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境遇ー陳世強・張秉正雙個展

2025/04/10 - 2025/05/16 (剩 9 天)

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自114年4月10日(四)至5月16日(五)舉辦「境遇—陳世強・張秉正雙個展」,展出兩位藝術家不同人生時期的藝術創作,不論是在畫面上的動線運筆,或者圖像背後的起心動念,皆蘊含著他們生命經驗的紀錄與時代文化記憶,讓創作不只是美感的呈現,更體現出「為何而畫,而不是如何畫」的自我實踐。 陳世強,1967年宜蘭出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美國紐約大學藝術碩士畢業,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陳世強作品媒材多元,常以普普藝術、漫畫風格來反映社會時事或人生經歷的片段,同時具有策展專業,擔任或主持過宜蘭人故事館「記憶河流」、總統府「宜蘭水家鄉-總統府宜蘭文化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烽火歲月-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史料特展」等多項重要策展活動;建置多件知名公共藝術作品,亦受邀至日本京都美術館、美國紐約市皇后區美術館、韓國光州美術館及宜蘭美術館等國內外場館展出。曾獲美國紐約大學藝術獎、臺北市美展油畫類第一名等獎項,創作與教學兼擅。 張秉正,1965年彰化溪州出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國立臺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畢業,現任關西高中美術教師。水墨師從鄭善禧教授的皺染運筆,後受劉國松大師現代繪畫的創新觀念,不拘泥於學院框架而自我養成。張秉正水墨作品早期具表現或抽象寫形的實驗風格,之後藉人生及創作歷練,抒發己性,反映社會,構圖看似嚴肅沈鬱,卻又將自我表徵隱藏其中,透露著幽默荒誕的氣息,也陳述出畫家內心情感與省思。曾應邀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美國文化中心、美國紐約市皇后區美術館、華山創意園區、新竹市文化局、宜蘭故事館等多地展出,備受好評。除專注創作外,亦深耕於美術教育。 雖然兩位藝術家是西畫與水墨畫的殊域分途,各司其趣,但在創作思維上卻同為不期而遇的二造觀看,即以「冷觀旁清,涉身局迷」作為近距離觀察與審視。二人皆來自豐富的學院背景,但卻有不同的形式發展。陳世強早期的表現主義到後來的類普普風格,畫中帶有某種流動性與速度感,這源自往返臺灣東部與中部的身分游移,從早期〈臺北的天空〉、中期〈強氣少年〉及後來的〈漫遊記〉等,從諸多時空元素轉化為其繪畫性鋪陳;張秉正從渾重皺法的文人畫風與寓言式的表現體裁,擦染出對外在世界的內在感受,勾繪出如心身翻攪的慾望山水,如1995年的〈悠然山〉與2019年的〈山有虎〉作品。 不同人生劇本的畫家也可同場配樂共舞,隨謀而遇。透過持續創作,紀錄走過的每一段時光,對應其境遇與觀看角度,覺察著各種變遷與議題,希望透過展覽讓具有不同身分與文化背景的觀眾能一同探討,交流不同想法,成為藝術家創作的養分,重新審視創作本質,期待「非境之遇,莫忘初衷」 #雙個展 #水墨 #油畫 #水彩



Placeholder image

特藝不獨行-順天國小第37屆美術藝才班畢業美展

2025/04/19 - 2025/05/18 (剩 11 天)

本次展覽作品內容豐富、創作媒材多元,學生運用了混凝紙漿、壓克力、陶土、水彩、水墨等多樣材料,呈現出風格多變、創意十足的藝術成果,展現出校園學習中豐富的藝術樣貌與多元技法。 開幕式當天,除了靜態作品展示,現場更帶來充滿活力的熱舞演出與臺風穩健的主持,充分展現學生的多元才華與自信風采。



Placeholder image

一笑春溫:彩墨茶器三人展

2025/04/22 - 2025/05/18 (剩 11 天)

