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中華民國第56屆世界兒童畫展

2025/08/06 - 2025/08/24 (剩 9 天)

來自於世界40國及本國兒童繪畫作品,透過兒童畫筆,顯出各地不同民俗文化與生活寫照。兒童運用自己的觀察與想像,自信、自發及自主的表現,作品內涵呈現兒童真誠的心靈境界,真實的感受是藝術創作中絢麗的世界,引人遐想,觸動內心的感動。 Children's artwork from 40 different nations, as well as Taiwan, depicts many folk cultures and daily life in various places. The children's works depict the genuine spiritual realm of children, and the true feelings are the vibrant world of art creation, which captures people's imagination and speaks to their inner feelings. The children use their own observation and imagination to express themselves confidently, spontaneously, and independentl.



Placeholder image

2025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居然 · 藝術生活展》

2025/08/22 - 2025/08/24 (剩 9 天)

「居然」打破傳統,以藝術收藏與居家佈置完美交織,重塑藝術進入生活的全新方式。三位風格截然不同的策展人,將畫作與生活空間巧妙融合,打造出一個既有品味又有好風水的夢幻場域。 現場更特別設置「五行色彩 × 藝術搭配」體驗活動,依據金、木、水、火、土的能量特質與色彩,搭配適合的畫作與空間擺設,讓藝術不只是美的點綴,更是為生活注入和諧與能量的祕密關鍵。 現場特別打造「羅浮宮下午茶」氛圍,—邊品茶,邊欣賞原創藝術,還能與藝術家近距離交流,聽見創作背後的心跳與靈感。這裡不只是展覽,而是一場感官與心靈的深度旅行。 讓藝術流動於生活之中,讓心靈遨遊在創意宇宙裡。「居然」不只是驚喜,在這裡,藝術不只被看見,更被生活擁抱。邀您一同感受生活中那份因藝術而生的靜好與幸福。 讓「居然」帶你重新定義藝術的存在方式──不只掛在牆上,而是住進生活、點亮日常。



Placeholder image

富麗之美 2025衛道齋全能書道家黃伯平弟子多書體書法聯展(免費參觀)

2025/08/13 - 2025/08/25 (剩 10 天)

主辦單位表示,衛道齋主黃伯平老師(1919-2015 ),畢生致力於書法藝術之研習與弘揚,通曉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真書、行書、狂草等書法十四體,造詣精深、風格兼融,在書法藝術領域中自成一家之言。本次展出內容融合易、儒、道、釋等思想精髓,並涵括詩詞、箴言等文化意涵,展現書法藝術與中華哲思交融的深厚底蘊。黃伯平先生所言:「天下無不可為之事,只怕立志不堅。」「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便體現其堅毅自勉、弘毅篤行的精神。他更將多種書體融匯於一幅作品之中,不僅展現卓絕筆力,亦映照出中華文化六千餘年主流思想與書藝演進的脈動。 本次參展弟子包括黃興中、方玉霞、黃小瑜、洪素惠、葉麗香、李青娥、鄭熙聰、劉佑志、劉芸亘、倪菊芬、高士杰、龐小萍等,皆在各書體之研習與創作上各有所長、風格自成。黃小瑜以隸書書寫〈禮運大同篇〉,筆意莊穆清朗,書藝所呈,恰與當今世道人心所嚮的大同理想相契。洪素惠以篆隸體書寫《老子嘉言》及〈校官碑〉,其風格古樸典雅,使觀者心馳神往,遙想古聖先哲之風範。葉麗香則以八分書體詮釋東漢張衡〈南都賦〉,情感深摯,筆墨之間盡顯其對故鄉的真摯情懷。 每一位創作者藉由歷代書體的演進與精神內涵,或以獨體專攻,或合體交融,展現出書法藝術的多元風貌與深厚底蘊。其作品或取甲骨文之瘦勁挺拔、晶瑩秀麗;或承金文之純靜謹飭、雍容厚重;或表籀文之嚴整端莊、氣勢宏大;或運小篆之筋骨內斂、圓轉通達;或顯隸書之醇厚渾成、沉穩俊秀;或見楷書(真書)之間架嚴謹、清健恬淡;或行書之行雲流水、氣韻嫻雅;或草書之筆斷意連、牽引生姿,皆展現對書體精神的深刻體悟與技藝精進。 誠摯邀請書藝愛好者與文化同道蒞臨觀展,感受筆墨之間的哲思流轉與書道之美的萬千風華,在寧靜沉潛中,體會中華文化的厚實根脈與書法藝術的無盡魅力。    



Placeholder image

「策展人陪我看展覽」故宮專題導覽:宮樂響起:文獻中的宮廷音樂(第4場)

