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holder image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老鼠、白蟻、兔子狐狸鼠鹿與蒼蠅的生靈馬戲 - 張徐展個展

2025/08/10 - 2025/10/26 (剩 72 天)

⮑ 老鼠、白蟻、兔子狐狸鼠鹿與蒼蠅的生靈馬戲 - 張徐展個展 ⮐ ꜱᴇɴᴛɪᴇɴᴛ ʙᴇɪɴɢꜱ ᴄɪʀᴄᴜꜱ: ᴀɴ ᴀɴɪᴍɪꜱᴛɪᴄ ᴊᴏᴜʀɴᴇʏ ᴡɪᴛʜ ᴍɪᴄᴇ, ᴛᴇʀᴍɪᴛᴇꜱ, ʀᴀʙʙɪᴛꜱ, ꜰᴏxᴇꜱ, ᴍᴏᴜꜱᴇᴅᴇᴇʀꜱ, ᴀɴᴅ ꜰʟɪᴇꜱ ——ᴢʜᴀɴɢ xᴜ ᴢʜᴀɴ ꜱᴏʟᴏ ᴇxʜɪʙɪᴛɪᴏɴ ► 展覽時間:114.8.10-114.10.26 ► 展覽地點:臺東美術館 (臺東市浙江路350號) ►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09:00~17:00 (每週一休館) ► 票價資訊 ◄ ☼全票 50元 / 一般民眾,滿18歲以上成人 ☼團體票 30元 / 團體參觀人數滿 10人(含)以上 ☼優待票 20元 / 敬請出示相關身分證明文件 --本縣縣民持身分證購票者。 --滿6歲以上、未滿18歲之兒童。 --持有志願服務榮譽卡者。 🐇愛心票 / 免費 --未滿6歲之兒童。 --65歲以上長者。 --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及必要之陪伴者限一位(須同時入場)。 🦊備註:凡購買優待票及愛心票者,敬請出示相關身分證明文件,未攜帶者依規定購票。 張徐展以獨創的 #逐格紙偶動畫藝術 建立起不可取代的藝術價值,他以導演、藝術家的身份獲得國內外各大影展與藝術獎項的肯定,其中包括 2019 年獲薩格勒布國際動畫影展評審特別提及獎、台灣首位德意志銀行年度藝術家;2022 年獲第 59 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金穗獎不分類大獎;2023 年獲頒總統文化獎-青年創意獎等等,可謂台灣青年藝術家當中最具代表性與 #國際能見度 者。 張徐展的藝術養分來自我們日常熟悉的 #紙紮文化 和 #傳統民藝,將這些視覺美學當作基礎,並且結合當代藝術和影像創作的技巧,將作品當作不同語言、不同種族國籍的觀眾都能輕易理解與投射自己感想的容器,展現了藝術作為普世性文化交流的價值。 本次在臺東美術館的張徐展個展預計展出藝術家最具代表性的兩個錄像作品《熱帶複眼》、《Si So Mi》及其延伸的數件 #裝置作品。還將展出 2024 年最新首次以實拍手法完成的《#白蟻餵食秀》,歡迎來到臺東美術館的每位觀眾細細品味藝術家過去的經典作品,並且了解他如何將 #在地文化轉譯 為朝向國際平台的藝術創作。



Placeholder image

臺東設計中心|臺東,Yes I do!

2025/01/01 - 2025/11/30 (剩 107 天)

臺東設計中心推出全新展覽《臺東,Yes I do!》,本次攜手曾獲走鐘獎「最佳剪輯獎」的YouTuber BBFFMF 打造展覽前導影片,以愛情故事為引子、第一人稱的男友視角出發,帶領你從秘密房間的體驗、正在剪輯的影片,窺視 2021-2024 詳實紀錄的女友觀察日記,揭曉她參與每項專案的幕後身影,呈現她作為臺東與設計的橋樑,每一瞬甘願因為所愛,喊出「Yes, I do」的執著與信仰。



Placeholder image

「2025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

2025/05/01 - 2025/12/31 (剩 138 天)