一笑春溫:彩墨與茶器的對話 彩墨之境|葉文極 茶器之韻|古心 × 蔡宛書 三位藝術創作者以水墨與茶器為媒材,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展開一場關於自然、器物與心境的對話。「依然一笑作春溫」,相逢一笑時依然如春天般溫暖,本次展覽也藉由蘇軾筆下的詩意,映照出三位同窗作者間友情、生活與藝術交織的溫度。 陶器與水墨,看似迥異的創作媒材,卻皆有手的溫度、水的養分,透過心境與感知,傳遞自然與情感的微妙聯繫。無論是陶土在窯火中燒製的瞬間變化,還是水墨在宣紙上流淌的靈動筆觸,都蘊含著對三位創作者對藝術、對生活的細膩感悟。



Placeholder image

2025「蛇我其誰 展藝」志工創作展

2025/04/26 - 2025/05/18 (剩 11 天)

2025「蛇我其誰 展藝」志工創作展 港藝志工隊目前有177位成員,平時除了文化服務外,隊內各個身懷絕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創作能量不容小覷。 本次展覽由副隊長陳明輝率同展藝組共同策畫,結合隊內玩筆社、壺說茶棧、巧藝坊、拼布班等社團的助力,展覽內容涵蓋油畫、水墨書法、攝影、陶藝與手作工藝等,作品投射志工在不同領域的藝術經驗與故事,呈現豐富的藝術文化創作之美。不僅展示眾人精心創作成果,更希望透過創作傳達生活美學體悟,並持續提升自我的藝文修養,轉換為服務能量,帶給民眾更好的藝術文化體驗。



Placeholder image

渡邊文矢《家之所嚮 Home. Being there》

2025/04/18 - 2025/05/18 (剩 11 天)

邀請日本木雕藝術家 #渡邊文矢,用木頭說故事 🪵 他的作品像一段記憶、一抹溫柔,靜靜安放在日常裡,陪你感受「#家的所在」。 「他們一直在我身邊,也住在我的心中。」—— 渡邊文矢 󠀠 💡「いっぷく」在日文中是「片刻歇息」的意思 這場展覽,也邀請你在生活中停下腳步,靜靜與自己對話,與家的意義再次相遇。 󠀠 來這裡,不只是看展, 也是和自己說聲:我回家了。



Placeholder image

「百變毛線-編織自由 」作品展

2025/05/01 - 2025/05/18 (剩 11 天)

活動時間:5/1-5/18 開館時間 展出者:徐麗虹 展出說明: 編織是一種使人類的身心得以舒展、重構的精神活動。老師說編織,是一種將心情、感情、愛情編織進去的情感物化活動。毛衣中的每一針,每一線,每一個花形圖案,都是創作者的心靈巧思。 本次邀請梧棲在地手作班徐麗虹老師展出一系列個人毛線創作作品,讓大家看見色彩繽紛、賞心悅目的毛線變身成件件美麗的作品。



Placeholder image

紀年 羅廣維12生肖銅雕特展

2025/04/23 - 2025/05/18 (剩 11 天)

本展覽以「紀年」為主題,藉由羅廣維老師創作的十二生肖銅雕作品,重新詮釋華人傳統文化中對時間、歲時與祝福的象徵意義。十二生肖不僅是記錄年份的符號,更深植於臺灣民間信仰、生活習俗與節慶文化之中,承載著代代相傳的價值觀與生活智慧。 本次展覽旨在推廣台灣傳統文化,透過藝術家精緻溫潤的銅雕語彙,引領觀者重新認識生肖文化的美學價值與文化內涵,同時提升大眾對本土藝術創作的關注與欣賞力。期望藉由展覽的舉辦,促進傳統與當代、工藝與美術、記憶與未來之間的對話,激發更多創作靈感與文化認同。 此外,本展也期待透過展出與教育推廣活動,深化觀眾對生肖文化中「代代傳承」、「家族情感」、「吉祥象徵」等核心理念的理解,進一步達成藝術向下扎根與文化永續傳承之目標。 #銅雕 #個展



