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印象‧山海-林世斌創作個展

2025/07/23 - 2025/08/24 (剩 8 天)

【山的獨白】是對山水的深度凝視與思索,嘗試將傳統筆墨技法與鮮明色塊相交融,在畫面中並置寫生與想像、平面與立體、古典與現代等多重對立,看似矛盾卻又呈現出主觀的哲思,成為詩意且有現代感的獨白。 【心山水】對於筆墨語言的探問。將筆觸粗細、長短、墨色濃淡等變化,輔以色彩的襯托,令畫面在動與靜之間流轉著情感的韻律,展現筆墨內在生命力,亦是對自然重新建構。 而【印象‧山水】試圖搭建傳統與現代觀察間的橋樑,結合寫生與內心感知,運用自己的筆墨,凝煉出個人風格的印象式山水,這些作品不是複製,而是傳遞藝術家「林泉之心」的映照。 展覽亦融入花卉及書法的相關創作,以添增人文抒情氛圍,使觀者於欣賞山水之外,也感受筆墨的特殊張力。 期盼這次將是創作者與您對山水藝術本質的深度回望與前行。



Placeholder image

戀戀山海成果展【入境緩緩 浪漫智城】遊程體驗活動

2025/08/26 - 2025/08/29 (剩 13 天)

以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113年至114年「戀戀山海廊帶文化特色計畫」竹竹苗地區【入境緩緩】廊帶區域為基礎,辦理4場次深度文化旅遊體驗活動。探索多元的社區及文化景點,鼓勵使用文化幣進行藝文體驗與消費。透過青年旅人視角發現在地豐富的文化內涵。 從新竹到苗栗,四條路線、四種地方風景。邀請您一起出發,走進茶園、老街、工坊與聚落。透過一日走讀,認識地方文化、產業與創生的模樣。 出發日期:114年8/12(二)、8/14(四)、8/26(二)、8/29(五) 活動時間:每場約6-8小時(請提前30分鐘報到) 參加對象:每場參與人數15人為原則,以16歲至35歲青年為目標客群(具文化禮金領取資格之16歲至22歲青年學子優先)。 活動費用:免費參加但需繳交500元保證金(參與活動將全額退還) 報名連結:https://www.surveycake.com/s/MoYna 活動場次: 區域 遊程主題 日期時間 主題特色及體驗內容 (詳附件) 帶路人(廊帶團隊) 新竹縣市 透視山海 老街尋路 114年08月12日 (二) 08:30–17:00 產業路徑 X 農村藝術 X 當代客庄 與文史走訪為伴,穿梭城鄉間的地景轉場 新竹縣湖口鄉農村再生發展協會、景辰圖書有限公司、孢子蒝設計整合有限公司、出好筍有限公司 新竹縣 果香繚繞 大隘山旅 114年08月14日 (四) 09:00–17:00 植物療癒 X 食農教育 X 客庄探索 踏入果園深處,與青農共話山城日常 新竹縣芎林鄉芎林亮起來協會、大姑姑的家、鴻梅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 苗栗縣 入境隨土 歷歷在路 114年08月26日 (二) 08:30–18:00 舊街田野 X 信仰走讀 X 歷史文旅 X 客庄選物 探訪農工聚落,看見生活與產業交織的溫度 台灣台青柑譜共好協會、苗栗縣地方文化協會、台灣綠色旅遊協會、共發實業 苗栗縣 光火水土 客庄製造 114年08月29日 (五) 08:30–17:30 循環經濟 X 手作職人 X 傳產工藝 X 客庄選物 親炙陶火與自然植染,體驗客庄工藝的時間感 苗栗縣藝耆協會、八塗文創、苗栗縣磚家藝族協會、共發實業 (如有不可抗力原因或遇突發狀況,主辦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得依實際情形彈性調整,以利活動順遂進行) 更多消息請至戀戀山海臉書專頁查詢 https://www.facebook.com/legacyoftaiwan/          



Placeholder image

115年【展覽申請】

2025/06/01 - 2025/08/31 (剩 15 天)

■申請資格:  ◆個人或團體,國內公私立藝術團體、機關、學校均可。  ◆三年內未曾在本館展出者。   ■收件時間:114年6月1日至114年8月31日     ▲(線上收件開放至114年8月31 17:00止)。 ■展覽場地:本館(美學堂、藝海閣或其它適合之空間)。 ■展覽檔期:時間檔期由本館安排訂之,每檔展期以三至四週為原則(含布、卸展),本館得參酌需要調整之。 ■表格相關資料下載        



Placeholder image

「心彩游藝」 周鈺欣創作個人展

2025/08/06 - 2025/09/07 (剩 22 天)

