩薩頓生敬仰之心。 在傳統工藝產業逐漸末落的今日,如勝企業有限公司的全體員工依然秉持著創始人陳如鯉先生的信念,在第二代傳人 杜讚鴻先生及陳慧芬女士的領導下繼續為傳統藝術的傳承盡心盡力,並注入新的活力與元素,以期傳統藝術更加璨爤 更加地活潑生動,得以綿延不絕。 如勝企業自陳如鯉先生草創起始 便從事日本外銷佛像制作至今,所制作之佛像已行銷世界各地,其所堅持對工藝 美術精益求精的理念及對佛像藝術的熱愛是整個企業的精神支柱,如勝企業將秉持一貫的理念為社會大眾制作出更精美、更莊嚴的佛像,期望「以相渡眾」,讓佛教慈悲包容的理念安定人心、深入人心,進而提升社會大眾的精神及心靈層次,創造出一個更和諧,更美好的社會。



Placeholder image

臺灣工藝之家:《竹塹古峰窯》葉佐燁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新竹竹塹古峰窯的創辦人葉佐燁老師,作品曾入選金陶獎及國立歷史博物館國際藝雙年展等殊榮,常受邀至各地 展覽,也經常舉辦陶藝個展,深耕新竹地區陶藝文化不遺餘力。 「竹塹古峰窯」位於新竹名勝古奇峰風景區旁,環境優美,是一設備齊全的陶藝教學文化園區,是與陶藝家談陶、賞陶、玩陶最佳去處。竹塹古峰窯鄰近新竹十八尖山、普天宮(關公大佛像)、何家園餐廳、青草湖、煙波大飯店、高峰植物園、新竹玻璃博物館等景點,為一適合閣家觀光的好去處,歡迎大家到此隨意、隨興玩玩陶土,欣賞生活陶藝作品,讓生活陶藝化,陶藝生活化。



Placeholder image

臺灣工藝之家:《銘昇玻璃藝品社》許源榮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許源榮老師從事玻璃藝術創作工作長達三十餘年,技法純熟、樣式多元,創作的玻璃作品擁有獨特的創意美感,作品也屢獲佳蹟。可以說是新竹玻璃創作藝術界的大師級人物!曾榮任第三、四屆『風城藝術玻璃作家協進會』理事長,也是第十四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得主。對於玻璃的熱情與執著,是老師深耕投入於玻璃藝術創作與新竹玻璃產業的發展的最大動力。近期參加2011大陸福州第二屆海峽版權(創意)產業精品博覽會,作品『八駿馬』獲得金獎最高榮譽的肯定! 1994年成立『銘昇玻璃藝品社』在許老師的經營與開發下,不斷地創新新產品,更設計了許多精緻型的禮品。除了批發零售、網路銷售外,經常配合政府單位藝術文創活動展售均獲各界好評。並舉辦玻璃DIY教學,為玻璃工藝的推廣與傳承獻一己之力,非常值得前往。



Placeholder image

BOCH啵客

2024/03/22 - 2024/12/31 (剩 99 天)

本場域作為重要傳統藝術傳習結業藝生的共享空間,以臺灣傳統藝術為核心概念,以具在地文資特色及藝術工藝概念的鐵窗花來作為設計發想,建立結業藝生專屬品牌「BOCH」,以Bureau of Cultural Heritage文化資產局英文縮寫命名,賦予「 Be Our Cultural Heritage 成為我們的文化資產」之新意,以期更多來客親近傳統藝術。藝生延續保存者的薪傳任務,定期進行重要傳統工藝及表演藝術之多元展演、各式手作體驗以及沙龍講座,成為與民眾互動體驗與交流的常態場域。   Serving as a shared space for art graduates of fundamental traditional art education, this venue is oriented by the core concept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art and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concepts of iron window decoration, which integrates the local culture and artistic craftsmanship. It establishes the exclusive brand “BOCH" for art graduates, which is the abbreviation of Bureau of Cultural Heritageand delivers  the new meaning of “Be Our Cultural Heritage”, with the intention of attracting more visitors to appreciate traditional art. The art graduates will continue the task of heritage preservation, hold regular exhibitions of important traditional crafts and performing arts, share handicraft experiences, and organize salons and lectures, to make it a regular venue for interactions and exchanges with the public.  



Placeholder image

113年文化志工招募_v1

2024/03/05 - 2024/12/31 (剩 99 天)

招募程序: 1.志工招募 2.志工面談 3.志工培訓 4.志工實習 5.志工考核 6.正式志工



Placeholder image

世代傳薪-陳柏融父子木雕工藝展

2024/01/02 - 2024/12/31 (剩 99 天)

本期透過「臺灣工藝之家」陳柏融父子作品介紹大溪木藝工序中鑿花的「鏤空雕(透雕)」技巧,藉由觀察大自然生命的輪迴,並秉持一藝至精的精神,再現萬物時序之美,體現大溪木藝文化及人文交融的底蘊。



Placeholder image

李金興家族簡介暨生活情境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以家族故事重現生活情境,透過圖文、影音、文物等,介紹李宅歷史建築及李家人物,對大溪文史發展有深刻的體會。



Placeholder image

「木博喵事務所」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木博喵館員熟知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園區故事和大溪各地的風采魅力,一起跟著木博喵認識大溪!



