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畫中有光-蔡文彰油畫首展 現場導覽

2025/11/16 - 2025/11/16 (剩 6 天)

創作者在2018年退休後,為了紓解無聊與焦慮心情,開始學習攝影,逐漸發現自己對美的追求與藝術的熱愛。隨著時間推移,投身於繪畫尤其偏好油畫,並以素描作為基礎練習,憑藉敏銳的色彩感受力,展現出豐富的藝術語彙。 受到港區藝術中心的啟蒙指導,油畫老師林信維、水彩老師趙志敏,以及大墩油畫老師方鎮洋的悉心教導,創作逐步展現出成熟的技藝與獨特風格。在經歷多年的努力與學習後,作品多元而富有張力,融合了印象派、具象與半具象等不同藝術流派,以表達對色彩與光影的深刻理解。2023及2024年連續入選台灣國際藝術協會美展,並於2024年榮獲南投玉山美展及其他重要展覽的青睞。



Placeholder image

曼陀羅之[心圓,道現]

2025/10/15 - 2025/11/16 (剩 6 天)

丁梓筠的畫作,有一種溫柔的張力,抽象與寫實交錯。她先以冥想式的「無意識行動」鋪陳畫面—讓圓規在紙上跳舞,圓形彼此重疊環抱,像宇宙初開的春聲雷動;待節律生成,慢慢變成美麗的螺旋花紋。接著讓把細密入微的花與鳥安置其中。這種「虛實同場」的意境,使畫作同時擁抱夢與日常;觀者除了看見的自然動植物;更深層被照見的,卻是心靈澄澈的自我。她表示,每一幅畫都是一次內觀歷程,是「心鏡」,顏色映出情緒的陰晴、筆觸刻下自我療癒的軌跡。一抹藍,或許是淡淡的憂鬱;一隻鳥,可能是對自由的呢喃。她說:「這些畫作不再只是圖像,更是我踐行「自我療癒」的修行記錄。通過它們,我的頭腦得以暫停、觀察,並接納那個當下最真實的自己。」 這條美學與修行並進的路,讓她在專業上更加發展。如2015年起,她開啟客製化曼陀羅服務,作品曾被選為環球唱片女聲專輯的封面;其後在台灣、香港與中國各地授課,讓療癒的曼陀羅圖像走入更多心房。2019年,她修讀美國上愛荷華州大學心理學,2022年取得學士學位,為長年實踐的「內觀—創作—回望」建立紮實學理基礎,也讓心理學成為一把可拆解自我、也能重組自我的工具。2023年婚後移居新加坡,2024年回到香港繼續創作;2025年,作品於台北《藝中有道》聯展展出,將她的曼陀羅宇宙再度向外擴張。十月在台中的【亞書藝所】,則以個展方式展出她的系列創作與文創商品。 #個展 #水彩 #平面繪畫



Placeholder image

張裴舫<微光過隙>個展

2025/10/16 - 2025/11/16 (剩 6 天)

張裴舫,屏東人,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藝術碩士。自2002年起,積極參與國內外展覽,如東海大學藝術中心、雄崗美術館、大東藝文中心、駁二藝術特區、白屋藝廊等。韓國首爾 BANK Art Fair則是她最近一次的國際交流展。 她的創作領域涵蓋平面繪畫與新媒體藝術,風格兼具詩意與實驗性。長期關注光、空間與感知場域的轉化,並將城市與土地、現實與想像之間的縫隙,化為藝術語言。其作品不僅是視覺的探索,更承載了對生命、土地、女性經驗與地方記憶的深刻回應。 在張裴舫的繪畫世界裡,光不只是照明的存在,而是一種呼吸、一種召喚。她以詩意般的筆觸,將日常光景與內在感知交織,讓繪畫不再只是物象的再現,而是生命與時間的共振,是客觀現象與主觀意識的交會與融合。 在《微光過隙》系列作品中,藝術家捕捉光於縫隙中閃現的瞬間。這些光並非單純的穿透,而是如氣息般的停留與流竄,將灰藍色的濕氣、牆體的裂縫轉化為藝術家精神性的場域。 #個展 #壓克力



Placeholder image

Island Trace 張欣鋭、周安琪聯展

2025/10/18 - 2025/11/16 (剩 6 天)