來自雲林縣虎尾鎮的周鈺欣,自幼對色彩與繪畫展現出靈敏的感受力,創作媒材多元,其作品以情感與直覺為核心,融合東方精神與個人表現形式,作品常流露出兼具寧靜且富有生命力的視覺感受。「心彩」象徵創作源自內心感受,取「心」為本,象徵藝術表現皆起於心念的流動;「彩」則代表情感與生命力的展現,亦呼應創作者擅長運用色彩傳遞情感的創作風格;而「游藝」取自「遊於藝」之意,寓意在藝術世界中自在漫遊,透過創作遊歷內在與外在的風景,感知日常、觀照心靈,開啟一段自我與自然對話的創作歷程。 這次展出的作品《映像境圖》,展出畫作設計四面皆可觀賞,分別展現如《千壑-岩》、《木像-根》、《水城》、《岩岸》等景致,呈現多角度觀看的趣味性。每一景皆蘊含自然的靈動與視覺轉換的獨特性,從岩石的肌理、水紋的流動,到地貌交界處的光影變化,皆傳遞創作者對自然萬物的敬意與對生命的讚美。透過畫筆,細膩凝視描繪自然的多樣地貌。 數位藝術系列則以「宇宙星河」為靈感,描繪創作者在自然與宇宙之間獲得療癒的心靈片刻,呈現出虛實交融、夢幻靜謐的心宇宙;水墨系列則以雲霧、山巒與墨韻為意象,傳遞創作歷程中沉靜內省的心境觀照,展現東方筆墨與心靈探索之間的深度連結。周鈺欣表示:「創作是一種對世界的感知延伸,不同媒材的使用,象徵著不同時期內在心境的轉化,也反映在作品中情感的流動。每一次創作,都是一次與自我深度對話的歷程,感受藝術所帶來的美好共鳴。」    



Placeholder image

114年暑假MUSE大玩家集章活動【7月1日~9月30日】互動體驗館

2025/07/01 - 2025/09/30 (剩 45 天)

■紙本集章卡: 1. 每人限索取一張。(兌換完獎品後由館方回收) 2. 持集點卡參觀各社教、文化館所活動,完成參與館所設計之111年暑假集章活動,即可蒐集該館所活動章。 可選擇實體或電子方式,蒐集本館戳章。 ■本館實體集章條件: ■本館集章方式: 1. 請於本館內任一展出作品合影。(可多人拍於同一張照片)(戶內外都可) 2. 照片須拍攝到正面臉部。(可戴口罩)(可清楚辨識人數) 3. 發文於個人臉書,設定分享對象為公開,並於打卡處標註「國立新竹生活美    學館」。(多人照片可發至一個臉書帳戶即可,但是人都要在現場唷) 4. 將當日個人臉書發布畫面出示給服務人員,即可集章。 ■本館電子集章條件: 1. 手機搜尋app【iMuseum 臺灣】並安裝或使用網頁版。 2. 選取右下角 MUSE大玩家集章。 3. 使用帳號登入下拉找到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4. 下拉找到 活動1-Muse 大玩家-TEAM MUSE【電子集章】 5. 將個人臉書發布畫面出示給服務人員。 6. 即可【兌換集章】        



Placeholder image

新竹無形文化資產螺鈿聯展

2025/09/10 - 2025/10/12 (剩 57 天)

螺鈿,又稱「百寶嵌」,是一種將天然貝殼鑲嵌於木器或漆器的傳統工藝,以其獨特的虹彩光澤聞名。這項技藝可追溯至中國商周時期,唐代達到高峰,並在明清時期廣泛應用於家具、樂器及文房用品。1950年代,螺鈿技藝隨香港師傅傳入台灣,落腳於新竹,成為當地重要的工藝產業。    螺鈿製作工序繁複,需經過設計、選貝、切割、鑲嵌等繁複工序。匠人首先將圖案分解成小塊,再選用珍珠貝、鮑魚貝等材料,依其天然色澤裁切。關鍵在於以鋼絲鋸精準切割,並保持45度角,避免貝殼脆裂。台灣的螺鈿以「厚螺鈿」為特色,強調立體鑲嵌,與日韓的薄螺鈿形成對比。        然而,隨著產業外移與現代審美轉變,螺鈿技藝正面臨失傳危機。全台螺鈿製作師傅所剩無幾,新竹的螺鈿工坊也從鼎盛時期的百家銳減。近年來,文化單位與民間積極推動保存,包括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開設傳承課程,並將螺鈿轉型為文創商品,如手機殼、飾品等,讓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生活。        螺鈿的流光千年不滅,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文化的延續。望透過創新與教育,使這項瀕危的藝術能重新在新竹綻放光彩。



