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墨海遊藝自在行

2025/11/07 - 2025/11/18 (剩 31 天)

楊照貴老師墨海遊藝四十年有餘不亦樂乎,握支清歡筆在手,掬盅淡泊墨於胸,與花蝶草蟲談心,和青山白雲對話。展出包含書法、花卉、寫意山水等作品,內容豐富多樣,作品中書法與畫面主題完美結合,水與墨的交融運用自如,筆觸間呈現出韻律的美感與張力,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意境美學的內涵與詩意,值得欣賞與細細品味。



Placeholder image

手作之間:痕跡、記憶與跨域的對話—臺日交流展

2025/11/01 - 2025/11/22 (剩 35 天)

手作之間:痕跡、記憶與跨域的對話 高雄新浜碼頭藝術空間X東京墨田向島X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木質組 ▍展覽論述| 指尖的刻痕,火焰的裂紋,在木、土、銀與紙之間,記憶悄然生長。 每一道手作痕跡,都承載藝術家的身體勞動與生命經驗; 作品如潮水推進退回,將個人與集體的記憶刻入時代的回聲。 在刀痕、裂縫、縫線與光影之間, 工藝低語時間的故事,流露手作的痕跡與生命的印記。 本展以「工藝」、「痕跡」、「交流」為核心,串聯「高雄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日本「すみだ向島EXPO」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木質組」,共同構築跨越材質、地域與世代的文化對話。每件作品都是身體勞動的化身,也是手作痕跡的容器;它們在不同空間脈絡中,將生活質地、社群連結、生命經驗與歷史重量凝聚於形象之中。 木與火:時間的切片 木頭年輪與刀鋒軌跡,陶土裂縫與火焰煙痕——柴燒的斑駁如被時間浸潤的遺跡;木雕刻痕將自然生命力與手作勞動化為具象姿態。作品不只是物件,更是人與自然、身體與生命經驗交織的軌跡。 漆與銀:日常的親密 漆藝在層層塗覆間保留耐心、時間與手作痕跡;竹木因漆而發光,承載生活的莊嚴。銀飾與小件金工將工藝縮小至貼近身體的尺度,每個凹痕與線條都是生命經驗的印記,使工藝從展示轉化為日常的親密陪伴。 紙與影:記憶的流動 紙張纖維被折疊、纏繞,脆弱卻充滿力量,象徵生命蛻變與延續。影像與攝影在模糊與清晰間游移,將家族、風景與城市故事轉化為閃爍記憶。黑白錄像如潛意識呼吸,提醒我們記憶本身就是不斷變動的手作工藝。 縫與線:身體的詩篇 纖維手縫與木炭線條,將內在情感與生命經驗縫補於作品中。縫隙不只是修補,也是碎裂重組的過程。這些作品將精神、身體、愛與存在凝聚成詩意語言,讓觀者在視覺與觸覺間感受手作的呼吸與生命細膩。 空間與聲音:跨域的迴響 除了可見材質,本展引入空間與聲音。建築思維揭示自然與人工、公共與私密的辯證;聲音裝置與音樂流動成為無形手作痕跡,包覆觀者的身體。空間與聲音擴張工藝疆界,使展覽成為多感官的生命經驗。 無所在:流動中的工藝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木質組」正值工作室改造階段。短暫失去固定創作場域,藝術家需重新思考如何在缺席中尋找存在。這種「無所在」不只是挑戰,也是啟發:作品不再依附單一場所,而隨展場與情境延展,化為無所不在的生命與記憶。 三方交織:港灣、街區與工坊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以公共性與社群為核心,孕育跨域討論與公民論壇;すみだ向島EXPO以街區為舞台,藝術滲透巷弄、古民家與日常生活;木質組帶來材質研究與工藝教育深度,並在「無所在」契機下探索作品如何與不同場域互動。三者交會,不只是地域並置,更是文化共鳴。港灣浪潮、街區巷弄與工坊木屑交織,形成跨地域與材質的文化網絡,也承載手作痕跡與生命經驗。 結語:痕跡化為印記 「手作之間:痕跡、記憶與跨域的對話」是一場關於工藝、手作痕跡與交流的探索。「無所在」提醒我們:即便場域短暫缺席,藝術仍能流動、生成、擴散。工藝不再固定於某處,而是無所不在延展,持續與時代回響。 這是一場由身體勞動、手作痕跡與記憶編織而成的展覽,邀請觀者在作品間傾聽、觸摸,重新感受工藝如何將生命經驗化為印記,並在跨域交流中與我們的時代共振。 ▍藝術家|江孟禧、胡毓芳、王 午、張書瑋、陳慶銘、黃建寰、葉育男、魏肇儀、洪琳茹、周靜怡、潘容鈞、張嘉欣、郭宗暉、陳映孜、許巧欣、魏子殷、林小米、蔡梓帆、小野龍一、蓮溪芳仁、内田里奈、福島直樹、齋木彩音、矢野ミチル、小孫哲太郎 ▍展覽日期|2025.11.01(六)–2025.11.22(六),周一二公休 ▍展覽地點|新浜碼頭藝術空間A、B展覽室 ▍開幕暨交流分享會|2025.11.14(五),上午10:00 ▍空間贊助單位|國藝會 ▍新浜行政|陳羚溱、吳宛倫、楊若楚