2025/08/25 - 2025/08/25 (剩 10 天)

本院北部院區展覽區除常設展外,每季皆陸續熱烈推出器物、書畫、圖書、文獻等多樣特展,各種不同的展示主題藉由策展人的巧思安排與設計規畫,向觀眾呈現了本院典藏文物的豐富精華。爰此,各展覽將各別安排教育活動,由本院策展團隊成員在展場為觀眾導覽,陪伴觀眾一同探索當期展覽! 活動名稱:「策展人陪我看展覽」導覽活動 活動時間:2025年 (每場次導覽約50-90分鐘)。 活動地點:本院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正館)陳列室。 活動對象與人數:凡對文化、藝術、故宮文物有興趣的人士(適合高中以上之人士參加),每場次參加者為10-20人。本活動須至本院線上系統報名,額滿為止(※本活動採單人報名,恕不受理團體報名)。 活動語言:華語。



Placeholder image

《味の橋》劉俊茂 台日情懷攝影展(免費參觀)

2025/08/13 - 2025/08/28 (剩 13 天)

 旅居日本五十餘年、有「東京第一排骨飯」美名的總舖師劉俊茂,以料理守護台灣味,以攝影訴說人生故事。他的作品融合廚藝與影像,記錄光影中的溫柔片刻,也映照兩地文化交融的深厚情誼。本次攝影展,猶如一封獻給故鄉與異鄉的情書,邀請觀眾一同踏上這座「味の橋」,感受跨越半世紀的生命況味與文化連結。   主辦單位表示,攝影藝術家劉俊茂先生,長年關注空間、人文與地景之間的對話。1972年他到日本工作,1987年於東京的西武池袋線東長崎經營自己第一家餐館,2017年在東京首度開辦照片展,2019年首度返台舉辦故鄉/異鄉劉俊茂攝影展。本次展覽主題《味の橋》,承載著劉俊茂旅日超過五十年的生命縮影,呈現他如何將個人經歷轉化為藝術創作。過去他在「劉の店」、「梅園」等餐館擔任主廚,將思鄉的情感烹調進每一道菜餚,不僅撫慰旅日台灣人的鄉愁,也讓日本人透過味覺認識台灣文化。這些料理,成為他與世界建立連結、展開對話的方式。   主辦單位表示,此次展出的攝影作品,有些遠眺未知的彼岸,有些則凝視過往的自己。對劉俊茂而言,每一座橋,都是通往內心故鄉的旅程;而「故鄉」,不再只是地圖上的地點,更是一種情感的方向與記憶的歸處。劉俊茂致力實踐台日文化交流,自然與人文影像創作在日本攝影界備受肯定,誠摯邀請您走進劉俊茂總舖師攝影家的光影世界,穿越料理與攝影交織的情感橋樑,一同回望心中那段關於「家」的記憶與想像。



Placeholder image

藝遊心境—峰雅畫社聯展

2025/07/01 - 2025/08/29 (剩 14 天)

本次展覽將展出會員們創作之藝與心境,故為「藝遊心境」。 透過創作,將所見的人物、令人敬畏的高山、遼闊無垠的大海,或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盆花、公園的一草一木、路邊的一磚一瓦,以畫筆描繪,希望透過展覽,讓觀賞者一起走進藝術。



Placeholder image

Muramatsu, Sorayama, Tanaami Curated by NANZUKA

2025/07/19 - 2025/08/30 (剩 15 天)