Placeholder image

話畫看Hwa Hwa Kan新住民暨移工母語繪本創作培力計畫

2025/08/02 - 2025/10/19 (剩 64 天)

  報名簡章(華語)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Regulations(English) EDM (印尼Bahasa Indonesia) EDM (越南Tiếng Việt) EDM (泰國ภาษาไทย) EDM (緬甸မြန်မာဘာသာ) 一、培力工作坊(報名網址https://reurl.cc/QYxleZ) (一)上課期間與地點: 場次 場地 時間 講師 新竹班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松曦坊(新竹市東區武昌街110號) 2025年8/2、8/23、9/6、9/20、10/18(週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總計6堂課30小時 江長芳老師(英語授課) 雙北班 國立臺灣圖書館3052市民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2025年8/3、8/24、9/7、9/21、10/19(週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總計6堂課30小時 徐美慧老師(華語授課) (二)教授以下內容: 繪本基礎概念 介紹繪本創作的理念與精神 繪本故事寫作 引導故事內容發想,文字內容架構編排 繪本圖畫創作 以圖畫呈現故事內容,繪製色稿與色稿討論 繪本創作編輯 針對繪本創作作品草稿進行潤飾、調整,並製作為手工書 (三)招收對象:現居於臺灣之新住民或移工,年齡滿18歲(含) 以上,有興趣從事繪本創作者均可報名參加。(以未參加過108-112年繪本培力工作坊之學員優先錄取) (四)報名期間:自即日起至114年7月23日止,開設2班每班招收20名,滿10人開班,得列備取若干名,錄取名單於114年7月底前公布於本館官網。 (五)課程費用:全程免費,提供午餐。為了珍惜課程資源,需繳交保證金新臺幣1,000元。(課程總時數共30小時,出席時數24小時以上全額退還,若缺課(含請假)時數6小時以上,則該課程保證金不予退還,解繳國庫。相關繳款及退款作業請詳見「附則(三)」。) (六)報名方式:線上報名並提供身份證明文件(報名網址https://reurl.cc/QYxleZ) 1.新住民已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者:國民身分證正反面。 2.新住民尚未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者:中華民國居留證。 3.外籍移工:中華民國居留證(至114年12月31日止,其聘僱許可仍有效並合法居留者)。 4.身份證明文件可將影本掛號郵寄至300027新竹市武昌街110號、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研究發展組收,或將電子檔EMAIL至承辦人信箱(ac0105@nhclac.gov.tw)。洽詢電話:03-5263176分機308柯小姐   二、徵件獎勵 (一)參與114年培力工作坊並完成作品,將擇優評審出11名,頒予獎勵金(含稅)及獎狀乙紙,獎項如下:(得由評審會決議從缺) 1.特優3名:每名獎勵金新臺幣3萬元。 2.優選3名:每名獎勵金新臺幣2萬元。 3.佳作5名:每名獎勵金新臺幣1萬元。 (二)評審標準:評審委員就參賽作品之創作理念,主題及內容之完整性、創新性、啟發性、趣味性及發展潛力等綜合考量。 (三)預計於114年11月底前於本館官網公布獲獎名單。   三、附則 (一)得獎學員作品需授權文化部及本館得永久無償為不限時間、次數、方式、地域之任何利用,並至少撰寫一筆詮釋資料併同作品數位化圖檔(含縮圖及可開放再利用圖檔)供本館上傳至國家文化記憶庫,詮釋資料依「創用 CC 姓名標示3.0 臺灣」,數位化圖檔依「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使用 3.0 臺灣」釋出供公眾利用。 (二)請遵守防疫社交距離、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等個人防護措施。 (三)保證金於第一次上課繳納,將依上課情形於最後一次上課退還。課程總時數共30小時,出席時數24小時以上全額退還,若缺課(含請假)時數6小時以上,該課程保證金不予退還,解繳國庫。 (四)參與者如因報名身分不符、持偽造證件,或其參賽作品遭檢舉有抄襲之嫌,事後經查證屬實,本館得取消得獎資格、並追回獎項及獎勵金。 (五)曾於110-112年參加本活動並獲得特優者不得參賽。 (六)參選作品不得有抄襲或翻譯自其他著作之情形,且未曾參加其他競賽、未於任何媒體(如學校刊物、報紙雜誌、書籍、多媒體、網路等)公開發表或出版,倘涉及侵害著作權或因此衍生其他法律情事,概由參與者自行負責。 (七)得獎人經本館書面通知後,於所載截止日前仍未領獎者(含獎金),視同放棄獎項,事後不得異議。 (八)所得獎金為含稅金額,將依中華民國稅法相關規定,依法辦理扣繳。 (九)如有未盡事宜,本館得隨時修正補充之。   指導單位:文化部、主辦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合辦單位:國立臺灣圖書館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QYxleZ 



