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常設展】謝棟樑《山外有山》

2024/01/01 - 2024/12/31 (剩 101 天)

藝術家謝棟樑肯定人性價值,強調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關係──自然與生命的互動,關懷人生與宇宙的關係,將太極武術的觀念實踐於自身的體驗與創作中。 謝棟樑的作品形式多樣,將「易經」與「變易」的精神一以貫之、去蕪存菁地提煉,而達到「簡易」的境地。當我們站在謝棟樑作品前欣賞那流暢線中律動美感的同時,也看到「易經」精神如此貼近於生活之中。藝術家說「如果石頭是自然的靜態雕塑,那麼太極拳便是一種生命的動態雕塑。」



Placeholder image

「國美典藏數位博物館:我腦海中的地方,會真的存在」

2024/01/29 - 2024/12/31 (剩 101 天)

「國美典藏數位博物館:我腦海中的地方,會真的存在」 「時光迴廊」 2021年,雕塑大師塵封已久的〈甘露水〉重新面世,除了帶來臺灣藝文界轟動,也引起大眾對於臺灣美術百年來的重新關注。 時光迴廊線上展覽共分三個展區,表現百年來的臺灣美術歷程,入口先以大師黃土水的重要作品〈甘露水〉等三件典藏精品展示於空間主廳;前輩藝術家陳澄波、蒲添生、李仲生、蔡水林,則呈現油畫與雕塑的細膩風貌;而當代藝術展區,帶有奇幻元素作品,與空間共同營造出科幻與歷史並存的微妙。橫跨百年的創作維度,在此展覽共同展現。 本展覽以塵封/發現為主軸,場景打造未來末日之境,為全3D作品的線上展覽,並首次將平面油畫以3D方式呈現,讓您於其中探尋不同時期的藝術價值,所留下的珍貴藝術瑰寶。   「環境中的創作物」 從空中鳥瞰的國立臺灣美術館,是亮麗的綠色區塊,現代性簡潔與開闊的建築主體外,圍繞著的是綠意盎然的花木與臺灣當代雕塑作品。 「環境中的創作物」延伸實體特色,將其搬運至天馬行空的腦海想像中,為全3D作品的線上展覽。由國立臺灣美術館戶外雕塑園區的「日光大道」、「風鈴小徑」及「綠蔭秘境」路線中,精選出10件雕塑作品,在雲端的展示空間裡,國美館的建築如同移動城堡般懸浮空中,也成為數位博館中的「展品之一」,四周宛如曠野,常駐於館舍周圍的作品環繞,保留了原有的概念意象,卻衍伸為線上展覽中獨有的陳列方式。  



Placeholder image

身體跨越—竇加‧羅丹‧阿曼雕塑展(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101 天)

「身體跨越—竇加‧羅丹‧阿曼雕塑展」將十九世紀晚期竇加作品,藉由身體的日常性動作,初次解構了古典主義以來冰冷的大理石美感。羅丹作品則給予人體形式美之外的內在宏偉精神,將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性價值再次展現;活躍於二十世紀的阿曼則透過切割與組合,解構傳統視覺美感,創造出舊意識的破壞,產生嶄新的視覺美感與意義。



Placeholder image

穿越through - 駐館藝術家廖瑞芬膠彩創作特展

2025/01/01 - 2025/02/09 (剩 141 天)

隨著日常的感受不同,心境上常有轉化,使作品的內容常有移轉、變易。 從事膠彩畫創作,常常要透過指尖研磨顏料或將「膠」與顏料混合在一起;也透過指尖將自己對這張畫的感受,加注在顏料裡。感受-指尖-顏料,也是一種穿越。 希望也能帶領觀畫者,穿越時空。



Placeholder image

發現第一人巡迴展 - 臺中站

2025/01/01 - 2025/03/02 (剩 162 天)

