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過手 職人】 2025蛋殼祭

2025/08/16 - 2025/08/17 (剩 2 天)

我們為什麼要讓市集變成美術館? #因為想讓藝術變成最貼近你的樣子 【蛋殼祭】 過手 職人 x DTA 激盪出的概念火花。 每一個純白的展位,如同一顆潔淨的蛋殼 等待著您的創意與故事。 這裡不只是展示,更是孵化與蛻變的舞台 透過這次展覽,我們邀請創作者一同嘗試 透過藝術的視野、工藝的技術 打造出具備收藏價值的作品。 同時,我們也提供商業交流的機會 讓您的作品得以觸及更廣泛的受眾 真正實現藝術商業化、工藝藝術化。 每一顆創意的蛋,都是一次等待破殼的機會。 展演者︰吳柏賢/台灣,廖堉安/台灣,倪祥/台灣,詹雨樹/台灣,黃筱雯/台灣,鍾佳陵/台灣,陳奎延/台灣,褚耘成/台灣,Christopher Zoellner Pinto/巴西,石垣美幸/日本,



Placeholder image

禁書時代:言論的囚籠與創作的鎖鍊(Silenced Pages: Censorship and the Fight Freedom of Expression in Taiwan)

2025/02/21 - 2025/08/17 (剩 2 天)

禁書之所以為「禁」,從來不只是書籍本身,更是禁錮思想與言論的自由。   戰後初期,臺灣人民歷經數十年的思想與言論管制。當權者建立繁複的情治網絡,動員無數政府單位,利用查禁制度決定一本書的命運。   表面上是為了禁止「有毒思想」的傳播,防止人心動盪,實際上是為了方便控制人民,以鞏固政權的穩定。   查禁制度所影響的,不只是已經出版的書籍,也讓作家下筆時必須字字「斟酌」。有些人因自我檢閱後,選擇將完成的作品深鎖不願面世;更多人因無法揣測言論的紅線,懼於誤觸雷區,甚至在提筆前便選擇沉默。   在威權統治下,各種異議之聲看似被消音,人民的自由受壓抑。然而,再極權的統治,也無法禁錮自由的思想。在戒嚴的暗夜中,人民的聲音依然低語流傳,在牢籠與警棍之間伺機而動。   本次展覽希望引領大眾共感一字定生死的肅殺時代,在回望過去的同時,能夠體認今日自由民主的可貴價值。   The reason why books are "banned" is never just about the books themselves; it also involves restricting freedom of thought and speech. In the early post-war years, the people of Taiwan endured decades of thought and speech control. Those in power established a complex network of political surveillance, mobilizing numerous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using censorship to decide the fate of book. On the surface, it was intended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harmful ideologies" and social unrest. In reality, it was a means of controlling the populace and stabilizing political power. The censorship system affected not only books that had already been published but also made writers cautious with every word they wrote. Some chose to lock away their completed works after self-censorship, unwilling to release them. Many others, uncertain about where the line of permissible speech lay, feared crossing the red line and chose silence before even starting to write. Under authoritarian rule, various dissenting voices seemed to be silenced, and the people's freedom was suppressed. However, no matter the regime's extremes ,it could not imprison free thought. On the night of martial law, people's voices still whispered and spread, waiting for their opportunity between the bars and batons. This exhibition hopes to help the public empathize with the brutal era when a single word could determine life or death. By reflecting on the past, understand the precious value of today's freedom and democracy.  



