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2025臺灣工藝季:生活工藝《羅川敦竹管傢俱特展》

2025/08/02 - 2025/09/03 (剩 19 天)

在人類器具的發展史上,竹器的使用緊隨於石器之後,因竹林取材簡便、加工容易,時至今日,竹器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傳統的竹傢俱,主要包括桌、椅、凳、床、榻、枕、墊、櫃、架、箱、屏風等,竹傢俱因其質性高雅耐用,輕便而價廉。 為推廣傳統竹傢俱,本次由南投縣竹藝學會策劃,特別邀請堅持「竹藝生活化」的資深竹工藝師羅川敦老師提供二十多件作品展出,羅老師從小接觸竹工藝協助母親支撐家庭經濟,熟悉竹管加工技術,偏好使用桂竹、孟宗竹兩種竹種進行創作,在竹管傢俱製作中,以桂竹為材料的包管技術以及以刺竹為主的榫接技術相當熟稔;除了竹管傢俱以外,羅老師也是竹童玩的開發者。 本次展覽同時配合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漫活SLOHAS-2025臺灣工藝季」參與衛星展,串聯全台公私立藝文館所,以工藝內容,共襄盛舉。 開幕式活動邀請「竹鹿竹樂團」演出,竹鹿竹樂團以竹製作的眾多樂器展現出竹的美妙樂章,其中也有許多羅川敦老師所協助製作的竹管樂器,在此特別歡迎大家一同來欣賞竹管的美好,讓觀眾透過視覺與聽覺的雙重體驗,感受竹工藝的深層魅力。。 開幕式:8月2日(六)10:00 09:45 暖場演出-竹鹿竹樂團 10:00 主持人開場 10:05 長官致詞 10:20 來賓致詞 10:30 竹鹿竹樂團演出 10:30 藝術家導覽 11:00 賦歸



Placeholder image

山的記憶,文明的迴聲─陳慈禛2025台灣個展

2025/08/01 - 2025/09/07 (剩 23 天)

「山的記憶,文明的迴聲」─陳慈禛2025台灣個展 展覽時間:8月1日~9月7日,每日09:30~17:00 展覽地點:紙教堂「流」藝廊 山不僅僅是地理上的高聳結構,在藝術與文學的作品中,山的意象經常是具有豐富的象徵意義,同時也承載著精神、文化和情感的內涵。旅居瑞士多年的藝術家陳慈禛,將「山」作為創作與情感投射的核心意象,為「山的記憶,文明的迴聲」個展中展現出獨特的風格特色與文化涵養。 身為旅居歐洲藝術家與母親,陳慈禛認為「山」是穩定、庇護與滋養的象徵,正如母親對家庭的無聲奉獻。畫中之山,是自然的山,更是內心的山——對逝去母親的思念與作為母親角色的體悟融合為一,成為她創作最深的源泉。 陳慈禛的創作不僅是視覺藝術的展演,更是一場靈魂的對話。她在瑞士高山之巔尋找心靈的鏡像,也在每一筆油彩中尋問:我們身處於這壯闊世界之中,究竟留下什麼,又帶走什麼? 「山的記憶,文明的迴聲」展覽從8月1日起至9月7日埔里紙教堂展出,歡迎蒞臨觀賞這一場波瀾壯闊的山景藝術。 8/1(五)上午10:30開展茶會暨創作者分享導覽



Placeholder image

2025南投縣篁山藝友美術會聯展

2025/08/30 - 2025/09/10 (剩 26 天)

南投縣篁山藝友美術會成立於民國88年,由篁山畫會及藝友雅集合併成立,結合縣內藝文愛好者共同組成,創作多元,有水彩、油畫、水墨、雕塑、竹雕、裝置藝術、書法、陶藝、攝影及美術設計等,眾藝雲集。會員平時致力於藝術創作及推廣藝文發展,紮根地方美術教育,於每年定期舉辦會員聯展等活動。透過會員展出的作品呈現了各種媒材的質感與每位藝術家創作的風格,讓藝術創作者及藝術愛好者能夠感受到藝術的精彩與多元。 開幕式:8月31日(日)10:00(茶敘、揮毫、體驗、交流)



Placeholder image

刀寄閑情-陳瑞瑚油畫展

2025/08/30 - 2025/09/10 (剩 26 天)

陳瑞瑚將描繪的視野,引伸至世界各地的不同角落,捕捉了許多深刻動人的景緻風采。題材以一貫對自然萬物的關懷入手,透過旅行所親見的人文風情,捕捉感動心靈的剎那光景,品讀陳瑞瑚對在地風景與異國人文情景的描繪,用眼睛旅行,重新閱讀自己,再度感受生活周遭的點滴;展出作品以自然描繪、旅遊札記等多種面向,其中尤以鄉間景緻的寫實作品特別生動,有著動人的體驗與敏銳的描繪,其畫刀與油彩之應用在畫壇上的成就深獲國內外各方的肯定與喝采。



Placeholder image

臺中市花千樹書畫學會聯展

2025/08/30 - 2025/09/10 (剩 26 天)

花千樹書畫學會成立於113年6月,會員皆為熱愛藝文創作者所共同組成,成員包含有公務員、教師、企業家、退休人員、家庭主婦及社會人士等,指導老師為台中市當代藝術家沈建龍老師,目前會員50人每年定期舉辦聯展1-2次。 開幕式:8月30日(六)14:00



Placeholder image

南投縣紫砂陶藝協會聯展

2025/08/16 - 2025/09/10 (剩 26 天)