Placeholder image

油畫悍將鄭乃文回顧展

2025/04/16 - 2025/05/18 (剩 11 天)

〔亞書藝所〕最新展覽 💢[油畫悍將鄭乃文回顧展--鄉情] 2025 4/16(三)-5/18(日) 周一至周日1300-1900(請預約看展) 💢預約專線: 04- 23722202 0936826598 💢開幕茶會:4/19(六)1400-1600 💢地點:亞書藝所(台中市西區美村路一段771巷16號) 💢策展人/鍾雅芬 主辦單位:亞書藝所 協辦單位:海思貝藝術有限公司、頑石劇團 藝術沙龍- 燃燒生命, 義無反顧的畫家鄭乃文 [油畫悍將鄭乃文回顧展–鄉情] 出生於嘉義新港的鄭乃文,少年時就投身繪畫藝術創作,1991年於義大利國立米蘭大學藝術學院油畫創作技法組,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獲得碩士學位,在1988、2003及2005年三度獲得法國秋季沙龍油畫創作獎………… 回顧鄭乃文的作品就如同其生命般的充滿無奈、矛盾、迷惑與不安及不斷嘗試的變化性及實驗精神的表現方式,是他對藝術的豐富熱情及平靜的渴望和對生命的愛惜與藝術活力的展現。 鄭乃文從義大利水鄉畢業回國後,一路的創作主題都圍繞在城堡教堂的美麗景色上。 2006年最愛母親的過逝,對他的打擊非常大也深深的影響了當時的創作面向。在害怕失去的情況下,開始想把生命中重要的的東西都記錄下來。將腦海中對嘉義老家的情感一一記錄,一個場景、一個地方或一個人都畫在畫裡。這次展出的這些都是畫嘉義老家,在他的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線條的流動和光線的明暗,彷彿敘說出他內心對家鄉複雜揪結的情感。



Placeholder image

聚集之後 霧散開之前

2025/04/19 - 2025/05/18 (剩 11 天)

小路映画新展 🐎聚集之後,霧散開之前|謝佳淇𝗛𝗮𝗻𝗻𝗮𝗵 𝗦𝗵𝗶𝗲𝗵 2025 SOLO Exhibition發表 將於本週六4/19,15:30 開幕呦! 歡迎大家蒞臨參觀。 藝術家創作媒體包括繪畫、油畫、版畫。作品常以簡潔的情景和繽紛的色彩引入,將其對世界不同樣貌的觀察和感受注入想像,隱藏於畫作之中。 著迷似有若無的含蓄敘述。喜歡寓⾔故事般敘事的⽅方式,⼀個畫⾯或情境可以被賦予各種意義。 藝術家創作理念 關於我看到的與看不到的之間。 去年夏天,我在熊本的阿蘇山上,看見馬兒越過水面漾起的漣漪被撫平,看見人們散落在一片大草原,看見霧模糊了山的邊界和馬的輪廓,最後剩下一面白牆。真實世界的邊界被模糊的時候,回想起來的一切都有種不真實的美,就像過去所有的日子一樣,就像未來所有的日子一樣。 霧聚集和散開的瞬間,現實和我的距離也好像慢慢消失一樣。在看不清楚的東西裡似乎有任何可能;恐懼、孤獨、渴望、夢想……我希望能一直擁抱所有可能。 如果在湖邊散步的馬就是真實,被雲霧籠罩的白牆是可以無限延伸的想像,那我希望可以一直遊走在兩者之間,去忠於那些我遇見且觸動我的事物,把若有若無,半真半幻的感覺都疏理成一種當下,一種只存在作品上的當下。 還沒看到的,畫了之後就看見了。



Placeholder image

第17屆萬和美展

2025/03/22 - 2025/05/18 (剩 11 天)

萬和宮很重視鄉土文化藝術,舉辦萬和美展已邁入第十七屆,讓藝術創作者有發揮空間,藉由參賽激發潛力,一起推動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