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牛背上的鬥士-簡吉與鳳山農民組合百年紀念特展

2025/05/20 - 2025/11/30 (剩 41 天)

1920年代,一群青年立志守護臺灣農村,援助貧苦佃農的生計。在他們之中,帶著小提琴的革命家-簡吉(1903-1951年),深受農民敬愛,並獲得知識人的推崇。然而,他的行動也引起當權者忌憚,從而背負污名。 一百年前,1925年簡吉協助高雄農民成立「鳳山農民組合」,其前身「鳳山小作人組合」,是本島最早的農民運動組織。憑藉素樸的正義感和不服輸的志氣,簡吉與一代有志青年騎著腳踏車、提上公事包,穿梭在臺灣各地農村,在田野、鐵路與糖廠之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社運浪潮。 此次特展要為簡吉和當年參與農民運動的先賢們,找回應得的敬意。透過他們的事蹟,回顧這些活生生的、有情感的人,如何為在地鄉親奔走、勇敢抵抗,甚至在時代變動、險象環生之際,仍不惜以犧牲自由和生命為代價,始終堅持人道理想與關懷。



Placeholder image

快樂島-日常的史詩

2025/08/30 - 2025/11/30 (剩 41 天)

展覽靈感取自德布西(Claude Debussy)於1904年所作的鋼琴獨奏曲《快樂島》(L’isle Joyeuse),探討當代亞洲藝術家如何以各自獨特的視角,描繪理想中的精神歸屬、現實逃逸與情感幻象之地。 作品透過自由調性與漸進式聲響結構,展現出不穩定、開放與夢境交錯的流動感,並進一步啟發我們重新提問:在當代社會加速變動、錯動與裂隙叢生的處境中,我們是否仍能——又該如何——抵達那座屬於自己的快樂島? 本展覽邀集來自日本、韓國與亞洲多位重要當代藝術家,包括天野喜孝、崔大衛、日野之彥、稻葉友宏、金玄植、金准植、金昌烈、權奇秀、李東起、李容德、松浦浩之、三島喜美代、宮島達男、三宅一樹、村上早、奈良美智、西野康造、西澤千晴、吳蓮花、大橋博、朴成泰、鹽田千春、高木紗惠子、土屋仁応、山本麻友香。他們透過繪畫、雕塑、裝置等多元媒材,展開對記憶、夢境、物質、身體與精神狀態的詩性探索。 《快樂島——日常的史詩》由本館展覽部主任曾芳玲策展,作為本館年度大展《眼球世代藝術奇譚》的平行策劃,感謝山藝術文教基金會慷慨借出日韓藝術家珍貴藏品,以及林明哲董事長對「偏鄉深耕計畫」與展覽製作的全力支持。 展覽亦感謝韓國國家現代美術館的協助,以及三位策展人——裵明智、金南仁、裴原正——的共同參與。他們針對五位韓國藝術家的創作提出精闢解析,深化本館國際策展合作的實踐厚度。感謝國立臺東大學音樂學系教授、鋼琴家許馨心,以德布西的鋼琴作品擴展展覽的聲音向度,開啟一場聲音與圖像交會的感知旅程。在地藝術機構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的共襄盛舉,攜手推動這場關於藝術與存在的深度對話。



Placeholder image

哭哭怪來了-主題書展

2025/09/16 - 2025/11/30 (剩 41 天)

Placeholder image

「舌尖上的美味」主題書展

2025/11/01 - 2025/11/30 (剩 41 天)

「舌尖上的美味」主題書展 於二樓設置專區放置相關主題書籍。定期更換推薦書籍,歡迎大家借閱。 ▪展演時間|114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開館時間 ▪展演書單|大廚發聲 :給饕客的美味、美味咖哩養生餐、五穀雜糧好吃又健康 :45道五穀雜糧的美味菜單、日本最成功排隊美味漢堡大特蒐!、根莖瓜蕈菜的美味菜單、 西式百變美味甜品、DELI美味家常菜、美味的魚湯、德國菲仕樂鍋具料理研究室 :美味.簡易.省時、 人氣主廚的不用捏飯糰 :東京新食感! :主食.配菜.甜點-一口滿足-好看.好做.美味.營養! ..等書籍



Placeholder image

《墨光˙流變-高雄水墨藝術》巡迴展

2025/10/25 - 2025/11/30 (剩 41 天)

這次展覽二大主軸:「跨域、跨媒介」及「兼具傳統與創新」,除梳理高雄水墨藝術外,並藉巡迴展呈現高雄水墨藝術的特色,這些特色為這次策展主要核心所在。 展覽規劃由17位跨世代創作者組成,創作形式展現平面、立體複合、空間影像等多元面貌,展現高雄水墨藝術新氣象能量,凸顯高雄水墨藝術主體風格。 展題《墨光˙流變》的「墨光」為指涉高雄水墨藝術能量,並以光指稱之。而「流變」則有變遷的意思,象徵高雄水墨藝術變遷的歷程。



Placeholder image

「雅暢–三嫻」聯展

2025/11/21 - 2025/12/02 (剩 43 天)

「雅暢–三嫻」聯展是三位習書多年的書法同好,分享透過筆墨書寫穿越時空無形的隔越,與古賢為友、交流的暢懷舒逸之作。手寫文字注入的不只有情感與溫度,更多的是文字昇華後的心得所感。這樣具有生命力的線條,勾勒出的不僅是一個個的字,更是文字義涵與一段段故事的永恆與傳承,希望透過書法與您分享我們的雅暢墨趣~



