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區公所於本所二樓藝文迴廊舉辦「梁璥韓西畫創作個展」,展出作品共計12件,以家園為主題,歡迎洽公民眾、各界貴賓蒞臨欣賞。
梁璥韓西畫創作個展
2025/04/01 - 2025/06/30 (剩 52 天)
白河區圖書館:「蓮鄉荷香」 彩墨畫展
2025/03/04 - 2025/06/30 (剩 52 天)
本季圖書館邀請張慧盈老師辦理「蓮鄉荷香」彩墨畫展 展覽日於2025年3月4日至6月30日止。 張慧盈老師是在地白河女兒,源於北部工作後因需照顧年邁父母及身體亮起紅燈,決定回歸家鄉。在抵抗病魔時,老師直言治療過程心力交瘁一度頭髮掉光,轉念在友人的建議下提筆創作,而老師曾是白河洪靈老師的學徒,本身就有繪畫底子,決定透過畫來淡忘疾病帶來的痛,開始以家鄉之美「荷花」為主題,展開一系列的彩墨創作。 歡迎熱愛繪畫或對於荷花畫作有興趣的朋友們,誠摯邀請您走進圖書館,欣賞一系列的美麗畫作。
福爾摩沙時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
2025/03/25 - 2025/07/06 (剩 58 天)
自荷人登陸,歷經清初建城、日本殖民遷都及戰後國府來臺,頻繁政治更迭及族裔往來積累多元歷史遺存,展現流動雜揉的海國徵候。「現代化」不僅促使美術走向世界,更激發文化內視之轉向,創建跨越國界及現代進步特質之新文化,已蔚為共識。猶如黃土水創造「福爾摩沙時代」的呼籲已逾百年,成為吾人建構在地意識及知識啟蒙的重大方針。 為系統體現此百年成果,本展分三階段接力展出。首段選定1950年前出生藝術家,規劃(1)百年精粹/「國寶」的誕生、(2)發現「福爾摩沙」、(3)地方色彩/城鄉記憶、(4)身體意象/時代印記、(5)從南國到民國、(6)「現代性」的內在轉向、(7)「世界」美術藍圖、(8)寶島長春/重啟在地提問等子題,探討身分認同、版圖移轉及典範成立等的不同時代意義。 (協辦)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 (協辦) 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中央研究院嶺南美術館 (協辦) 高雄市立美術館、桃園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南市立博物 (協辦) 嘉義市立美術館、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
《 尋‧祭憶》臺灣原住民族群口傳故事暨文物特展
2025/04/15 - 2025/07/13 (剩 65 天)
臺南市擁抱各族群文化,呈現多元共榮,依照語言別來區分,居住著華 、 閩 、 客 、 原 等四個主要族群,而持續移居至臺南的原住民族群於今年度已來 1 萬 236 人。當中包含了 泰雅族 ( 、賽夏族 ( 、布農族 ( 、鄒族 ( 、魯凱族 ( 、排灣族 ( 、卑南族Pinuyumayan) 、阿美族 ( 、雅美 達悟族 (Yami/ 、邵族 ( 、噶瑪蘭族 ( 、太魯閣族 ( 、撒奇萊雅族 ( 、賽德克族 ( 、拉阿魯哇族 ( 、卡那卡那富族 ( Kanakanavu),而臺南市平埔族群註記統計包含的族群有西拉雅族 ( 、大武壠族Taivoan )、馬卡道族 Makatao )、洪雅族 Hoanya) 、巴宰族( Pazeh目前為止 共計有 21 個原住民族群在大臺南各地區生活著 。 西元2010 年 起,臺灣原住民族群開始可以因應部落歲時祭儀時間放假一日,而這是臺灣朝向多元文化與族群共榮的象徵性目標 。 於本年度114 年度)試圖探尋各族群有關祭儀文化之神話故事、口傳歷史與臺南市原文館三館典藏文物作對話,亦持續增加市民認識原住民族文化機會,展現各族群歲時祭儀文化。除了,結合臺南原文館兩館精選典藏文物、工藝品或借展藝術家作品,以及挑選與祭儀有關之重要口傳故事與長者回憶,讓觀者對於臺灣原住民族群祭儀文化有更多深刻的印象。同時,藉著當代族人創作繪本、文學書籍、動畫、紀錄片,以及專場原住民族群真人圖書分享會活動,使 觀者認識與了解原住民族歲時祭儀並非只有「豐年祭」,了解祭儀在各族群日常生活與生命之價值與意義,並提升對原住民族群文化的思維與敏感度。
臺灣漢詩推廣系列活動
