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總爺國際藝術駐村計畫】《當土又堆了起來》蔡明岳創作個展

2024/09/06 - 2024/12/31 (剩 103 天)

臺南官田鄉志上的考古紀錄裡,記載著「國母山」,它是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考古遺址。當地人說那裡曾經是墓地、美軍設施、風水穴位。麻豆段高速公路建設時將之剷平,取其土造路。 蔡明岳尋著國母山被剷平的歷程,重新詮釋這段環境經建設改動的事件。



Placeholder image

《平凡柴燒茶器具展》

2024/09/01 - 2024/12/31 (剩 103 天)

活動簡介: 平凡陶坊~位於我們臺南市麻豆區中心;陶藝家陳炳煌及蔡雪芳,早期製作繪畫盆缽、盆器具,近十幾年來專攻柴燒茶器具、陶土的配方、溫度的控制燒法,其作品針對國內外高等級茶葉湯汁皆能更美好的呈現。



Placeholder image

原原不止400年―原住民族群文化展

2024/06/29 - 2024/12/31 (剩 103 天)

原原不止400年―原住民族群文化展 「臺南400」系列活動特別規劃臺南地區原住民族群文化展,主題以臺南地區的西拉雅族、大武壠族及洪雅族的歷史文化為主,並透過實作工作坊邀請在地族人共同製作土台屋、公廨以及部落飲食。



Placeholder image

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

2024/10/26 - 2024/12/31 (剩 103 天)

西洋藝術史上的重要篇章 跨時空的畫作揭密! 本展以尼德蘭繪畫館藏為主軸,提供一個穿越時空的透鏡,觀看當時畫師們的作畫環境、模式與策略,帶您走進百家爭鳴的尼德蘭繪畫市場。



Placeholder image

聽•見:聲音記憶特展

2024/08/07 - 2024/12/31 (剩 103 天)

聲音,善於通往記憶… 聲音扮演著儲存記憶的重要角色,它能喚起回憶及感知,它能流動,卻又能激發感動,使得不同的個體產生共鳴與交集,塑造共享的生命體驗和價值觀。「聽‧見:聲音記憶特展」聚焦於「聲音」,提供一個不同記憶歷史的方法。 我們以「聲音」為引導,感受其中記憶的知覺與變化,通過不同的聲音作品和行動者的觀點,探索多維度的臺灣感知,感受聲音裡所承載的歷史訊息及文化理解。 這也是一個反思當代歷史記憶保存的展覽。我們以多元的聲音記錄形式,如聲景、訪談、廣播、唱片、樂曲等,這些記錄著過去的某時某刻,以及個人和集體的記憶。從當代的角度,我們如何重新理解這些正在消失、轉變或新生的聲音所承載的信息?思考什麼是對人們重要的存在,什麼是我們所想追求的文化價值?



Placeholder image

我走.我尋:當代原住民族的移動記事特展

2024/08/13 - 2024/12/31 (剩 103 天)

這是一檔關於「移動」的展覽,我們將呈現原住民族人在不同時代中所經歷的7則移動故事──從族群、部落,乃至於族人個體等多重層次的變化與變遷,大歷史如命運般的推力,如何捲動原住民族在地理、身分及情感上的搬遷與挪動,而族人將如何去訴說這份生命視角? 單元「部落的回望」,談的是部落因不同國家政策而遷移的故事;單元「離鄉到都市」,談的是族人社群在市場推力下移動到都市的生活樣態;單元「身份的追溯」,則談出當代族人如何在今日追溯失落的族群認同。 這些真切的生命故事與歷史記憶,是由臺南、高雄及屏東三區的9個原住民文物館共同書寫,館員及族人透過田野訪談、歷史資料蒐集,匯集許許多多的在地聲音而成,並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所共作完成的展覽。這不只是原住民族的故事,更是每一個渴望追溯這塊土地發生了甚麼事的人們,我們一起出發、一起探索、一起共鳴的故事。



Placeholder image

從羅浮宮到南臺灣 From the Louvre to Southern Taiwan

2024/06/28 - 2024/12/31 (剩 103 天)

劉啟祥美術紀念館舊稱「頤樓」,是過去劉啟祥與親族共同生活的起居空間,2018年整修後成為柳營重要藝文據點, 《從羅浮宮到南臺灣》展覽,展出從劉啟祥在羅浮宮臨摹的人物畫,到回臺之後劉啟祥為家人繪製的一系列「人物畫」作品,本次展覽並重新整理劉氏族譜,以生命樹形式呈現在地劉氏家族開枝散葉的歷史,透過親情與血脈連結在地與社區的關聯,也讓我們更了解劉氏家族之於在地的脈絡。



Placeholder image

清法戰爭:西仔反印象記特展

2024/06/25 - 2024/12/31 (剩 103 天)

