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那一刻-琥珀的記憶特展

2024/04/19 - 2024/12/31 (剩 103 天)

「琥珀是遠古植物產下的樹脂化石,經過大約億萬年的埋藏過程形成。」琥珀一般指透明、有清澈度的珀體,而不透明者稱為蜜蠟,但兩者在英文中皆稱amber。琥珀分布很廣,以波羅的海周圍國家出產最盛;根據琥珀的顏色,大致可再分為紅棕色、藍色、綠色或是白色等。 特展空間及主視覺營造濃厚的藝術、電影風格,規劃五大單元主題「琥珀與他們的產地」、「真假琥珀」、「進化特區」、「白堊紀公園」、「記憶拼圖」等。



Placeholder image

與熊共存-臺灣黑熊特展

2024/03/01 - 2024/12/31 (剩 103 天)

不只是說說的國寶,更是共同生活的一份子 臺灣黑熊作為臺灣唯一的原生熊類、稀有的保育類動物,近年來因環境保護、生態保育意識興起,頻繁出現於大眾視野中,民眾開始瞭解其所面臨的生存壓力,包含非法狩獵、誤中陷阱或山屋滋擾等人熊衝突,但偶爾也有母熊帶小熊的溫馨畫面。根據多年研究調查及通報資料顯示,於玉山園區及周遭皆有其活動蹤跡,在在顯示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及國家公園推展保育行動的成效。在塔塔加地區漫步的大家,要巧遇牠也不無可能,只是您真的有做好心理準備要來與牠相遇了嗎? 玉管處為讓國人更加認識臺灣的國寶-臺灣黑熊,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合作,展出仿真1:1雕像、頭骨、足拓、作為食物來源的植物標本、研究採集的毛髮、糞便及啃咬痕等實物展品,另還有調查使用的設備器材,以及防熊設備等,近距離呈現給大眾,同時搭配有獎徵答活動,一步步從臺灣黑熊的身家背景到我們如何與其自在共存,全方位了解同處於臺灣寶島上的珍貴家人。 守護牠,也是守護我們自己 作為生態系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大型食肉目動物,其食物來源有八成來自植物,加上其廣大的活動範圍,是許多植物重要的傳播者,更是健康山林的靈魂。近年來國內登山戶外活動風氣漸盛,國人開始走入山林,因此「人熊共存」,亦或是「與自然環境共存」是玉管處所肩負的保育重任及重要議題,其中最核心價值莫過於「無痕山林」,將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方能與自然萬物共生共存。希冀透過特展的呈現,將相關黑熊知識、與熊共存、無痕山林議題及國家公園於保育工作、教育推廣的努力傳遞出去,讓大眾了解自身行為小小的改變及積累,皆是為守護家園盡一份心力。



Placeholder image

113年度伊達邵地區藝文活動展演:邵式生活行旅

2024/01/11 - 2024/12/31 (剩 103 天)

本活動將由邵族導覽老師,帶您走訪伊達邵部落,相信將讓您的伊達邵之旅回憶滿滿,活動全程免費。 電話預約:049-2850036轉分機26 電話預約時間:周一至週五下午13:30-16:00 線上預約 https://www.surveycake.com/s/VWxdo 亦可現場候補 邵式生活行旅(7月增加周五時段) 導覽擔當:陳忠駿、石承弘老師 集合地點:邵族文化聚會所(魚池鄉日月村義勇街62號) 開放現場免費報名8位名額 現場報名時間:每周五及周日上午09:50-10:00 導覽起訖時間:每周五及周日上午10:00-11:00



Placeholder image

113年度伊達邵地區藝文活動展演:特有文化導覽(含傳統服飾體驗)

2024/01/11 - 2024/12/31 (剩 103 天)

本活動將帶領大家認識邵族文化,以簡報照片分享,還有族服換裝學習體驗,相信將讓您的伊達邵之旅回憶滿滿。全程免費,額滿為止。 預約電話,可現場候補 049-2850036轉分機26 電話預約時間:周一至週五下午13:30-16:00 線上預約 https://www.surveycake.com/s/121bo 特有文化導覽 解說擔當:陳詩樺、葉育杏老師 活動地點:邵族文化聚會所(魚池鄉日月村義勇街62號) 開放現場免費報名8位名額 現場報名時間:每周四至周日下午16:20-16:35 解說起訖時間:每周四至周日下午16:30-17:10



Placeholder image

《40週年時光特展—鳳凰40 雙語再現》

2024/01/01 - 2024/12/31 (剩 103 天)