👉無敵考古隊接到神秘委託,前往臺中調查「#史前第一人」。這次,他們與臺中石虎合作,揭開這位「第一人」的生活與生命故事。 👉如何判斷史前「第一人」?原來是在該地區已知最早有人類生活的時期中,被考古學家發現的第一具相對完整的人類墓葬遺骸,就是這位神秘的「第一人」。在臺中的安和遺址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於2013至2015年間進行搶救發掘,出土了距今約4800年的遺物,證實這是目前臺中市最早的史前考古遺址之一。發掘出來的48具墓葬中,M1保存完好,被認定為臺中的「第一人」。他是一名身高163公分的青年男性,帶著古老的故事長眠於此。 👉想了解更多「第一人」的故事嗎?歡迎參加「發現第一人巡迴展_臺中站」,與考古犬、臺中石虎、神話鳥一起探索史前歷史,揭開更多未知的秘密!



Placeholder image

亮島島尾考古遺址的發現、發掘到指定

2025/01/01 - 2025/03/02 (剩 162 天)

1️⃣發現:民國100年,連江縣前縣長楊綏生在亮島登島六十週年慶祝活動時,注意到戰備道路旁的 #貝塚。活動結束後,他馬上邀請考古學者來檢視,確立了 #亮島島尾I 和 #百勝港考古遺址 的存在!接著,進行全島調查,又陸續發現了 #亮島島尾II、III、IV考古遺址! 2️⃣發掘的過程: 100年到104年間,陳仲玉老師帶領的馬祖亮島考古隊在島上進行了三次精彩的考古試掘。在亮島島尾I遺址,考古隊發掘出了兩座不同時期的墓葬,被親切地稱為「#亮島人」1號和2號,保存狀況超好,還成功提取了DNA樣本! 除了墓葬外,遺址群還包括 #貝塚 和 #一般文化層 堆積,出土了許多火候不高的 #夾砂陶片,有些陶片上還有特別的紋飾,比如篦劃紋、壓印ㄑ字紋和附加堆紋等。石質遺物主要是 #打製石器,包括尖狀器、石錘和石片器。此外,考古隊還發掘出了很多魚類骨骼,顯示了亮島島尾的史前居民非常擅長利用當地的海洋資源呢。 3️⃣亮島島尾考古遺址的指定:自103年連江縣政府將亮島島尾遺址公告為 #縣定考古遺址後,亮島島尾遺址仍持續多項學術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對於亞洲大陸東部人群的移動有著關鍵意義,吸引了國際的高度關注。到了110年,文化部更是將它升格為 #國定考古遺址 哦! 感謝看到這裡的你!偷偷跟你說,「#發現第一人_臺中站」將於113年9月17日在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隆重開展,歡迎對考古及史前文化感興趣的大朋友小朋友來參觀!



Placeholder image

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

2024/03/23 - 2025/03/16 (剩 176 天)