值此NANZUKA畫廊成立二十週年之際,我們非常榮幸地收到長年摯友──AKI Gallery也趣藝廊負責人Rick先生的邀請,共同策劃此次特別展覽。展覽將分別於AKI Gallery三層展間中,呈現三位藝術家的個展:包括對NANZUKA而言最具代表性的兩位重要藝術家──田名網敬一與空山基,以及我個人最為期待其未來發展的新銳藝術家──村松佳樹。透過三檔展覽的串聯,我們希望能夠呈現NANZUKA的歷史軌跡、當代定位與未來願景。” ── 南塚真史 視覺革命:田名網敬一 × 空山基 × 村松佳樹 ——日本當代藝術的未來式 2025年盛夏,兩地一線,隆重推出年度跨國策展計畫!呈現三位日本當代重要藝術家代表不同世代的創作向度:包括具開創性地位的田名網敬一、機械人美學先驅空山基,以及備受矚目的新銳之星村松佳樹;梳理藝術在地理位移、世代轉換中的視覺軸線。 也趣藝廊作為台灣最早致力於推廣當代藝術國際交流的藝廊之一,長年以穩健眼光與專業策展立足亞洲藝術市場;而來自東京的NANZUKA則是推動日本當代藝術走向全球的重要推手,以強健前衛的美學與跨世代的豐富視角聞名。此次跨域聯乘,試圖建立涵納歷史記憶與當代視角的對話空間,也映照亞洲當代藝術於全球文化結構中的位置與想像。 “值此NANZUKA畫廊成立二十週年之際,我們非常榮幸地收到長年摯友──AKI Gallery也趣藝廊負責人Rick先生的邀請,共同策劃此次特別展覽。展覽將分別於AKI Gallery三層展間中,呈現三位藝術家的個展:包括對NANZUKA而言最具代表性的兩位重要藝術家──田名網敬一與空山基,以及我個人最為期待其未來發展的新銳藝術家──村松佳樹。透過三檔展覽的串聯,我們希望能夠呈現NANZUKA的歷史軌跡、當代定位與未來願景。” ── 南塚真史 視覺革命:田名網敬一 × 空山基 × 村松佳樹 ——日本當代藝術的未來式 2025年盛夏,兩地一線,隆重推出年度跨國策展計畫!呈現三位日本當代重要藝術家代表不同世代的創作向度:包括具開創性地位的田名網敬一、機械人美學先驅空山基,以及備受矚目的新銳之星村松佳樹;梳理藝術在地理位移、世代轉換中的視覺軸線。 也趣藝廊作為台灣最早致力於推廣當代藝術國際交流的藝廊之一,長年以穩健眼光與專業策展立足亞洲藝術市場;而來自東京的NANZUKA則是推動日本當代藝術走向全球的重要推手,以強健前衛的美學與跨世代的豐富視角聞名。此次跨域聯乘,試圖建立涵納歷史記憶與當代視角的對話空間,也映照亞洲當代藝術於全球文化結構中的位置與想像。 田名網敬一 (Keiichi TANAAMI b.1936-2024) 作為日本普普藝術的先驅,其創作橫跨近七十年,作品中融入繽紛飽和的色彩、拼貼手法與動畫語言,重返他戰火童年的記憶與戰後文化的混血現實。他筆下的金魚、迪士尼人物、鶴龜與日式園林符號在藝術家的畫面中混沌交融,映照出一個介於真實與幻想、個人與集體之間的日本視界。 空山基 (Hajime SORAYAMA b.1947) 被譽為「機械人美學」的奠基者,自1970年代以來,以其未來感十足的「Space Traveler」系列,徹底打破人們對機械與性感之間界線的想像。他筆下的機械人不再是冰冷符號,而成為科技與欲望共構的文化載體,更加貼近當代的精神標記。 村松佳樹 (Yoshiki MURAMATSU b.1995) 則代表著日本當代藝術的新一代聲音。日本傳統平面美學影響,在畫面中並置宗教、神話與符號意象,創造出具有詩性且層層疊進的視覺結構。展出的《SAMOLOS》系列延續其對心理風景與電影語彙的深度探究,於平面繪畫中內嵌動態結構,使畫面在靜止中蘊含流動性。 2025.07.19 (六) - 2025.08.30 (六) 邀您親臨現場,感受三位藝術家從戰後日本的視覺符號轉型,到當代科技美學與心理地景的探索,在歷史與當代交界處的複數狀態。



Placeholder image

未來戰士「一起救地球 危機就是轉機」講座

2025/08/16 - 2025/08/31 (剩 16 天)