Placeholder image

手作之間:痕跡、記憶與跨域的對話—臺日交流展

2025/11/01 - 2025/11/22 (剩 35 天)

Placeholder image

打開畫匣子-美術在高雄 《金藝生輝-詹金生風華展》

2025/11/12 - 2025/11/23 (剩 36 天)

詹金生的童年歲月在南投埔里四面環山、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的小村落中度過。山居生活純樸恬靜,小小年紀的他便沉浸於觀察山嵐雲岫與天空變幻的奇景之中,從自然萬象中悄然萌發了對美的敏銳感受與嚮往。他雖身處山中,心中卻渴望走出山林,看見更寬廣的世界,孩童時期便對真、善、美有所追求,無形中為日後的藝術人生播下了最初的種子。 五十歲後,隨著身心漸臻穩定,詹金生正式踏上藝術的奇幻旅程。他最初向攝影界泰斗顏明邦老師學習風景與人文攝影,經歷嚴格訓練,經常早出晚歸、上山下海,只為捕捉晨曦夕照間的大地光影。他深入各地拍攝文物與風土民情,並在攝影的光、影、色、形中體悟人文的深層意義,尤其關注百工百業的人生故事,感受平凡人生命中的堅韌與動人。 在攝影之後,他轉向書法藝術,拜國內著名書法家林娜老師為師,學習行、楷、隸、篆各體之美,並透過詩詞的鑑賞,穿越時空,領略古人心志與文字的千年風華。他又向全國美展金牌得主陳榮輝老師學習繪畫,探索水彩暈染、油畫疊色的層次變化,進一步接觸西方大師的用色精髓。其後,他進入工筆重彩領域,跟隨蔡顯裔老師細緻描繪花鳥自然之神韻,捕捉細節之美,展現繪畫中細膩與張力兼具的視覺魅力。 近年來,詹金生更將觸角延伸至音樂領域,向高雄國樂團團長林一鳳老師習得二胡技藝,琴音飄揚間令人心弦悸動,沉醉於音樂所帶來的靈魂觸動。他認為藝術創作如同他早年在中鋼熔鑄工作一般,唯有不斷熔合與淬鍊,方能去蕪存菁,成就作品的質與魂。此次展出,他以攝影眼、畫筆與毛筆相融合,將人生點滴轉化為藝術語彙,呈現出獨特的異類組曲式創作,期盼觀者能在多元交融的藝術表現中獲得感動與共鳴。他也深深感謝所有引領他的恩師,讓一介凡夫得以進入藝術殿堂,讓生命在異想世界中綻放出璀璨光芒。



Placeholder image

第73屆南部展

2025/11/14 - 2025/11/25 (剩 38 天)