會員收藏多年早期的好壺,其中最受到國內外飲茶者愛好推崇使用的首推茶具之首「宜興紫砂陶壺」。紫砂壺的透氣性特色,可以將茶葉整個伸展泡出來茶特別的甘甜,茶湯特別雋永醇厚;其工藝的藝術性、創作性,古樸雅趣,詩、書、畫,印融為一體,所以也具有收藏的功能,在大陸也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出的茶壺從明朝到近代作品,鏤空、琺瑯彩、粉彩、泥繪、剔花、堆雕、描金等雕塑美學細緻技法,各擁典雅書畫、詩文、篆刻風情等文化,其藝術價值已超越實用應用的價值,收藏家視為珍藏品。



Placeholder image

2025聯邦藝術巡迴展

2025/08/16 - 2025/09/10 (剩 26 天)

創立27年以來,聯邦文教基金會在聯邦銀行及聯邦租賃的贊助及支持下,長期致力於本土藝術人才的培養及文化的推廣,挖掘與培育臺灣本土優秀的藝術家並鼓勵本土新生代藝術創作者能持續傳承藝術創作理念,期望能藉由如「聯邦美術新人獎」、「聯邦美術印象大獎」、「台灣美術貢獻獎」等獎項及「聯邦藝術巡迴展」的策展舉辦,創造一個讓所有藝術創作者可以嶄露頭角及相互交流的舞台,幫台灣在地藝術文化的發揚及保存盡一份心力! 本次展出內容包含聯邦藝術比賽之「第22屆聯邦美術印象大獎」與「第27屆聯邦美術新人獎」得獎作品,參觀民眾可同時欣賞到印象及寫實兩種不同油畫風格之參賽優秀作品。本次得獎者分別為「第22屆聯邦美術印象大獎」首獎:吳羽宸 / 優選:宋適生、吳岱瑾 / 入選:李承修、謝愷宸;「第27屆聯邦美術新人獎」首獎:李郁汝 / 優選:許品婕、白穆君/ 入選:翁昕吟、蔡依君。



Placeholder image

113-2期「熊愛閱讀」說情畫意活動縣長獎作品展

2025/08/28 - 2025/09/28 (剩 44 天)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與18度C文化基金會合作辦理「熊愛閱讀」閱讀護照計畫,其中學生作畫並書寫心得「『說』情『畫』意」,係由各校學生完成項目一「閱讀集點趣」活動之基本閱讀冊數門檻後,由各校老師認證資格後方可參加。學生以8開圖畫紙作畫並書寫心得,鼓勵學生藉由閱讀發揮想像力,進而獨立創作,參與圖、文閱讀分享活動,倡導閱讀風氣,增進學生寫作思考能力,113-2期「熊愛閱讀」縣長獎選出心得達人共計36位,歡迎大家一起到圖書館欣賞獲獎學生的創作心得!



Placeholder image

【困獸.困境】石虎保育 × 適得其所 雙聯展

2025/07/11 - 2025/09/28 (剩 44 天)

〔困獸展區〕從「漠視與不理解」出發,看見每一隻石虎的故事與令人心疼的生存處境!南投到臺中再到苗栗的石虎故事,一次滿足! 掃瞄展場內的語音導覽QR code,讓陪伴牠們的野外調查人員親自說給您聽這些石虎的真實生命故事! 〔困境展區〕從「愛與不忍」出發,透過插畫的溫柔訴說,由石虎、穿山甲、草鴞與研究人員的故事起始,邀您一起重新思考什麼才是屬於伴侶動物及野生動物的「適得其所」——為浪浪找到真正的歸屬,為野生動物留下可以自在安居的山林環境。



Placeholder image

《回聲:我們與世界對話的方式》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114級畢業製作成果巡迴展

2025/09/03 - 2025/09/28 (剩 44 天)

每年中文系大四的同學們都會在這一年當中,製作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作品,其形式又可依組別分為:理論、創作、刊物及繪本。同學們會依自己的專長,選擇自己適合的管道完成作品。 理論組-文字的探索者: 用理論與批評作為工具,深入文學的世界,從文本中挖掘時代的脈動與人心的細節。每一篇論文,都是對文學的深情凝視與思辨之旅。當你翻閱他們的研究成果,彷彿能聽見字裡行間的低語與對知識的追求。 創作組-寫下屬於自己的宇宙 以詩、散文、小說編織情感的風景,每一篇文字都是靈魂的印記。經過一整年的創作與修改,完成一本本獨一無二的文學作品集。那些未曾說出口的情緒與故事,都藏在字裡行間,等著你來讀、來共鳴。 刊物組-走遍台灣,記錄文學風景 他們不是坐在書桌前等待靈感,而是踏上旅途,實地採訪總編輯、作家與繪本創作者,用雙眼記錄,用筆還原。他們製作的畢業刊物,是一本融合圖像與故事的文學雜誌,呈現出創作背後最真實的聲音與溫度。 繪本組-用圖像說故事的魔法師 以最簡單的線條,說最深刻的故事。每一本繪本,都是一段溫柔的旅程,裝載著夢想、成長與思索。他們不只是畫畫,更在創造一個個世界,讓孩子,也讓大人重新感受故事的力量與美好。 想知道中文系的同學們四年來都在做些什麼嗎?那就一定要來看看這次的展覽,同時我們也結合了聲音的運用,讓每個作品不再只是平面的呈現,跟往年的策展形式有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