Placeholder image

「策展人陪我看展覽」故宮專題導覽:碁人弈事-古代圍棋文化(第2場)

2025/08/22 - 2025/08/22 (剩 7 天)

本院北部院區展覽區除常設展外,每季皆陸續熱烈推出器物、書畫、圖書、文獻等多樣特展,各種不同的展示主題藉由策展人的巧思安排與設計規畫,向觀眾呈現了本院典藏文物的豐富精華。爰此,各展覽將各別安排教育活動,由本院策展團隊成員在展場為觀眾導覽,陪伴觀眾一同探索當期展覽! 活動名稱:「策展人陪我看展覽」導覽活動 活動時間:2025年 (每場次導覽約50-90分鐘)。 活動地點:本院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正館)陳列室。 活動對象與人數:凡對文化、藝術、故宮文物有興趣的人士(適合高中以上之人士參加),每場次參加者為10-20人。本活動須至本院線上系統報名,額滿為止(※本活動採單人報名,恕不受理團體報名)。 活動語言:華語。



Placeholder image

補天- 陳廷彰個展 Mending the Sky - Chen Ting Chang Solo Exhibition

2025/07/12 - 2025/08/22 (剩 7 天)

神話往往是人對遠遠超越自身範疇的不可解之事,最神秘而素樸的詮釋。 這次展覽「補天系列」延續以神話為基調並與生活中的觀察相互映照,將神話中對立統一的宇宙觀與日常所見,兩者雙向的交互成為貫穿陳廷彰創作的基礎,並以「內省式的看」為名,作為創作思想建構的一個基礎。 補天神話,廷彰將其視為人對自身缺憾的彌補與轉化。從「天何以有缺」為思考表達的起點,一則為物的本質,一則為成住壞空的自然現象。進而探討補天石所造成的災禍或失衡。對應在心理上,人對缺憾的彌補也有可能過度,或造成心中的另一個缺口,如人性中的慾壑難填。補天系列沿著創作中對立統一的思想核心,深觀人間中的幽微處境。 技法上補天系列多用寥寥線條勾勒圖像,再將線條空出,以色或墨填滿線條之外的空間。將空間賦予主體感,而將對象當成空間或背景的向度處理,形式上常有一種圖地關係的混淆,但彼此其實並無主次。對應之前「忘川謠」系列反覆翻面,而模糊正背面概念的結構。其核心還是希望透過在創作中的實踐,將一種矛盾亦自然的想法滲透回生活。例如作品〈補天–漸〉,我們似乎能感受到天地漸變的躁動,隨著扭動的線條、不規則的色塊漫布整個水墨紙本,創造一種負空間的意象,但目的不是彰顯空間的存在,而是創造一種既和諧又矛盾的畫面── 既熟悉又陌生的日常經驗。 美國心理學家霍赫伯格說過「即便是我們對一張靜態圖像的感知,也會需要將一定時間跨度內的多次連續掃視加以整合,因而靜態圖像感知主要由回憶和期待所構成」。我們的觀看是伴隨著我們的存活在時間裡不斷綿延下去的,觀看是隨著觀看經驗的消失與再發生組合起來的輪迴。我們的觀看有著不可思議的虛幻性,我們可能永遠難以界定當下的看,和觀看對象的真實,觀看的大部份實則充滿過去、回憶、與想像的填充。觀看的當下有其朦朧性,我們還依賴很多過去的經驗累積來接收它。補天作品中看似碎片化的象徵元素,事實上也是一種對於觀者凝視的邀請。在持續流動的物理時間中,觀者若意識到被凝視的靜止畫面具有流動性──被激發的過去記憶與眼前所見融合時,那麼這些看似無關、矛盾的圖像元素將成為該經驗過程的具象化。 廷彰將現象的內在平衡機制,寄託在神話的想像中,也散見於日常生活的譜寫裡。在觀看此次個展的畫作時,我們常常下意識地執著於畫面的圖像,而忘卻空間的存在。於是廷彰刻意調轉兩者的關係,只描繪線條卻不填充對應顏色。在我們的生活裡,我們不也不經意地執著於特定事物,而忘了觀照自己的處境? 期許我們能回歸本心生活,找到心中的平衡點。



Placeholder image

補天- 陳廷彰個展

2025/07/12 - 2025/08/22 (剩 7 天)

