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黃埔新村展示館」歷史文物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47 天)

黃埔新村為台灣第一代眷村,因其建築特色及重要歷史背景,自2003年由高雄市政府登錄為文化景觀,全村完整保留。 「眷村」概指20世紀中葉,從大陸遷徙來臺的軍眷們居住以及後續發展的聚落,眷村文化更是紀敘臺灣移民史及多元族群象徵的重要成分。 因此「黃埔新村展示館」將臺灣眷村的文史脈絡,傳承眷戶們的生命記事,展示珍貴歷史文物與影像,邀請市民朋友一同參與開拓保存眷村文化新的里程碑,體驗臺灣的多元文化傳承。



Placeholder image

歷史建築逍遙園常設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47 天)

逍遙園建於昭和14年(1939),為日本真宗西本願寺第22代法主大谷光瑞在台灣之別館。逍遙園具有日治時期建築美學之特色,空間複雜且兼具日式及西式建築風格與元素,除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外,且見證時代與人文意涵,富含歷史文化價值。 大谷光瑞為著名日本宗教家與探險家,與大正天皇為連襟兄弟(皇后為大谷光瑞夫人之妹),曾於1940-1945年間擔任台灣總督府內閣參議,參與國家重大的經濟決策。昭和15年(1940)高雄新邸逍遙園落成啟用,設立目的為: 1、作為大谷光瑞在台灣發展農業與門徒教育的訓練基地。 2、作為大谷光瑞擔任政府要職來台短期居所與寫作的避暑別莊。 3、作為日治時期南台灣西本願寺勢力的分駐所。 4、選擇高雄市作為台灣進出南洋地區的重要門戶。 一、外觀特徵: 建築量體則依現況具有居住機能的特色,附屬於全體建築核心量體的西南角,屋頂變化豐富,其空間構成邏輯完全使用日式木構造的法則。進入此起居空間之動線以一外露之RC樓梯連結,有別於另一邊以內部樓梯進出之公共空間。 各建築量體間夾出的小空間則以露臺來填補,此類空間出現在本館東側,包圍核心量體的大半部,使得各量體間得以透過露臺聯繫,露臺全部由木材鋪設而成,做工精緻,建築美學與景觀用途,屋頂鋪設的瓦片則是精緻的合興窯黑瓦。 二、室內特徵: 1. 具備傳統日式住宅中無平面中心性的特質,即沒有中庭空間。 2. 擁有昭和時期中廊下型的特徵,全區空間可被區分為三大範圍:社交待客空間、服務空間及日常起居空間。日常起居空間有一側廊與外部空間串聯。 3. 由於別邸主人有留學海外之背景,並具備日本貴族身份,因此社交待客空間、日常起居空間的陳設皆出現和洋融合之現象。



Placeholder image

「波光之翼Wings of Waves」公共藝術展演

2024/01/01 - 2024/12/31 (剩 47 天)

浪潮是波,音樂是波,魚群游動是波,波是大自然最原始而美麗物理現象。以「波」的理型衍伸,以頻率相合來呼應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的智慧未來,透過「流動」來介入這個已然壯觀的建築體,引發觀者最原始的體感認知與感動,這便是海浪、音樂或魚群最真摯和原始的美。



Placeholder image

哈瑪星台灣鐵道館-跨越百年、縱貫臺灣

2024/01/01 - 2024/12/31 (剩 47 天)

「哈瑪星台灣鐵道館」位於駁二藝術特區蓬萊倉庫,規劃主題從打狗哈瑪星出發,延伸至臺灣百年鐵道歷史,特別以HO規(1:87)鐵道場景、軌道與火車模型,結合劇場聲光效果共同展演臺灣鐵道百年文明發展軌跡。藉由不同時代經典客貨列車模型,帶領民眾跨越時空,環島遊歷全臺大城小鎮,透過時間和空間的交錯與轉換,回顧臺灣從清代、日治時期迄今,鐵道沿線各個地方的這些人那些事。鐵道館基地旁的「舊打狗驛故事館」前身則為高雄港站,是高雄第一個火車站(打狗驛),亦是縱貫鐵路南段的起點,更是南臺灣現代化文明的發源地