第四屆《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首度移師東岸台東, 選址知本森林、活水湖畔與達魯瑪克部落, 展開一場以竹為語言,串連地景與文化的建築行動。 🌱 六組建築設計師團隊, 以「真實的建築」為題,在多變的氣候與地貌條件下, 親自落地實作,打造回應環境脈動的竹構作品。 不只是創作,更是一場集體共學與在地對話的旅程。 我們誠摯邀請你透過前導短片,看見這些提問與回應—— 🔸 建築如何從自然出發,回應台東的山海與氣候? 🔸 在地方共作中,團隊與部落如何攜手凝聚共識、彼此理解? 🔸 一場「真實的建築」,要如何慢慢被實踐出來? 🔸 在這片土地上,竹能不能成為文化的載體? 📺 現在就從這支影片出發,走進島嶼、走進山林,與竹一起呼吸。 ______________ 第四屆『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 展訊 ▧ 展覽場域|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台東森林公園活水湖畔、達魯瑪克部落 *2025年5月開展(常設展) ▧ 指導單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臺灣竹會 ▧ 協辦單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台東分署 ▧ 策展執行|初樸建築師事務所 ▧ 策展人|葉育鑫 ▧ 參展團隊|陳宣誠、柯慕一、陳思因、簡志明、王柏仁、鄭浩祥 #島嶼構竹2025 #與自然共生 #竹構築 #永續設計 #綠色建築實驗場 ▍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 | 柯慕一.村夢遊牧 | 《石頭的孩子》 ▍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 | 陳宣誠.共感地景創作 | 《竹蝶》 ▍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 | 陳思因.風土建築研究室 | 《在若亭》 ▍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 | 台灣義築協會 | 《第三空間》 ▍台東森林公園活水湖畔 | 王柏仁.阿瓦瓦規劃設計 | 《船塢》 ▍達魯瑪克部落 | 鄭浩祥.普悠瑪文化工坊| 《Irilriya》



Placeholder image

2025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2025/06/01 - 2025/12/31 (剩 138 天)

《成為出海口》 2025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TECLandArt Festival)是交通部東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於2015年開始委託專業承辦,沿著台灣東海岸各地舉辦的藝術活動,內容包括邀請藝術家駐地創作大型戶外作品,並設置在東海岸沿途風景區,稱之為「駐地創作」。除此之外,還有沿著台11線公路開放藝術工作室、藝術市集、音樂會等,是一個以東部海岸線區域的自然環境、部落生活、棲息居住、旅行壯遊為主題的藝術節。東部海岸壯闊自然,有時優美有時狂野,有時神秘有時開放,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寂靜而自然,樸素而自由,本藝術節透過駐地創作、藝術品設置、藝術活動、完善的旅行設施,讓觀光者在公共場所中找到情境涉入與幸福感之關係,繼而產生夢想的在地生根。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的發生場域,座落於臺灣島嶼東南海岸,花蓮的花蓮溪與台東卑南溪出海口之間,海岸山脈與太平洋之間,綿延近兩百公里的狹長山海沃土上。許許多多短而湍急的溪流自海岸山脈山巔深谷奔流入海,而數千年來島嶼東岸的人們便傍著這些溪流與海洋交會的出海口而居,一個又一個出海口聚落,串成如珍珠項鍊般的東海岸聚落。 無論溯流或降海產卵的水中族類,回到出海口都意味著通過生命熟成階段的里程碑,是生命的起點也是終點,出海口輪迴不斷地孕育著溪流與海洋中的生命。而千百年來生活在東海岸出海口的阿美族人,作為這陸海循環生態系中的一環,也將生存於出海口的身體經驗轉化為一種「海洋與陸地一體」的空間觀與存在哲學。 已經邁入第十一年的「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亦是希望透過在夏季舉辦的藝術文化儀式,年復一年的探索與實踐,讓在地的生活者與遠道而來的旅人,在這山海匯流、陸海共生的物種與文化既多元且無比豐饒之處真真實實地相遇,在這裡,每一個人都能成為飽含生命動能的出海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宜灣部落|藝術家 Sándor Zelená 作品《Wadihan 迴響》源自阿美語「Wadihan」,意為「來自山谷的迴響」。 長濱寧埔|藝術家 峨冷.魯魯安(安聖惠) 作品《faki的背影》 花蓮磯崎|藝術家 伊命.瑪法琉(林志明) 作品《溯源之旅》 都歷遊客中心|藝術家 #J工廠 & #W工坊 -林俊德、高惟維 作品《繽紛跳耀東海岸-成為出海口》



Placeholder image

池上蔣勳書房|《金剛經-夢幻泡影》(預約制)

2025/01/01 - 2025/12/31 (剩 138 天)

《金剛經-夢幻泡影》蔣勳、曾永玲、董承濂 地點:池上蔣勳書房(台東縣池上鄉中華路9號) 開放時間:每週四、五、六、日 一日三場 10:30、13:30、15:00 (線上預約,每場10位名額) 預約參觀連結https://www.chianghsungallery.com/book-online