Placeholder image

大溪老厝邊-警察宿舍生活故事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透過警察、原住戶以及鄰居的觀點,用活潑的插畫、影音以及裝置藝術等手法,帶領觀眾進入宿舍群的生活場景。



Placeholder image

「開箱大溪」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以大溪不同面向,帶領大家逐步認識大溪人的故事。體驗大溪就是一座博物館。



Placeholder image

六廿四故事館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六廿四故事館作為推動本市無形文化資產「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及大溪社頭文化保存、傳承、教育與體驗的共學空間,由博物館與社頭夥伴共同策劃相關主題的靜態展示與動態展演活動。



Placeholder image

「唱歌的女孩在大溪」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鳳飛飛是大溪女兒,長眠也選擇在大溪,期盼透過「唱歌的女孩在大溪」鳳飛飛故事館常設展,連結大溪文史及臺灣發展的時代精神,敘說鳳飛飛故事,讓更多人認識國民天后鳳飛飛的獨特魅力。



Placeholder image

2024年遊木博學環教課

2024/01/02 - 2024/12/31 (剩 99 天)

10人以上團體即可預約平日環境教育課程。 1.樹木深呼吸 地點:大溪老城區 課程內容:認識木博館與樹,木屑聞香、觀察木料、木屑香氛包DIY 費用:100元/1小時 2.八面樟羅 地點:大溪老城區 課程內容:戶外導覽與探索,砂磨、烙木與上蠟,臺灣產樟木杯墊DIY 費用:150元/2小時 3.木藝巡查隊 地點:大溪老城區 課程內容:探索認識大溪木藝,木榫接與魯班鎖體驗、木吊飾砂磨DIY 費用:100元/2小時 4.李騰芳古宅探索隊 地點:李騰芳古宅 課程內容:古宅探索任務,認識古宅與建築特色,吉祥圖案纏繞畫DIY 費用:100元/2小時



Placeholder image

八德歷史人文特展《尋找八德DNA》

2024/02/02 - 2024/12/31 (剩 99 天)

為深刻了解八德這塊土地,特別規劃《尋找八德DNA》八德歷史人文特展。本次展覽從八德的地理位置及地名演變開始,規劃四個不同單元來探索八德的獨特文史,分別是「流」(流轉八德)、「芳」(文資八德)、「聚」(藏藝八德)和「傳」(傳藝八德)等,並且結合多樣的影音展示,例如專家學者的口述歷史、文物展示、數位影像播放、情境佈置、互動裝置…等,帶領觀眾一起揭開八德的前世今生。



Placeholder image

祀與戎:古代兵器攻略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生產與狩獵的工具到殺伐兵器,從滿足溫飽到決定戰爭勝負,刃的鋒利與否是關鍵所在,也是人類製器的亙古追求。最初人類利用石材製刃,自快速砸擊到精細拋磨,漸次精進製刃技術。隨後人類掌握飛躍性的合金技術,冶煉出青銅,由此重新定義了鋒刃,也因青銅優於石材的延展性及在短時間大量鑄造的特性,深層改變了兵器型態。緊接著,在一次次鑄銅的烈焰中,鐵刃淬鍊而生,影響至今未曾稍息。 青銅兵器的誕生是上述歷程的轉折點,因為自此戰爭規模與勝負影響全面升級,體現「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古代中國,青銅兵器約出現於公元前1800年,也就是新石器時期最末期到早期國家形成的節點之上,並於商周時期發展至興盛,共延續一千六百年左右。兵器不只在戰場上大展身手,也融入貴族禮制,成為象徵身份地位的禮器。雖然青銅兵器後來被鐵兵器取代,但兵器具有實戰、權力象徵或祭祀用器之多重功能仍傳承至今。 本展以青銅兵器為核心,將展覽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開刃─有刃器的發展」將青銅兵器的源頭追溯至新石器時期磨製的玉石有刃器。第二單元「展現鋒芒」和第三單元「淬鍊純青」將青銅兵器區分「商至西周」(約公元前1600- 前771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前221)兩個時期。第四單元「歷久彌堅」呈現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公元220)鐵兵器逐步興起之時,對青銅兵器的繼承與發展。



