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展覽以本局辦理桃園市112年度原語宙音樂節暨館舍寫生比賽活動,辦理之寫生比賽得獎作品為主軸,企圖藉由該展覽,展示親子共學的寫生作品,該年度寫生以「桃原‧溪遊記」為主題,希望以原住民文化活動、生態景觀及建築等具文化意涵之人、事、地、物相關為主軸,並從「大溪」視角出發,表現個人對桃原、原住民族及大溪區之人文關懷及文化意涵的情感,也鼓勵學子從事水彩及文化藝術創作,提升心靈美學,將族群文化之美伸入在民眾心中,並宣傳本館為藝術發展之場域。
《Saigu sun!那麼繪~》展
2025/05/28 - 2025/08/31 (剩 15 天)
此次展覽以本局辦理桃園市112年度原語宙音樂節暨館舍寫生比賽活動,辦理之寫生比賽得獎作品為主軸,企圖藉由該展覽,展示親子共學的寫生作品,該年度寫生以「桃原‧溪遊記」為主題,希望以原住民文化活動、生態景觀及建築等具文化意涵之人、事、地、物相關為主軸,並從「大溪」視角出發,表現個人對桃原、原住民族及大溪區之人文關懷及文化意涵的情感,也鼓勵學子從事水彩及文化藝術創作,提升心靈美學,將族群文化之美伸入在民眾心中,並宣傳本館為藝術發展之場域。
原住民當代藝術典藏展《凝視》展
2025/06/27 - 2025/09/07 (剩 22 天)
藝術創作,是一種表達的工具、傳遞思想的載體。創作者在進行創作之前,若已有意識地在進行某種思想的傳遞或訊息的溝通,那麼我們好奇的是,作為原住民藝術家,他們的作品中是否沉積著以自我主體探索出發的共感,並在不同的時空及表現風格下,不謀而合的回應他們的當代處境? 本次典藏回顧展以桃園原民會館自107年以來逐年徵選的11位駐館藝術家:邱毅成、陳辰、黃慧娟、邱雅茹、林庭恩、黃偉哲、阿邁‧熙嵐、李宗凌、許寶元、陳曉雯、巫志宏等之典藏作品35件。每件作品都體現了創作者獨到的覺察方式,不論是向外觀看下捕捉的瞬間或向內心世界的探索。 本展藉由心理學的「凝視」理論作為分析工具,將35件作品分別以:「自我凝視」、「不存在的存在」、「我與他者」,來為作品提供一種探測藝術家創作意圖的詮釋路徑,提供一種脈絡式的觀看路徑,並為長期的駐館計畫提出一種詮釋的觀點。 「凝視」,是心理學及文化研究中的用語。原來僅為注視的意思,但由心理學家拉岡(1978),將凝視定義為自我和他者之間的鏡映關係,人會因為他人看待自己的眼光折射之後,構成了自我的再現。 自我凝視 自我凝視是一種自我覺察的過程,好似人可以脫離主體,以靈、神或抽離本我的客觀或更為中性的方式觀看自己、察覺當下的情緒、情感或狀態。我們看到部分作品呈現出這個覺察的當下,描繪覺察的過程或意識的再現,將其具象化,毫無隱藏地捕捉抽象的狀態,使其具象化。自我凝視中的自我形象,仍是一種帶有期望的、轉化的、想像的投射。當作品完成的同時,他們也決定了所謂的藝術家個體,作為作品的主人/體的存在,應該或期待如何被觀看。 不存在的存在 此單元的作品,藝術家更多地描述夢境或記憶中的美好瞬間,作為一種象徵性的寄託或情感的依歸,他們相信當曾經存在卻已消逝的曾經,在畫作中的再現,得已成為一種永恆的存在。 我與他者 在我與他者的單元中,我們看見藝術家透過對族我關係的外在世界的觀察/看,重新再現,是一種正在與事物建立的關係的過程,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之中,正推敲著某種東西遺落、穿越、轉換,或者決定了些什麼。 本展借用心理學的凝視理論中揭示自我認同的發展過程,以及“我”與“他者”之間的關係,幫助我們理解,自我建構過程,並不是單純的內在發展,而是與外部世界的互動和互動所產生的結果。透過35件館內典藏作品,我們發現藝術家主體的觀看,是嘗試再現「自我凝視」中那些不可見的思緒,「不存在的存在」則是藝術家非本體但相關連的再現,可能是記憶也可能是心中的美好境地,最後的「我與他者」,則是藝術家透過對於他者的再現或原住民傳統工藝的製作的疊合,重建主體與他者的關係或連結,進一步確立自我認同的過程。如同視覺藝術理論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所言,我們從不只看一件事物;我們總是在觀察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這些作品顯示了某物或某人曾經的樣子,從而暗示了其他人曾經如何看待他/她/它們。
原住民族環境教育常設展
2025/01/02 - 2025/12/31 (剩 137 天)
環境教育是強調人與其環境關係的一種教育過程。藉由著教育過程,使全民獲得保護及改善環境所需之倫理、知識、態度、技能及價值觀。其目的在發展、瞭解和重視介於人類文化及其生物、物理環境間合理的對待關係。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為「文化保存與推廣」台灣原住民族文化,透過展覽結合傳統與現代跟在地生活及藝術,傳遞環境生態及生活知識,是認識原住民族知識重要的窗口,更是學習體驗原住民文化的重要場域。從館內專業的導覽解說員,進而從原住民知識中建立珍惜環境生態的環保觀念,都能讓參與民眾感受到原住民族人與文化及環境三者彼此間緊密的關係,並兼顧文化教育的意義,更成為學習與體驗原住民族文化的重要設施場所。 展場規劃- 1.互動教學區 2.影音休憩區 3.可變換互動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