2025/05/23 - 2025/07/26 (剩 78 天)
第1場活動|主題工作坊:臺灣漢詩與文人生活 一、工作坊緣起與目的: 國立臺灣文學館歷時24年編纂完成《全臺詩》共82冊,已於2024年10月底正式發表,總計收錄1,009名詩人、逾18萬首詩作,為目前最完整的臺灣古典詩總集。另同步建置「臺灣古典詩資料庫」,提供電子全文檢索功能,便利學術研究與教學應用。此外,近年出版之「臺灣漢詩系列繪讀本」、《臺灣漢詩三百首》等出版品,兼具可讀性與趣味性,為推廣臺灣文學及漢詩教育提供豐富資源。 本次工作坊擬以四個主題切入,探討詩人於詩作中所呈現的生活樣貌: 「臺灣漢詩與書法」:探討詩人如何透過筆墨書寫,在傳統詩歌表達中傳遞個人情感與文化底蘊。 「臺灣漢詩與飲食」:循詩句尋味,體會詩人筆下如何記錄府城飲食文化,保留城市的味覺記憶。 「臺灣漢詩與園林」:以詩文與園林構設為鏡,思考文人如何寄託情志、實踐文化認同,深化對詩人審美觀與生活形態的理解。 「臺灣漢詩與節慶」:呈現詩作如何循著歲時節令,記錄民間信仰與社會活動,展現臺灣多元文化的歷史層次。 期望藉由本次工作坊,促進校園師生與社會大眾對臺灣漢詩的理解與關注,進而體會其蘊含之文化底蘊與精神價值。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承辦單位: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 二、工作坊時間:114年5月23日(五)上午8:30-下午5:00 三、工作坊地點:國立臺南大學JB106會議室【臺南市中西區樹林街二段33號 文薈樓地下1樓106室】 四、參與對象及名額:校園師生與社會大眾,此活動開放80位名額,報名額滿為止(主辦單位保留最終決定權)。 五、報名日期:114年5月14日(三)10:00至5月20日(二)17:00止。 六、報名方式:採線上報名。(當日開放現場報名,現場報名者恕不供餐。) 報名網址: 臺灣文學館 臺南大學活動報名系統https://reurl.cc/6Kv1ZO 教師進修網https://www2.inservice.edu.tw/ 上述三處可擇一報名。填寫報名資料不代表錄取,錄取名單將於 114 年5月21日(星期三)前將發送錄取通知,請留意電子郵件。 七、注意事項 1.本次活動為免費參加,毋需繳交費用。 2.主辦單位保有隨時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調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將以電子郵件統一通知,恕不另行通知。 3.本次活動提供研習時數6小時,上午與下午皆需簽到,全程參與者方可核予時數。 4.本活動提供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教師研習時數、臺南大學通識點數/師培點數,及臺灣文學館研習證明(提供電子檔)。須全程出席並完成簽到方可核發。 活動議程 時間 課程 ◆ 講題 主講人 8:30-8:50 報到 8:50-9:10 開場致詞 9:10-10:40 場次一 葉乙麟 中台世界博物館研究助理 國立暨南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臺灣漢詩與書法 10:55-12:25 場次二 陳曉怡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 博士候選人 臺灣漢詩與飲食 12:25-13:40 午餐 13:40-15:10 場次三 王建國 國立臺南大學國文系教授 臺灣漢詩與園林 15:10-15:30 茶敘 15:30-17:00 場次四 曾國棟 臺南大學人文學院兼任講師 臺灣漢詩與節慶 17:00 結束 相關活動|微型書法展:心托毫端:臺灣漢詩書法展 展出地點及時間| •7/15、7/26|國立臺灣文學館B1國際會議廳場外 •9/8–9/19|國立臺南大學文薈樓1樓 •9/29–10/3|新北市樹林區桃子腳國民中小學 •10月上旬|宜蘭縣羅東鎮北成國民小學 •書法展免報名自由入場
『彩繪鄉馨2.0畫展』~賴櫻桃創作個展
2025/05/01 - 2025/07/31 (剩 83 天)