Placeholder image

駁二舊事倉庫:集結舊事 鑑往知來

2024/01/01 - 2024/12/31 (剩 47 天)

集結舊事 鑑往知來── 從福爾摩沙、打狗、鹽埕到駁二,自漁鹽、製糖、工業到藝文,將這一塊濱海地帶的人文歷史與核心價值,以各種創意手法濃縮在駁二「舊事倉庫」裡。 以地洞影片為駁二歷史揭開序幕,帶我們回到三百年前的福爾摩沙小漁村,在海底洋流的空間氛圍中,打狗的發展一幕幕以新舊交融的影像出現眼前。站在駁二,眺望新灣,虛擬實境的VR影像,透過獨特的視野看到高雄港的前世今生。走上夾層,跟著時間的歷程再現駁二風華,以光雕琢的模型劇場,用視覺體驗一日駁二的精彩時刻。記憶的櫥窗裡,珍藏2002年成立以來的各種物件,打破時空限制,匯集一堂,第一張駁二邀請卡、第一件駁二T恤、縮小尺寸的駁二大公仔等光景,全都凝聚在此。



Placeholder image

高雄市電影館20週年紀念展-記憶製造所KFILM

2024/01/01 - 2024/12/31 (剩 47 天)

「戲院裡的黑,就像漫漫長夜;而電影,創造了無數個一千零一夜。」​ 趁著放映中的黑暗,邀請您一起悄悄走過高雄電影的回憶節點,高雄市電影館二十週年特別企劃—「KFILM記憶製造所」。​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偉大發明,電影人透過鏡頭捕捉現實世界、展現對未來想像;當電影承載了時代記憶,戲院,將訴說那些在高雄發生的大小故事,那些你、我共同的生活記憶與經驗。 ​ ​從高雄第一座戲院打狗座 到目前尚存的日本戲院建築岡山共樂館;​從銀幕前到銀幕後,在上世紀的珍貴攝映、放映機、片盤和膠捲​。 在二十周年館慶這值得紀念的時刻,高雄市電影館 以《 KFILM 記憶製造所 》為概念籌劃展覽,從高雄老戲院到最神秘的放映後場,一齣蒙太奇式記憶拼貼的奇幻電影即將開演,快進場一窺彩色大銀幕背後,高雄獨特的電影風光。 ​ 一路走來,高雄市電影館是高雄電影發展的拍攝者、是紀錄者,而這場獻給高雄市民的展覽是這段剪接拼湊記憶的過程,請一起走入展場,重新了解屬於高雄在地的電影生活,完整高雄電影的歷史記憶,共同製作這部屬於高雄的 ​KFILM! ​ 許多不為人知的高雄電影院故事,在高雄市電影館盛大展開,歡迎每個愛電影的你來共襄盛舉! 《KFILM 記憶製造所》是高雄電影回憶的節點,而這座城市的電影記憶仍然持續製造中…​



Placeholder image

地景藝術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47 天)

彩虹地景象徵性別平權的意念由6個顏色組成12條斜紋色塊,上面有著白色的KAOHSIUNG字樣,總面積18 x 20公尺為全台最大。這一片彩虹將不分四季、不看天氣、不只出現在雨後的陽光裡,以港邊的倉庫與藍天為背景,成為駁二最有愛的打卡熱點。加以穿插其間由紐約藝術家Tom Bob與法國藝術家CLET的多件作品,繫船柱、水溝蓋、冷氣等生冷物件,還有常見的交通號誌,都變成超幽默的塗鴉作品,讓置身環境之觀者,感受色彩的繽紛及溫暖、圖像的幽默,讓您會心一笑。



Placeholder image

《I _ 光榮碼頭》公共藝術展演

2024/01/01 - 2024/12/31 (剩 47 天)

