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極度維面:臺南當代藝術之思辨

2024/06/07 - 2024/11/17 (剩 59 天)

臺南城市本身是一個文化載體,而藝術是文化不同面向的呈現,透過藝術創作能呈現文化載體的多元樣貌。《極度維面:臺南當代藝術之思辨》藉由多位藝術家的創作思辨,在臺南這座充滿古今融合氛圍的城市,呈現對於今日混雜(hybridity)的文化現象,以及對社會、政治與生活大環境的觀察與批判。



Placeholder image

客星人的多重宇宙-臺南400客家大展

2024/06/29 - 2024/11/30 (剩 72 天)

**免費參觀** 展覽以「客星人的多重宇宙」為主題,打破、顛覆傳統客家既有印象,探索當代臺南的客家人、事、物。以「打造當代的臺南客家&最好玩的客家主題特展」為策展核心目標,搭配主題性的互動設計包含心理測驗、沉浸式漫畫世界、生活客語多媒體互動、客星人職人故事等等,在展覽中融入客家語言體驗,有趣、好玩的客家展覽,邀請您共下來參加客星宇宙漫遊,共同來探索客星人多重宇宙的奇妙魅力,顛覆你對臺南客家的一切想像。



Placeholder image

台南老爺行旅No.22主題展《發新穎》

2024/06/12 - 2024/12/01 (剩 73 天)

《發新穎》 「發新穎」就是發新芽的台語發音,是植物在原有的母體上發新芽,本展以發新芽象徵在原有的傳統社區產業、文化、歷史上,萌發長出新生命。 「台青蕉」與「鼎灣百草」,一個是由旗山在地青年所組成,經營超過十年,重振旗山香蕉威名的資深愛鄉團體;一個是具有兩百餘年深厚神農信仰,但卻是地方創生菜鳥的澎湖小鄉。 無論是社區創生資深或是菜鳥,他們有熱情澆注灌溉社區,藉傳統讓社區「發新穎」,轉譯出新產業,發展社區新風貌。 6F -南部地方創生飲食產業展覽—《百草轉身術》 7F -南部地方創生飲食產業展覽—《緣投的水果》



Placeholder image

地方創生主題展《發新穎》

2024/06/12 - 2024/12/01 (剩 73 天)

台南老爺行旅6、7樓主題展—《發新穎》 展區介紹 6F -南部地方創生飲食產業展覽—《百草轉身術》 「鼎灣百草」村中50、60歲算少年少年吔、傳統產業流失,澎湖少數不臨海的村落。位居澎湖交通要道的鼎灣,因地勢較低,淡水匯集,因此有了鼎灣的名號。 鼎灣神農信仰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在經濟貧困、交通不發達的年代,神農大帝澤披澎湖先民的病痛醫藥。另外,鼎灣是澎湖最重要的蔬菜產地之一,因此綿延的菜宅是曾是鼎灣的重要的景觀。「鼎灣若無芹菜葉,嘛有芹菜跤」這個流傳澎湖的古早俚語,說明了鼎灣的芹菜盛產語農業富裕。但在海運發達後,台灣菜豐富量又大,鼎灣農業逐漸沒落。 「鼎灣百草轉身術」結合神農信仰與菜宅,將「藥籤轉標籤」,將神農藥籤轉譯為百草飲食標籤,再造社區新產業。 7F -南部地方創生飲食產業展覽—《緣投的水果》 「台青蕉」是一群返鄉的熱血青年,他們在旗山結合土地、青年、香蕉產業,翻轉社區。有想法、有熱情,以搖滾音樂的反叛精神為意象,對於社區產業、文化、社會議題無役不與,以社區的事就是少年人的事,進行社區傳統產業再造。 香蕉在他們社區,就是緣投的水果,是過去歷史重要的農業產品,也是他們地方創生主力產品。他們以音樂推賣傳統產業香蕉,台青蕉不只賣香蕉,從拿鋤頭栽種到設計開發全程參與,他們以環境友善方式種香蕉、到賣香蕉,甚至開發各式香蕉飲食、全株產品。還有歷史、香蕉農產導覽小旅行,只有親身來旗山走一趟你才能一次擁有。 他們更關懷社區公共議題,他們戰旗山火車站的守護,參與旗山廢爐渣掩埋案、大溝頂老街拆遷案與馬頭山垃圾掩埋廠,只要是社區的是就有他們的事。 來旗山,遇見緣投的水果。   ----------------------------------------------------------------------------------------------------------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台南老爺行旅 合辦單位:澎湖縣湖西鄉鼎灣社區發展協會、高雄市旗山尊懷活水人文協會 ----------------------------------------------------------------------------------------------------------    



Placeholder image

食知有味主題書展

2024/09/10 - 2024/12/15 (剩 87 天)

生活中有吃不完的各種美食,食物是我們生命重要的能量來源,你想要好好認識每一口吃下肚的食物嗎? 「食知有味主題書展」為大家開啟通往食物產地的大門,這些繪本和故事書會告訴你,什麼是好的食物,怎樣吃可以讓身體變得更健康。也讓我們了解農夫耕種的辛苦,提醒我們要珍惜食物不浪費,更要多多關心與保護自然環境。 讓我們共讀食物的故事,一起吃出「好食力」!



