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竹光山影畫展

2024/09/21 - 2024/12/31 (剩 103 天)

竹山,一個對孩童而言是純真又充滿想像的小鎮。鴨子學苑的孩子們近半年的時間用畫筆與色彩重新詮釋了他們心中的家鄉。這些作品不只是畫,更是他們對故鄉的想像、情感與記憶的具象呈現。每一幅畫作都展現了他們獨特的視角,跨越了時間與空間。在翠綠的竹林與飄渺的雲霧間,孩子們捕捉著家鄉的每一道光影,每一片情感。這些畫作仿佛讓人看見了小鎮的靜謐與自然的詩意。當您細細品味時,彷彿也能感受到孩子們那份純真的熱情與對家鄉的深情。



Placeholder image

館藏日治時期商標圖案小故事特展

2024/09/12 - 2024/12/31 (剩 103 天)

本次展覽從本館臺灣總督府檔案中蒐集「商標」主題加以整理分類,除展出每一件商標的樣貌外,並闡述臺灣商標的緣起沿革及背後的小故事。本展分為3大展示單元:「商標概念」以適用於臺灣的第一部「商標法」為開場,強化民眾商標意識;「商標與生活」則蒐羅與民眾生活習習相關的商標,如飲食(米、茶、酒、糖、魚鬆、糕餅菓子)、用品(布、皮箱、爆竹、竹紙、銀紙、藥、線香、酒精、煙草)、商品標貼(包裝用品、定價票、封證、證明標章、證票)等,讓民眾欣賞商標之美,提升民眾商標知識;而「商品宣傳活動」則有各式廣告看板、霓虹燈招牌、臺灣博覽會及品評競技會等商品宣傳,讓民眾回味過去的生活氛圍。 開幕典禮:2024年9月12日(四)下午2時 開幕地點:文物大樓2樓大廳



Placeholder image

「往返。之間」看見療癒之光-賴紋儀.謝文賢.圖文聯展

2024/10/19 - 2024/12/31 (剩 103 天)

展覽主題: 往返。之間 看見療癒之光-賴紋儀、謝文賢 圖文聯展 展覽簡介: 【生命是一份禮物,在其中長成的一切都是,疾病也是。】 確定罹病那日,彷彿一場夢剛醒來,我們以為錯過了什麼,其實沒有。 陪伴的角色有時候過於旁觀,我開始把生活寫下來。 關於悲傷的,關於焦慮的,關於不捨的,關於難得的小小的愉悅,關於無能為力的,關於埋怨與辯駁,關於親密的,關於疏離的,關於值不值得與願不願意的那些…… 當疾病被記錄成為生活的樣貌,我開始把自己畫下來。 關於內在的,關於路途中的,關於孤單的,關於理解與不理解,關於虧欠,關於憤怒,關於恐懼,關於感謝,關於一次又一次不確定的進入與抽出,關於疾病的隱喻…… 我是謝文賢。 我是賴紋儀。 我們在疾病與創作之間,往返。 彷彿剛醒的一場夢,夢裡天色豔麗,醒來的時候,是在回家的路上。 展覽資訊: 主題:往返。之間 看見療癒之光 創作者:賴紋儀、謝文賢 展期:2024.10.19(六)至2024.12.31(二) 時間:11:00-17:00,逢週二公休 地點:大灶美術館(埔里鎮籃城五巷4號,同籃城書房)



Placeholder image

白金鹽憶─臺灣鹽業檔案特展

2024/09/03 - 2024/12/31 (剩 103 天)

「白金鹽憶─臺灣鹽業檔案特展」精選1939年至2010年間具代表性的國家檔案,呈現臺灣鹽業興盛、衰退、停曬到轉型再利用的過程。 本特展以「鹽」為主題,規劃4大單元展示及互動體驗,讓參觀者擁有不同的珍貴鹽業文化資產及檔案體驗樂趣,歡迎對臺灣鹽業有興趣的民眾,把握機會,撥冗蒞館觀賞。



Placeholder image

當符號成為一種擬態:盧明德與其生態樂園

2024/08/03 - 2024/12/31 (剩 103 天)