Placeholder image

電磁視界2.0

2024/01/01 - 2024/12/31 (剩 103 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竹山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與與台灣電力公司策劃一座結合電磁科學教育的璀璨電塔,搭配「電磁視界」特展開幕,在2017年平安夜開始帶大家一探電與磁的奧妙! 為何在以地震、地質為主題的園區要舉辦電學的特展呢?主要原因就來自於入口處的高壓電塔,過往大眾對於高壓電塔都認為是極度危險的設施,不只是高壓電,電磁波更是高得嚇人,因此許多遊客在入口看見高壓電塔後就害怕不想入場參觀。但是,高壓電塔的電磁波真的如此危險嗎? 本特展就是以電與電磁波為主軸,介紹生活用電與電磁波介紹,透過85個電磁波監測站,實際量測並視覺化展示園區內實際運作的超高壓電塔的電力電磁波,讓民眾可以親眼看到電磁波的強弱,同時在室內外提供許多互動展品,可以在玩樂中認識電力、電磁與能源的科學知識。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聯絡電話:049-2623108



Placeholder image

地質科學廳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103 天)

地質科學廳共分3個區域: 第1區域:以921地震為主 介紹921地震的影響與引發地震的主因「車籠埔斷層」的相關研究。車籠埔斷層是一條引起地表破裂長達92公里的斷層,也因此中台灣受到嚴重的影響,地形地貌也有大規模改變。此展區即以車籠埔斷層為主軸,介紹它的發現過程及命名緣由,以及相關的地質研究。 台灣活動斷層分布主要在西部麓山帶與平原交界處及東部花東縱谷區域,根據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發表之2012年版「2萬5千分之一活動斷層圖」,台灣共有33條活動斷層。另有4條存疑性斷層未列入編號。 第一類活動斷層為全新世活動斷層、第二類活動斷層為更新世晚期活動斷層、存疑性活動斷層為有可能為活動斷層的斷層。 第2區域:以地質科學為主 介紹大陸漂移說、海底擴張學說及板塊構造學說的來龍去脈,以及地層活動帶來的地質變化。並以台灣40年來的地震為例,了解台灣地震與斷層活動的關係。接著透過互動教具與影片,了解台灣的造山運動及岩石循環的過程。藉此了解台灣島誕生的秘辛。 第3區域:以生態為主 隨著地球年代的推進,展區中介紹了各年代中代表性的生物化石,最後推進到台灣誕生的年代。 台灣因得天獨厚的環境,誕生了許多特台灣有種。但由於山林開發,致使許多台灣特有種的棲地遭到破壞而逐漸滅絕。為提倡保育動物的重要性,園區便以瀕臨絕種的穿山甲為吉祥物,介紹牠們的生活習性與面臨的威脅。 展示板中以穿山甲第一人稱向觀眾自我介紹,告知民眾保育動物的重要性。展示區中放置穿山甲的標本,及播放穿山甲「阿穿」的相關保育影片。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聯絡電話:049-2623108



Placeholder image

斷層槽溝保存館常設展

2024/08/03 - 2024/12/31 (剩 103 天)

槽溝館介紹 斷層槽溝保存館為半圓球形的特殊建築,其建築特色來自於「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主要功能在於維護科學研究的現場及展示珍貴的車籠埔斷層槽溝,進入保存館行走於館內設置的空橋,實地的觀賞斷層剖面,可讓參觀民眾體會到大自然龐大的力量,並重新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共處共存,進而建構出和諧的知識。 槽溝挖掘是地質科學中常用研究斷層的方法之一。竹山車籠埔斷層槽溝最初是於民國91年11月間,由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陳文山教授所主持的車籠埔斷層古地震研究計畫,進行斷層槽溝開挖及古地震調查。該研究的多處槽溝中, 竹山槽溝現場除了保存了921 集集地震當時的地表破裂原狀,而且槽溝的剖面清楚呈現了過去多次地震造成的褶皺與斷層構造,被認為具有高度學術研究及保存價值。然為了防止槽溝剖面的崩壞,目前的槽溝是於民國95年間回填後,於102年成立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後由科博館重新挖掘整修完成。 光雕影片 本園區將槽溝的研究資料製成一部影片,並以竹山槽溝本體為布景,使影片呈現出立體的效果,讓觀看者如身歷其境般,一同感受過去古地震對竹山的影響。影片中介紹各地層的分布及沉積年代,藉此了解斷層活動對地層的影響,並將兩側牆面以對比方式介紹,了解地層分布不同造成的變化。 本部影片於導覽時間播放,欲欣賞之民眾請參考導覽時間。 導覽時間:10:30、11:30、14:30、15:30。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聯絡電話:049-2623108



Placeholder image

拈花惹草-戴勝益創作個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103 天)

展覽王品集團創辦人 戴勝益董事長長期學畫的作品。以拈花惹草為題創作。參觀不需要預約,隨時可以入館參觀。無論人數多寡都歡迎預約免費導覽服務。 營業時間:每天9:30-17:00(農曆除夕休館一日) 小提琴現場演奏:假日13:30-15:00 電話:049-2752203



Placeholder image

自然史教育館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103 天)

以文字、圖片、燈箱、圖表及農耕器具、飾物、標本等實物陳列展出。 地下一樓展示區: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原住民的陶瓷工藝文化、運輸文化等、農耕文化,漁、獵文化、居住文化等實物。 一樓展示區:除有原住民木雕文化展示外,也與科博館建立巡迴特展,每半年展出不同主題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