Placeholder image

墨情傳愛梁美月創作巡迴個展

2025/11/21 - 2025/12/02 (剩 43 天)

梁美月現任台灣高空大文藝研究學會理事長,專長彩墨書畫與詩畫融合創作, 作品風格清新雅緻、情感細膩。中年轉入藝術領域後持續深耕創作與展覽策劃,曾舉辦多場《墨情傳愛》巡迴個展,廣獲好評。積極推動藝術療癒與文化傳承交流,致力於推廣本土藝文教育,為藝壇重要推手。



Placeholder image

打開畫匣子-美術在高雄 《墨雲玄雅─陳俊合書畫展》

2025/11/26 - 2025/12/07 (剩 48 天)

陳俊合1960年生於「芋仔蕃薯」小康之家,自青少年時期便對運動、書法、水墨、攝影與園藝等領域懷抱濃厚興趣。在父親的嚴格督促與伯父的循循善誘下,奠定書畫藝術的學習基礎;而母親則鼓勵他追尋內心真正熱愛的事物,使他得以在藝術的道路上持續探索、不斷前行。 1970至1980年間,陳俊合經歷多次關鍵機緣,汲取豐富的藝術知識與技能,逐步建立個人價值觀與美學素養。國中時因社團分配進入國畫社,開始臨習《芥子園畫譜》的山水與四君子。後續在李秦元、張文榮、廖燦誠、洪敬雲等師長的素描與水彩教導下,藝術技巧日益精進。高中期間參加高雄市寫生隊,更加拓展了視野與實作經驗。 1977至1980年間旅居台北,陳俊合有幸向廖燦誠、杜忠誥、王財貴等名師學習書法,深入理解書藝之筆法與精神。退伍後師事陳福蔭學習篆書,並在其「名人書法,書法名人」的提點下,自1993年起利用晨昏時光勤奮研習書畫,臨碑習帖、抄經錄詩,至今已累積261本手稿,成為人生最珍貴的養分與修為歷程。 50歲前陳俊合專注於傳統水墨與寫生表現;近年則逐步轉向融合抽象與現代語彙的創作實驗。他以水墨的「疏密、輕重、濃淡、粗細」為基礎,結合書法線條與色彩元素,運用潑、灑、拓、印、染等自動性技法,並嘗試非傳統水墨媒材,突破筆墨框架,探索氣韻生動的視覺語言,展現獨具個人風格的藝術面貌。



Placeholder image

打開畫匣子-美術在高雄 《遇見美好—何艶娟彩墨個展》

2025/11/28 - 2025/12/09 (剩 50 天)

何艷娟出生於台南白河的鄉間農家,五歲時因病罹患小兒麻痺,生活自此轉向以靜態活動為主。童年時期雖僅與家人為伴,卻在自然懷抱中發展出對花草與山水的敏銳觀察力。摘花採葉、觀山看雲,成了她日常生活中的樂趣,也悄悄種下日後走向繪畫創作的種子。求學時期因課業壓力無法深入藝術領域,直到大學時短暫接觸國畫課程,內心感到十分歡喜。 民國69年何艷娟進入公職,直到92年任職的學校聘請陳榮輝老師教授素描與粉彩,讓她有了更系統的美術啟蒙。之後又與同事跟隨盧清福老師至戶外寫生,期間也接觸油畫與水彩等媒材。104年自公職退休後,終能專心投入藝術創作,106年加入市府國畫社團,開始向黃榮德老師學習花鳥與山水畫。此後又陸續接受林慧瑾、吳榮珍、洪震輝等多位老師指導,並向陳美櫻、黃令、李麗瑜、蕭屏妮、王俊盛等名師習畫;為加強筆墨根基,她亦跟隨林端恆老師學習書法。113年起,何艷娟開始參加畫會活動,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並參與會員聯展,藉此激勵自己持續創作。 何艷娟的作品風格融合水彩與水墨技法,題材多以花鳥與現代山水為主,展現出她多年學習中所吸收的多元技巧與個人感受。從初期模擬畫稿到如今的自由創作,她不斷嘗試,逐漸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她認為藝術的養成是現今社會所需要的美學,藝術不僅能調劑心靈,更能淨化社會風氣。學習繪畫過程是一條漫長的路,必須靠興趣驅動,更需持續努力與實踐。她鼓勵學習者臨摹名家作品、觀摩展覽、親近自然,並與畫友相互交流切磋,讓藝術真正融入生活,成為調劑心靈的良方。 在學習與創作的過程中,何艷娟逐步走出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也在彩筆流轉中遇見人生的美好。此次個展是她多年學畫的總結與分享,期望觀者能透過畫作感受到她對生命、自然與藝術的熱愛,並從中獲得心靈的共鳴與愉悅。



Placeholder image

厚澤美藝2.0高雄市厚澤美術研究會會員聯展

2025/11/28 - 2025/12/09 (剩 50 天)

高雄市厚澤美術研究會成立於2004年,為顏雍宗老師創立之藝術團體。透過藝術交流,教學相長,積厚實的創作能量,培養藝術人才,推動藝術教育,深化廣植南台灣的藝術空間。 本次展出以多元藝術創作形式,油畫、水彩、粉彩、水墨、膠彩、版畫、壓克力、複合媒材、蠟筆、雕塑、玻璃雕、彩瓷、樹脂畫、攝影、禪繞編織等;從傳統到當代,由具象到抽象,平面到立體,勇於嘗試新媒材,內容豐富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