140年前,法國政府和清廷因為越南的外交歸屬爭議,殃及孤懸海外的臺灣,不只基隆、淡水和澎湖相繼淪為戰場,臺灣全島更面臨商貿閉鎖的經濟困境。這場蔓延超過一年的戰禍——「清法戰爭」,在臺灣人口中稱作「西仔反」,「西仔」即「法蘭西」。 面對這個臺灣涉外關係的轉捩點,本特展透過彙集十餘年來有關地方社會研究的成果,聚焦當時臺灣社會在強敵壓境下如何組織動員、團結北上抵抗侵略的過程;並重新解讀法軍留下的攝影圖像、戰場紀實與家書,重建戰場的動態實況。 戰爭結束後,在法國湧現的報刊、書籍出版風潮,以及臺灣特有的贈匾、廟宇壁飾、儀式等追念方式,則呈現了戰爭如何以不同形式轉化,留存於歷史、民俗、傳說與記憶中。 單元1 無端捲入戰事的臺灣 1884年,法國與越南的軍事衝突因黑旗軍的參戰陷入膠著,為了迫使清國勢力退出越南,法國發動對臺灣基隆、淡水、澎湖等地的軍事攻擊,意圖挾制臺灣作為和談的抵押品。 法軍在臺灣周遭的軍事行動,可分為4個階段:一、法國遠東艦隊的編成;二、在基隆跟淡水開啟戰火,占據基隆;三、封鎖臺灣海峽,攔截、騷擾往來沿海的船隻;四、轉進攻占澎湖,作為撤守基隆的藉口。 這場戰爭的起因與臺灣無關,臺灣卻無端被捲入戰火,最後被迫成為成敗的關鍵籌碼,在在顯示著戰爭本質的荒謬。 單元2 死亦為鬼雄:自己的家鄉自己守 面對「西仔反」的挑戰,臺灣戰場的軍事動員,除了跨海調派來臺的湘軍和淮軍之外,臺灣在地義勇也參與作戰。面臨外國的侵略,在地人凝聚了共同體的意識,武裝動員到戰場支援,關鍵領袖包含林朝棟、張李成、姜紹基等。 至今基隆、淡水等地的廟宇中仍可見到交趾陶、壁畫、匾額訴說著神明助戰傳說;淡水「拜門口」祭拜亡魂儀式,以及保儀尊王從木柵到淡水的遶境路線,都體現了信仰、人群網絡與戰爭集體記憶的交織。 單元3 戰火浮世:遙盼歸期的旅程 法國軍官安德烈・薩勒(Firmin André Salles)的紀實攝影,是目前所知臺灣史上首次留下戰爭過程的影像紀錄,將其與隨軍醫官助理科邦(René Coppin)書信,以及名列重要古物的嘉諾(Eugène Germain Garnot)著作——《1884~1885年法國人遠征福爾摩沙》地圖手繪稿及文字手稿共同對照,重新檢視法蘭西帝國於東亞擴張的意圖,亦能看見艱困的戰場實況,包括飲食、疾病問題,19世紀末的臺灣常民風土民情也不時閃現其中。 戰場寄回的家書、刊載在報紙上的訃文與行軍紀錄的纂輯出版,以不同的記憶與再現方式,重塑對這場戰事的認識與印象。



Placeholder image

閱讀成大──校園中的美援建築

2024/07/01 - 2024/12/31 (剩 103 天)

美援時期是成大校史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時期,在那段時間中,成大獲得非常大的進展,校園建築也一改過去之風貌,今登錄歷史建築「原臺灣省立成功大學總圖書館」(成大舊總圖書館)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今年,正逢成大舊總圖書館剛完成後側立面修繕,在此,成大博物館與麗文書局共用的旺宏館一樓空間也剛完成啟用,就位於舊總圖書館的後方;另一側,亦有兩棟完成於美援時期的學生宿舍,即今日的勝四舍與學生第二活動中心(芸青軒)。 配合麗文書局完工開幕,成大博物館邀請大家來此閱讀成大的美援時期。本檔展覽,將呈現美援時期國際局勢之時代背景,成大在美援時期興建之校園建築,以及舊總圖書館的歷史風華。期待藉此展覽,得以讓更多人認識成大校史中的一段吉光片羽,進而支持相關老建築物及文化資產保存工作。



Placeholder image

「MoreReal Lab 臺南5G創新文化科技實驗基地」

2024/02/17 - 2024/12/31 (剩 103 天)

「MoreReal Lab 臺南5G創新文化科技實驗基地」於今日舉辦揭牌典禮,未來預計輔導在地新創團隊、文化科技廠商或團隊,進行5G技術應用(如沉浸式體驗、智慧觀光、虛實整合展演…等領域)之研發,並不定期設置多樣化VR、AR、MR虛擬實境投影區,利用5G 影像串流技術,打造臨時性、機動性的展覽場域,藝術文化與科技結合,營造沉浸式娛樂互動體驗。 「MoreReal 5G Lab」,MoreReal(「茉莉」之諧音),於舊倉庫紅磚牆面掛上金屬科技藍光招牌,舊與新的結合,期待未來在茉莉工坊場域內創造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