這次展覽「補天系列」延續以神話為基調並與生活中的觀察相互映照,將神話中對立統一的宇宙觀與日常所見,兩者雙向的交互成為貫穿陳廷彰創作的基礎,並以「內省式的看」為名,作為創作思想建構的一個基礎。 補天神話,廷彰將其視為人對自身缺憾的彌補與轉化。從「天何以有缺」為思考表達的起點,一則為物的本質,一則為成住壞空的自然現象。進而探討補天石所造成的災禍或失衡。對應在心理上,人對缺憾的彌補也有可能過度,或造成心中的另一個缺口,如人性中的慾壑難填。補天系列沿著創作中對立統一的思想核心,深觀人間中的幽微處境。 補天系列多用寥寥線條勾勒圖像,再將線條空出,以色或墨填滿線條之外的空間。將空間賦予主體感,而將對象當成空間或背景的向度處理,形式上常有一種圖地關係的混淆,但彼此其實並無主次。其核心是希望透過在創作中的實踐,將一種矛盾亦自然的想法滲透回生活。例如作品〈補天–漸〉不規則的色塊漫布整個水墨紙本,創造一種負空間的意象,但目的不是彰顯空間的存在,而是創造一種既和諧又矛盾的畫面── 既熟悉又陌生的日常經驗。 我們的觀看是隨著觀看經驗的消失與再發生組合起來的輪迴。我們的觀看有著不可思議的虛幻性,我們可能永遠難以界定當下的看,和觀看對象的真實,觀看的大部份實則充滿過去、回憶、與想像的填充。補天作品中看似碎片化的象徵元素,事實上也是一種對於觀者凝視的邀請。在持續流動的物理時間中,觀者若意識到被凝視的靜止畫面具有流動性──被激發的過去記憶與眼前所見融合時,那麼這些看似無關、矛盾的圖像元素將成為該經驗過程的具象化。 廷彰將現象的內在平衡機制,寄託在神話的想像中。在觀看此次個展的畫作時,我們常常下意識地執著於畫面的圖像,而忘卻空間的存在。於是廷彰刻意調轉兩者的關係,只描繪線條卻不填充對應顏色。在我們的生活裡,我們不也不經意地執著於特定事物,而忘了觀照自己的處境? 期許我們能回歸本心生活,找到心中的平衡點。



Placeholder image

邊緣子 FringeKo フリンジ子

2025/07/29 - 2025/08/23 (剩 8 天)

《邊緣子、FringeKo、フリンジ子》是我一份持續實踐至今超過十餘年的攝影計畫。而紀錄的鏡頭自2019年《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通過之後,從個人的私密的內心風景日記視角,轉變為映照出整個世代走向公眾的歷程。它更是一場將酷兒群體(LGBTQ+)在社會與性別框架下共有的邊緣經驗,予以擬人化的展現。 這個擬人化的想像,源自日本「杯緣子」(コップのフチ子)扭蛋。她以各種扭曲、不穩的姿態懸掛杯緣,對我而言,這不僅是在自我認同中長期掙扎的定格畫面,更是一個卡在社會邊界、因恐懼與焦慮而搖搖欲墜的縮影。這種不穩定的狀態,深刻呼應了我身處資本主義與父權秩序時的極端拉扯。同時,「杯緣子」身為辦公室職員的女性形象,更成為一種隱喻,暗示著體制如何透過規訓與制服,試圖抹除個體的獨特性。 這些邊緣經驗,滲透在我作品的日常場景、物件與肖像之中,逐漸凝聚成反思的線索。攝影開啟了一道『反向凝視』的目光:它讓被攝主體從被動的客體,轉為主動的回望者。透過這道凝視,我得以重新審視在時裝攝影工作中,那套源自新自由主義、用以追求大眾想像(卻並不存在)的『完美』流行文化。然而, 我無意褒貶完美或不完美,兩者更像一種相互滲透的狀態。我的目的,是揭示主流光譜之外的不完『美』瞬間,而觀看的過程,也能成為一場坦然的自我覺察。 「邊緣子」是一位用攝影撿拾破銅爛鐵的職人,珍視並保留著那些被主流審美所忽視的破碎與畸零。而當目光跟隨著她,一同重新挖掘與整理這些影像時,那整個過程,便像自己彷彿從那個曾將我吞噬的黑洞裡,得以重新指認那份獨特的微光——那份作為『非常態存在』的自身證明。 我同時也想透過這個展覽紀念社群中早逝的朋友,謝謝身體,讓我們有機會相聚在此。 註:本展覽部分作品涉及裸露、性別身體等內容。