「我們收存石子。我們收存貝殼。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環繞著島嶼行走,時而向東,時而向西。逆行河川,順行山徑,身體浸入沁涼的水流。我們將這些片刻留存於掌心,彷彿記憶的碎片,繼續描繪島嶼的軌跡。」 “Island Trace” 是張欣銳與周安琪的共同創作。透過繪畫、編織、雕塑與拾取物件,她們建構出一種非正式的時間記錄,映照在臺灣的生活經驗之中。當自然物件經過人為的觸碰與介入,作品思索著如何捕捉一地一時的感受與氛圍。這些作品交錯並重疊,模糊了具體場景與個人經驗,在不精確中生成新的連結。它們向共同的記憶與自然的邂逅致意,而這些具體行跡最終以瑣碎片段的形式收存,也只能如此留存。 #聯展 #繪畫 #編織 #雕塑



Placeholder image

Ippuku|日本工藝家聯展

2025/10/01 - 2025/11/16 (剩 6 天)

Ippuku,在日語裡,是忙碌中的一段小歇。它可能是一杯茶,也可能是一段沉默,是一個人靜靜走進森林、站在海邊,或只是在窗邊看著光影移動。不是為了逃開什麼,而是讓心有個落腳的地方。 那些每天都在手邊流動的東西,像杯子、茶、木頭的紋理、玻璃的透光、刀刃的聲音。它們不是用來展示的,而是用來生活的。而我們也只是單純地,好奇:到底是怎樣的生活,能孕育出這些如此安靜又堅定的作品? 於是,我們決定從台灣到日本拜訪他們。 從九州、金澤、新潟,到能登半島,十一位創作者,陶瓷、玻璃、剪刀、金工、木工、和紙、甜點、焙茶、花藝……每一位都有屬於自己的節奏,也都有一種不疾不徐的堅持。



Placeholder image

存在的迴響-林映璇油畫個展

2025/10/24 - 2025/11/16 (剩 6 天)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於世界留下微弱卻真實的痕跡。如風般低語,迴響心底。 在這次展覽中,從古典的秩序與理想,到印象派瞬間光影的捕捉,拆解重構、變形到抽象、立體表現主義的情感觸動表現在畫筆中,體現日常生活與旅行大自然在藝術中的多重面貌,隨著時代的演進不斷演變和深化結合藝術創作。



Placeholder image

流變之境─王振瑋的風景構築與空間感知

2025/08/24 - 2025/11/16 (剩 6 天)

王振瑋 擅長公共藝術計畫及大型雕塑,其創作中常見對生命本質的關懷,並思索藝術豐沛土地和人文的力量, 透過日常媒材的運用與轉化,用創意、造型、材料、工法,帶給觀眾一場深具啟發性的獨特體驗。 策展人陳一凡指出,「流變」指向時間與物質在移動中的生成;「之境」則是一段可被身體踏入、可被感官捕捉,卻永無定形的場域。 本展以清眷獨特風土為載體,從踏入展間開始,觀眾的行走本身即是一場由水、風、時間共同編排的感知劇本, 作品不再只是被觀看的對象,而是讓空間、自然與身體一起「變成」的觸媒。 預定展出作品: 〈出路〉:媒材為漂流木,由巷道往展間內延伸之大型地景作品。 〈在情緒中出發〉:藝術家早期雕塑。 〈過門Fill-In〉:藝術家最新錄像裝置。 〈時空迴廊〉:位於西10號後院,概念為可步行的「時空隧道」,大型地景作品。 〈風之吟〉:位於稻田中,以彈性布與鐵件捕捉清水強勁海風,使無形的氣流成為可見的韻律,為大型地景作品。 〈清眷漫漫〉:位於西2號房舍庭園中,以線條迎風、結合山稜剪影與清眷「限定色」之大型地景作品。 藝術家|王振瑋 策展人|陳一凡 展期|114年8月24日(日)–11月16日(日) 地點|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西10號房舍(臺中市清水區中社路信義巷51號) 時間|周二至周日 09:30-17:30(周一休園)



Placeholder image

「2026 U-108 SPACE 展演創作計畫」徵件

2025/10/16 - 2025/11/17 (剩 7 天)