Placeholder image

愛硯成痴特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硯痴,是指對硯極度迷戀的性情中人,宋代文人蘇軾、米芾還有清代揚州畫派的高鳳翰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愛硯人士,究竟硯石有什麼媚力,令人愛不釋手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硯石之美,說說硯石饒富趣味的故事吧。 硯一直是人們的好朋友。電腦鍵盤還沒普遍以前,自來水筆尚未出現的時代,寫字、畫畫都少不了筆、墨、紙和硯,而其中又以硯,最能傳之久遠。大約有二千年、七萬多個日子,硯從出現、不斷變化、定型到再變化,就像流行風潮,在不同時代展現出百態千姿。 展覽將以硯式的發展為陳列主軸,穿插與硯相關的點點滴滴,期望大家能感受到硯石與眾不同的特色,流連於古今用硯人的真情至性之間。 此次展覽除了展出院藏硯石100餘件,並特別向國立歷史博物館借展典藏品15件,以豐富早期硯式的風格面貌。



Placeholder image

敬天格物—院藏玉器精華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玉,當您觸摸它時,感到的是冰涼與堅硬;當您凝視它時,看到的是柔美與溫潤。世界上沒有任何物質,比它更經得起歲月的洗禮,也沒有任何物質,寄託了中國人如此多濃厚的情感與深邃的理念。 遠在七、八千年前,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先民,從掘土、伐木等生活歷練中,認識了「玉」是「美而不朽」的石頭;它散發春陽般的光澤,令先民相信美玉含有豐富的「精氣」,也就是「能量」。將美玉按照心目中陽、陰二氣運行的模式,琢磨出圓璧與方琮,甚至雕刻出神祇、祖先的模樣,刻畫上「密碼」式的符號,希望經由「制器尚象」發揮「同類感通」的法力,與天帝對話。他們相信萬能的天帝將神秘的生命力經由神靈動物的傳遞,才降生了人類。從「萬物有靈」的思維中,發展出中國特有的「龍鳳文化」。 歲月悠悠,隨著社會進步,人文主義抬頭,遠古先民迷信美玉具有特殊「靈性」的思維逐漸蛻變。配戴雕琢龍、鳳、虎、鷹的玉飾,原本是為了彰顯自身氏族特有的神靈秉賦,也就是天生的「德性」,此時也被儒家詮釋為美玉具備仁、義、智、勇、絜等「君子之德」。 六朝、隋唐時,接受了一波波來自異域文化的洗禮,玉器藝術有了極大的改變。褪去以玉通靈的神秘色彩、擺脫以玉比德的儒學教條,宋、元時期文人階層形成,他們熱衷認識自然,協調人文,追求寫實、求真的藝術精神。但在追慕古禮、強調法統的心態下,又興起了玉器的仿古風。玉雕呈現宋元文化的精華。 明、清二代是多項工藝技術日益精進的時代。明中期以來江南經濟高度發展,在文人富商贊助下,玉雕益加精雅細緻。十八世紀後半,清代征服回部,直接控制和闐玉料的開採;對西南的開發也導致緬甸翠玉的輸入。由於皇室的主導下,清代玉雕空前繁榮。 總之,近八千年的發展,玉雕具體地展現了華夏民族敬天法祖的宗教倫理,中世紀以後,形神兼備的寫實手法達於高峰,說明中國文化中重視格物致知的治學傳統。「敬天格物」詮釋了我們的民族特性,也說明了中華古玉最深層的內涵。



Placeholder image

吉金耀采—院藏銅器精華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99 天)

中國青銅時代開始於夏代晚期(約西元前十七世紀初),歷經商、西周、至東周,前後一千五百年左右。秦、漢以後鐵器興起,但銅器仍沿用不替。 珍貴的青銅鑄器只有貴族才能使用,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青銅除了部分用來鑄造兵器、樂器外,主要鑄成祭祀容器,以盛裝祭品、獻祭祖先,祈求家族生命之綿延不絕;而經由祀典中禮器陳設的多寡,也突顯了貴族的身分與階級。銅器,是構成商周貴族社會中最重要的禮器。 商周時代(1600-220 B.C.E.)是中華文化建構的重要時代。政治上,由政權與神權合一,轉為禮教和人文意識之覺醒;物質上,青銅冶鑄的發達,開啟了禮兵器用的新紀元;工藝技術的突破,促成了百業的勃興;精神上,將國之大事的「祀」與「戎」,透過銅器的造型與紋飾,寄託對天神祖先的敬畏和心靈的溝通,也經由「銘文」的鑄刻,實錄了當時祭饗、征伐、賞賜、冊命等場景。 青銅文明,在鐘鼎彝器的「禮與樂」中讚揚;在立功祭祖的「祀與戎」中頌讚,在周人範鑄紀銘的「其命維新」與「郁郁周文」裡娓娓訴說;歷經東周繁華絢麗的新階段;到秦漢的統一,銅器雖逐步退出禮制的中心,卻轉化成為一種典型,更加的深入思想、文化的底蘊,而中華文化之美,即深藏在此一器一物之間,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