光榮碼頭曾經留下幾十萬日本台灣兵最後身影、曾經有上萬台籍青年被運往大陸參與國共內戰、曾經是戰後日本僑民無盡排列的返鄉等候,也是曾經數十萬前往金門、馬祖前線服役青年的離別之地。從門縫中探去則虛實呈現過往歷史與現時地貌,讓觀者如同進入時光隧道,聆聽過往重要港口基地的記憶與現代城市景觀形成的跨時空對話,看見夜晚中努力拚活的漁船燈火、當年運送物資人力的201軍艦,虛實呈現光榮碼頭過往歷史與現時地貌。另一面所照射出的純粹白光,則象徵推倒圍牆後高雄港產業轉型綻放的榮光。這道時空裂縫在面海的視覺影像上提醒我們這座碼頭與這片海百年來的故事,藝術家以詩意的視覺語彙,連結土地與人民的集體記憶,創作一扇點亮過去與現在的門,從這扇微開的門,得以看見過往歷史脈絡,未來將持續成為城市文化價值,為城市轉型打造下一個百年發展基礎。



Placeholder image

內惟藝術中心首展|解惟.解圍 Once within Borders

2024/01/01 - 2024/12/31 (剩 47 天)

「內惟藝術中心」,一座由內惟向城市開放的新型態藝術中心。透過與多元藝術體驗之互動,啟動「生活藝術‧藝術生活」城市文化新樣態。在這個場域中,透過社區導向的對話式藝術、當代影像與經典電影、藝術修復與診療等機能,開展出一個親子互動共學的公共生活與生活美學空間。以跨域、跨世代、跨族群「跨、輕、新」之三大精神,融合各種可能性,實現沒有邊界與藩籬的藝術體驗,開啟新型態藝術生活的想像與實踐。 開幕首展以《解惟‧解圍》為題,「解開圍籬、迎向內惟」透過歷史和當下的對話,從文化空間的敞開、公共場域的再形塑,以及在地社區歷史紋理的重新閱讀,內惟藝術中心將成為「社區縫合」之關鍵角色,形成新都市地貌與文化地景,迎向開放連結的新願景。開幕展以「藝術與空間對話」、「社區參與式創作」及「融入設計思維」的策展為三個核心概念組成。嘗試由藝術作品定義空間的新可能,透過多樣性的藝術觀賞與參與模式形塑居民新的共同經驗,結合社區環境並成為融入市民生活之中。



Placeholder image

POP! POP! POP!流行音樂互動展

2024/01/01 - 2024/12/31 (剩 47 天)

本常設展透過「全民策展」(Co-curation)概念,讓你來決定展覽內容;也藉由「南方在地」(Locality of the sound)架構,讓你從新認識南方的音樂模樣; 更結合手機載具的科技運用,不管是看、聽、玩、互動、下載及分享,巧妙地在多樣的場域間,達到「一人一機一境」的互動觀展體驗。 展演者︰前期規劃:Backdesign- Jackson Tan、Talia Huang / 台灣音樂書寫團隊-蔡政忠(馬瓜)、鄭志鵬(粉紅機器人六號)、林碩彥(Dionysoslin)、劉怡芬(新鮮芬)、陳維明、魏豫豪、張瑜朋、林語柔(林柔柔)、林勝韋、王俊皓(王曉)、張祐禎、黃秉豐(Dustin)、王子瑄(WANGZ)、林玟君(顆粒斯丁) / 探照文化 策展統籌:朗敘設計Brightext-毛樹棟、林亭聿、陳亦婷、黃曉鈴、張雅雯、葉惟萱、劉仁達、劉韻慈、薛婉綺、蕭淑如 展場工程:匯元工程 / 文弘文化 文字書寫:吹音樂 音樂製作:黃凱宇Fish.the 互動裝置:TRIGG-ER STUDIO、楊祐丞 多媒體互動:玩味創研、叁式 翻譯:謝宏安、陳玟瑜 投影機工程:奧圖碼科技、青田系統 影像拍攝:林郁盛、楊瑞、ALFIEHSIEH 展品製作:雷神藝術工作室 靜態裝置:謝其軒 前導影片製作:N3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