展覽日期及地點: 典藏展 展覽室301、301-302走廊 2024/3/23(六)-2024/12/29(日)   展覽室302 第一階段修復展:2024/3/23(六)-2024/7/28(日) 第二階段文化近用展:2024/8/24(六)-2025/3/16(日) 策展人:黃詠純、陳達芬、戴妏珊、李文元、吳麗娟 展覽總論        文化部自2018年推動前瞻基礎建設「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進行美術、工藝、文學、音樂各類型藝術系統性的調查、蒐集、盤整,重建過去被輕忽的臺灣藝術史與檔案文獻,藉此並串連地方與民間的力量,共同維護保存國家重要藝術資產。同時透過多元觀點的展演、以重現歷史記憶、再現臺灣藝術家作品等策略方向,展開與當今生活的連結與對話,進而凝聚建構臺灣文化藝術知識體系,為未來的世代保存時代的記憶與文化資產。        國立臺灣美術館在執行「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的目標下,著重臺灣美術在地發展脈絡與歷史觀點爬梳,於2018年至2023年期間,透過精實的學術研究、出版、作品與圖書史料蒐藏、維修護、數位化應用,策劃逾百檔相關展覽及推廣活動,呈現臺灣美術發展的時代軌跡與美學特色。期間完成約800餘件重要藝術作品的購藏,及時保存與臻補,更加完備18世紀以來的典藏脈絡。為完整建構此批重要典藏的知識體系,另規劃「匯流溯源─國美典藏臺灣早期書畫展」,深入梳理明清迄日治時期(1640-1945)的臺灣書畫美學演化發展。此外,在2017年至2019年間文化部積極推動,促成來自美國爾灣順天美術館許鴻源博士670件創作年代跨越半世紀臺灣畫家作品的捐贈案。本館積極辦理編目整飭、維修護與專題展和活動推廣,獲得各方更多的肯定與回應,於此六年間相繼獲得黃土水、林玉山、洪瑞麟、莊世和等重要的捐贈案。本館持續與前輩、資深藝術家、家屬、收藏家等攜手維護藝術作品與文獻,使臺灣藝術在多方力量的推動下,得以保存維護與傳承,並建構出綿延深長的文化意義。        此次策劃「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展覽,奠基於上述美術資產的重要典藏和保存成果,多方呈現國美館多年來推動的重建藝術史工作,整理重點成果包含藝術品典藏、維修護、文化近用三大主軸分階段展出,展現國美館對藏品系統化的保存維護與修復觀點、經典作品和藝術文獻的展現與詮釋、藝術知識議題的研究和策劃、藝術家影音紀錄與研究出版、蘊涵文化平權的藝術近用與轉譯等綜合內容,呈現藝術發展如何與臺灣文化主體性相互生成,以及我們如何將藝術的文化意義與資產傳承到未來世代,認識與尊榮自身的歷史,進而形構未來的前瞻視野。     ●典藏展區 臺灣美術典藏研究脈絡與文化傳承-展覽簡介 展覽日期:2024/3/23-2024/12/29 展覽地點:301展覽室、301至302走廊 策 展 人 :黃詠純        國美館於2018年至2023年間購藏許多臺灣早期珍貴繪畫作品,如明清時期書畫、日治時期臺灣前輩藝術家早期代表性創作及日籍畫家描繪臺灣風土的作品、及戰後現代主義的經典作品等。這些作品的入藏,豐富了國美館的典藏脈絡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研究材料,更加完備地勾勒出臺灣美術史自明清、日治一直到戰後初期的發展輪廓。除了藝術作品的典藏,同時聚焦在各別藝術家的創作生命史、臺灣與亞洲近現代藝術家的互動關係和學術脈絡,透過一系列的藝術家研究、傳記和紀錄片,結合不同策劃主題的展覽,探討日治時期臺、府展之於臺灣藝術發展的影響、藝術家與民間人士的文化倡議及文化意識的萌生、戰後東西方文化衝擊下的美術新面貌的蘊生等。這些典藏珍品及藝術家創作生命史相應而生的系列學術研究、影音文獻的整理和展覽,是藝術家、美術館、研究學者與策展人員、藏品維護者對於臺灣美術史的建構與書寫,同時也是為未來世代所保留的文化傳承。        展覽規劃在301展覽室扼要呈現國美館六年間的「重建臺灣藝術史」工作中的重要入藏與其相應研究脈絡:「早期繪畫藏品的日臺藝術交流與影響」、「風土敘事的時代觀點」、「抽象藝術的前衛浪潮」與「推動臺灣主體意識的民間力量」共四個子題。展場中分別呈現作品、藝術文獻與影音紀錄檔案等豐富的藝術史料,交織各時代的藝術面貌;從藝術家、藝術研究者、民間贊助者等不同角色,全面探討推動臺灣藝術發展的多種關鍵力量。並在301-302展覽室中間連通道呈現國美館自 2012 年起延續文化部「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與「臺灣傑出藝術家紀錄片」兩項出版計畫,至今共出版171本藝術家傳記與60多部紀錄片,建構臺灣跨越世代藝術家的創作歷史,透過口述、訪談影音、保存並拓展研究書寫藝術史的史料。   ●修復展區 臺灣美術作品保存修護-展覽簡介 展      期:2024/3/23-2024/7/28 展覽地點:302展覽室 策 展 人 :陳達芬、戴妏珊、李文元        國美館推動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國家政策目標,為保存臺灣美術文化資產與歷史價值,在國家前瞻基礎設建計畫支持下,2018年起執行計畫內容至2023年止,累積800多件經典作品購置典藏,及美國爾灣順天美術館無償贈予文化部670件作品,與臺灣藝術家林玉山、洪瑞麟、莊世和及張萬傳家屬大批捐贈作品與相關文獻資料等,這些入藏的珍貴藝術作品,作品創作年代橫跨臺灣明清至日治時期到戰後1960-1970年代為主。             這些早期藏品橫跨年代至今久遠,在臺灣氣候與環境等因素影響下產生劣化狀況,本次透過前瞻計畫重建臺灣藝術史典藏維護整飭計畫的修護工作,恢復往日作品光彩。本展區特以國美館2018年起執行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內容之精選重要典藏品及各類媒材修護案例介紹,分為四大子題展區:「整飭與科學的視角」、「媒材與時代的挑戰」、「決策與倫理的對話」、「歷史與經典的再現」,精選各類媒材重要典藏品修護案例回顧,由作品入藏美術館流程的整飭維護,到作品修護過程中所發現的修護痕跡,延伸出藝術家創作材質種類不同與使用媒材的特殊性,其修護方式與如何選用適當的修護填補材料,影響畫作日後保存的重要性;並藉由將作品基底材置換適當材料的保存維護案例,與大型作品展示功能的需求,所做特殊展示裝裱的保存維護措施案例,體現國美館對藏品永續保存和展示功能的關注。藉由這些修護完成重要的經典作品,將作品修護過程呈現給社會大眾,使觀眾更了解臺灣美術史的藝術家與作品背後典藏維護的工作。   ●文化近用展區 展期 2024/8/24-2025/3/16 展覽地點:302展覽室 策展人:吳麗娟 敬請期待相關展覽資訊公布!    