Placeholder image

邊緣子 FringeKo フリンジ子

2025/07/29 - 2025/08/23 (剩 8 天)

《邊緣子、FringeKo、フリンジ子》是我一份持續實踐至今超過十餘年的攝影計畫。而紀錄的鏡頭自2019年《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通過之後,從個人的私密的內心風景日記視角,轉變為映照出整個世代走向公眾的歷程。它更是一場將酷兒群體(LGBTQ+)在社會與性別框架下共有的邊緣經驗,予以擬人化的展現。 這個擬人化的想像,源自日本「杯緣子」(コップのフチ子)扭蛋。她以各種扭曲、不穩的姿態懸掛杯緣,對我而言,這不僅是在自我認同中長期掙扎的定格畫面,更是一個卡在社會邊界、因恐懼與焦慮而搖搖欲墜的縮影。這種不穩定的狀態,深刻呼應了我身處資本主義與父權秩序時的極端拉扯。同時,「杯緣子」身為辦公室職員的女性形象,更成為一種隱喻,暗示著體制如何透過規訓與制服,試圖抹除個體的獨特性。 這些邊緣經驗,滲透在我作品的日常場景、物件與肖像之中,逐漸凝聚成反思的線索。攝影開啟了一道『反向凝視』的目光:它讓被攝主體從被動的客體,轉為主動的回望者。透過這道凝視,我得以重新審視在時裝攝影工作中,那套源自新自由主義、用以追求大眾想像(卻並不存在)的『完美』流行文化。然而, 我無意褒貶完美或不完美,兩者更像一種相互滲透的狀態。我的目的,是揭示主流光譜之外的不完『美』瞬間,而觀看的過程,也能成為一場坦然的自我覺察。 「邊緣子」是一位用攝影撿拾破銅爛鐵的職人,珍視並保留著那些被主流審美所忽視的破碎與畸零。而當目光跟隨著她,一同重新挖掘與整理這些影像時,那整個過程,便像自己彷彿從那個曾將我吞噬的黑洞裡,得以重新指認那份獨特的微光——那份作為『非常態存在』的自身證明。 我同時也想透過這個展覽紀念社群中早逝的朋友,謝謝身體,讓我們有機會相聚在此。 註:本展覽部分作品涉及裸露、性別身體等內容。



Placeholder image

「策展人陪我看展覽」故宮專題導覽:眾神降臨-沉浸故宮3.0數位展(第6場)

2025/08/23 - 2025/08/23 (剩 8 天)

本院北部院區展覽區除常設展外,每季皆陸續熱烈推出器物、書畫、圖書、文獻等多樣特展,各種不同的展示主題藉由策展人的巧思安排與設計規畫,向觀眾呈現了本院典藏文物的豐富精華。爰此,各展覽將各別安排教育活動,由本院策展團隊成員在展場為觀眾導覽,陪伴觀眾一同探索當期展覽! 活動名稱:「策展人陪我看展覽」導覽活動 活動時間:2025年 (每場次導覽約50-90分鐘)。 活動地點:本院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正館)陳列室。 活動對象與人數:凡對文化、藝術、故宮文物有興趣的人士(適合高中以上之人士參加),每場次參加者為10-20人。本活動須至本院線上系統報名,額滿為止(※本活動採單人報名,恕不受理團體報名)。 活動語言:華語。