1950年出生的盧明德,進行藝術創作超過半個世紀,1980年代初期他於日本筑波大學求學期間,開始進行對於藝術創作媒材與媒體的思考,並開啟他往後40年對不同媒材、跨領域藝術的探討與實驗。盧明德於2011年遷居於高雄美濃前,便常以複合媒材的手法,集結現成物、拼貼、繪畫、書寫於其創作;他在遷居美濃後,作品中的「生態」議題不僅更常出現在其創作中,且作品亦常進駐在他工作室旁的水池、花園與綠地,使人造的「假生態」與真實的生態場域融合為一。 本展覽在戶外園區以盧明德《文化擬態動物》等系列作品,將人工的生物生態並置參雜於自然環境中。一樓除了展出藝術家的早期繪畫與複合媒材作品,更展示一系列《飜案屋》創作與《媒體是一切》霓虹燈系列。二樓主要呈現其大型現地創作《四重奏》,以及《花非花系列》、《墨相知系列》與《植物五色旗》作品。三樓除了立體作品《看不見的風景》,更展現《詩篇系列》以及數件1990年代的繪畫性作品。 盧明德於1980年代提出「媒體是一切」的概念,藉由近乎商品化的標籤,與單一雕塑物件的量製化,將今日媒體被符號化、商品化的現代日常生活之事物,以「複製」的形式,作為他近年創作的主要風格。其中作品中貼紙的運用,所呈現的遊戲性、可複製性特質,將今日流行文化中常見的「媒材」,具象化為可辨識的「媒體」,也形塑了他獨一無二的擬態萬象與生態樂園。 盧明德 1950年生於高雄,盧明德是台灣新媒體藝術和跨領域創作概念的主力推手,他過去多年以圖像為符號,進行複合媒材作為繪畫結構的創作,在畫壇上獨樹一格並享有盛名。他在1980年代留學日本期間,主張「一切是媒體,媒體是一切」,此理念突破了過去平面繪畫的定義,以及傳達他對於社會與媒體文化的體悟。他於1985年自日本筑波大學綜合造形研究所學成歸國,將他在日本所接觸到的當代藝術之多樣化形式與跨媒材的可能性,發展出「複合媒體藝術論」之創作理論架構,奠定了他在台灣當代藝術史的地位。盧明德在2011年遷居於高雄美濃,他的創作更多對於生態演化、自然環境保護、雲端社群、多重文化等議題的關注。盧明德的創作主要為跨物種、跨時空的實驗,並藉由平面繪畫、錄像空間裝置、雕塑、現成物件、身體表演、劇場形式,甚至結合生態學家、地質學家、科學家等各種協同創作方式,進行跨領域的對話與藝術共創。 【開幕活動暨藝術家導覽】 2024.08.10(六) 下午三點 參加方式:預約當日參觀即可參加開幕活動 與山林相依的美術館空間,遇上盧明德的擬真生態,作品裡媒體與符碼的再現與錯置,展場與大自然的邊界消融,藝術家的生態樂園成為毓繡美術館獨有的環境景觀。 開幕當天將由藝術家與策展人進行導覽,並邀請古典吉他演奏家蔡世鴻開場獻禮。歡迎大家前來參加,感受這場藝術與自然的盛宴。



Placeholder image

「水痕水佷」桃芝颱風特展

2024/06/01 - 2024/12/31 (剩 103 天)

桃芝颱風-這個發生在23年前的災害,兩百多條人命與44億農業損失只剩下寥寥幾行的文字記錄,漸漸地被民眾所淡忘了,尤其在近十幾年幾乎沒有嚴重的颱風事件的現在。本展希望藉由各種當時的影像與災民的口述歷史,讓從未經歷過這場災害的國人了解住在這個地震島嶼上的另一種宿命。 「水痕水佷」桃芝颱風特展於113年6月1日起開展至114年5月31日,6/20將進行開幕活動,歡迎大家共襄盛舉,活動期間導覽及劇場將暫停,造成不便請見諒。 活動流程 09:30 媒體、貴賓報到 10:00 表演活動—竹山鎮富州社區發展協會竹鼓班 10:10 貴賓介紹 10:15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焦傳金致詞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副主任 林李耀致詞 木屐寮生態文化協會理事長 賴進益致詞 10:25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策展人 鍾令和博士 10:35 開幕式合影 10:40 特展導覽



Placeholder image

德大字在:館藏榜書藝術特展

2024/07/27 - 2024/12/31 (剩 103 天)

在生活中常見大字題寫於匾額、紙本,甚至刻於堅硬的岩面之上,這類書法文字一般被稱之為「榜書」。書寫大字除了考驗執筆者對文字結構、經營位置的掌握,以及運筆的流暢之外,實則首要重視「正心」二字。明代費瀛《大書長語》:「大書筆筆從心畫出,必端人雅士,胸次光瑩,膽壯氣完,肆筆而書,自然莊重溫雅,為世所珍。」因此大字書法珍貴之處,在於以文字之美體現了書寫者的品性與胸襟。 「德」字作為本次特展的核心精神所在,含括了個人的人格及氣度表現。中華傳統文化中「道德」代表個人的品行、修養、節操,「福德」為生活之善果、福報、喜慶祝福,「功德」指功業德行的積累、成就,在展覽中以「品格涵養」、「生命祝願」、「功業成就」三個單元分別呈現。「德」字又通「得」也。展題「德大字在」取自佛教經文中「得大自在」之諧音,亦有儒家「素其位而行,無入而不自得」之蘊義,透過大字書法藝術的展出,祝願有君子之德性,心安自在之意涵。