Placeholder image

《老師說》請說方言實驗室2024[青少年說方言入門]藝術工作坊導師聯展

2024/10/17 - 2024/12/29 (剩 101 天)

在《老師說》請說方言實驗室2024[青少年說方言入門]藝術工作坊導師聯展中,這六位不同工作坊的導師們──林煌迪、康立穎、陳信成、葉子啓、蔡宗祐、蕭聖健,將身體力行的自我挑戰,先試著以各自的方言跟彼此對話。特別是在當代藝術中,總是標誌著藝術家個人主義式的形式教條,在這樣的主流文化中,藝術家們將如何做出一個不只是各執一詞又可以彼此對話的展呈,或無可避免的又將只是許多孤島們的集合?那又能否與觀眾交流?如何與學員對話?讓我們看看這些老師們怎麼說......  



Placeholder image

一路大陶殺 ─ 張山創作展

2024/11/02 - 2024/12/29 (剩 101 天)

經過兩年的沉潛,張山攜帶著一百餘件作品的絢爛回歸。 在陶藝界中獨樹一幟,張山的作品以其獨特創意和精湛技藝著稱。他將陶土轉化為具有鐵鏽質感的藝術品,展現了時間與生命的變遷。透過複合媒材的使用,為傳統陶藝注入了新生。這種反差強烈的表現形式,給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令人驚艷。他對陶土的可塑性進行極致探索,將其柔軟特性轉化為堅硬鐵鏽的形態,展現時間的流轉與生命的輪迴。 「一路大陶殺」是本次展覽的主題,靈感來自電影。在這場藝術的生存戰中,張山以狂野的創意和堅定的藝術信念,挑戰陶藝的極限。這不只是一次展覽,更是一場無退路的藝術革命,見證一位藝術家的勇敢直衝。 此次展覽不僅展出近兩年的新作,還有藝術家個人珍藏的代表作,讓觀者一窺他的創作脈絡。展出作品類型繁多,從純藝術擺件、飾品,如海洋系列、動漫二創公仔、功夫陶雕,到日常實用器物,如茶藝器具、植盆、花器等,件件充滿巧思,展現出「絕對張山」的風格。 準備就緒,我們邀您一同探索張山的藝術世界,感受那份對陶藝無懈可擊的堅持與熱情。期待與您在「一路大陶殺」中相遇!



Placeholder image

喜樹圖書館: 臺南400 年度選書特展

2024/03/24 - 2024/12/29 (剩 101 天)

呼應臺南400年,南市圖特別企劃「臺南400好書選」活動,用閱讀、理解、體驗,邂逅專屬於你的臺南滋味, 本次活動共選400本好書。 這400本選書,涵蓋臺南的歷史時刻、在地職人、文史場域、感官饗宴、自然生態等,映現出臺南的400種印象。適合已經認識臺南、還沒認識臺南、和以為認識臺南的每個人。



Placeholder image

「聽海湧」與它的時代:二戰下的臺籍戰俘監視員特展

2024/09/10 - 2024/12/31 (剩 103 天)

公視戲劇「聽海湧」講述二戰時期殖民統治下的臺灣人,如何被動員前往戰場,故事圍繞著臺籍戰俘監視員新海志遠的故事展開。監視員受日本軍隊命令管理戰俘,日軍以軍人方式管理戰俘,最終於戰事不利時虐殺戰俘。戰後盟軍軍隊重返時,開啟戰爭審判,許多戰俘監視員因此被判刑甚至處死。殖民統治下前往戰場的臺灣人,部分因被動員、部分則是因受皇民化教育而產生認同問題,戰時的軍隊命令與人性糾葛,與戰後軍事審判間的種種難題,糾結著新海志遠他們,最終能否回到家鄉臺灣? 1937年因蘆溝橋事變,中日爆發全面戰爭,不久後歐洲以納粹德國為首也開啟侵略戰爭,二次大戰因此爆發。1941年底,日本為了打破中日戰爭的僵局及取得東南亞的經濟資源,以「大東亞共榮圈」、解放亞洲殖民地為名,突襲美國珍珠港,並攻擊歐美統治的東南亞殖民地,並對盟軍開戰,正式開啟了東南亞(南洋)戰場,史稱「太平洋戰爭」。 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節節勝利,占領多數東南亞地區,因此有許多歐美殖民者等戰俘需要管理。當時臺灣是日本殖民地,日本除了招募臺灣人擔任「志願兵」外,也招募軍夫、軍屬等非軍人的協助戰地管理或勞動,戰俘監視員即是軍屬的一種。被動員赴海外各地戰場的臺灣人,在戰爭結束後迎來了不同的命運,有的被迫加入國軍,捲入國共內戰,有的則是在無人聞問的情況下設法回到臺灣,有的則如戰俘監視員這般因為被指控虐待戰俘而遭受盟軍的軍事審判。回家成為這些臺灣人的共同期望。



Placeholder image

心繫臺灣:王育德文物捐贈展

2024/09/01 - 2024/12/31 (剩 103 天)

王育德是第一位台語博士,也是第一位在日本大學開台語課的教授。適逢王育德百歲冥誕,特推出本次意義深具的展覽。主要爬梳館藏捐贈文物,描繪王育德對文學、台語研究、臺灣民主運動等多方面的貢獻,另有臺北高等學校、海外黑名單延伸展區,完整呈現王育德被迫滯留海外卻仍心繫臺灣,而開拓許多的「第一」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