Placeholder image

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祭食 x 季時—海端鄉布農族文化產業展》

2025/03/15 - 2025/12/31 (剩 138 天)

《祭食 x 季時—海端鄉布農族文化產業展》 本展介紹布農族整年的歲時祭儀—開墾祭(masiduhlas)、播種祭(mapudahu)、除疏祭(minghulau)、射耳祭(malahtangia)、收穫祭(cinsan)、嬰兒祭(masuhaulus)、進倉祭(andaza)、年終祭(minhamisan),依循著小米的生長周期,呈現布農族的神話禁忌、生態知識與價值觀。 展場動線也巧妙設計呼應循環成圓的時間觀,帶領觀眾沿著布農族的步伐,走完整年的祭儀旅程。 除了傳統祭儀的文化脈絡,本展也展示了當代海端鄉的農作物產業,例如咖啡、水蜜桃、高麗菜等,在生產時序上對應到傳統的祭儀時節,讓傳統與現代共鳴,展現出布農族文化的延續與發展。



Placeholder image

池藝基地|赤籽— 晒到赤赤

2025/01/10 - 2025/12/31 (剩 138 天)

池地之上的豐水沃田間有一群人, 懷擁著極具生命力的赤色籽苗, 在東部曙光的日與日間將其曬得通赤, 力行不輟以赤子之身染南方之色。 這群人, 不在無意識地追趕中, 拼湊轉瞬即逝的花團錦簇, 而是在有意識的積累中, 匯成滋養一方的上善若水; 這群人, 以此點滴澆灌內在的赤籽, 並在此地一域, 謙謙種下不息生命的能量初始;他們, 裸心無藏, 晒到赤赤。 /聯展藝術家/ 王金生 多媒材燈具 王新蓮 多媒材抽象畫 李素雲 刺繡 ( 池上雲繡 ) 依本 裝置藝術 徐沐藍 藍染與手作 ( 沐藍池上 ) 莊月嬌 創意食作 ( 嬌食手作食堂 ) 彭明通 木刻與裝置 ( 山凹工作室 ) 彭柏瑋 蠟畫 ( 4.5公里工作室 ) 潘韋如 蠟作 ( is well | 山山來池) 羅正傑 影像紀錄 ( 走走池上|島嶼東方 ) 游云旨 策展人 牛韻茹 策展人 與談人 李威萱 書道字 /展覽地點——池上藝術長工基地/ 『巷弄池上 藝術住⺠』 池上獨特的藝⽂底蘊,緊貼著⼟地和⽣活的脈動,就像在此安⾝立命的居⺠⼀般,寬厚、踏實,且不張揚。 在這個知名的藝⽂⽶鄉裡,住了⼀群藝術⼯作者,他們有些出生本地,有些從外地移居⽽來,在池上落腳⽣根,實踐獨⼀無⼆的⽣活美學;⼀如勤奮的池上農⺠,在天地間默默耕耘,向下紮根,⼀同眷顧池上的美與善。 這群棲居於池上巷弄的藝術⼯作者,稱⾃⼰為池上的藝術長⼯,而這個空間——「池上藝術長⼯基地」簡稱「池藝基地」,便是由這群熱愛池上的藝術⼯作者經營。此一實驗展場,將作為多功能展演空間和藝術交流的基地,持續推廣池上特有的⽣活美學。 • 展覽開展日期:2025/01/10 • 展覽地點:臺東縣池上鄉中正路10號(池上火車站站前)



Placeholder image

都歷遊客中心|沉浸式體驗故事館

2025/01/01 - 2025/12/31 (剩 138 天)

全新的!東海岸親子場域「都歷沉浸式體驗故事館」 就在📍#台東 都歷遊客中心一樓 全新打造的沉浸式體驗區開放啦~ 結合數位科技與在地文化,以「東部海岸故事書」為主軸,透過虛實交織的投影與互動,帶領大小朋友探索阿美族的神話傳說、自然生態與文化價值,感受到東海岸山海生活的智慧。 超厲害的聲光視覺,位於都歷遊客中心一樓,「東海岸沉浸式故事體驗區」,有科技結合也有在地文化,搭配環繞投影及互動裝置,細膩呈現這片土地的故事。沒想到東海岸有這麼前衛的場域。 都歷遊客中心,室外不但可以溜毛孩,室內也有溜小孩放電的沉浸式故事書,大人的知識含金量也不容小覷,內容都是與阿美族有關的傳說故事,跟著故事動線走,還有大小朋友一起打boss的互動關卡,美照拍好拍滿~ 地點:台東 都歷遊客中心一樓 展期:即日起開展