Placeholder image

「傳承布農智慧的自然守護者」木雕特展

2024/06/01 - 2024/12/31 (剩 103 天)

玉山國家公園為促進布農族文化保存、推廣生態保育,因此邀請在地族人方光雄先生提供其木雕作品計6件,於6月1日起在東埔多功能服務中心展出「傳承布農智慧的自然守護者」木雕特展,以結合展示室相關布農元素,從中瞭解布農族的狩獵文化,從漫長的生態知識轉變成文化禁忌再經過耆老的口述教導,才培育出1位合格的獵人,此特展也希望讓參觀民眾了解到傳統的獵人不只是狩獵來獲取生活所需的食物,其過程更有著傳統文化的意涵及生態知識在裏頭,更是一個自然生態的守護者。



Placeholder image

【工藝70】龍龍好!共融玩聚列車特展(常設展)

2024/06/05 - 2024/12/31 (剩 103 天)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日前將生活工藝館四樓打造為兒童專屬工藝空間,融入「顏水龍」相關工藝元素,如馬賽克鑲嵌藝術等,邀請國內木育玩具設計領導品牌PLAYME TOYS玩偶的家及社團法人陪您育兒到樂齡教練協會共同策劃「龍龍好!共融玩聚列車特展」,一個工藝共融共創的兒童小天地。 展覽連結顏水龍元素以及木育概念,扣合顏水龍「生活就是藝術」的信念,他在繪畫、編織與竹製品外,亦透過馬賽克拼貼創作公共藝術。另外,連結近年來學校教育現場推動的木育議題,引導孩子從認識木材、體驗木材到動手玩木頭,透過自然材質與五感體驗,瞭解森林的美好與木共生,啟迪環境意識與永續生活教育。 展場設計以顏水龍乘坐列車踏查臺灣工藝為意象出發,打造系列遊戲區域,由紅色火車頭造型服務台佇立門口區域迎接大小朋友的到來,還有大樹塗鴉工具拍照區、探索閱讀區、寶貝竹籠積木區、木玩闖關區與顏水龍馬賽克專區等多項互動體驗設施,透過遊戲體驗啟發工藝創意,增進親子互動與交流,從遊戲中學習成長,傳遞微笑,提升幸福感,共融共創更多美好回憶。



Placeholder image

【工藝70系列活動】戶外裝置藝術--楊英風-鳳凰來儀(三)、顏水龍-熱帶魚、藝活相生.工藝之樹

2024/05/31 - 2024/12/31 (剩 103 天)

顏水龍「熱帶魚」馬賽克鑲嵌壁畫 展出地點:行政大樓旁 「熱帶魚」馬賽克壁畫為顏水龍於1973年(時年70歲)應電光牌衛浴設備公司之邀所創作,這也是顏水龍唯一以海洋為題材的馬賽克壁畫。《熱帶魚》在電光牌台北門市改建時因工程碎裂成多塊,董事長李昭亭出資請顏水龍學生進行修復工作,完成修復後將該作品捐予工藝中心保存迄今。 楊英風大師「鳳凰來儀(三)」景觀藝術展 展出地點:工藝文化館前 鳳凰來儀(三)為楊英風先生於1970年為大阪萬國博覽會所創製,主要表現祥瑞神獸婉約的英姿,以流暢動態線條引領觀者視線,彷彿一切的真善美乘著鳳翼翩然而至,而其色彩隨光影角度變化,展現出豐厚細膩、雍容古雅的含蓄美感。 「藝活相生.工藝之樹」形象裝置藝術 展出地點:行政大樓前 「藝活相生.工藝之樹」標記了工藝七十繼往開來的重要里程碑,其設計概念能連結至楊英風先生原創的工藝中心形象識別標誌,該圖案構想取自於「植物人格化」之創意並含有雙重意義,包含「雙手萬能」概念,透過雙手靈巧地運用,加以融注愛心與靈性,進而創造出精美新穎之產品;以及「生命成長」,顯示手工藝不斷地向上發展與無止境地向外擴充,並銷售至全球各地之至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