1.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以下簡稱本館)。   2. 申請資格 ►具中華民國籍或持在臺居留證(五年以上實際居住時間),從事藝術創作者、藝術文化相關領域工作者及其他領域之跨領域團隊。 ►經政府立案之團體、工作室(或公司)、財團法人文教基金會、社團法人、文化社團等組織。 ►團隊中須包含具有計畫整合及推動能力之 統籌經理人 及 相關技術人員 。 統籌經理人須具備計畫執行必要專業知識及行政能力,可在計畫執行期間內擔任製作團隊與國美館溝通窗口,負責組織、管理與協調本計畫相關事務,以促進決策與確保計畫按時執行。 ►若為團隊或上述組織申請,請於申請計畫書中敘明獲選後之簽約單位,並以個人為代表進行線上申請程序。   3. 計畫徵件說明 ►展出空間:U-108 SPACE(沉浸式科技應用實驗場域) ►徵選計畫類型: 未經發表之原創創作計畫 ,包含沉浸式影像創作、實驗性跨域展演或即時音像表演與展覽。計畫內容須應用生成式人工智慧(AI)、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混合實境(MR)等展示技術。 若為過往創作計畫之延伸創作或使用已發表之創作素材,則計畫內容須針對「U-108 SPACE」之空間特殊性,提出全新之創作規劃與呈現方式。 ►預計執行時間: 預計執行時間由本館依計畫性質協調,自 2026年4月起 安排檔期展出,每檔展期以3個月為原則,本館得因展檔安排需要調整之。 獲選者(團隊)須依本館排定之時間規劃展覽展出。若因故無法如期展出,應於展出前3個月告知本館。未能遵守者,本館得取消其展出資格,追繳本館已支付之相關製作費用,且2年內不得申請本案。 ►技術規格:詳見簡章。   4. 徵選名額及製作費用 ►預計 徵選1至2案,備取1案 。 ►製作費用: 單一獲選計畫之經費以新臺幣90萬元為上限 ,由本館及評審委員依提案計畫規模與內容核定建議費用(本館依規定代扣繳所得稅及二代健保費)。 ►若提案計畫規模超出本案經費上限須自籌款項,並於經費預算表中敘明自籌金額及項目,若計畫包含合作贊助單位亦請一併敘明,並提出合作意向書。 ►由本館提供展演空間及現有設備如【附錄四】,並進行展覽之文宣翻譯製作及行銷宣傳等。   5. 申請方式 ►申請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11月17日23時59分止,至「國立臺灣美術館」官方網站(https://www.ntmofa.org.tw)進行線上報名。報名流程及注意事項請參閱【附錄一】。 ►申請文件: 計畫書:內容包含計畫構想及理念、作品呈現規劃與模擬示意、技術應用與設備說明、製作團隊資歷介紹及合作模式、執行工作期程、經費預算表(依計畫內容擬定)、參考作品說明等,請參閱【附錄二】。 作品呈現方式:3D模擬示意圖1張及計畫相關圖說(含草圖或模擬圖)至少3張,並需提供至少1件Demo動態影片。 參考作品:提供計畫書所提及之參考作品影片。 ►請依網頁指示步驟,於申請時間內完成填寫報名表及上傳相關文件。 ►請於 複審簡報時 繳交親自簽名或蓋章之 授權切結書一份 ,請參閱【附錄三】。   6. 結果公告 ►預計2025年12月31日前(含當日)於本館網站公布並個別通知。 ►以上時間若有更動,將公告於國立臺灣美術館網站。   *餘詳見附件簡章內容 *相關徵件詢問請洽E-mail:liyuchen@art.ntmofa.gov.tw



Placeholder image

王惠芳‧陳福珍《革‧木》工藝展

2025/11/01 - 2025/11/19 (剩 9 天)

王惠芳‧陳福珍《革‧木》工藝展以叢林為主概念,陳福珍運用利希騰貝格圖以閃電般工法於不同硬度木質上燒出電子樹樣貌,以異質地的細緻及粗礦紋理為底,呈現樹幹、樹枝及樹根等樹木結構;搭配王惠芳手工皮革工藝製作仿花效果的各式花朵,呈現花開、花落、飛鳥及蝴蝶等自然風格,展現出共生式異材質創作。



Placeholder image

2025年現代眼畫會聯展-在無形中現形

2025/11/08 - 2025/11/19 (剩 9 天)

抽象藝術不只是無形的線條與色彩,它也可能藏著情感、記憶,甚至具象的影子。現代眼畫會多年來持續研究:「抽象如何現形?」本次展覽現代眼藝術家們以不同的創作語言回應這個問題。展出作品有壓克力、油畫、立體、裝置等複合媒材,涵蓋抽象與非具象風格,有的作品自由奔放,有的內斂克制,有的保留生活形象的痕跡,在虛實之間展開對話,形式各異,探問抽象藝術如何在無形之中產生形象、在情感中轉化為視覺經驗。讓看似無形的思想、情感與經驗,透過畫面慢慢現形。邀請觀者放下固有單一的視角,與作品自由對話,感受那些看似無形,卻深藏力量的藝術語言如何在想像與現實之間流動與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