【一起救地球 危機就是轉機】 你是否曾經在日常生活中選購海鮮時猶豫?是否在街頭巷尾遇見可愛的貓狗而停下腳步?你知道嗎,從餐桌到街角,這些看似平凡的選擇與互動,其實正牽動著海洋永續與城市生態的未來。 本系列講座將從我們每日的飲食選擇談起,帶領大家了解如何透過永續海鮮選擇為海洋保育盡一份心力;接著深入探索海洋中令人震驚的「微塑膠危機」,思考人類活動對海洋生態系統的衝擊。 除了海洋議題,也將目光轉向與我們生活更貼近的城市動物,從浪浪與寵物之間的模糊界線,揭開都市貓狗的雙重身分與照護迷思;最後是希望邀請大眾一同關心臺灣常見的野生動物路殺事件,思考當人類道路與動物棲地相遇時,我們能做出哪些改變。 四場講座,串起餐桌、海洋、生態與人類的關係,讓我們一起用新的視角看待人與動物的共存之道。從理解開始,實踐永續的生活選擇。   永續海鮮消費:從餐桌開始的海洋保育 ️日期|8 月 16 日(六) 時間|14:00–16:00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 (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費用|講座免費,需購票入館(全票:20元|半票:10元) 講師|邵廣昭 教授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 榮譽講座教授 ️報名|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8080959087370873920 說明| 海鮮這麼好吃,卻也可能是造成海洋壓力的來源? 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飲食,竟與海洋的永續息息相關。本場講座將帶大家了解過度捕撈問題、認識永續漁業產品的挑選方式與相關認證標章。 當吃魚成為保育的契機──邀請你一起思考如何用筷子減少海洋碳足跡,以實際行動守護海洋,減輕海洋生態的負擔。    海洋危機:微塑膠的挑戰 ️日期|8 月 31 日(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 (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費用|講座免費,需購票入館(全票:20元|半票:10元) 講師|許瑞峯 副教授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 ️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8080959087370873920 寧說明| 塑膠不見了,卻從未真正消失。 每年有數百萬噸塑膠廢棄物流入海洋,最終轉化為肉眼難見的微塑膠微粒,深藏在海水與生物體內。本場講座將深入探討這些塑膠如何累積、擴散,進而影響從浮游生物到頂級掠食者的生存,也可能改變整體食物鏈與人類健康。 在危機中看見問題,也找出行動的可能。    都市萌寵還是野地獵手?犬貓的雙面身分 ️日期|9 月 6 日(六) 時間|14:00–16:00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 (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費用|講座免費,需購票入館(全票:20元|半票:10元) 講師|顏士清 助理教授|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8080959087370873920 說明| 毛茸茸的毛孩子是經歷一天工作後的慰藉,帶給我們歡樂與動力,我們愛牠,但牠卻可能傷害其他生命? 貓狗是人類親密的動物夥伴,但當牠們離開家園進入街頭或野外,也可能轉變為影響生態環境的獵手。本場講座將帶大家重新審視犬貓在城市與野外的雙重角色,並思考該如何在保護動物福利與維護生態平衡之間,找到更合適的做法。 看見牠們的可愛,也理解牠們的影響,是共處的第一步。   ️ 這條路,動物走不了?—台灣路殺問題大揭密 ️日期|9 月 27 日(六) 時間|14:00–16:00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 (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費用|講座免費,需購票入館(全票:20元|半票:10元) 講師|林德恩 副研究員 /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路殺社)創辦人 ️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8080959087370873920 說明| 人類鋪出的路,是否也為動物保留了生路? 台灣每年都有大量野生動物因道路穿越而喪命的「路殺」事件,已成為生態保育中不可忽視的議題。本講座將介紹路殺的現況與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並分享減少路殺的實際對策,以及公民科學在資料蒐集中的重要角色。 從理解現況開始,一起思考如何讓這條路,不只人能走,動物也能安心前行。              



Placeholder image

吳瑪悧_《再書寫》2025個展

2025/07/30 - 2025/08/31 (剩 16 天)

吳瑪悧_《再書寫》 此次展覽的兩件創作,雖於不同時期的創作,卻也都與紙-書寫-文化-歷史-權威等議題的面向相關,也反映了吳瑪悧對於結構、解構的興趣。 「圖書館」一作,是把一些歷史裡具影響力的書,以碎紙機絞碎,再將這些裝進壓克力製作的書盒中,並貼上金色的原書名。這些在歷史裡發生影響的書有其一定的歷史價值,而在今天時空,有的内容、觀念也許不再符合當代所需,或立論已被否定,因此,絞碎就像打破原本的書寫結構,具有改寫的意味。 「文學的零點」作品,於1989 年於工作室發展出來,於1995年首次正式發表。該作品 1997年在威尼斯展出時,整件作品除了像是一座龐大的經典碎屑之山,現場還有幽幽的打字機聲響,猶如煉金術士隱身文字密林之中。 展期|2025.07.30-08.31



Placeholder image

棲息之地 — 六位韓國藝術家 X 六個心中的秘密地

2025/03/26 - 2025/08/31 (剩 16 天)

「嗨,你最近好嗎?」 「明天,在心中的那個地方碰面吧!」 休息的時候,你的心,會飛去哪裡? 靜靜的, 在我們之中的棲息之地。 / 「棲息之地 THE PLACE IN YOUR HEART」 六位來自韓國的藝術家 x 六個藝術家心中的秘密地 在畫中,尋找屬於你的棲息之地。 / 展覽詳情:https://www.theflowartco.com/theplaceinyourheart / 關於藝廊 — 流 THE FLOW 流 THE FLOW 是一間位於北投,結合茶、頌缽的藝廊與療癒空間。我們關注身心健康,期待透過藝術、頌缽與低刺激的茶品,幫助人們放慢腳步、感受生活,找回自我的生命節奏。希望來到流 THE FLOW 的人們,都能在此感到放鬆、安全,自在的做自己。 流 THE FLOW 的地點、官網及社群:https://portaly.cc/theflowart.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