Placeholder image

2025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

2025/11/01 - 2025/11/01 (剩 77 天)

於2025年11月1日(六)舉行,2025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 ●當天活動分為上下午各1場 第1場:09:30~11:30 (上限25人) 第2場:13:30~15:30 (上限25人) ●體驗活動內容:(120分鐘) 活動1. 定時導覽(公會堂歷史與建築) 約25分鐘 活動2. DIY動手做(新竹公會堂紙模型) 約90分鐘 活動3. 大合照 約5分鐘 ★請提前於10月31日(五)17:00前,透過 線上 登記報名。 ★單場次活動如未滿5人報名,則停止舉行,敬請見諒。              



Placeholder image

巡旅.尋旅–新住民繪本的故事旅行

2025/08/10 - 2025/11/09 (剩 85 天)

4場域輪展:介紹展出《話畫看.心畫家》多元母語繪本創作集,於4個場域輪展,大眼睛美術繪本屋(8/10-8/31)、崆書屋(9/1-9/30)、遠見人文空間/鳶Milvus(10/1-10/31)、見書店&書洞市集(11/1-11/9)。 4場閱讀推廣活動:於11/8、9在書洞市集辦理,以《話畫看.心畫家》繪本內容為主軸,透過說故事、工作坊、手作等互動,讓更多人了解自己與「鄰居」國家之間的不同與相同。                



Placeholder image

再來一次! try again  「藝術游擊」藝術家返場聯展

2025/09/05 - 2025/11/16 (剩 92 天)