Placeholder image

「策展人陪我看展覽」故宮專題導覽:身體展演:從歷史圖像看身體之謎(II)(第4場)

2025/08/23 - 2025/08/23 (剩 8 天)

本院北部院區展覽區除常設展外,每季皆陸續熱烈推出器物、書畫、圖書、文獻等多樣特展,各種不同的展示主題藉由策展人的巧思安排與設計規畫,向觀眾呈現了本院典藏文物的豐富精華。爰此,各展覽將各別安排教育活動,由本院策展團隊成員在展場為觀眾導覽,陪伴觀眾一同探索當期展覽! 活動名稱:「策展人陪我看展覽」導覽活動 活動時間:2025年 (每場次導覽約50-90分鐘)。 活動地點:本院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正館)陳列室。 活動對象與人數:凡對文化、藝術、故宮文物有興趣的人士(適合高中以上之人士參加),每場次參加者為10-20人。本活動須至本院線上系統報名,額滿為止(※本活動採單人報名,恕不受理團體報名)。 活動語言:華語。



Placeholder image

「南門老樟樹的奇蹟」祖父母節三代家庭闖關活動

2025/08/24 - 2025/08/24 (剩 9 天)

「南門老樟樹的奇蹟」祖父母節三代家庭闖關活動   一、故事背景 在日本時代南門館是「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北南門工場」,以樟腦加工為主,在工場內有一個神社名字為「久須乃木神社」,「久須乃木」是日文漢字,即是中文的「樟樹」之意,所以用中文說就是樟樹神社,雖然神社已經不存在了,而居住在南門館久須乃木神社的精靈(老樟奶奶)卻一直在守護著大家。               每當世界開始失去平衡,污染與破壞不斷蔓延時,(老樟奶奶)總是用它的力量製造氧氣,淨化空氣,吸收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但最近(老樟奶奶)變的越來越虛弱,正在漸漸消失中。          請大家一起幫忙召喚出守護精靈的力量,共同一起拯救老樟奶奶與失衡的地球。 今年祖父母節,我們邀請你與家人一起,展開一場奇蹟與想像的家庭任務!   【久須乃木社】 在樟腦產業與南門工場常設展中有這個模型。1933年由專賣局長田端幸三郎倡建、鎮座,為南投神木村久須乃木祠的分社。主祀久須乃木大神,及臺灣神社分靈的「開拓三神」、「北白川宮」。神社主結構木造,基礎RC造,位置在水池東側,小白宮北側,座南朝北。臺博館在進行地下考古挖掘時,挖到一個石燈籠,直到再回頭找過去的歷史資料和照片,才知道這個久須乃木社的確切位置。   二、活動目的 以樟樹為媒介,串聯南門館歷史與記憶 引導三代親子共同參與闖關活動,提升代間情感之交流 透過DIY手作與互動體驗,並深化永續環境關懷意題   活動名稱:「南門老樟樹的奇蹟」祖父母節三代家庭闖關 活動對象:親子家庭(歡迎邀請祖父母共同參加) 人數:1場次共6組家庭參加,一組家庭最少2人最多4人 課程時間:8月24日(祖父母節)上午1030-1200、下午1430-1600,每場次1.5小時 課程地點:臺灣博物館南門館-有物教研室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費用:活動免費,需購買門票,全票20元,半票10元 注意事項:本活動可手作天氣瓶DIY需滿10歲以上才可操作(建議對化學成份過敏及蠶豆症者評估參加)       ●活動簡介 時間 主題 20分鐘 單元一:久須乃木神社-相見歡 35分鐘 單元二:精靈召喚闖關任務-老樟樹與南門工廠 25分鐘 單元三:精靈召喚闖關任務-樟腦運用手作天氣瓶DIY 10分鐘 單元四:關懷地球-奇蹟降臨   活動聯絡人:(02)23822699分機5425 楊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