作者賴櫻桃老師偶於花甲之年,機緣下接觸了油彩繪畫,透過妙筆揮動,靈思細構,打開了藝術之窗及生命的喜悅。並且在經歴了近九年的潛沈磨勵,使創作豐富多彩;使生活融入藝術;使藝術融入生活。賴老師的作品更因旅遊而開拓視野,進而啓發創作靈感,於畫展作品中處處可見其情感,使人沉浸於美的藝術情境裡。賴老師的經歷也正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作一番寫照。人生如一張白紙,由自己塗鴉。生命像一首詩歌,由自己嘻哈。人生隨著歲月帶來了智慧、經驗及內在的成長,每個階段都有其美麗和價值,不論年齡都應該活在當下,感受生命的精彩。如同晚霞中的色彩多變,生活也有高低起伏,但這些變化也使得我們生命更豐富和成熟。
錯中錯.連環夢—陳春祿攝影典藏研究展
2025/04/03 - 2025/08/17 (剩 100 天)
陳春祿(1956-)出生於臺南,為臺灣重要實驗攝影家,本館為國內典藏陳春祿《開天》與《收藏童年》兩大系列最完整的館舍。本展奠基於展覽顧問臺灣資深攝影家莊靈、姜麗華教授研究團隊與藝術家陳春祿的鼎力支持,首次同時展出其五大系列作品——《風》、《冥色呼吸》、《開天》、《收藏童年》、《廟可廟》,進一步強調陳春祿獨具風格的攝影美學,彰顯臺灣攝影史珍貴的啟蒙時刻。
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
2025/01/01 - 2025/08/31 (剩 114 天)
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 西洋藝術史上的重要篇章 跨時空的畫作揭密! 本展以尼德蘭繪畫館藏為主軸,提供一個穿越時空的透鏡,觀看當時畫師們的作畫環境、模式與策略,帶您走進百家爭鳴的尼德蘭繪畫市場。
力的多重宇宙─臺灣運動文學特展
2025/01/01 - 2025/09/14 (剩 128 天)
臺灣的運動文化不僅凝聚集體認同,也帶給個人身心放鬆的時刻。臺灣的運動文學發展也引領讀者一探不同力量打開的多重宇宙。 台灣的現代運動文化以及新文學同樣發軔於日治時期,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台灣人開始體驗到各式近代的運動競技,並自教育開始扎根進日常生活之中。戰後國民政府來台,運動競技與國家榮辱更加扣連,也開始轉向更為專業的運動培訓。八○年代隨著經濟水準上升、休閒時間增多,運動開始變成塑造生活風格的元素。而隨著媒體發展,國內外大型賽事的轉播與資訊流通逐步興盛,運動經驗鑲嵌進我們生活的周邊。 文學描述各式運動的動態過程,時而化作賽場上的第一線,時而又俯瞰全場發展。精彩的賽評文字與報導嘗試重回現場,文學作品則深潛運動員的心理,隨著敘事發展,讓讀者也了解運動不單只是身體活動,還牽連到國族、社會、個人以及身體的多元可能。 這場展覽將希望讓臺灣民眾發現運動在台灣文學的發展,探索身體的多樣性到感受文學中的運動表現,呈現力的多重宇宙。
力的多重宇宙─臺灣運動文學特展
2024/10/17 - 2025/09/14 (剩 128 天)
展覽名稱:力的多重宇宙─臺灣運動文學特展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C 展覽時間: 2024年10月17日至2025年9月14日 展覽簡介: 臺灣的運動文化不僅凝聚集體認同,也帶給個人身心放鬆的時刻。臺灣的運動文學發展也引領讀者一探不同力量打開的多重宇宙。 臺灣的現代運動文化以及新文學同樣發軔於日治時期,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台灣人開始體驗到各式近代的運動競技,並自教育開始扎根進日常生活之中。戰後國民政府來台,運動競技與國家榮辱更加扣連,也開始轉向更為專業的運動培訓。八○年代隨著經濟水準上升、休閒時間增多,運動開始變成塑造生活風格的元素。而隨著媒體發展,國內外大型賽事的轉播與資訊流通逐步興盛,運動經驗鑲嵌進我們生活的周邊。 文學描述各式運動的動態過程,時而化作賽場上的第一線,時而又俯瞰全場發展。精彩的賽評文字與報導嘗試重回現場,文學作品則深潛運動員的心理,隨著敘事發展,讓讀者也了解運動不單只是身體活動,還牽連到國族、社會、個人以及身體的多元可能。 這場展覽將希望讓臺灣民眾發現運動在臺灣文學的發展,探索身體的多樣性到感受文學中的運動表現,呈現力的多重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