再來一次! try again 「藝術游擊」藝術家返場聯展 時間的流淌,讓過往可憶不可追,「再來一次」是許多人心中的想望,有的事物有重來的機會,但有的沒有。重來不一定就是完整的原始再現,用不同的形式再現也是重來。這次展覽探索「物」與「人」及「時間」的聯繫,人類生活無所不與「物」共存,經由物質與他人產生聯繫與互動,我們使用、分享、談論、製造並賦予它意義,也寄託情感。物不只是物品,也滿足人類的各種需求,並間接形塑表現我們是怎麼樣的人。 在高度消費社會中,物件氾濫,除了實用性功能消失被人類淘汰視之為廢棄物之外,也有一些是被珍視之紀念物,二者的價值是否都會因不合時宜而消亡?它們是否還有重新循環再來一次的機會?當物件原始角色的轉換,可重溫過往也可以再賦新詞,都將產生出不同的面貌!激發不同的聯繫。經由藝術家的巧思,讓它們能夠脫胎換骨轉換成另一個物件型態與功能。 以「再來一次」為主題,另一面向也同步呼應創作者和馬祖在地的想望,對於藝術家們返場是再來一次馬祖創作的機會,對於老聚落來說是再一次傳述過往之風華;每個人在不同階段與場合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與身分,期望大眾也能時時抱持著再來一次的信念,堅毅而勇敢展現多元化的自己。 6位藝術家利用「海洋廢棄物」或「舊物件」作為創作元素或材料,將分別在東莒島和西莒島展出,對於物件、記憶與情感在時間推移過程中產生的變化與不同面貌之呈現。   展覽資訊- 時間:114年9月5日(五)至11月16日(日) 地點:連江縣莒光鄉 東莒島(東莒大浦客廳、正泰養雞場)、西莒島(田澳老街、福餘商店) 展出藝術家:倪苑茹、李語晨、鄭伊里、黃建寰、邱雍晉、李奕芃 展出場地 作品主題 作品簡介 藝術家 個人社群 藝術家簡介 東莒 正泰養雞場   (Open Time:9:00-18:00) 海拾餐具 Re_Vessel   「海拾餐具」是海洋與我共同推出的最新餐具系列,海洋負責處理餐具們的表面質感,而我則是負責拼裝。海廢不是海廢,碎片不再是碎片,而是餐桌上的另一片風景。 倪苑茹 Yuan-Ru Ni   IG:@yuan_jewellery 金工首飾創作者,因「永續珠寶」講座開始反思材料與環境的關係,利用自身的金工技藝與設計思維,將海洋廢棄物,如海玻璃,轉化成首飾創作。 東莒 正泰養雞場   (Open Time:9:00-18:00) 海神的餐桌 The Table of the Deep Blue 「望向大海的時候,你看見什麼呢?」載浮載沉的人造廢棄物是我們望向大海時看見、也看不見的畫面。當海廢成為海,海中生靈過的又是什麼樣的日子呢?覓食的時候,究竟是在吃飯,還是吃垃圾?歡迎來到海神的餐桌。 李語晨 Yu-Chen Lee IG:@yuchenlee1022 攝影師、教育工作者。英國布萊頓大學攝影碩士、政治大學外交系/中文系畢業。喜歡攝影中的詩性,靈感來自於大自然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影像作品反映生命的美、脆弱和複雜性,持續進行《海洋碎片計畫》。 東莒 大浦客廳   (Open Time:9:00-18:00) 海廢互動家庭音響 Turning Ocean Waste into an Interactive Home Audio System 大型的海上浮球具有良好的聲學特性,能將便宜的小型喇叭變成類似家庭劇院的音響系統。在以海廢打造的聲音空間中,觀眾可以使用手機掃描喇叭上的 QR code,與音樂互動。此計畫為實踐環保概念,聲音裝置撤展後還能繼續作為日常使用的藍牙喇叭,成為永續使用的生活物件。 鄭伊里 I-Lly Cheng     作品協作: 吳睿哲、黃鈺丞 https://i-llycheng.com/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作曲碩士,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院電子音樂碩士,目前於美國布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創作透過音樂、裝置、電聲、多媒體和空間,持續關注探究著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因器樂演奏之背景啟發了人與聲音互動的熱忱,專注於開發聲音互動系統。 西莒 田澳老街   (Open Time:24小時) 拾光再現 Moments Relived 海依舊深藍,島嶼依舊寧靜。小島如一座孤立的記憶體,靜靜佇立在潮聲與霧氣之間。家屋、遺址、迷霧、風聲,在二點三七平方公里的肌理上,與寂靜不期而遇。我將物件在空間中重生,將它們安置於光與聲之中凝視,讓沉默浮現。不是修補,也非重建,是一種溫柔的介入,讓物件在島嶼的靜默裡重生,讓我們得以在碎片之中,重新拼湊小島記憶與世界的連結。 黃建寰Huang,Jian-huan       IG:@ sicy777 生於屏東,現居台南,藝術工作者。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碩士、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碩士。擅長以裝置藝術結合影像與複合媒材,喜歡把生活裡的物件、影像和記憶拼湊成對話。探討個人經驗與社會、歷史、空間的流動關係。 西莒 福餘商店1樓   (Open Time:8:00-17:30) 島的棲息練習 Island of resting practice 小島像是給過路人一個喘息的機會,是一種輕盈的流浪地景,也像是一座暫時的夢土,漂浮在現實與想像之間。一個漂浮在現實的邊緣,人與世界短暫疏離後的棲居之所。裡面沒有界線,只有呼吸和片刻的靜,一個孤立、寧靜、自我探索的空間。在這小島中,暫時放下世界的喧囂,聆聽自己的聲音。 邱雍晉CHIU,YONG-JIN   作品協作:黃心怡、黃建瑋、李依輯 https://www.chiuyongjin.com 現居南投,藝術創作者與藝術教育工作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創作概念為透過日常中移動的經驗,以自身的視角詮釋移動過程中的一景一物,關注人與自然之間不斷變化的過程,同時反芻生活層面、地緣關係、歷史與自然環境的脈絡觀察,重新組構當下所經歷的感知,再現於作品之中。創作媒材為繪畫、攝影及裝置。 西莒 田澳老街   (Open Time:24小時) 獻給馬祖的一隻貓毛蟲 A CATerpillar dedicated to Matsu 2025年5月場勘時,我和田沃村的大哥聊天。我們都不想要太藝術的東西,他想吸引觀光客,我想創作與在地有關的作品。我請他分享幾個田沃特色,他提到手榴彈箱、雌光蟲、燕鷗和貓。我有點怕蟲、討厭武器,燕鷗又太常見,所以選了貓。但這不是普通的貓,是貓毛蟲。他們會在田沃村,邀請你一起逛逛找貓。 李奕芃 LEE,YI-PENG IG:@ leeyipengart 目前在南投和朋友一起經營 YAHAHA 臺灣國際藝術村。從駐村藝術家變成藝廊負責人,最近因為經營藝術村變成了廚師、司機、保母、行政、行銷、翻譯、諮商師等角色。2025的我,做了幾隻貓送給馬祖。我真的很愛馬祖,從來不知道馬祖喜不喜歡我,我猜馬祖真的不在意。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協辦單位:連江縣政府文化處、連江縣田沃社區發展協會、福餘商店、福大大工作室   馬祖國際藝術島  https://matsubiennia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