劉啟祥與藝術同好於1952年組成「高雄美術研究會」是高雄戰後第一個畫會,1953年以「高雄美術研究會」及「台南美術研究會」及嘉義的青辰、春萌兩畫會一起成立「台灣南部美術展覽會」簡稱「南部展」1997年以「中華民國台灣南部美術協會」向內政部申請立案。 「南部展」是南部地區藝術家交流互動的平台,除會員創作展出外,創立公募培育美術人才,設收藏獎,對於藝術扎根付出心力。2022年榮獲高雄文藝獎,肯定南部展長期努力對台灣美術發展的重要影響。今年持續於高雄市文化中心展出會員及徵件得奬作品共89件,媒材有油畫 水彩 粉彩 壓克力複合媒材 墨彩 膠彩等。 2025年第73屆南部展全國徵畫得獎名單如下: 金牌獎: 范姜明華 銀牌獎: 陳永清 銅牌獎: 陳玉鳳 優 選: 陳永煜、陳麗娟、蔣麗雲、湯嘉明、蔡文彰、吳品儀、廖學聰 入 選: 黃奎竣、陳彬彬、鍾麗玉、蘇慧堅、黃盈、游秋菊、張耀慶、張杏熙、許育綸、汪倩玉、林登隆、吳美虹、張簡晴理、邱錦佐、傅遠超、彭郁珊、鄭采湘、孫玉佳、許筱莉、林芸萱、鍾秉華、王鶯桂、鄭晴臻 11/15(六)下午3:00開幕茶會暨徵畫頒獎典禮 11/16 (日) 下午3:00專題講座-創作與時代觀念-追尋台灣美術史的軌跡 主講: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廖新田教授 11/24(日)下午3:00~4:00作品研討會



Placeholder image

高雄市十方藝術學會2025【十方美藝】會員聯展

2025/11/14 - 2025/11/25 (剩 38 天)

十方藝術學會本次聯展主題為【十方美藝】,會員的展出作品以真、善、美理念進行創作,內容豐富多元。書法類有楷、行、草、隸、篆、甲骨文等各體書風。篆刻類有各流派印風,美術類有水墨、油畫、押花等形式呈現,為參觀者帶來視覺和精神享受,身心平静而溫暖,從而喚起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Placeholder image

【草衙分館】114年11月書展

2025/11/01 - 2025/11/30 (剩 43 天)

草衙分館114年11月書展 一、漂流木主題書展:木頭漂進海,書香漂進心 賦予海洋中的漂流木新的文化價值與人類情感的紐帶,常常望著海洋,看見浮沉於水中的漂流木,有的是奇形怪狀、有的是磅礡壯碩的樹,它們怎麼來?又往哪裡去?草衙蒐羅最珍奇的漂流木配合好玩閱讀的館藏,一同響應資源再利用的新穎木頭藝術。 二、勞工主題書展:勞動的力量!生活的色彩! 在各行各業的勞工,勞動的力量就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顏色,經歷千錘百鍊的試驗,換取勞動最佳的智慧結晶。 草衙整理了各行各業的繪本書,帶孩子們體會勞工與工作的色彩。 三、您好!1643先生!(索書關鍵:作者號) 五味太郎的奇想相遇 日本繪本創意大師──五味太郎先生 運用大膽色彩和構圖,創意與幽默感, 從平凡事物中發掘趣味與想像力。 來草衙看五味太郎的館藏書籍吧!!



Placeholder image

【繡布上的歷史】微型展

2025/09/16 - 2025/11/30 (剩 43 天)

刺繡,是許多人記憶中的細緻工藝,一針一線中蘊藏著文化的傳承與深意。本展從高史博的刺繡典藏出發,帶領觀眾認識原住民刺繡、傳統布藝到現代電腦繡花的技術演變。同時,我們也走入鹽埕的巷弄,踏入叁捌地方生活及高鈺鈕扣行,重新發掘在地布料服飾文化的豐富底蘊,展開一場穿越時空的刺繡工藝之旅。



Placeholder image

情緒主題書展

2025/11/01 - 2025/11/30 (剩 43 天)

本館藉由辦理之『主題書展』,使到館民眾進一步認識館藏資源。所展示的主題書籍及相關延伸作品,都能使讀者徜徉在書海中,進一步領略閱讀之美、享受閱讀樂趣,亦能提升視野。



Placeholder image

【黑夜書語︰萬聖閱讀祭】

2025/10/01 - 2025/11/30 (剩 43 天)

人們總是對未知的事物感興趣(例︰靈異事件、鬼怪、驚悚、懸疑)等,因應西洋鬼節的到來,為此特找出相關書籍展示,供讀者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