Placeholder image

臺中市清水紫雲巖一一四年度觀音盃花燈比賽

2025/01/07 - 2025/03/18 (剩 178 天)

為落實心靈改革暨推行全民精神建設,倡導傳統民俗活動,藉以弘揚臺灣文化,並促進觀光事業之發展,激發師生與社會人士創作思考,培養良好互動之精神。 *評審日期:民國 114 年 2 月 5 日(星期三)上午九時起。 *參加作品自 114 年 1 月 7 日至 114 年 3 月 18 日止在清水紫雲巖展覽。



Placeholder image

穿透明日的靈光- 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

2025/01/01 - 2025/03/23 (剩 183 天)

臺中市響應聯合國公布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希望透過文化藝術的作為,共同為全世界永續發展攜手努力。藝術作為追求美善世界的社會良心,更應該是這項理念的倡議者、啟迪者和實踐者。 「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共有4個系列,分別為「採‧集」、「反義複詞與及物動詞」、「聲紋風景」、「歸」。希望以不同形式媒材與觀點的創作,透過五感體驗,邀請民眾共同參與藝術,將SDGs的理念轉化為美學的語言。 系列一「採‧集」,由纖維藝術家康雅筑展出雕塑、空間裝置、平面織畫、錄像影片與現成物等創作。本次最大亮點是藝術家和臺中市美術班學生的共同創作,在大墩文化中心大廳會呈現具有在地特色圖紋的巨型「泥毯」,預計9/28邀請民眾參與走入泥毯的儀式,將作品形式變異解構,讓泥土復歸泥土,作品所引發的情感與啟發,透過影片紀錄,希望喚起大眾關心自然永續、關懷土地。



Placeholder image

2024世界服飾展-專屬各國的復古櫥窗

2025/01/01 - 2025/03/31 (剩 191 天)

本年度常設展以世界傳統服飾為主題,規劃8個展版與展櫃,包括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緬甸、柬埔寨、印度、不丹、日本、韓國、俄羅斯、蒙古、中國、阿拉伯國家、埃及、伊朗、摩洛哥、美國、墨西哥、祕魯、玻利維亞、英國、西班牙、荷蘭、義大利、挪威、芬蘭、冰島及德國等29國特色服飾,藉此讓市民朋友從服裝認識各國的風土民情,並欣賞各地穿搭特色及文化多元性,歡迎踴躍蒞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